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含两课时.docx

    • 资源ID:16424590       资源大小:22.0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含两课时.docx

    1、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含两课时教案序号: 课题:与朱元思书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2、了解骈体文的基本特点。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3、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4、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景物特点。2、学习过节都描绘景物的写法,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教学难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2.了解骈体文的基本特点,感受

    2、文章结构的美。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2.体会骈体文的基本特点,感受韵律的美。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结构的美。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山水的古诗句。同学们。我们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其中有一个环节叫作“飞花令”,今天我们也来一个这样的比试,看看谁记住的关于“山水”的诗句最多。抽生开始比赛。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三无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诗同学们的准备真够充分。在刚才的比赛中,同学们有几句诗提到富春江。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

    3、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被视为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今天我,我们来读读这封信,也去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与朱元思书二、作者及文体知识1.作者吴均(469520),字叔痒, 吴兴故鄣(今浙江 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 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2.文体知识骈体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

    4、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

    5、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解题。书,书信。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读音。(2)注意语句停顿。缥(pio)碧 急湍(tun) 轩邈(xun mio) 泠泠作响(lnglng)嘤嘤成韵(yng yng) 鸢飞戾天(yun l) 窥谷忘反(ku) 横柯(k)(3)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出重音,注意语速。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在“箭”和“奔”。(4)学生自由读,互读。(5)再次朗读,读出游览美景时的陶醉感。四、译读,疏通文意。1.学生借助课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

    6、共同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翻译,相互纠正。3.指定学生进行翻译,其他学生纠正,教师明确。4.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五、再读课文,读懂内容。学生朗读课文,思考: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2.富春江的“水”“山”有什么特点?学生朗读,思考,体会文章结构的美。(1)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和对桐庐一带山水总体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气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

    7、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脉络分明。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情欣赏的情景。(2)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能看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话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水之急。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描绘的一场形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显示富春江水的清澈和湍急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8、。教师板书: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甚箭 水之急学生朗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和壮阔。(3)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首先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音,用声音反衬山林之静寂,异动写静,动静相生。再次,“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从视觉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

    9、奇。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繁茂,浓荫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这一段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山之行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教师板书:奇山 高山寒树 树之奇 负势竞上 山之势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息心忘返 山之力 横柯梳条 林之密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教师总结: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课文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六、尝试背诵课文。七、课时作业1.背诵课文。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发挥想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

    10、情怀,把握课文主旨。2.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重点:1.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2.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抽生背诵与朱元思书二、发挥想象,感受意境美1.抽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的美景,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水之异、山之奇,突出水的清澈、湍急,突出山的挺拔峻秀。2.提问:本文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文章第一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

    11、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文,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水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灵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特征。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相应。水有山相映,充满灵性;山有水映衬, 一个增添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他们融成一个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晰而又深幽的“独绝”的意境,人若置身其间,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

    12、心旷神怡。三、细读,品语言之美。1.分组讨论,谈谈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美和谐美,骈散相间,有参差错落之美。2.师生共同品味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多媒体展示)(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简析】“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静静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简析】“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縹”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的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简析】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

    13、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简析】“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及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简析】“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4、【简析】不但写出了山峰耸峙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得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向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简析】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特征,如鸣蝉,有的为山林间独有,如泉声,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有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如形容水“泠泠”,鸟鸣“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

    15、“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齐读句子,感受语言的美。四、研读,感受志趣美1、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的句子很少,但自古以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研读,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生1:“负势竞上”赋予山生命,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生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我感受到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流露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作者旷达的情怀。生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作者高雅的

    16、志趣, 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相比,更加反映出桐庐山水惊人之美,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鄙视退隐的高洁志趣。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避世,它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一种常人心态,也更容易使人感到亲切。2、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

    17、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时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为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积极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五、比较阅读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比,你觉得有什么异同?明确:相同点:1.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了山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写水都提到水大浪急。3

    18、.都侧重写山,突出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不同点:1.写作的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的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慨。2.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与朱元思书侧重动静结合的描写。六、课时作业1.你也许去过很多地方旅游,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2.请你发挥想象,以朱元思的身份,给吴均写一封信,可以是古文言的形式,也可是现代白话文的形式。通过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了解作者及其文体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本内容。通过背诵课文导入新课。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含两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