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吉林一中学度高一上年中考试语文.docx

    • 资源ID:16459390       资源大小:30.4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吉林一中学度高一上年中考试语文.docx

    1、吉林吉林一中学度高一上年中考试语文吉林吉林一中2018-2019学度高一上年中考试-语文模块单元测试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本卷须知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煽动/潸然咯血/炮烙蹊跷/独辟蹊径B、游弋/刈草侪辈/跻身轴承/压轴好戏C、纰漏/癖好缧绁/泄密薄荷/薄利多销D、颈联/径自会晤/梧桐散落/散兵游勇2.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绯闻菲薄蜚短流长烟霏云敛B、窠臼苛责溘然长逝恪尽职守C、缉私舟楫开门

    2、揖盗嫉恶如仇D、拮据狙击白驹过隙笑容可掬3.以下各组词语中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号ho号叫号丧号哭号淘大哭B、强qing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C、帖ti字帖碑帖画帖俯首帖耳D、累li累计连累累赘危如累卵4.以下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璀灿一副对联绿树成荫B.镌刻温馨手不失卷未雨绸缪C.翔实国是高潮叠起急流勇退D.桑梓蓝本苍海桑田积腋成裘5.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靓妆苍劲竞技场不胫而走B.胴体恫吓一幢楼洞假设观火C.弹劾形骸和事老涸泽而渔D.禆益刚愎庇护权稗官野史6.以下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芙蓉(f)譬如(p)朝露(zho)B、子

    3、衿(jn)呦呦(yu)可掇(du)C、契阔(q)谈(yn)三匝(z)D、吐哺(p)羁鸟(j)暧暧(i)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语言综合运用7.请在横线处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宜人的春天呢?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所以,8.概括出以下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称之为天然辐射,也称为天然本底辐射。人们就生活在有天然本底辐射的环境中,时刻都接受着天然

    4、辐射的照射。天然辐射主要来自于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和宇宙射线。天然本底辐射导致的个人年辐射剂量,全球平均为2.4毫西弗(最新译法“毫希沃特”),我国平均为3.1毫西弗。大量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说明,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对健康无影响。目前全国各地监测到的放射性碘131是极其微量的,它是人工放射性核素,可能来自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核素。其剂量仅仅相当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甚至不会改变本底辐射水平,不会影响我国公众的健康。答:_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鉴赏9.解释以下语句的含意。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4明明如月,何时可

    5、掇?5绕树三匝,何枝可依?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8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评卷人得分【四】名句名篇10.名句默写(1),贻我彤管。(诗经)(2)故不积跬步,。(劝学)(3),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5),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6)诵明月之诗,。(赤壁赋)评卷人得分【五】文言文阅读11.阅读文本,回答14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

    6、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8、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B、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C、那么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A、 B、C、 D、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

    9、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_(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文:_评卷人得分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2.以下对本文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度不满,思想上充

    10、满着苦闷和彷徨。B、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来自于荷塘月色的无边美景使作者得到心灵的彻底解脱。C、作者在文中始终都流露出既苦闷又幻想超脱的矛盾心理。D、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是文中作者主要的思想倾向。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

    11、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1、对以下选段的分析有误的两项是()A、“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寄人篱下的

    12、孤独感。B、作者写景的意图是抒发向往、眷恋之情,在清、静、悲凉中,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冷落的感情。C、“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采用了反衬的手法。D、“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意思是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情发展的趋向。2、“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潭柘寺的钟声”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3、如何理解“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中的“深沉”?答:_评卷人得分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捧与挖鲁迅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那么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

    13、稍无害,得以安心。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既然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

    14、,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

    15、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答:_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答:_3、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答:_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众所周知,以煤炭、重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力的同时,又会制造出大量的导致温室效应

    16、和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碳废气。如果工业社会继续将二氧化碳废气排向大气或海洋,温室效应必将愈演愈烈,地球环境遭到的污染也必将变本加厉。由此,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为掩埋二氧化碳废气寻找合适的“垃圾场”。美国哈佛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史拉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海底也许是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最安全的“垃圾场”。他指出,水深3000米以下的海底,具备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的物理条件:水温仅为2摄氏度左右,而深海底层的水压非常高,处于这种高压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即会很快液化。而液态的二氧化碳密度高于水,因而不会上浮,自然也不会自储藏处逸出。他还强调,为排除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二氧化碳废气还应该被深深注

    17、入海底以下至少300米的深处,因为该处还可能是海底底层产生汽水化合物的地方,而注入深海地底的二氧化碳与其接触后,就会产生固态结晶体。假假设史拉格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就被全数排除了。这是因为:这种二氧化碳“垃圾场”不仅具有300米厚且充满孔隙的海底岩石的保护,而且在“垃圾场”顶端还将自行产生犹如密封圈的固体水化合物。这也就为二氧化碳废气安全永久地停留在海底深处提供了双重保障。尽管史拉格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假设阶段,但他断定付诸实施并无大问题。他解释说,今天一些设于深海油田的钻孔,完全有能力深入海底沉积数千米以下。此外,海底可供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掩埋场”几乎取之不尽:如美国,就

    18、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全国所有火电厂排除的二氧化碳废气,深深掩埋在200海里宽的领海水域的深海沉积层中。虽说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按照史拉格的说法,在最近数十年内,人类“必须”将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废气深埋于海底,不然地球环境就可能发生“灾难性”污染,此外原有的掩埋废气、废油的垃圾场也早已不复使用。至于如何将二氧化碳废气导引至深海“垃圾场”,他也提出了两种设想:一是铺设一条自海岸通向深海底层的导管,将二氧化碳废气从陆地抽吸至海底;二是将废气装入油轮,再从船上将之注入深海沉积层(油轮将石油自中东运往美国后的返程中,就可顺带将二氧化碳废气装船,再运往深海“垃圾场”)。史拉格透露,他已计划与英国BP公司

    19、等超级石油公司合作,不久之后就要展开第一次的海底现场实验,地点定在墨西哥湾。二氧化碳废气将首次被注入海底沉积层,届时地质学家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如他们设想的那样,“安分”地呆在深海海底。1、史拉格对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于海底有个什么样的假设?答:_2、史拉格不久就要在墨西哥湾展开第一次海底现场实验,你认为实验能否成功?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3、史拉格的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于海底的假设,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答:_评卷人得分八、作文16.阅读下面一那么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

    20、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这那么寓言故事中的麻雀、公鸡、鹌鹑、雄鹰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评卷人得分九、文言文基础

    21、17.对以下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用干支纪年。B、“修禊事也”,“禊”,一种祭礼。C、“引以为流觞曲水”,“觞”是酒杯,“流觞”就是把酒杯浮在水面上流动,作为一种游戏。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中的“丝竹管弦”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各种乐器。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A项分别读shn/shnk/luq/x;B项分别读y/ychi/jzhu/zhu;C项分别读p/pxi/xib/b;D项分别读jng/jngw/wsn/sn。2.【答案】D【解析】A菲读fi绯、蜚、

    22、霏读fiB窠、苛读k溘、恪读kC缉j楫j揖y嫉j。3.【答案】A【解析】B“强迫、强词夺理”读qingC“俯首贴耳”读tiD“累卵”读li。4.【答案】D5.【答案】A【解析】A项,均读jn;B项,“一幢楼”中的“幢”读zhun,其余读dn;C项,“形骸”中的“骸”读hi,其余读h;D项,“稗官野史”中的“稗”读bi,其余读b。6.【答案】B【解析】A.芙:f,C.契:qi,D.哺:b。【二】语言综合运用7.【答案】例如:请把花种在自己心里或: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8.【答案】天然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碘131均无损公众健康。【三】古代诗歌鉴赏9.【答案】1渡过江水去采撷芙蓉花,生长着兰花的沼泽

    23、地里芳草萋萋。2歌声这样激越慷慨,是因为有隐衷在心底深埋。3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时刻不忘直到如今。4贤士犹如那皎洁的明月,我何时才能招募得到呢?5它们围着树木绕来绕去,哪个枝干可以依附呢?6只要像明主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就能征服天下人的心。7笼中的飞鸟依恋旧日住的树林,池中的游鱼思念原来生活过的深渊。8在南边的原野边开垦荒地,因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9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见,轻柔飘扬是村落上空的炊烟。10长期被困在牢笼里面,今日终于能重新返回大自然。【四】名句名篇10.【答案】1静女其娈2无以至千里3无边落叶萧萧下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5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歌窈窕之章

    24、错一字,该句不得分【五】文言文阅读11.【答案】1.D2.C3.A4.(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2)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解析】1.D项,“叹”应为“感慨”。3.A项,“始”为“开始”“当初”之义,并非指慧褒是“第一个”在华山居住的人。4.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其”“随”“极”“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等词。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2.【答案】B【解析】“彻底解脱”错误,因为当时大革命失败,作者找不到出路,心情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脱,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脱。13.【答案】1.AC2.身在南方却心系北国,热爱、怀念故

    25、都之情,随秋的到来自然而至。3.铺得满地的落蕊,灰土上留下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尽管没有声音,但却引发深藏在内心的忧郁与落寞,如同了解人的心情的知己一样,给人以响应。【解析】1.A项,错在“寄人篱下”;C项,应是正衬。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4.【答案】1.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2.(1)后果:助长贪婪,人们反受其害;腐蚀人格,使之蜕化变质;恶性循环,造成毁灭性的后果。(2)递进关系:揭示“捧”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3.“挖”是“自求多福”之道;“挖”与“捧”一样费

    26、力,但结果大不相同;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解析】15.【答案】1.将二氧化碳废气深深注入海底以下至少300米的深处,使被注入深海地底的二氧化碳与海底底层产生的汽水化合物接触后产生固态结晶体,这种二氧化碳就有了海底岩石和固体水化合物的双重保障,二氧化碳废气也就安全永久地停留在海底深处了。2.能成功。首先,现在的深海油田钻孔技术完全可以将二氧化碳废气深入海底沉积层数千米以下;另外,海底岩石和固体水化合物的双重保障,也应该能使二氧化碳如他们设想的那样,“安分”地呆在深海海底。3.现代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地球环境遭到的污染愈来愈严重,这必须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科学家史拉格设

    27、想在海底找到最安全的“垃圾场”来掩埋二氧化碳废气,其大胆设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科学家史拉格仅是假想安全掩埋二氧化碳废气,这还不是科学的最高境界,科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合理运用二氧化碳废气。(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2.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3.此题考查探究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八、作文16.【答案】佳作赏读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之所以要永远双手向上,并非为摘到空中最美的星辰,只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歌德曾经习惯高傲挥手的希特勒被赶下政治的舞台,化作了历史的尘埃;同样,曾经高高在上的萨达姆也从权力与威望的制高点突然坠入地狱的审判厅。高度既可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吉林一中学度高一上年中考试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