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章节汇编 2.docx

    • 资源ID:16459485       资源大小:62.23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章节汇编 2.docx

    1、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章节汇编 2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章节汇编 (以人民版教材的章节顺序为主)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2012年上海卷)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 2(2012年上海卷)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3(2012年上海卷)“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

    2、,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 4(2012年上海卷)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5(2012年上海卷)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6(2012年大纲卷)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 7(2012年浙江卷)(此题

    3、难度较大)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BCD 8(2012年海南卷)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9(2012年广东卷)“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10(2012年广东卷)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

    4、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11(2012年四川卷)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对唐代治世的向往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BCD 12(2012年四川卷)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4(2012年新课标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

    5、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3(2012年安徽卷)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14(2012年山东卷)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

    6、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5(2012年海南卷)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6(2012年山东卷)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表1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2012年北京卷)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18(2012年天津卷)清雍正年间,军机

    7、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19(2012年新课标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2012年新课标卷)梁启

    8、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2012年北京卷)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

    9、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2012年大纲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012年重庆卷)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4(2012年大纲卷)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

    10、,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5(2012年海南卷)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6(2012年江苏卷)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

    11、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7(2012年上海卷)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8(2012年浙江卷)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

    12、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9(2012年海南卷)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 10(2012年海南卷)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

    13、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2012年重庆卷)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 2(2012年四川卷)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

    14、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3(2012年江苏卷)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4(2012年福建卷)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

    15、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012年安徽卷)图5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图5 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D溥仪 6(2012年山东卷)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2012年新课标卷)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

    16、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8(2012年上海卷)右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9(2012年重庆卷)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C) 图6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10(2012年北京卷)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

    17、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1(2012年大纲卷)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12(2012年四川卷)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刊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D关注中国局势,短

    18、信中日战争 13(2012年重庆卷)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 14(2012年江苏卷)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

    19、放南京 15(2012年四川卷)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16(2012年海南卷)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社会主义革

    20、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2012年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 2(2012年广东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

    21、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3(2012年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4(2012年天津卷)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 ABCD 5(2012年江苏卷)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

    22、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6(2012年天津卷)“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

    23、国国力的强大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2012年北京卷)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BCD 2(2012年福建卷)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3(2012年上海卷)“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24、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4(2012年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5(2012年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6(2012年天津卷)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 ABCD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2012年上海卷)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BCD 2(2012年上海卷)有一位历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章节汇编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