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6361941       资源大小:284.1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x

    1、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渔舟唱晚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渔舟唱晚学科音乐学段三六年级学段年级五年级相关内容核心内容:乐曲渔舟唱晚的欣赏相关内容:1.本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 与形式以及音乐风格的赏析 2.它领域的相关内容:演唱、识读乐谱 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渔舟唱晚。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年 7 月是否已实施是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音乐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从学情出发,

    2、挖掘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结合原有知识基础,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现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发展性。(二)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以音乐课标中相关课程理念作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项基本理念: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该理念对什么是“音乐审美”进行了解读,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本课教学活动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根据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该项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

    3、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对整首作品的分析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渔人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赞

    4、美之情。全曲为三段体,具体呈现为A+B+C+尾声。2. 对乐段的分析A.第一乐段 谱例1第一乐段是全曲的“起始”部分(见谱例1)。全段节拍较为自由,共运用了三种节拍(4/4、5/4、2/4),为交替节拍。它们所占的比例为4/4拍13小节,5/4拍2小节,2/4拍1小节,呈现出4/4+5/4+4/4+5/4+2/4的交替顺序。富于变化的节拍使得旋律行进更加自由流畅。第一乐段的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前两乐句为变化重复。较为自由的节拍、平稳流畅的曲调、相对舒缓的节奏,加上古筝委婉高洁的音色和运用慢板奏出的韵致悠扬的旋律,造就了第一乐段宁静幽雅、意韵深远的听觉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碧波万顷、帆

    5、影点点的“唱晚”景象。B.第二乐段谱例2 第二乐段共分为三个乐句(见谱例2),采用2/4与3/4交替的节拍,主要节拍为2/4拍,是乐曲“承”的段落。这段旋律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bc)两乐句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下落,但两个乐句节奏律动形态有所不同,b乐句采用的节奏形态、c乐句采用的节奏形态。两个乐句在进行中打破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运用弱起,以乐汇为动机不断下行模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C.第三乐段的分析谱例3第三乐段(见谱例

    6、3)是乐曲的“转折”段落,2/4拍,运用了一连串的动机模进。旋律采用复式递升递降的发展手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本乐段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按、滑、叠,揉的催板奏法,形象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D.尾声尾声为乐曲的“合”部分。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突然切住,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全曲是徵调式),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生情况分析表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本首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到在本班43个孩子中,喜欢通俗歌曲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100%;喜欢民族歌曲的有13人,喜欢民族器乐曲

    7、的只有8人仅占调查总数的18.6%。当前,由于受多种媒介的充斥,加之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主动接受范围大多局限于结构短小,内容通俗、生活气息浓郁且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的“流行音乐”,对于器乐曲的主动接触十分有限。因此,本课对器乐曲渔舟唱晚的赏析要充分激发学生听觉兴趣,调动多种感官,进一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体会古曲音乐的雅致韵味,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主动接受意愿,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2.对本首作品表达主题内容的分析:该首作品从标题上理解,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江西鄱阳湖一带渔民荡桨归舟的情景,对于江南水乡、渔民生活等内容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美丽富饶的南国一单元中已有

    8、所学习,因此对于音乐标题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由此也会帮助他们更准确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以往音乐欣赏学习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聆听习惯,且喜欢以亲身体验和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习新知。孩子思维较为活跃,常常能够就某一知识点延伸畅谈和讨论,因此本节课教师会结合音乐作品特点及具体学情设计音乐探究话题,同时会有意识的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提炼、展开、体验。知识技能:在作品分析与学情分析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呈现本课知识技能相关信息 旧 新 知识旋律:对“模进”的创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感知以“乐汇”为动机的模进特征。复式递升递降的模进特征。由此体会旋律在塑造音乐形象及情绪表达中的作用,并初步

    9、理解中国古典音乐以“线性”表现音乐美、抒发情感的思维方式。调式:五声调式偏音“清角”的认识并听辨音响色彩体会中国古典音乐风格。技能速度、力度:能在聆听中进行听辨听辨第三乐段速度、力度特征,由此准确把握第三乐段音乐形象上的特点及与其他乐段间的差异。歌唱:能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在聆听基础上随琴声视唱一乐段主题,由此体会一乐段旋律特点。识读乐谱,能读取相关的音乐信息。观察谱例,进一步提升学生从谱例中提炼相关音乐信息的能力。(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在教师合理创设的教学情境下,采用:1. 直接欣赏法:完整聆听乐曲两遍。(1)请班内一名音乐特长生现场演奏,学生通过视听结合,产生对该首作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0、(2)采用聆听的方式完整复听音响,感知音乐形象。 2. 对比欣赏法:针对全曲的三个部分,采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各 部分音乐要素及情绪情感的不同。 3.律动体验法:律动参与感受音乐,通过随音乐击打节拍、肢体律动(荡桨) 使学生尽可能沉浸在对音乐的体验之中,体会音乐速度及情绪的不同。 4.引导欣赏法:针对乐曲第二部分出现的偏音,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听辨并感知清角的音乐色彩及带给整首音乐的丰富表现性。 5.发现欣赏法: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边听边看曲谱,发现乐曲第 二部分旋律形态特征,进一步感知旋律的生动性。 6.描述法:师生用语言对话的形式,传递、交流对作品的独特体验。(4)技术准备

    11、 1.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搜集渔舟唱晚的相关文献34篇,用于作品分析。 2.运用风雅作曲大师及Overturn4.0软件编辑乐谱,形成简线对比视图的乐谱。 3.运用GoldenWave音频编辑软件对音频进行剪辑。 4.运用WPS软件制作PowerPoint,并形成集音频、乐谱、文字、动画于一体的授课课件。(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对于乐曲演奏乐器“筝”的认识状况: 本首乐曲演奏形式是筝独奏,对于演奏乐器“筝”的了解,学生在四年级曾欣赏过筝独奏战台风,因此对于乐器的音色、构造、外形有所感知。2. 学生对于突出音乐要素的感知状况及问题: 学生能够在听辨与观察谱例中,提炼音乐相关信息,对于旋

    12、律进行能够用语言简要描述,对于本首作品的赏析来说,最核心的音乐话题就是乐曲各部分鲜明各异的旋律形态以及中国古典音乐以 “线性”特征来表达音乐的思维方式,学生对本首乐曲由感性体验生成理性认识会有些障碍。对策:采用简、线两种谱例共存,便于学生直接观察乐曲各部分旋律形态特征,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线性”音乐表达方式。3.学生聆听注意力问题: 本首作品由中国古曲改编而成,音响时长较长(约4分钟)。学生可能会出现主动体验兴趣缺乏,欣赏不专注的状况。对策:(1)通过本班特长生现场演奏该首作品,激发学生听赏兴趣,为后续深入赏析做好铺垫。 (2)将聆听音响与视、唱、动、说有机结合;将完整欣赏与局部赏析相结合。引

    13、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激发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生成对音乐的理性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能在乐曲的赏析过程中,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对我国民族古典音乐产生主动接触、体验、交流的意愿。(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特长生现场演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运用完整聆听初步感知音乐的风格;运用局部欣赏、对比感受、旋律模唱、律动体验、发现交流等方法深入体验、探究各部分音乐表现要素的差异以及音乐情绪的变化,深化情感体验。(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拍、速度、调式等音乐要素信息,感知乐曲三个乐段的情绪情感的差异,体验中国古典音乐风格

    14、意韵。 2.能够对第二乐段中出现的偏音(清角)进行准确听辨,并用语言描述对偏音的感受。 3.能用齐唱的形式歌唱主题。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各部分音乐表现要素的探究与感知(2)教学难点 乐曲风格及情绪情感的体验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导入”“完整聆听、初步体验”“分段赏析、深入体验” “整体复听、深化体验”“小结”五个环节组成。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环节目标:通过对比听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及筝独奏战台风音响片段,唤起学生对“单声”与“多声”音乐风格差异的感知。设计说明:使旧知与新知产生对接,引出学习内容。活动1.1听辨音响片段1.聆听音响片段同时需要感知判断的连线题片段一 西

    15、洋古典音乐 (什么乐器) 单音音乐 片段二 中国古典音乐 (什么乐器) 多声音乐2.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响。3.听后师生交流 (1)明确音响片段一为西洋古典音乐;演奏乐器是钢琴;是一首多声部音乐作 品。 (2)音响片段二为中国古典音乐;演奏乐器是古筝;是一首单音音乐作品。活动1.2引出新知教师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提出“线性”是中国古典音乐表现美的方式。二、完整聆听、感性体验环节目标: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完整聆听乐曲,激发学生的听赏兴趣,能够对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有所体验和感知。设计说明:观看、聆听特长生现场演奏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主动听赏。在此基础上复听录音,以单一的听觉体验直接指向音乐音响。 活

    16、动2.1一听全曲,了解乐曲表现内容1.观赏前,教师提出“请你给这首曲子起个名字”的问题。2. 学生带着问题视、听小演奏员的现场演奏。3.听后师生以“为乐曲取名”的形式交流听赏后的感受。4.小演奏员揭示曲名渔舟唱晚,并简要对作品背景进行介绍。活动2.2二听全曲,初步体验音乐风格特点1.聆听前的问题 “旋律线与音乐情绪间有什么关系?”2聆听中的要求 带着问题专注聆听、感受、思考。3.听后谈话 (1)明确当情绪平稳时,旋律线是相对平缓的。 (2)明确当情绪激动时,旋律线是相对波澜的。小结:中国古典音乐材料简单,但通过它的千变万化的形态足以把音乐的美表现到极致,营造出清新淡雅的音乐风格。三、分段赏析、

    17、深入体验环节目标:通过分段赏析,能够深入体验乐曲各部分在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式上的特点,理解各部分所表现的音乐意象。设计说明:师生探究音乐表现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由表及里形成认识,加深音乐的审美体验。活动3.1赏析第一乐段1.以视、听结合的形式感受第一乐段(1)视、听前的问题: “这一乐段的旋律由哪些音构成?” “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个音区?”(2)视、听中的要求:认真看谱例、专心听音乐,做到视听同步。(3)听后交流感受 明确这一乐段旋律由Do Re Mi Sol La五个音构成 明确旋律主要分布在中音区(4)追加的问题:“它的旋律线有怎样的特征?”“第一乐段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18、(5)追加问题的交流 明确处于中音区的旋律线呈现平缓行进的特征 由此得出:这一乐段的旋律具有“歌唱性”特征,表现了一幅夕阳映照、碧波万顷、帆影点点的“唱晚”景象。 2.以视、听、唱、动的形式再次感受教师单手弹奏音乐主题,学生随琴声边用手划拍边轻声视唱,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活动3.2 赏析第二乐段1.以视、听结合的形式感受第二乐段(1)视听前教师针对学生差异性分层提出以下问题: “第二乐段的主要节拍是几拍子?” “该段旋律由哪些音构成?”(2)学生带着问题感受第二乐段。(3)听后师生交流 明确这一乐段主要节拍是二拍子 明确旋律由Do Re Mi Fa Sol La六个音构成(4)追加问题: “第

    19、二乐段比第一乐段多了哪个音?” (5)师生交流追加问题 明确多了“Fa” (6)教师介绍调式中的“清角”音 ,学生生成对“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发 展性的认识。(7) 感受“清角”音 教师播放音响片段,学生聆听并举手示意听辨到的“清角”音在乐句中的 位置。 学生畅谈对该“清角”音的听觉感受。2.感知第二乐段b、c乐句的旋律创作手法 (1)聆听b、c乐句前教师提出 “以上两个乐句采用了哪种旋律创作手法?”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响片段。听后展开谈论。预设: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的不准确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观看谱例,PPT动画随音乐音响先后依次呈现每一动机的旋律线,引导学生发现“模进”的创作规律。(

    20、2)引导学生体会模进的创作手法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通过再次聆听模进乐句,就“模进乐句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进行思考并讨论。 教师分享个人感受:结合节拍强弱规律、动机的不断重复以及旋律的走向分析得出模进乐句表现了“渔夫摇橹”的形象。 (3)师生随着音乐模拟“渔夫摇橹”的动作,再次复听模进乐句深化体验。3二听第二乐段,体会音乐形象。 (1)学生带着问题“本乐段描绘了怎样的音乐形象?”进行第二乐段的复听。 (2)聆听后师、生交流教师分享感受:第二乐段的旋律打破了湖面原有的平静。渔民乘风破浪,荡桨归舟,在碧波荡漾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心情。活动3.3 赏析第三乐段1.以聆听的形式感受第三乐段(1)

    21、聆听前教师提出“第三乐段与前两乐段相比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聆听第三乐段音响。 (2)师生交流 明确速度和力度均渐强由此得出这种变化给人带来热烈欢腾的感受2.师生探究第三乐段旋律特征(1)教师出示抽离出骨干音的谱例,引导学生边观察谱例边聆听教师用钢琴单手弹奏的音响(2)学生依据观察结果填空:( )个音一组逐渐( ) 教师明确旋律特征为(两个)音一组逐渐(递升)(3)教师再次出示抽离出骨干音的谱例,引导学生边观察谱例边聆听教师用钢琴单手弹奏的音响 (4)学生依据观察结果填空:( )个音一组逐渐( ) 教师明确旋律特征为(两个)音一组逐渐(递降)并揭示第三乐段

    22、旋律特征为“复式递升递降”(5)复听全段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结合谱例及手势的律动去感受和思考“复式递升递降的创作手法为乐曲带来了怎样的效果?”3.师生交流教师分享个人感受:第三乐段是复式递升递降的一个段落。这一乐段的音乐宛如渔舟飞快地扬帆前进、橹桨声、流水声、渔歌声交织在一起,表现了百舸竞归的情景和一派欢唱热烈的气氛。四、整体复听、深化体验环节目标:通过完整复听,能够对全曲的风格,意境、气韵整体把握。设计说明:以听觉体验再次验证理性认识,体现“从听觉中来,到听觉中去”的音乐审美方式,深化学生情感体验。活动4.0 复听全曲,生成审美认识教师完整播放渔舟唱晚,师生闭上眼睛全身心去感悟乐曲的风格、意境、

    23、及气韵。五、小结教师回顾本课学习内容,简要提炼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 六、学习评价方式评价维度评价内容等级1.对全曲的初步认知层面知道乐曲的曲名;演奏乐器;演奏形式;合格1.对全曲的初步认知层面2.对乐曲各部分的理解层面知道乐曲的曲名;演奏乐器;演奏形式;结合音响能把握各部分旋律、速度、节奏、节拍、调式特点,会唱歌曲主题。良好1.对全曲的初步认知层面2.对乐曲各部分的理解层面3.对全曲的理性体验认识层面知道乐曲的曲名;演奏乐器;演奏形式;结合音响把握各部分旋律、速度、节奏、节拍、调式特点,会唱歌曲主题。理解中国古典音乐风格线性思维特征、对乐曲产生情感及审美体验并用适当的语言简要描述。优秀7、教学

    24、设计的特点 1、对本课核心音乐话题“旋律”的探究_,脉络清晰。 对本首乐曲的赏析以“旋律线”为核心音乐话题,从“单音”与“线性”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为切入点进入渔舟唱晚一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经历对本首乐曲的审美过程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来理解中国古典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从而去把握中国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 本课的导入环节运用了对比听辨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响,从而引出中国古典音乐“单音、线性”的话题,进而点题进一步探索旋律线的奥妙。教师在分段聆听的环节中,分别向学生呈示了三个旋律线图谱。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能够清楚地从“中国古典音乐是如何通过旋律线的变化去表现情绪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绪与旋律线的

    25、关系。同时,教师使学生通过观察旋律线的行进特点主动发现了音乐中下行模进及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创作手法,并从中体会到各自不同的音乐形象,深化对乐曲意境的理解。总之,本课围绕“旋律线”展开话题,所有的音乐活动均为揭示乐曲中各段单音旋律线的特点而展开。因此,核心话题明确,思路清晰明了。 2、本课突出了音乐审美原则之参与性原则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重点考虑如何使学生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从最后成型的教学设计中也确实突出了这个特点。首先,教师在初听乐曲时请班里的古筝特长生为全班同学进行现场演奏及讲解,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诸多学生能够

    26、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完成连线题;划拍演唱主题;模拟摇橹感受模进乐句;举手示意听到的“清角”音;击拍感受第三乐段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填写填空题;用手势的律动来跟随音乐体会复式递升递降的乐句以及教师在引入理论性分析前,请学生进行足够的体验和讨论后得出汇总性结论等等。这种学生亲身参与,与音乐融为一体去探寻、去领悟的过程,才是学生经历审美体验的过程。 3、本课突出了“知识结构的渐进过程” 在本课中,教师注重对学情的分析把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如,在学生已经对模进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复式递升递降的概念;在学生对五声音阶中的五个“正音”所熟知的

    27、情况下延伸“偏音”的概念及听辨;在学生能够识读乐谱并读取乐曲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通过观察谱例,从谱例中提炼相关音乐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初将最近发展区的规律强调出来,使教学过程更具系统性、生成性甚至逻辑性。 4、动态课件视听结合,强调视觉对听觉的辅助学习 本课所使用的PPT课件为教师精心设计的动态课件。如学生聆听模进乐句时,乐句的每一个动机均会跟随着音乐的拍点逐渐呈现,使学生更加容易通过自主发现了解乐句的创作手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又如,学生在自主探究复式递升递降结构时,教师采用了“先后”动态展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视觉的理解逐渐清楚地辅助概念的理解,把复杂的概念问题化整为

    28、零,逐步攻破。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着力设计多种学生能够参与的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体验音乐的意境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十分注重授课语言的意境美和声调语气的抑扬顿挫美。初衷是通过与乐曲情绪相符的多重维度去将美的情境充满整个课堂,使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是全身心的,沁入骨子里的。在往常的多次试讲中,教师个人在相对放松的心境下,语言和声音状态的表达也相对饱满和富有弹性,学生的状态也自然更加放松,聆听的效果也自然更加理想些。在正式录课时,由于教师过分紧张而导致了语言表述上的一些小小的不流畅,同时也将这种紧张的情绪不经意地传递给了学生,致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也有些许拘谨。这也让我自己积累了一些心得,作为教师要正确调整心态。保持放松的心境对一节音乐课的情绪传递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准确地去感受音乐所来带的情感体验。


    注意事项

    本文(《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