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解小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现状研究》.docx

    • 资源ID:16439578       资源大小:132.5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解小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现状研究》.docx

    1、解小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现状研究解小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现状研究D能力不见提高,死记硬背学到的一点知识也是落后的、过时的技术,比如IT行业,很多大学是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学生,找工作尚不如街头的IT培训班出来的学员,这不能不说是大学教育的完败。如此低劣的高等教育使得众多毕业生不能胜任对口职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当前就业,对毕业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建设都是隐患。1、高等教育收费过高,影响毕业生理性就业。我国高等教育实行非义务制,教育部规定,收取学费比例为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25,假定每位大学生年人均培养成本为2万元的话,每位大学生人均学费为5000元,现在公办大学

    2、普通专业学生每年学费在7000元左右,艺术专业普遍在15000元左右,培养一名本科生,全部费用在8万一10万元之间,近17年来,大学的收费提高了25到50倍,而我国国民人均收人增长不过几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孩奴”一说由此而来。由于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费用的绝大部分就集中花费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不仅使普通收入家庭“致贫”“返贫”,抑制城乡居民的正常消费,无法扩大内需,阻碍国家经济发展,而且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教育投入太大使得毕业生再也无力承担找工作的花销

    3、。第二,高昂的大学学费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前夕找工作时处于巨大的焦虑和挣扎状态。第三,就业后心态失衡,频频跳槽,无法理性地规划其职业生涯。2、信息匮乏,损害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知情权;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信息知情权就是知悉、获取、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的权利。从广义上说, 毕业生就业信息既包括与毕业生求职择业相关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与规定, 也包括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各个地区与行业的发展情况, 还包括岗位要求及空缺情况,专业发展前景等等。充分、及时、有效的信息是高考生选择专业,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信息极其匮乏,这就造成高校盲目办学,考生盲目报考,毕业

    4、生盲目求职,大学生就业供需不匹配。信息的缺乏也使依靠市场调节人力资源的功能失灵,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严重。3、就业歧视严重,损害了毕业生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渊源于我国宪法,是劳动权和平等权共同派生的一个权利,平等就业权综合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人权特征,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重要权利。平等就业权包括公平推荐权、公平应聘权,公平待遇权等内容。国家选拔人才,企业招聘员工目的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因此择优录用应是最合乎公平也是最能激励学子成才的,但现实是大学生就业的比拼演变成父母、家族在占有和调动社会资源方面的竞争。多少劣等生占据了优等生的岗位,多少非大学生占据了大学生的岗位,背景、户口、性别、地域、年

    5、龄、相貌等非能力因素成为了职场胜负手。4、缺乏就业基本服务保障,损害了毕业生就业保障权;毕业生就业基本服务保障是指毕业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的基本需要保障。包括毕业生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就业服务保障,社会物质保障。发达国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服务保障非常全面而又特点突出。比如,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呈现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特点,就业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大都在1:200左右,使每个毕业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就业指导。指导中心经费充足,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业指导中心每年都有经费150万美元。日本的就业指导工作细致入微,有关用人信息、择业技巧、就业咨询等服务非常的详细和专业。反观我国,高校及各级政府提供的

    6、就业服务基本流于形式,毕业生几乎得不到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甚至时常遭受人身、财产、隐私甚至性侵犯。他们缺乏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很多人在城郊地带过着“蚁族”生活。他们已经从天之骄子沦为了弱势群体却未得到应当给予的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损害原因分析;1、高校盲目扩招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滑、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在讨论我国高校应不应该扩招的问题上我们不应有争议,国家经济发展不能没有人才支撑,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高层次人才是少了而不是多了。但是扩多少怎么扩才是问题的关键。我国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0年要达到15%的目标,在“十五”规划

    7、中这一目标又被提前到了2005年。大学扩招,全国从最初5%的毛入学率一跃到目前的27%,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10年中,“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事实上,早在2002年,中国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目标。而这一变化,西方国家一般要用20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在短时间内我国大学生拥有比例要赶超发达国家,得要培养多少大学生?这是不折不扣的人才培养“大跃进”。人才培养首先要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即教育的条件,能否给予受教育者有质量保障的教育,如果教育条件不足,而培养规模过大,将会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四年大学培养后如果依然还是民工水平

    8、,你觉得这个大学入学率还有意义吗?其次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即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适度超前(以进行人力资源储备),但不可过度超前,否则就可能出现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看,他们也经历高等教育扩招的过程,但却比较有效地防止了教育质量下降及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他们的扩招大多由社区学院、职业教育来完成,原来承担精英教育的学校大多维持原有规模。 2、体制性障碍、问责及救济机制的缺失使毕业生就业权益损害放大国家政策的偏差可以通过制定及时的措施和运行优良的体制来扭转和吸收,但我国有关的高等教育体制、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等的长期滞

    9、后不仅未使高校急剧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得以改观反而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损害。比如,高校明知某些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但因削减和取消该专业相应师资无法安排,他们只能选择保住老师饭碗,丢失学生未来。我国体制内的一部分工作岗位被长期冻结,包括大学生等后来者很难得到进入和参与竞争的机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工作一旦进去被淘汰、辞退的比例比较低。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高校办学质量、就业率高低似乎对高校和教师影响不大。相比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高校及及教师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多少,因为后者关系到老师是否能当硕导、博导,学校能否升级升格。更为可悲的是高校毕业生在面对如此的“

    10、夹棍”待遇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救济渠道而无法对自身权益受损予以救济,许多高校毕业生毕业时有人财两空之感。3、有关毕业生就业服务不到位,相应法律制度建设滞后我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经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开始由供需见面逐渐步入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大学生就业政策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但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高校都没能从原来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他们为毕业生就业所提供的保障服务比如就业信息的调查、统计、发布,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帮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一句话

    11、,毕业生就业已进入市场调节阶段但就业服务保障仍然停留“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似乎只剩毕业生及其家庭“两个人在战斗”。再加上公民信息安全保护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应法律制度的落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就只能是雪上加霜了。4、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缺乏长效机制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于1月19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优惠、补助、扶持等政策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应该说国家各级政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方面还是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

    12、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它不是通过一些应急措施就能解决的。例如通知要求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即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是很多在三年前就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地方因缺乏长效使用规划,未按大学生专业特长,配备合适的岗位,对其出路也缺乏实质性规划导致三年后一些本有意愿继续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却无法继续在农村工作。不能用三年的农村工作生活积累,继续为农村建设服务,最后又加入失业大军中做城市“飘族”不能不让人质疑政府的措施乃权宜之计,因为不管是 “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还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其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扎根农村,在基层就业。但是,很多地方的很多做法与宗旨背离。他们在

    13、选聘大学生到基层不考虑大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把从云南来的学生选派往海南,结果由于语言不通、不熟悉当地风俗导致工作难于开展,最后心生去意。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考验的实际上是政府的能力和政府行为的科学性。缺乏长效机制的任何“计划”、“项目”终将成烂尾楼。对策: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来解决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以科学为要义,以发展为宗旨,强调以人为本。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上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就是多调查,多论证,出实效,就是实事求是。毛主席说过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国家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高校在确定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政府在促进就业等等方

    14、面都应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安排。发展就是要有长远眼光、做到可持续发展,解决问题要有长效机制,强调以人为本。因此任何国家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建立在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不摸清家底,不实事求是只能是盲目,出了问题,不摸清问题的实质,不探索长效解决问题的规律,临时性的查缺堵漏,最终只能是问题越来越尖锐。2、以信息为基础,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相关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明确以信息为基础,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相关体制改革不是就业中心论。质量永远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心,不过此处的教育质量是建立在良好就业基础上的教育质量,它以全面、客观的信息统计数据说话,以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历届毕业生

    15、的发展情况作为确定高校招生计划和其它教育资源配备的依据。在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中基于教育人才的供给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宜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上,很多学者谈到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换,提升产业层次等。以经济发展来带动就业是对的,但经济的发展需遵循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而不是经济发展为教育服务,因此,在尽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机构的同时更多的是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但高等教育体制怎么改,从何下手是关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空喊了十年最后趋于完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标准,缺乏指挥棒。高校招生数量只扩不缩,办学层次只升不降,没有建立高校办学退出机

    16、制,原因就在于原有的教育质量评价失灵,起不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在以客观信息数据基础上的就业导向机制得以建立,必然会带动高校自觉的、连锁的系列体制改革。同时,建立起全面、客观、及时的就业信息,对考生选择专业,确定专业学习目标,毕业后寻找工作及其进行人生职业规划都起着相当的参考作用。美国劳工统计局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就很受美国大学生的欢迎,几乎人手一册。3、完善相关基本法律、法规,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1)明确各就业服务主体责任 在以强硬的法律途径来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东方邻邦日本是做得比较突出的。日本是亚洲较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到1998年,大学生就业进入冰河期,2003年达到顶点。在

    17、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日本始终坚持政策法律化的途径,高度明确大学生就业的权利及政府和社会的义务。 先后颁布了日本国宪法、劳动基准法、职业安定法、雇佣对策法、学校教育法、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文部省设置法、劳动省设置法零短工劳动法等,较好地调动了全社会各就业主体的力量,确保大学生平稳就业。当前,我国也急需通过法律途径明确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高校、企业等就业服务主体的职责。变宣告性义务为法定义务,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共同为大学生就业尽自己一份责任。(2)确立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特权。高校应届毕业生不同于其他就业主体,首先,他们是高知阶层,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他们是否能较好就业,发挥其专长直接关系

    18、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他们是初次就业,初次就业与再就业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他们的先天缺陷注定与同等学力层次的再就业者相比机会更少。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下其公平权益被打破了。要使其权益实质平等必须要用法律的手段赋予其特权,事实上,很多国家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种种优惠与援助本身就是给与其特权待遇。现在要做的就是法律的明确规定,即从性质、权益内容、义务主体、救济方式等方面做出全面的界定。(3)建立问责及救济机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存在已有些年头,在问题存在初期,解决问题的主体是毕业者本人或其家庭,随着问题愈加严重,国家开始介入,现在初步形成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高校

    19、齐抓共管的局面。但“共管”容易形成都不管,或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这就需要在明确权限、责任后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宣告性义务或者说不需承担责任的义务从来就不应叫做义务。问责制度的设立关键在于要有促进作用,这就需要: 一、被问责者对不利益的承担到达一定的度。使其不履行义务达到“得不偿失”的状态。二、建立大学生就业权益侵害救济机制。因为虽然明确了权利义务,建立了严格有效的问责制,但缺乏有效的救济路径和适格的诉讼主体,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也只能是一句空话。4、建立高等教育成本约束机制,降低高等教育收费。 “一个毕业大学生背后可能就是整个贫苦家庭”。因此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首先就是降低高等教育收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是不配精英化教育收费的。因此尽快核实高等教育成本,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建立高等教育成本约束机制,使高等教育收费大幅降低,减轻学生及家庭经济压力,促进教育公平。【参考文献】1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 教育研究. 2009(8)2余国林.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素. 2009(8)3谢德成、穆随心. 试论就业权性质J. 宁夏社会科学. 2005(1)4王莹.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浅析J. 生产力研究. 2009(16)5杜瑛.大学的学费形成机制及其治理J. 高教探索. 2008(3)


    注意事项

    本文(解小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现状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