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docx

    • 资源ID:16374511       资源大小:30.6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docx

    1、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对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使学生打好有利于终身教育和发展的基础,对真正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管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

    2、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信息化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始于八十年代初期,一般包括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计算机辅助管理等几个方面。基本现状1、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数量和规模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数从1982年在五所大学附中开设计算机选修课试验发展到1994年的26294所,到1996年底已达40851所。按照以往每两年

    3、增加50%的速度发展,预计到1998年底,其数量可达到6万所,其中,高中、初中和小学各约占三分之一。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计算机教育。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从1982年的百余台发展到96年底的513696台。按照以往每两年翻番的速度发展,预计到1998年底,各地中小学拥有的各类计算机可达100万台,其中486档次以下的(包括APPLE机、学习机、PC机、286、386、486等)约占三分之二,主要是在80年代中期至96年之间购买的;486档次以上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是近两年开始购置的。目前全国已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约6-7万名。到1996年底,累计有2167万中小学生接受了不同程

    4、度的计算机知识教育,目前全国每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中小学生已超过1000万名。目前,约有1千多所学校建立了以简单局域网为基础的电子教室,有1-2百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网。2、计算机教育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原国家教委成立了以一位主管基础教育的副主任为组长,由基础教育司牵头,其他相关司局参与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基础教育司领导下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行研究和指导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由省、市、教委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根据各地教委的不同安排,分别由普教处、教研室、电教馆等部门分工负责。自1

    5、992年起,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纲要1996年2000年、计算机教育软件发展规划1996年2000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有关教育软件审查标准、审查办法等十几个法规和文件,并陆续由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发,这些法规和文件明确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教材的编写、教育软件的开发研制和评审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3、计算机课程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

    6、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由于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设备条件差异较大,各地开课年级和课时各不相同,大多在高中一二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小学四五年级以必选课、选修课、劳技课、课外活动小组等不同的形式开设计算机课程。十几年来,原国家教委根据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师资、设备条件的变化,陆续于1983年、1986年、199

    7、4年、1997年颁发了四个版本的计算机教学大纲(下称课程指导纲要),教学内容由八十年代初期的以单一BASIC程序设计为主发展到目前的以计算机操作与使用为主、兼顾计算机工作原理和程序设计的十大可选教学模块。小学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汉字输入及简单文字处理、LOGO绘图、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的使用等。由于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学是为用做准备的”,因此,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小学纯粹用于学习

    8、计算机的课时不多,一般为30课时,最多也不宜超过60课时,如果有条件增加课时,要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它计算机应用等。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性训练、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或图形信息处理为主。一般为60个课时,在初一或初二年级开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般不教程序设计语言。有些学校开展LOGO教学,主要是以绘图、音乐等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据库、电子表格、工具等软件的操作使用为主。在高中阶段,一般不少于60个课时,在高一或高二年级开设。在高中阶段,程序设计一般作为部分学校及部分感兴趣或有天赋

    9、的学生的选学内容,不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内容。在高中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不是培养“小程序员”的,而是定位于: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解计算机的一些工作过程,如输入、输出、运算以及如何控制计算机等;二是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算法的概念,以及通过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如提出问题和需求、确定算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调试程序(反馈和评估),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不多、教学难度也不大。在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时,一般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的程序设计语言,如LOGO语言、BA

    10、SIC语言和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等。考虑到各地、各校及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在相当长时期,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还难以彻底分开,因此,允许有交叉重复。中学的10个模块分三部分:基本模块、基本选学模块和选学模块。基本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微机操作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汉字输入及中西文文字处理。基本选学模块: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LOGO绘图、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软件应用、Internet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选学模块: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初步。“基本模块”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模块,适合于所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或学生;“基本选学模块”是在学习了“基本模块”

    11、之后可任选的模块;“选学模块”适合于部分学校或学生。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教学内容和选编教材,在“修订稿”中还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变化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表”。全国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计算机师资、设备条件,按照“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原则,编写了几十套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也组织力量编写了一套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包括DOS版、WINDOWS32版和WINDOWS95(98)版三个版本系列,各校根据自身不同的师资设备条件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计算机辅助管理是信息技术在

    12、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计算机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软件,十几年来,全国已开发出近千种(套)各类教育教学软件。其中在七五期间,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计委下达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开发了以当时的中华学习机为平台的教学软件150多个,并通过了验收,受到了当时国家计委有关领导的表扬,当时开发的很多教学软件至今还在一些中小学使用;八五期间,因种种原因,尤其是经费原因,教育软件的开发处于自发状态;九五期间,由于家用电脑市场的迅速发展,很多公司企业开始投资开发教育软件,但大多

    13、是开发一些迎合应试教育需要的复习题库软件,用于学校教学的软件很少。同时,原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下达了九五重点科研项目,第一期投入1500万元,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研制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目前此项目正在进行,部分中期成果即将向全国推广。原国家教委还制定了计算机教育软件的发展规划,已初步建立了教育软件的研制、开发、试验、审查、推广、应用体系。5、计算机教育研究和实验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及省级分会,分设计算机学科教学学组、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组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学组等三个学组,研究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大型学术年会,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设立了一批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行超前实验和

    14、研究的实验区(约20个)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33个)。设立并下达了一批有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如:“926”工程(汉字输入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改革试验,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牵头,由北京师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和华南师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承担,目前全国已有一千多所中小学参加试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受到了原国家教委的表彰。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经过两年50多所中学的实验,已在数学教学领域尤其是在几何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另外,为加

    15、强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和交流,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协同有关部门在全国不同地区还开办了一些计算机教育报刊杂志,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与学”、“中国电脑教育报”、“少年电脑报”等。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还建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网站,目前已成为我国广大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个主要的交流信息的渠道和“信息资源中心”,为进一步建立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奠定了基础。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培养了大批人才,探索了模式,创造了经验,为计算机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6、师资队伍大部分师范院校设立了相应的专业或系科,或在相关系科中开设了计算机的课程,对其他系科的学生也都进行了

    16、初步的计算机教育,为今后专业计算机教师的来源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很多教师进修院校、教研部门等也采取各种办法,对在职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以及教育行政干部进行了计算机培训,为解决在职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更新,使之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使其他教育工作者适应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断进修和培训的渠道。为解决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计算机教师的队伍,原国家教委还在有关文件中(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就解决其工作量、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进修等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建议。如要单独设立计算机学科的职称评审系列,解决好计算机的职称评定问题;在制定工

    17、作量和其他标准时,要与其他学科(如数理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若参与教学软件的开发、机房管理与维护工作,应按一定的比例者算成工作量等。近几年,计算机教育师资队伍的地位和待遇不断改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正在形成,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原国家教委还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奖励基金”,近百名计算机教育先进教师和先进集体得到原国家教委的表彰。基本经验1、加强领导,制定规划1990年以前,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试验阶段或大范围试验阶段,其组织与实施工作是在原国家教委中学司的领导下,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承担,职责明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采用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学术交流、课题研讨等多

    18、种形式和办法推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1990年后,原国家教委成立了以主管基础教育的副主任为组长,由基础教育司、条装司、师范司、人事司、财务司、电教办等有关司局主管司长参加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司,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发布相关文件和规范,领导和指导计算机教育工作,对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坚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为先导,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工作会议、研讨会、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各级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全

    19、民及青少年的信息意识,为计算机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思想观念基础,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3、重研究、重实验,培训优先、软件优先因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新的事业,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而且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周期短,而基础教育发展周期长,相对稳定,因此,一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在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方面,必然要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投资机制、管理机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若真正使计算机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推进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进程,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验,需要软件、硬件的协调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特别要坚持培训先行,软件开发优先,否则,就可能因设

    20、备闲置造成巨大投资浪费而自毁形象,应当说,这方面的教训和失误多于经验。三、主要问题1、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虽然发展迅速,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教育奠定了基础,但与国际信息化教育相比,差距还非常大。总体来说,规模比较小,各地发展不平衡(6万所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中小学相对近80万中小学,比例是非常小的),步子较慢,水平也比较低,缺乏大的举措,缺少必要的政策保证和经费投入,尤其是稳定和足够的经费投入没有保证。2、认识问题,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总的来说有所提高,对于计算机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模式等诸问题的认识更有待深化和具体化。3、发展不平衡。重硬

    21、件配备、轻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的利用率和使用率不高;没有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软件开发模式和开发机制,缺乏符合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实用化的教育软件;尤其是缺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工具型、资料型、平台型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素材库与资料库软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比如重复开发一些缺乏灵活性的、难以发挥教师不同教学个性的、课本搬家式的“课件”和电子练习册性质的“题库”软件。不重视师资培训,大多数学科教师还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计算机教育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重计算机课程、轻辅助教学和辅助管理,信息技术没有真正

    22、与学科课程整合在一起,还没有在提高学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上产生大的突破和进展。4、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力量还不够集中,没有更好地拧成一根绳,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渠道。四、关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若干问题的分析1、关于中小学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计算机的知识将成为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使用将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的工作和生活,这将逐步被社会历史所证实。计算机是一种通用的智力工具,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将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

    23、教育,而是像语文和数学课程一样,更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将成为一门知识性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在中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还很难有机会大量使用计算机,以课程的形式才能保证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在中小学,不仅要通过计算机课程形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而且还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将计算机用于其它学科,如利用计算机写作业、写作文、做实验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甚至设立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综合课”,避免目前计算机课程中所存在的“学而不用”问题。对于有特殊要求和特殊兴趣的学生,

    24、可选学一些其它计算机应用项目,如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统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桌面印刷等。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要“淡化”计算机课的“学科性”,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在名称上,“计算机课程”比“计算机学科教学”更能反映我国计算机课的性质和特点。随着多媒体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也将逐步成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单机形式为主要平台的“计算机课程

    25、”将逐步向内涵更为宽泛的、与国际上通用叫法较为接轨的“信息技术课程”转变,在名称上,“信息技术课程”也将逐步取代“计算机课程”。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其软硬件配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就要求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在近期内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形态和模式仍然将是多种多样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的衔接还难以解决,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劳技课、活动小组等多种课程形态并存,其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课程设置的年龄阶段和课时安排也不尽一致,反映在大纲

    26、和教材上,必然存在“一纲多本”甚至是“多纲多本”的形式,但是都要遵循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原则要求。在计算机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是:(1)由于受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所限,以各种形式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只有6万所左右,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在全国70多万所中小学中所占比例较低,而且,由于计算机课程不是高考科目,受应试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部分开课的学校领导对计算机课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计算机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都难于得到保证,甚至有些学校把计算机课作为一种“摆样子”课,随时受到其它“大”课(如数学、语文等)的排挤。(2)由于部分地

    27、区和学校的计算机设备档次较低,计算机技术发展又非常迅速,有些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跟不上,又没有建立必要的培训进修和学习机制,再加上一些地区教材的编写和考试没有考虑到不同学校师资设备条件的差异,致使一些地区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也有一些地区对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所占比重较大等。(3)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目的和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文化论”到“工具论”的演变,因此,目前一些计算机教学工作者认为,对大多数中小学生没有必要进行专业化教育,计算机就是一种工具,学生会用就行了,专业化教育是大学的事情,而且在中小学也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课时进行专业化教育。因此,比较过于强调实用化的“操作与

    28、使用”,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黑箱”处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对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成功与失误、信息技术的前景展望等不甚了解,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受数学、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太适合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4)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来源大部分是其它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校外临时借调、临时代课的(部分学校甚至将不能胜任本学科教学的教师调任到计算机教学岗位上),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而进修学习的机会

    29、较少,一部分教师所具有的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难以适应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另一部分计算机教师的来源是近几年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计算机知识结构较扎实,但教龄较短,教学经验还有待提高。由于职称、待遇和地位问题以及市场经济的诱惑,还存在相当数量计算机教师的流失问题,因此,加强在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计算机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设置单独的计算机职称系列,是目前计算机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要通过师资补充和在职培训,到本世纪末,中学计算机专职教师的50-70%要达到计算机学科大专以上或相当水平的学历标准,全部小学计算机专职教师要达到中专以上的学历标准,目前实行起来有一定的难

    30、度。(5)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研究层次比较低,研究的焦点往往局限于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至于在教材、教法、评估考试等环节,其研究基本是空白。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还不太成熟,管理体制也不太健全,很多地方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教学研究体制,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教学研究的渠道,没有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与外界联系较少,在孤军奋战。按照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00年之前,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教研室应成立计算机学科教研组;地(市)一级教研室应配备计算机学科专职教研员;县一级要配备兼职教研员。目前,很多省一级教研室都没有设置

    31、专职或兼职的计算机教研员,因此,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学研究的教研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开办计算机教学研究的报纸和杂志,多组织和参加计算机教学研究的会议等。要加强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建设,参照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系统地进行计算机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符合计算机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与教材体系,这是摆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当务之急。2、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近几年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

    32、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涉及到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很多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教学软件的类型、软件开发模式、软件的数量和质量、软件经费和设备、师资水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甚至教育体制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我们认为:(1)要改变教学软件的类型。面向学校和课堂的教学软件不能局限于为教师讲课服务、固定式的讲解和演示、满堂灌类型的“课件”,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软件类型认识上的误区,这类软件以展示和呈现知识为主,更多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表现就是教学软件象“书本搬家”或“教案搬家”,其融合了个别软件设计开发者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固定型的教学软件影响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难于被其他教师接受,推广就存在问题。面向社会和家庭的教


    注意事项

    本文(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