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02 大题好拿分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docx

    • 资源ID:16423247       资源大小:106.2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2 大题好拿分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docx

    1、专题02 大题好拿分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

    2、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B上阕“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E上阕“凭阑久”旬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似。2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BD2下阕情感曲折多变,作者先以“社燕”自比

    3、,“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不堪听”又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最后“先”、“容”又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情感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解析】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两个错

    4、误选项均为诗歌的情感分析错误。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要求结合“措辞婉转”这一特征分析,答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情感,然后分析词人为表达这一情感在措辞上的特点。首先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飘流”“倦客”分析“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的情感,然后分析措辞的功力。如“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注】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

    5、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平居:这里指家园。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B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C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D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E“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

    6、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4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3AC4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解析】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

    7、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后的注释进行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8、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

    9、史。征为太子左卫率。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

    10、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B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贬官;“右迁”“迁除”表示升职。C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D薨,是诸侯死的讳称。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死,士

    11、曰不禄,庶人曰卒。7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B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常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因他丝毫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来往频繁;一年里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将菜汤不慎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

    12、出错误。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答案】5A6D7B8(1)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于是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2)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解析】点睛:断句时应注意“四要”。一、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了解大意。二、要把握重点词语,考虑句子成分。三、要记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当断则断,不当断则不断。四、要熟练掌握虚词的用法,利用

    13、它作为断句的参考。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6D项文化常识错误,应是“大夫曰卒,庶人曰死”。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各种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A项,服阕,为父母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并不是

    14、为了守丧而解除官职。点睛: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7B项理解错误。“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有误,“殆不胜丧”是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

    15、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来源于文章第四段,随从曾经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并且,拿书提问他的人不是裴子野而是刘显。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

    16、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萧劢字文约,喜怒不形于色。位居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后起来再往前走,家里人也阻拦不住。父亲萧景特别喜爱他,曾说:“我百年之后,怎能少了这样的儿子呢。”吩咐左右人关照他节哀。服丧期满后,被任为太子中舍人。萧景在郢州去世

    17、,有人因为路远,就对他隐瞒了凶讯,而用病重作为托词。萧劢于是奔波前往,赶到江夏,已是七天水米未进。埋葬父亲后,他在墓旁结庐而眠,断绝亲友往来。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作淮南太守时,因治理有方而被称颂。后改任宣城内史,境内多猛兽,经常危害人民,萧劢到任后,野兽的危害得到治理。又改任豫章内史,结果境内路不拾遗,男女有别而道不同行。后调任广州刺史,当离开豫章郡时,官吏百姓都悲痛落泪,沿途几百里舟车堵塞,人们都各自带着酒食来给他送行。萧劢都接收下来,但随后又给予他们钱财。走到新淦县岓山村时,有一位老太太用盘子托着泥鳅,从送行

    18、的船侧奉献上来,又有几十名少年跳进水里给他拉船,又是唱歌,又是流泪。广州地处沿海,向来是富庶地区,外国商船到此,多被当地刺史盘剥侵夺,所以每年来船不过三几次。自萧劢到此,对他们秋毫无犯,于是一年就有十几趟到来。当地的俚族人不顺服,多数做了海盗(经常在海上行凶抢劫),萧劢对他们进行讨伐,俘获的人口财物,除犒赏军队外,全部送交朝廷。他以前的刺史们都营私中饱,当地的土产贡品多被私吞,很少能进入朝廷仓库。自从萧劢到任,一年里向朝廷进奉数次,国家军政所需的资财,源源不断地输送。梁武帝感叹道:“朝廷算是又添了一个广州。”有诏令让他以原来的官号还朝,这时西江的俚人头领陈文彻进犯高要,于是又下诏让萧劢再任原职

    19、。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朝廷下令改为高州,命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召萧劢回朝任太子左卫率。萧劢生性率直有节制,而且气量宽宏。一次手下人曾把一碗菜汤不慎打翻在他胸前,他脸色不变,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他收藏图书多达三万卷,披阅观览而不知疲倦,尤其爱读东观汉记,大部分都能背诵下来。刘显曾经拿着书考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他很少结交朋友,只和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关系密切。在回京路上去世,追赠侍中,谥号光侯。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华文化讲“礼”,通常包含礼和乐,这两个东西不可分。要改变一个人,包括两个方

    20、面:身和心。外在的言谈举止,都能合于规范,这不难做到,难的是他的这颗心。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去改变?郭店楚简上说:“凡学者,求其心为难。”可是古人很有智慧,他们发现人听到音乐,心情马上跟着变化。礼记里有一篇乐记,是中国最早讲音乐理论的专著,水平很高,就是跟古希腊相比,一点也不差。孔子以“六经”为教,所以有诗教、书教、礼教、乐教、易教和春秋教之说,乐教居其一。古希腊哲人说的音乐,主要是从物理角度,说音乐是一种能在空气里流动的波。我们中国人则把音乐跟人心联系在一起,音乐是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紧紧相连的。情动于中,就会形于声。如果用七声音阶,加上旋律、调门、乐器等来表达心情,效果就会更加鲜明、生动

    21、,富于审美情趣。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就是音乐。“音”里面的高层次叫“乐”,乐的思想是纯正的,节奏是舒缓的,风格是高雅的,人听完以后,就会为它所化。乐的最大特色就是能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所以说“德音之谓乐”,经常听这种音乐,内心一定和谐。古人强调音跟乐的区别,礼记乐记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懂得乐,懂得礼乐,才是真正懂得了中国文化。乐记里面讲:“乐由中出,礼自外作。”“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乐为心声,所以是“中出”。礼是人为制定的规范,所以是“外作”。礼乐交作,则内外兼修。古文里,德就是得,得礼乐之真谛,就是有德之人。郭店楚

    22、简上说:“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把礼乐的文化意义抓住,就是抓住了中华文化的真谛。我们如果能时刻铭记,以礼自律,以乐自化,就有君子风范。子路问怎样的人才算是完人?孔子回答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理想中之完人,则须于技能、智慧、德行之上,更有礼乐一项。唯有礼乐人生,始是经过文化教育、文化陶冶的人生中之最高境界。礼乐,非技能,非智慧,亦非品德。乃在三者之上,而亦在三者之内。若使人类日常生活没有了礼乐,纵使各人都具备才艺、智慧与品德,仍不理想。我们在生活里看到,有的人特别真诚、厚道,技术

    23、也不错,但总觉得身上少了什么。现在我们明白了,缺一份身心的高雅。未经礼乐陶冶的个人,不得为完人。无礼乐的社会,将是一个不安的社会。无礼乐的天下,将是一个不安的天下。乐记里说,治理国家,要有礼、乐、刑、政四样东西:“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的作用是引导民众之志,使之努力成为君子,甚至成圣、成贤。乐的作用是和谐民众的心声。刑的作用是防止极少数人作奸犯科。政的作用是统一民众的行为,加强文化认同。这四样东西朝向一个目标,就是“同民心而出治道”。(原文有删改)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心看不见,摸不着,要改变人心是

    24、比较困难的,然而古人发现音乐与人的喜怒哀乐之心情紧紧相连,乐可以改变人心。B“德音之谓乐”,因此“乐”能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孔子将乐与礼看得同样重要,并合称为“礼乐”,开设了礼乐课。C情动于中,就会形于声,用七声音阶,加上旋律、调门、乐器等来表达心情,效果就会更加鲜明、生动,富于审美情趣。D若使人类日常生活没有了礼乐,纵使各人都具备才艺、智慧与品德,仍不能成为理想中的完人,因为理想中的完人须有技能、智慧、德行,有礼乐。10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两次提到古希腊,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对音乐理论的研究不比西方差,对音乐功能的认识、开发有自己的特点。B引入“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25、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目的是论述“知乐”的地位与意义。C文章为了论述乐、礼、仁、义的区别,引入了“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D“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表现了孔子对礼乐的重视。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礼乐文化的社会意义在于从“身”“心”两个方面改变人:言行举止得到规范,心性情感趋向和谐。B“乐”的思想是纯正的,节奏是舒缓的,风格是高雅的,人听完以后,就会为它所化,这体现了“乐”的道德教化作用。C礼乐的文化意义是中华文化的真谛,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礼乐文化

    26、的传统,开展礼乐文化教育,培育君子风范。D礼乐人生,是经过文化教育、文化熏陶的人生当中的最高境界,礼乐既在技能、智慧、品德之上,亦在三者之中。【答案】9B10C11C【解析】9试题分析:“开设了礼乐课”无中生有。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无中生有。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药 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

    27、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28、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

    29、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转眼到了仲夏。这个

    30、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

    31、”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12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2 大题好拿分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