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16431050       资源大小:756.41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1、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人格含义:人格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二)人格的基本特性1、人格的独特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统和性4、人格的功能性(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1、个性与人格个性(individuality)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特性。联系: 往往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词义和翻译原因)区别: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但人格还有整共性的一面;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2、气质与人格气质(temperament)是个

    2、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联系:气质是先天秉赋,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人格的形成不可能离开气质。区别: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质等先天秉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3、性格与人格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联系: 性格包含于人格中,是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有些认为可以通用。区别: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人格还有生而具有的。总之,个性是指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比较属于Nature的部分);性格乃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它们都属于人格所包含的内容。二、人格心理

    3、学2、 人格理论与内隐人格理论的区别人格理论含义: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经常对他人的人格特征进行判断或把他人看成什么样的人做出假设。(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区别:人格理论能经得起检验,预测未来,对大部分的行为做出一致性的解释;而内隐人格理论的知识则是混乱的、直觉的、很难解释的。(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712p)1、人性哲学:(phil

    4、osophy of human nature)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指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如,特质;需要等。人格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各要素是如何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其他要素?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指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研究人格动力的机制及形成;如,本能驱动;内驱力(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指个体自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人格结构的发展,人

    5、格动力的变化。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genesis)6、人格改变:(personality change )7、人格测量:(personality assessment )人格适应: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心理健康的保证)。适应障碍;人格障碍。研究人格适应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有适应良好的人格?心理疾病是如何形成的?采用哪些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人格评鉴:获取信息对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进行描述和解释。自陈测验;投射测验;实验研究等。3、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六大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侦探) 潜意识心理影响行为方式的差异特质论学派:(调查者) 特质不同或

    6、每个人都处于各种人格特征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学习论流派:(教练) 人的稳定行为方式是强化和学习的结果 。人本主义流派:(朋友) 基本需要是否满足是人格差异的原因。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潜能等 。认知理论流派:(科学家) 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差异。生物学流派:人的稳定行为方式是遗传素质的结果 三、人格心理学的诞生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第二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二、人格研究的途径(一)临床研究含义:也称个案研究(case study) 。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例证沙可(Jean Charcot)的癔病患者的催眠治疗让内(Piere

    7、 Janet)的癔病患者的研究普林斯(Moton Prince)的多重人格的研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自由联想治疗方法墨瑞(Murray)的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Carl Rogers)的临床研究凯利(George Kelly)的临床研究3、优点1)能避免实验室研究的不自然性;2)能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3)能进行个体深度研究,体会到完整的、“真实的”人;4)其他情况。 适合于考查一些罕见的个案(如研究政治谋杀者、马加爵、多重人格); 适合于说明一种治疗方法; 适合于只是为了证明一些可能性。(如研究被催眠的人)4、局限性1)难以检验假设2)对资料易作出主观解释3)不能确

    8、定因果关系4)不能推而广之 强于质的分析,弱于量的分析(二)相关研究含义: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例证高尔顿研究人的差异与遗传的关系卡特尔的16PF艾森克的三维度人格的五因素模型2、与临床研究比较;临床注重观察,而相关研究注重测量;临床是对一个或几个被试的研究,而相关是对大量的被试进行研究;临床强调整体研究,而相关强调人格功能的几个元素间的关系4、优点1)可研究众多变量2)可研究许多变量间的关系3)更好的研究个体差异4)用来研究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

    9、题5、局限性1)建立的关系是联系性而不是因果性的2)导致自我报告问卷的信效度问题(三)实验研究含义: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的结论的方法。例证冯特(Wihelm Wundt)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关于记忆研究巴普洛夫(Ivan 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研究华生和斯金纳(Burrhus Skinner)的行为实验认知取向的实验研究2、与临床研究和相关研究比较与临床研究不同的是实验研究许多的被试;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相关研究强调个体的差异,实验研究强调可

    10、适用于所有人的心理机能的普遍规律。与两者都不同的是实验研究可直接控制感兴趣的变量,进行因果关系的验证。4、优点1)可操作具体变量2)能客观记录数据3)能建立因果关系5、局限性1)有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作研究2)由于环境的不真实性而导致其发现的不可推广性3)只能控制几个变量,忽略了人格的整体功能社会文化取向这一研究取向强调个体所处的文化、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对人格的决定性影响。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影响。人格的社会文化取向把人格置于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上进行动态地考察分析,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性一面,以及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作用,但人格的形成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主动

    11、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过程。四种取向的比较临床个案研究取向注重人格变量的深度研究,即全面搜集并考察被试的人格资料;相关研究取向强调人格变量的广度研究,即对人格因素的广泛考察和评估,以及大范围的取样;实验研究取向注重人格研究的精确度,表现在力求实验过程的客观性和结论的因果性上;人格的社会文化取向则注重人格变量的真实性、动态性以及人与情境互动的特点。人格的研究范型(1)精神分析论范型这是由弗洛依德创立,其后由荣格、阿德勒和艾里克森等发展起来。该范型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其重要研究内容有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对人格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等。该范型的研究方法是临床的个案研究,通常采用梦的分

    12、析、自由联想和投射测验等评价技术获得信息资料。(2)特质论范型由奥尔波特发起,其后的研究者有卡特尔、艾森克和“大五”因素模型的研究者。该范型强调人的个别差异,认为人们在一些基本的人格特质维度上存在稳定的差异,因此基本人格特质表现为行为的跨情境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特质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基本人格特质的探寻、分类以及对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特质论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以及自陈测量等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3)学习论范型 它起初产生于华生和斯金纳等的行为主义,然后发展到班杜拉、罗特、米切尔等的社会认知理论。该范型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原因,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于

    13、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该范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严格的实验法。(4)现象学范型 也称人本主义范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该范型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关注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通常不关心人的潜意识、特质、强化史或对行为的预测。该范型反对以精神病人为研究对象的精神分析论,也反对以动物与幼儿为研究对象的行为主义,主张以正常人甚至优秀人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自我、自我实现、生命的意义等重要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该范型采用访谈、自我报告等技术描述和解释当前的经验,反对还原分析法,也基本上反对实验法。 四种范型的比较精神分析范型倾向于

    14、研究人格动力,寻求人们的特征性行为的内在根源,即解释为什么会发生特定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特质论范型倾向于研究人格结构,描述人格的静态画面,即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个别差异;学习论范型倾向于研究人格过程,试图描述揭示人格的发生和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即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发生的;现象学范型倾向于研究人格的目的和价值,试图解释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最终依据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还是意义发现,即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终极性价值问题。第三章 人格成因第一节 遗传与生理因素一、遗传因素(一)作用1、遗传素质:是指那些由上辈传给下代的生理解剖特质,它一般决定个体的形态、神经系统和组织

    15、结构等。2、遗传素质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基础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至少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和形成的难易。二、生理因素第二节 家庭与早期经验 一、家庭成因 二、早期童年经验第三节 学校与社会文化 一、学校教育 二、社会文化第四节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一、交互作用理论与例证 二、遗传与环境作用大小的比较第四章 经典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无意识的动机和冲突。(二)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 1.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无意识(潜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观意识与前意识属于同一个系统,与无意识系统相对。弗洛伊德说:“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是无意识系统

    16、;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人格中有两大系统,无意识系统和前意识系统。它们类似于两个房间,无意识系统就像一个大的前庭,而前意识系统就像接着前庭的一个小房间,意识也居住于这一房间内。前意识的作用是稽查官,其工作是除去不适合的潜意识内容,并把它们压回到潜意识中去。”弗洛伊德 2. 后期,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1923 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说作了较大的修改。新提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概念,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取代了较为简单的二部人格说。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17、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焦虑(anxiety) 含义: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2)出生创伤是人类体验到的最大焦虑。 3.自我防御机制 含义:是指一些为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潜意识反应。 (2)特点 (1)它们都是潜意识的,即个人通常是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的。 (2)它们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我的冲动。 (3)主要有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

    18、、合理化、替代和升华等。第五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1952的基本焦虑说 神经症理论1.神经症: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上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才称作神经症。2.神经症的分类:情景性神经症和人格性神经症。基本罪恶:父母损害儿童安全需要的行为。包括:专制、过度保护、过度溺爱、羞辱嘲讽、残暴无情、完美主义、反复无常、偏心、忽视、冷漠、不守信用和不公正等。基本敌意:由于父母对儿童安全需要的损害,使儿童在心理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基

    19、本焦虑:是儿童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潜伏着敌意的世界上,所体验到的孤独和无能的感受。“我们或许可以粗略地把它描述为一种自觉渺小、无足轻重、无能为力、被抛弃、受威胁的感受,一种仿佛置身在一个一心要对自己进行谩骂、欺骗、攻击、侮辱、背叛、嫉恨世界中的感觉。” 霍妮如果生活环境不能减少焦虑,则焦虑会持续下去并不断发展,形成对一切人的不信任感和怀恨情绪,这也就是霍妮所说的基本焦虑。霍妮指出,“由我上面提到的这些因素所导致的状况,或由类似的种种因素所形成的状况,是一种在内心中不断增长,到处蔓延渗透的孤独感,以及置身于一个敌对世界中的无能为力的绝望感。这种对于个人环境因素所作出的这种尖锐的个人反应,会凝固并且

    20、具体化为一种性格态度。这种性格态度本身并不构成神经症,但它却是一块合适的肥沃土壤,从这块土壤中任何时候都可能生长出一种特定的神经症来。由于这种态度在神经症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所以我给它一个特别的名称:基本焦虑。它与基本敌意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5.神经症的人格类型1)趋向他人:如果我顺从,别人就不会伤害我。趋向他人(依从型):这种人对友爱和赞许、生活伙伴或狭窄空间有神经症需要。主要特征是甘居从属地位,常感到自我渺小可怜,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认为如果自己依从了,别人就不会伤害自己。“需要被人喜欢,被人需要,被人爱,被人接受,受人欢迎,得到认可,得到欣赏”他们

    21、不会爱,只是依附;不会付出,只会索取;不会分享感情,只会要求感情。 2)反对他人:如果我有力量,就没有人能伤害我。反对他人(敌对型):这类人对权力、社会认可、剥削、自我赞许和成就怀有神经症需要。主要特征是将生活视为种搏斗,适者生存,必须控制别人以掌握主动权;一心想超群出众、事事成功以至功名显赫;千方百计利用他人给自己带来好处;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不真爱工作;压抑感情,不愿为感情而“浪费时间”;彬彬有礼的外表隐藏着老谋深算的狠毒。这种人认为如果我有力量,就没有人能伤害我。与弗洛伊德的“投射”相似,这种人相信,所有人从根本上都是敌意的,并要将这种敌意表现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的反应就是先下

    22、手为强。他们认为爱和其他积极情感都是愚蠢软弱的。他们只有在用得着别人时才与他们建立关系。3)逃避他人:只要我退避三舍,就没有人能伤害我逃避他人(退缩型):这类人对自主、完美怀有神经症需要,主要特征是,为逃避紧张关系而离群独居,与他人保持距离,不与他人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孤立自己,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凡事力求完美,以避免他人的帮助或指责。这种人认为、只要我退避三舍,就没有什么人能伤害我。他们对感情麻木不仁,他们避免焦虑的方式是简单地避免参与。爱上这类人肯定是一个错误感情得不到回应,甚至他们根本感受不到你的情感。因此,对爱的双方来说,这种关系将是肤浅的、没有回报的。霍尼说,如果是依从型的,他会看着他

    23、的同伴,心里问自己:“他会喜欢我吗?”如果是敌对型的,他关心的是:“他对我来说有用吗?”如果是退缩型的,他首先关心的是:“他会干涉我,他会让我一个人独自呆着吗?” 女性心理学三、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3.社会潜意识: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的领域。 主要内容是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认识、态度和情感。4.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逃避自由弗洛姆认为,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但使人感到安全。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和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变迁越来越频繁,人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危机和战争频繁难料,导致人的不安全感日益增加。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看来人的独

    24、立和自由增加了,但人的孤独和不安全感也增加了。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是不安全的自由,即“消极自由”,所以人们要逃避自由。只有到未来健全的社会,人们才能获得安全的自由,即“积极自由”。 异化弗洛姆在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异化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决定了人只能成为他人或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工具,成为庞大的非人的经济机器的工具。人们只是现代化的生产劳动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没有劳动和创造的快乐感;劳动的目的不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身,而是获得金钱。消费也不是基于人的真实需要,而是被资本主义扩大利润而人为刺激起来的膨胀的欲望。总之,在弗洛姆看来,现代社会的异化无处不在

    25、,人与自然、他人和真实自我越来越疏远和对立,人所创造出来的现代文明反过来成为压抑了人性。 心理健康的概念一般以适应社会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那么,以上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人都是健康的。但是从人本主义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是被异化的,是极为不健康的人;相反,那些被异化的社会认为,不健康的人则是最健康的。因此,弗洛姆以“病人最健康”为题发表了他的最后的谈话。在他看来,真正健康的人必须是具有创生性倾向的人。 社会改革论弗洛姆认为的理想的健全的社会是“人道主义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为克服其弊端而建立的。四、沙利文的人格理论1.沙利文的人格理论 沙利文强调从人际关系的

    26、角度探讨人格及其形成,主张把人格放到人际关系中去研究。人格是在人际情境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持久和稳定的人际交互作用模式。 沙利文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特别是青年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重要他人 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人物,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能是记忆、想象、文学作品中或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3.沙利文的人格结构好我(good me)的人格意象由人们感到自己好的方面、被赞扬的方面构成,它们主要是与安全感有关的行为,换句话说,其中不带有焦虑感。坏我(bad me)的人格意象反映的是人们不愿想起的、不受赞扬的那些经历,这些行为常引起焦虑。 (前两种人格意象大部分存在于意识层面

    27、)非我(not me)非我意象也是由焦虑造成的,不过它在潜意识里是与自我系统分离的。非我是人格中最阴暗可怕的一面,包含着人格中那些极具威胁性,连坏我都应付不了的方面。按照沙利文的观点,人们只有在睡着或精神分裂的时候,才意识到并体验到非我的人格意象。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自我同一性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及怎样努力等一系列感觉。第六章 行为主义学派第一节 华生的人格理论 理论观点1、“空洞有机体”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无所谓善与恶,性善或性恶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后天塑造的结果,环境是人格的塑造者,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取决于其从刺激与反应间所学到的联结。2、人

    28、格是一切动作的综合,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3、强调幼年和少年是个体形成各种习惯系统的时期,也是人格变化最快的时期,13岁以后,习惯系统就基本上已经定型。4、 S-R刺激(stimulus)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反应(response)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5、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名言)6、第一个提出,异常行为的改变是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的。(小艾尔伯特与白鼠的实验)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二、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反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1.反应性行为,又称应答性行为,指由某种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受反应结

    29、果控制的条件反射。RS eg:“斯金纳箱”老鼠习得按压杆行为,不是对某种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而是由于行为的结果习得。2.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S-R eg:摇铃铛不给狗粮,仍分泌唾液。泛化:又称类化或概括化,指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以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做出行为反应,而且也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做出行为反应。eg:小艾尔伯特对其他毛茸茸的东西出现害怕反应。分化:又称辨别,指个体能对不同的反应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刺激。eg:斯金纳训练鸽子专啄红色圆盘,不再

    30、啄橘色圆盘。消退:即如果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出现的强化物所强化,那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作性反应就会随之消退,直到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水平。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三、强化强化: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强化是针对行为反应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有机体而言的;强化物:是指能够增强动物某种行为的具体事物。 强化物并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正/负强化物:呈现某一后继刺激/撤去某一刺激物,增强某一行为出现频率的刺激物。正强化(奖励),行为发生后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eg:微笑、赞扬、奖品等;负强化(取消不

    31、好的刺激),行为发生后撤出一个厌恶的刺激,eg:收回批评、停止打骂等。第三节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论一、学习的四个要素米勒 Neal E. Miller(19092002)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一)驱力(drive),是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刺激。驱力是一个动机概念,人格的能量单位。(二) 线索,是决定有机体产生什么反应,何时、何地做出反应的刺激。(三)反应,是由驱力和即时的线索诱发出来的具体的行为。(四)强化,任何能引起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强化物。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性训练 喂食情景 大小便训练 早期的性教育 愤怒与焦虑冲突 对行为主义学派的总体评价(一)贡献1、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2、创建了一些很实用的心理治疗程序。 数据和客观标准来判定治疗的成败; 对儿童或有严重情绪障碍的患者很有效;


    注意事项

    本文(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