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

    • 资源ID:16460516       资源大小:37.46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

    1、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16 紫藤萝瀑布教案定向:1、教学内容: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 2、课型:新授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章字词2、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1、梳理文章结构,弄清楚作者又是怎样写花的,有什么顺序2、理解文章插叙的叙述方法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作者的那种乐观生活态度,“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勇敢面对生活。4、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美的词、美的句、美的段。2)、弄清楚文章结构美:花之美、情之美、忆之美、思之美5、教学难点1)、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一共有十一个自然段,这些自然段有些写花,

    2、有些写人,有些共写花人,写花还有写花的视角,想搞清楚这些不容易。6、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互动一、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这个世界上的花千姿百态,同学们最喜欢哪一种花呢?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所喜欢的花的美呢?学生与教材互动1、全班一起朗读课文,老师认真地听,并且记下同学读的字词或停顿、感情错误,读完后老师做适当的点评。2、在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问同学们有哪些字词不懂的。同学们提出的字词交给同学们自己解决,或者老师要补充一些重要的字词。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6)“花之美”第二段(7)“情之美”第三段(89)“忆之美”第

    3、四段(1011)“思之美”学生与学生、老师互动1、分析第一段(16)“形之美”,先朗读后提问,让同学们自己赏析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不由得”引起悬念第2自然段:从总体写藤萝花,写出其动态,而且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第3、4、5自然段:即使春红已谢,即使无人观赏,藤萝花依然开得如此活泼热闹,可见其生命力的旺盛。而第4、5自然段则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开的娇态。第6自然段:先写每一穗花,再写花的颜色,再写每一朵花的形态。问题一:从刚才的分析,作者写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整体到部分:花瀑花穗花朵)问题二:作者是怎样写出花的美的?试着找出其中的某些句子细细品味。(从比喻、拟人、排比、

    4、反复等修辞手法分析,并且分别找出表现藤萝花形、色、态的句子)2、赏析第二段(第7自然段),请同学自己分析在“花之美”一段里,作者把藤萝花写得那么美,让作者有摘花的念头,但作者没有摘,作者看着这么美丽的花,她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齐读第七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生死谜、手足情”: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弟弟正患着癌症。流着流着,紫藤萝瀑布竟然把作者内心的焦虑带走了,由此可见藤萝花的魅力)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一句话写出作

    5、者对花的精神享受,这表明作者被紫藤萝瀑布的生命力感动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课后的小方框,也就是陈素琰宗璞散文选集序的一段话,大家一起读一下,“.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花美在精神,那藤萝花有哪些精神美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的问题。作业:思考花的精神美。 第二课时定向:1、教学内容: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 2、课型:新授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通感,特别是比喻和拟人,并了解此两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插叙的叙述方法的作用2、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朗读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语句的美、精神的美。4、教学

    6、重点: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叙述方法。5、教学难点:文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文中花是明写,人的情感是暗写,两者的共同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6、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1、赏析第8自然段(提问法)第一句写花的香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这不是比喻而是通感,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香气是嗅觉的东西,而浅紫色则是视觉的颜色,作者把两种不同感官的感觉连在一起,使用的就是通感的手法。例如“这女孩笑起来很甜”,笑是视觉的,甜是味觉的,这也是一种通感。接着作者提起了一件往事,什么往事呢?藤萝花有着怎样的经历?学生与学生互动解释“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那时是文

    7、革,人们的思想极“左”,所以认为“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联系”。 我们看到课文前面部分都是写现在的事情,现在突然笔锋一转,写了一件十几年前的事,这里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记叙方式呢?(插叙,用插叙为下文的感悟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2、赏析第9自然段(提问法)第9自然段本来不是作者的回忆,但我们却把它和第8自然段连在一起,为什么呢?(对比,突出了藤萝花生命之旺盛)3、赏析第四段“思之美”部分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者望着眼前的紫藤萝,她想到了什么吗?她是怎样把花和人连在一起的?明:花不幸藤萝瀑布暗:人不幸加快脚步这样,课文由花及人,写景抒情、托物寄意,明暗结合,写出了一树紫藤萝的生机和人得到的启示。 学

    8、生与学生、老师互动解决课后练习题(讨论、提问)讨论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小组合作讨论然后自愿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品味优美之句,先请同学说说自己最喜欢课文的哪些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6、课后作业:自选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作。附:板书设计第一段(16)形之美:花瀑花穗花朵(整体到局部)第二段(7)情之美:观花后的所思所想(由花及人)第三段(89)忆之美:被拆掉藤萝瀑布(插叙、对比)第四段(1011)思之美:花人相同,生命之河无止境(借景抒情)线索: 明:花不幸藤萝瀑布暗:人不幸加快脚步结论:生命长河是无止境的教学反思: 17走一步,再走一步教

    9、案定向:教学内容: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互动1、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

    10、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二、学习字词学生与教材互动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学生与学生、老师互动2、学生上黑板完成课后生词学生与教材互动3、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学生与学生、教师互动2、

    11、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学生与学生、教师互动4、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神马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学生与教材互动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五、布置作业?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定向:教学内容: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12、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一、朗读思考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学生与学生、教师互动?组织学生深入思考

    13、、讨论问题组。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二、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

    14、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

    15、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

    16、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三、总结全文?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教学反思: 18短文两篇 教案定向教学内容:蝉、贝壳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

    17、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情感与价值观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重点难点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互动学习蝉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与教材互动2、自读感知,整理把握1、走近作者2、指导朗读学生与学生、老师互动3、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

    18、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

    19、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3“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4写作特点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

    20、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学习贝壳学生与教材互动学生自由读课文,作批注。学生与学生、老师互动品读课文,揣摩字句,讨论交流1、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点拨】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

    21、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点拨】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

    22、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3、小组讨论,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点拨】相同之处:(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作业:课后练习教学反思:19在山的那

    23、边教案定向教学内容:在山的那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难点: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互动一、导入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学生

    24、与教师互动(一)夯实基础1、字词过关学生与教材互动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痴(ch)想隐(yn)秘铁(ti)青凝(nng)成诱惑(hu)喧(xun)腾一瞬(shun)间2、知人论世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

    25、悬崖(1997)等。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二)研读文本学生与教材互动学生带问题读课文学生与学生互动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学生与教材互动回顾课文,齐读。学生与学生、教师互动巩固练习1、

    2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本文的中心思想)作业:1、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下的词语,抄写三遍,注音并释义。2、我的理想300字小习作,提示:现在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它?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教学反思:20虽有嘉肴教案定向教学内容:虽有嘉肴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

    27、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互动一、导入。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二、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为五经之一。学生

    28、与教材互动三、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二读课文,读出韵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生与学生互动.三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解决).四读课文,读懂文意。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

    29、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定向教学内容:虽有嘉肴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诵读背诵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学生与老师互动一、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学生与学生互动二、研读品析(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明确: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引用论证兑命。2、分析“学”与“教”的关系?明确:先“学”后“教”(先)学不足自反(后)教困自强(1)一个人:既是学者又是教者(2)两个人:学者与教者。这两种理解都可以3、你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