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4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个案研究.docx

    • 资源ID:16376262       资源大小:26.5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4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个案研究.docx

    1、4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个案研究第四节 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个案研究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2012年10月,J小学语文教研组立项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践研究”,语文教研组组长李老师担任该课题负责人,组内教师全部参与研究,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潘老师努力学习、认真研究,积极承担和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查阅文献、进行区级带题授课、研讨交流等,并将课题研究成果提炼为教材解读的系统方法、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在区级教研活动上进行汇报发言、上公开课等,课题研究提高了潘老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促使潘老师对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2015

    2、年上半年,潘老师参加了区教科研部门组织的科研培训班,边学习边思考,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寻找研究选题,在科研培训班快结业时,潘老师完成了“基于不同文体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语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申报书,并获得教科研人员的专业指导,对课题申报书进行了完善和修改。2015年10月,该课题成功立项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这时,之前J小学语文组的区级课题已经顺利结题,潘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开始带领全组教师研究新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潘老师认真投入研究,设计和规划课题研究思路、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资料、组织教师上课、听评研究课、研讨交流、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等,在学科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实现了基

    3、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组织成员的变革。那么,在教研组课题研究过程中,语文教师潘老师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潘老师改变的关键事件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本个案研究。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研究认识。本个案研究的对象是J小学语文教研组教师潘老师,教龄11年。笔者通过对潘老师的深度访谈,了解了她从参与课题到主持课题的整个心路历程,研究了潘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潘老师发生这些变化的关键事件。三、研究结果与讨论(一)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

    4、成员变革的具体体现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认为,“通过学习我们得以再造我们自身,通过学习我们开发自身能力,去做从前不能做的事;通过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联;通过学习我们拓展我们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生命的成长和生发过程的一部分。”研究是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也同样塑造了教师自身,研究促使教师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思考新的问题、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信念,促使教师视野、能力、精神和状态等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语文教研组潘老师发生的改变具体如下:1.课题研究角色转变:由“课题参与者”转向“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与课题参与者在承担职责、投

    5、入精力、研究收获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课题负责人一般要比参与者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研究任务,例如,课题负责人一般要思考和确定研究选题、撰写课题申报书、规划课题研究思路、布置课题研究任务、想法设法推动课题研究、查找和阅读理论书籍、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交流、提炼课题研究成果等,因而,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也更大。在J小学语文教研组两次课题研究中,潘老师第一次作为参与者参与课题研究,第二次作为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其课题研究角色发展转变,见证了其在课题研究中的成长。2.教材解读能力转变:由“依赖教参、教案书解读教材”转向“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全面和深度解读教材”J小学语文教研组的

    6、第一个区级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教研组教师转变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念,语文阅读教学不是教学生学会做阅读理解题、学会应对考试,而是真正去欣赏、理解和体验文章的思想内涵、情感和语言表达等,获得语言知识、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等。通过课题研究,语文教研组教师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方法,包括研读课标、查阅文献资料、整体梳理教材、单元理解教材、多视角解读教材文本、进行拓展比较阅读等,其中,在对某一篇文章进行解读时,应综合考虑读者、作者、编者、教者、学习者等多个视角,教师自主思考、查阅文献、整体认识、细节分析和适当剪裁等。在课题研究中,潘老师认真学习和

    7、研究,探索了如何单元整体理解教材、对某篇文章自主、全面和深度进行解读等,并在教研组课题研讨交流中学习了其他教师的研究成果,由此基本掌握了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方法,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教材解读的能力。在访谈过程中,潘老师说到:“原来,备课时,基本上是先读一遍教材,然后重点看看教学设计书上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再看看教参。基本上是把别人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自己没有太多思考。现在,是先自己读几遍教材,自己先想文章到底写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是什么文体?有什么特点?从个人角度先理解、审视教材,然后自己找几个重点或困惑点,围绕这几个点去查阅一些文献和资料,对作者和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一些,然后再看看课文导语、课后题

    8、,还有教参,还要考虑班里学生的特点、实际状况。最困难的还是怎么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取舍,然后整合在一起,因为给学生的不能是零的、散的,应该有一种整体性,还有以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传达给学生,转化到学生那里,需要琢磨方法、策略。”可以看到,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不再是他人教学设计、教参的执行者,不再是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是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和思维,依靠自身价值理念、深入思考、文献研究和学生研究去自主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研究实践者。3.文体教学能力转变:由“文体意识不强”转向“能够根据文体特点教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到常识,考虑学段要求,尊重文本特点,循着文体特征去教,

    9、把童话教成童话,把散文教成散文,把小说教成小说。所有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各种文体知识,特别是自觉拥有文体意识。”“要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文体意识,必须了解不同文体的一般特征,根据具体的文体和文本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独特性”。语文教师的文体意识和文体教学能力非常重要。J小学语文教研组教师经过两次课题研究对文体的认识逐渐深化。在“教材解读”这一课题研究中,教师对如何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了研究,对文体有了一定认识,在“语用教学”这个课题研究中,教研组教师的文体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潘老师作为“教材解读”课题的认真参与者,在

    10、研究中初步形成了文体意识,在后来“语用教学”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其查阅了大量书籍、研究资料,对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到的各种文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反复阅读、研究、实践与反思,潘老师探索总结了不同文体教学的方法,以及不同文体的“语用”教学策略。潘老师这样说到,“以前对文体没什么意识,至少没觉得有那么重要。现在我读一篇文章,首先会看是什么文体,然后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再思考怎么根据文体的特点教学,怎么把文体的风格渗透到课堂上,怎么让学生根据文体去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内涵,再怎么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语言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语用教学能力转变:由“不理解语用教学”转向“理解和实践语用教

    11、学”“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使语用成了高频词,语用教学成了学界热议的话题。”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很多教师并不理解什么是语用教学、如何开展语用教学,更不了解语用教学的理论基础。潘老师在课题申报时,也正是基于这种状况确立了研究选题,“2011年语文课标里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有课标里其他地方也多次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我们教研员也让我们关注语用教学,但究竟什么是语用教学?我并不明白,很多老师也不清楚,所以我定了这个选题方向。”随着不断阅读“语用教学”书籍、期刊杂志,深入解读其内涵、运行机制、语用规律和教学案例,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体验和反思,潘老师逐

    12、渐深化了对“语用教学”内涵及规律的认识,探索和发现了“语用教学”的一些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熟练运用。潘老师认为,“语用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体验和运用。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思想、情感,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沉浸到语言情境之中,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得语言经验,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教师还要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把获得的语言文字材料及方法、规律等进行运用。在访谈中,潘老师说到:“其实语用教学包括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之前对语言的理解、体验,一个是后面对语言的运用。在以前的教学中,我经常把这两部分给割裂了,有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配乐、想象、角

    13、色扮演,让学生理解、体验,但最后却没有了运用;有时给学生讲解修辞、句式、构段,让学生仿写,但却只是在训练语言技能,没有情境,没有理解和体验。现在,我会充分把两者结合起来,创设情境,放大语言理解和体验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把里面语言的规律找出来,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运用这些语言和方法。”可以看到,教师通过研究、反思与实践,对“语用教学”的内涵和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会了在实践中开展“语用教学”,形成了“语用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策略。5.整体规划能力转变:由“没有考虑过整个课题怎么规划”转向“学会整体设计和规划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需要整体设计和规划课题,明确课题的

    14、研究方向和思路,课题负责人理清课题的研究思路,才能更好地带领教师开展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随着对于课题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课题研究思路也会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对于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规划和调整能力,是课题负责人应具备的重要研究能力。在第一次课题研究中,潘老师只是语文教研组课题研究的参与者,访谈中她坦言;“那个时候从没有考虑过整个课题怎么规划,觉得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但是,在第二次课题研究中,潘老师成为课题负责人,她不得不去考虑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问题,其对于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研究思路的明确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最终,潘老师学会了从何入手去规划课题,如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研究思

    15、路,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具备了整体规划课题的能力。在访谈中,潘老师说到:“课题一申报下来,我就开始考虑这个课题要做什么、怎么做。一开始时真的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办法,只能大量查文献,研究语用的概念、程序、方法什么的,还有语用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一点点儿深入,然后我突然意识到课标里其实有好多关于语用的要求,于是,我让我们组老师按年段梳理课标,找出课标中对于不同文体语言特点和语言运用要求的描述。后来,随着教研员、科研员的指导,还有读文献,在课堂里尝试,慢慢地,研究方向就明确了,更加聚焦不同文体的语用教学。每个学期初,我会提前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在课题会上把本学期的研究任务分给大家,组

    16、织大家一起研究。”“文献的帮助还有就是,启发我,课题要走下去,往下该怎么走。”作为课题负责人,潘老师对于如何整体规划课题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思考的过程,查阅文献、教科研导和教研员指导都对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和思路起到重要作用。该课题研究前期重点研究的是语文阅读中的“语用”教学,研究语用的概念内涵、语用规律、语用教学运行机制、语用教学策略等,这些较为清晰后,又开始聚焦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语用教学”策略,研究思路逐渐清晰起来。6.理论学习状态转变:由“很少进行理论学习”转向“有意识学习和运用理论”在传统的学科教研模式下,教师多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很少通过查阅理论书籍、期刊文献等去深入研究某个问

    17、题,多数教师没有理论学习和研究的意识和习惯,而中小学课题研究大多是行动研究,需要寻找一些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开展行动与研究,因而,很多做课题的中小学教师不得不去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和运用理论。在课题研究中,潘老师也经历了一个从“很少进行理论学习”变为“有意识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由于对“语用教学”存在诸多困惑,潘老师查阅了大量期刊文献资料,认真阅读了相关书籍,并运用这些理论去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语用”教学的操作方法,同时,加深了对“语用”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访谈过程中,潘老师这样说到:“以前还真是没读过什么学术著作。为了做课题,我买了5本跟语用教学相关的书,5本

    18、书中,有2本书我读了大概2、3遍,看的比较细致,有一本是理论加案例的,描述了一些语用教学的方法、要点,还有案例,其中几个案例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课堂上尝试过,想看看效果怎么样。有一本书比较学术化,一开始读不太懂,但我觉得书还是挺好的,在有了一些语用方面的实践经验后,再去读,对这本中的理论就理解得更深刻了。我觉得理论对我的帮助是: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对语用这个概念进行理解,然后读多了再加上实践,就能融会贯通了,就对语用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了,包括怎么积累语言经验、怎么理解、感悟、体验和内化语言、怎么在情境之下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出来,最终建立自己的语言结构和思维,等等。”可以看到,潘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有意

    19、识地学习和运用理论,但也并非一开始就去运用理论直接指导教学实践,而是经历了一个理论和实践互相深化的过程。7.成果提炼能力转变:由“写简单要点的论文”转向“学会系统提炼研究成果”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是聚焦某一学科教学主题而开展的系统、持续和深入的研究,力求探索学科某方面主题的教学规律,形成解决某方面问题的策略、方法等,并最终将这些规律性认识、方法、策略、路径等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课题研究的成果,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在课题研究结题阶段,潘老师进行了“基于不同文体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语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经历了一个从构建框架到阐释内容、描述案例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而快乐的过

    20、程。在访谈过程中,潘老师谈到:“在写结题报告阶段,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是怎么搭建框架。老师们平时积累的材料都是一点点、一块块放在那里的,我必须构思出一个整体的框架,把大家研究的成果都容纳进去,整合在一起。做框架,我大概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那一周,我每天上班的时候,一有时间我就琢磨这个框架,有时候在本上写一写,然后,晚上回到家后,我就自己静下来,尝试着做框架,今天想一点儿,明天想一点儿,每天就那么静静地想。一周左右时间,大致的框架终于定下来了。然后,我就开始把老师们平时积累的研究材料填充进去,再自己阐述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宏大、浩大的工程。在写成果过程中,我有时会觉得框架的哪块儿思维不顺畅、逻辑上不

    21、通,就还得调整,再修改框架,就这样,一点点的磨。这个过程真的是痛并快乐着。最后,结题时,专家还是挺认可的。以前我也写论文,但框架只是简单的要点,没有这么复杂,也没有这么认真、严谨对待过。”可以看到,潘老师构建研究成果框架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琢磨、思考、修改、调整,每天安静地想,经历了一个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自我实现的过程,“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在此过程中,潘老师的整体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缜密性思维等得到了锻炼,自身专业上获得较大成长。8.书面表达能力转变:由“语言表达比较直白、随意”转向“学会运用学术语言表达”中小学教师日常在

    22、教育教学情境中工作,多与同事、学生交流,周围没有学术性语言运用的环境,教师也大多不擅长运用学术性语言写作,日常书面语言表达较为浅显、通俗易懂,而语言是一个不断积累、内化与运用的过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研究需要大量阅读学术著作,并尝试进行相关研究成果写作,锻炼了学术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潘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仔细阅读潘老师撰写的结题报告,会发现她语言表达颇具学术性,用词很多是“语用”教学研究的专业词汇,表达严谨、认真,在访谈中,潘老师谈到:“以前写东西时,语言比较直白、比较随意。做课题时,看的文献、书多了,写结题报告时,很多语言不知不觉就用上了。而且,写的时候会推敲推敲了,争取严谨一

    23、些。”可以看到,课题研究中的书籍、文献资料阅读和研究成果撰写锻炼了潘老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其书面语言表达的学术性,促使其专业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拓展。(二)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关键事件1.区级“带题授课”“带题授课”是区教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的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或结题鉴定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课、课题案例汇报、课题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汇报交流。在J小学语文教研组两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潘老师共参与四次“带题授课”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中,作为课题参与者,潘老师于2013年上半年上了一次课题研究课、于2014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说课,在“基于不同

    24、文体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语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潘老师于2016年、2017年上半年各进行了一次课题阐述,分别是课题中期报告阐述和课题结题报告阐述。这四次区级“带题授课”活动对潘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其深入研究与琢磨课题,深入探索课题相关的教学规律和方法、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科教学能力、课题研究和组织能力。在谈到“教材解读”这一课题带题授课时的经历和感受时,潘老师这样说到:“第一次是上课,讲的是朋友一课,那时我们教材解读的课题刚刚开始,还比较茫然,备课、上课都不太成熟。那时,我也看了一些文献资料,但感觉还没有转化到自己身上,没有深刻的体

    25、会。上完课后我也反思了很多,也督促自己去查资料、琢磨、研究。第二次我是做了说课,题目是生命 生命,主要是深入挖掘了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去看文字,体会文字的情感、意义。这次的教材解读比较成功,专家给予了肯定,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可以看到,在“教材解读”这一课题的“带题授课”活动中,潘老师作为课题参与者进行了上课和说课,关注点主要是如何将课题研究的成果体现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带题授课”活动过程中的备课、试讲、上课、评课,都对潘老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使其研究与思考课题,促使其在失败后反思自身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促使其在成功后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在谈到“语用教学

    26、”这一课题“带题授课”时的经历和感受时,潘老师这样说到:“第一次带题授课时,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是语用、什么是语用教学,过程是什么,方法、策略有哪些。在研讨环节,教科研李老师指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聚焦文体,没有研究出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不同文体的语用教学策略。李老师的指导让我们明确了后面研究的方向,后面我们有意识地聚焦不同文体的语用教学策略研究。第二次带题授课时,我安排了两节研究课,一节是说明文阅读、一节是议论文阅读,就是想在带题授课之前再集中研究一下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语用教学策略,再重点突破一下文体研究。我觉得备课那段时间大家对不同文体文章的语言特点、不同文体的语用教学策略还是理解得更深

    27、些了。对于课题结题汇报,教科研李老师基本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成果,还有框架结构,但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又帮我调整了一下框架结构,在这之后,我先把这事儿放了几天,让自己冷静几天,然后我又静下心来看看自己做的框架,再看时,觉得确实是有问题的,逻辑上确实有不通的地方,就又进行了修改。”可以看到,在“语用教学”这一课题的带题授课活动中,潘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进行了课题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阐述,而这时潘老师的关注点主要是研究思路、研究成果提炼以及如何通过研究课来推动教研组教师课题研究,“带题授课”促使潘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体验了如何改进课题研究成果提炼,也锻炼了对教研组教师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能

    28、力。2.区教研活动汇报发言在“教材解读”课题研究过程中,教研组组长多次邀请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进行指导,使得区教研员对该课题有了较多的了解,区教研员十分认可该课题研究的价值,以及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因此,在一次区小学语文中年段教研活动中,区教研员邀请“教材解读”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潘老师做一个汇报发言,以某课教材的解读为案例,汇报交流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方法和策略,参加活动的主要是全区小学语文中年段教师,在访谈过程中,潘老师这样说到:“我的教材解读案例是白鹅一课,在讲之前,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我查阅了作者丰子恺的个人资料,把他的很多文章都读了一遍,体会他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什么的。然后我还研读了

    29、课标、单元主题,我自己反复读了好多遍课文,把里面的困惑点找出来,查资料解决。然后还查阅了很多关于这篇文章的文献资料、参考书。这些教材解读的方法其实都是我们组老师在课题中共同研究出来的,我这是对大家研究成果的运用,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方法。这次发言对我自己提升特别大。实际上是让我把教材解读的方法又运用、强化、补充了一遍。”在区级学科教研活动中发言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潘老师通过对某课教材的解读将教研组课题研究的成果又运用了一遍,对研究成果中的方法、策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练习了教材解读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又加入了一些自己发现的新的教材解读的方法,这一过程促进了潘教师教材解

    30、读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也使得潘教师更加认同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更加有兴趣和有信心。潘老师还谈到:“最后,教研员在点评的时候说我把白鹅这一课解读得比较全面、深入,真正把教材的价值给挖掘了出来。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机会、荣誉、肯定。这是我第一次在区级教研活动中发言。”可以看到,将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当中,被认可、肯定、鼓励,促使教师获得了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激励作用。3.区教科研培训班学习区教科研培训班是区教科研管理部门举办的研究方法培训班,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对象是对教科研感兴趣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主要有大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市区教科研部门的教科研人员

    31、、中小学教科研主任和课题研究经验丰富的教师。既有理论培训,也有方法指导,还有案例分享。培训内容涉及到从课题选题、申报到结题整个过程教师所需要的一系列方法、策略等。培训班结束时,要求参加培训教师每人写一份课题研究申报书,作为结业作业,同时,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教科研人员将对其给予指导。潘老师即是参加了2015年上半年的区教科研培训班,当问即为什么会参加这个培训班时,潘老师这样回答:“教材解读的课题快结题时,我们主任,跟我说想让我申报一个新的语文课题,然后让我带着我们语文组老师继续做研究。然后,又推荐我报了区里的科研培训班。”可以看到,教师参加教科研培训学习,主要推动者是学校教科研主任兼语文教研组

    32、组长,而且目标明确,即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申报新的语文学科课题。在谈到培训班学习的收获时,潘老师这样说到:“培训班里学到好多科研方面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师说教师要做专业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对我触动比较大,更让我觉得我应该做课题,突破自己,让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还有,我在那儿学到了好多科研方法、申报书撰写什么的,学了这些之后,我快结业时写了课题申报书。还有,写结题报告时,我先搭建框架,这也是上培训班时老师讲的。”教育科研是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较强的专业研究,潘老师参加科研培训班的经历对其主持课题研究产生关键影响,促使其完成课题申报书的撰写,学到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课题研究文本的写作规范,促使其对于课题研究更加有信心,此外,培训班对于研究型教师的倡导,也激发了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愿望。(三)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反思1.基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组织变革促进了教师的变革J小学全校教研组参与了基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组织变革,学校明确了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的价值与功能定位,制定了教研组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制度,通过第一个正式立项的“教材解读”课题的研究实践,教研组教师具有了课题研究的意识,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形成了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的一些规则、规范,以及大家互相研讨、交流合作的研究氛


    注意事项

    本文(4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个案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