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2 土壤 同步教案 4.docx

    • 资源ID:16461328       资源大小:46.8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2 土壤 同步教案 4.docx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2 土壤 同步教案 4第二节土壤内容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12)1.观察土壤剖面或土壤标本,说出土壤的物质组成,知道自然土壤剖面结构特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运用图文资料,概括一般土壤形成的过程,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综合思维)等级考(水平34)1.运用示意图,分析某区域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并说明该土壤分布区的地理特征。(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土壤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养护与改进土壤的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导学一、观察土壤1.土壤: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

    2、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观察土壤的内容(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如黑土、红壤等。(2)土壤质地类型粒径大小通气透水性保肥性能土壤质地是否易耕作砂土大强弱松散易壤土中良良适中最易黏土小差好黏重不易(3)土壤的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判一判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土壤就是陆地外表的疏松表层。()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

    3、成土母质(1)定义: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根底。(2)影响: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1)意义: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根本也是最活泼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2)生物循环(3)影响: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气候(1)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2)不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3)意义: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

    4、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1)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壤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判一判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中有机质来源于生物。()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连一连将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与其意义连线。微思考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

    5、有机质含量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提示没有道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热带地区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根底的。2.养护(1)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进行改进或改造。(2)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采用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拓知识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我国重要

    6、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土壤表土层是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质,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宜农耕。说事理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说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说明土壤发育程度低。识误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不一定越高。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上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拓知识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典型水稻土的耕作层呈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说事理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说事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

    7、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素养导学探究点一观察土壤的内容情境探究情境古代用五色土象征中华大地,北京中山公园内保存的明代社稷坛,最上层就铺垫着五色土。五种颜色的泥土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为青土,南为红土,西为白土,北为黑土,中为黄土。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黑土、黄土和红土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这三类土壤的典型分布区在哪个地形区?影响这三类土呈现不同颜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到内蒙古东部,这里气候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黄土:主要分布在中部黄土高原地区,是在黄土根底上发育的土壤,多呈黄色。

    8、 红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这里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所以土壤呈红色。素养凝练1.土壤颜色(1)影响土壤颜色的因素腐殖质:含量多时,使土壤颜色呈黑色。含量少时,使土壤颜色呈暗灰色。矿物质:氧化铁是红棕色,是铁锈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红壤含赤铁矿特别多,当雨水淋洗时,氧化铁(铝)不易溶解,所以土壤呈现出红色。石英、碳酸钙粉末等能使土壤呈白色。蓝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铁,广泛出现在沼泽、泥炭、森林土中,它使土壤具有蓝色或青灰色。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愈湿,颜色愈深,土壤愈细,颜色愈浅,光线愈暗,颜色愈深。所以在比拟土壤颜色时,必须注明条件。(2)我国的五色土黑色土壤主要分

    9、布在我国东北到内蒙古东部,这里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红色土壤分布在南方,这里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所以土壤呈红色。青色土壤主要在东部雨水较多且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环境中形成,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如水稻土。白色土壤主要分布在西部,由于气候干旱,土壤中盐碱含量比拟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所以常常呈白色。黄色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黄土高原地区,是在黄土根底上发育的土壤,多呈黄色。2.土壤质地类型特点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

    10、差,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壤土所含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森林、草原和荒漠土壤剖面的比拟O:有机层A:腐殖质层B:淋溶层和淀积层C:母质层和母岩层素养应用例1: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

    11、成(1)(2)题。(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 B.地形C.降水 D.成土母质(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 B.甲与C.乙与 D.丙与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选A。第(2)题,甲图淋溶层最厚,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乙图无淋溶层,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丙图淋溶层适中,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该地区发育着草原土壤。森林表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原土壤,下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可以判断I为草原土壤,应选D。答案(1)A(2)D探究点二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情境探究情境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

    12、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然而,在寻乌的群山中,却隐藏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古民居。一些规模较大的古民居,还建有密布箭孔的碉楼。那么,人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定居,并修建了这些有如城堡的建筑呢?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他们耕田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家族的集聚,也为了防范旧时的匪患,这些迁入的居民,才修建了一座座防卫森严的巨型围屋。探

    13、究(1)(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1)当地土壤为富硒土壤,加上寻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故在农耕时期吸引山外百姓迁移至此。(2)当地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携带周围山地中的硒元素运送到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最终形成富硒土壤。素养凝练1.土壤的形成过程2.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素养应用例2:(2021浙江省1月选考)以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1)(2)题。(1)以下成土因素中,比拟活泼的是()A.气候和地形

    14、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解析第(1)题,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拟活泼的因素,B正确。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拟活泼的因素。第(2)题,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因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

    15、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存,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错误。陡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误。答案(1)B(2)B课堂小结知识微网核心要点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森林土壤剖面: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3.耕作土壤剖面:耕作层、犁底层、自然

    16、土层。4.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和人类活动等。5.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6.养护土壤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课堂达标(2021辽宁丹东高一上学期期末)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层为()A.腐殖质层 B.淋溶层C.犁底层 D.耕作层2.关于图中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解析第1题,耕作土壤剖面从上到下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三局部。为耕作层,为犁底层

    17、,腐殖质层、淋溶层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构成。故C正确。第2题,图中层为耕作层,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故A正确;层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B错误;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是母质层,C错误;森林土壤剖面中的有机层是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D错误。答案(2021山东潍坊高一期末)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以下图),据此完成35题。3.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A.土壤黏粒比重高 B.土层薄C.成土速度慢

    18、 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4.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上下差异5.改进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A.引淡淋盐 B.增施绿肥C.引水灌溉 D.平整土地解析第3题,红色土与黑色土相比,主要是他们成土环境的不同。红色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此地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成土母质中易溶于水的钙成分不断的流失。土壤中多以铁和铝元素为主。土壤粘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故A正确。B项:土层的厚薄和土壤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C项: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比拟旺盛,因此成土的速度比黑色土速度要快。D项

    19、:南方红色土分布地区降水充足,土壤淋溶作用强,盐分不易在土壤中积累。应选A。第4题,从我国东部沿海到西部地区,土壤颜色从青到黄再到白,其相应分布地区降水逐渐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应选A。第5题,由于红色土壤分布地区气候湿热、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拟低,因此,应增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应选B。答案6.(2021山东临沂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杭州某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浙江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根底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l)考察地区的地带性自然植被是_。(

    20、2)从图中获知_是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但土壤的形成是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3)同学们在浙南低山丘陵区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土壤多为红色,简要分析形成的原因。(4)简要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解析第(1)题,浙江南部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第(2)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第(3)题,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这里有良好的光热条件,尤其是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所以钾、钙、钠、镁等元素聚集得少,而铁、铝的氧化物相对存留较多。因三氧化二铁是红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现红色。第(4)题,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表达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成土母质气候(3)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4)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上下。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2 土壤 同步教案 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