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武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论文.docx

    • 资源ID:16360986       资源大小:3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武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论文.docx

    1、武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武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Study on the minimum subsistence guarantee system in Wuhan City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

    2、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3、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注 意 事 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

    4、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

    5、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

    6、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

    7、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

    8、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

    9、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成为当前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市贫困问题也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城市贫困群体生活保障的一道安全网。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是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通过对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现状进行回顾和描述,结合武汉市低保制度的实践,探索我国城市低保管理机构、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低保实践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促进这项制度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得这项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镇贫困居民。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第

    10、三部分揭示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历程、现状及配套措施。第四部分分析了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低保管理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武汉市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reform has become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at present, but the city poverty probl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social problems are more pr

    11、ominent. City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system become the city poverty group guarantee of a safety net. The point of this study is our country city residents of the minimum subsistence guarantee system management. Review and description on the status of our country city minimal assurance system, combi

    12、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Wuhan City,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in our country to explore the city minimal assurance management mechanism,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nagement issues, and propose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living practice, to promote this system has be

    13、en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so that the system can better serve the urban poor residen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city residents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system.

    14、 The third part reveals the status of course, Wuhan city urban residents minimum living guarantee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The fourth part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ecurity management.Keywords: the minimum living guarantee s

    15、ystem construction; Wuhan C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3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22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 32.3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324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43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概述 53.1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历程回顾 53.2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分析 53.3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配套措施 64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84.1 低保制度的条例设置不够科学 84.2 低保制度的财政基础尚显

    16、薄弱 94.3 低保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分工不够合理 104.4 确保低保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制体系尚不健全 115 完善武汉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对策建议 125.1强化对低保工作的认识 125.2 依法规范低保工作 125.3 加强低保工作力度 125.4 扩大就业扶持力度 135.5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 135.6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1 绪论1.1 研究背景任何社会都有贫困现象,即使是在当今发达国家中,也依然存在着相对贫困问题,存在着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帮助的贫困群体,因此各国都普遍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只是将那些由自然原因造成贫困的社会

    17、弱者作为救济对象,主要是一些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人的社会孤老残幼,这部分人的数量非常有限且相对比较固定。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救济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在城市,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出现了以大批失业、下岗人员为主体的 “城市新贫困层”,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带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特征。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实际的失业状态,一些新增劳动力就业也发生困难,从而通过就业保障基本生活的机会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社会保障体制尚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难以有效

    18、地为居民提供生活安全保障。与此同时,由于个人和单位的关系发生变化,而将个人与社会重新协调起来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还没有确立,很多居民失去了社会组织的庇护和支持,无助感增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把所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的城镇居民都纳入了保障范围,为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建立起衔接于其他保障制度之后的最后一道 “防线”。1.2 研究的意义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利益群体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市场进行了第一次分配之后,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对社会稳定和建立 “贫富双盈”的社会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低保制度的建立不仅使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理顺群众情

    19、绪,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低保制度在我国刚刚建立起来,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切实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还处于政策选择阶段,鱼特规范、完善的东西还很多。不断丰富完善制度框架,改进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救济对象,主要是一些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人的社会孤老残幼,这部分人的数量非常有限且相对比较固定。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救济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在城市,20

    20、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出现了以大批失业、下岗人员为主体的 “城市新贫困层”,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带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特征。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实际的失业状态,一些新增劳动力就业也发生困难,从而通过就业保障基本生活的机会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社会保障体制尚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为居民提供生活安全保障。与此同时,由于个人和单位的关系发生变化,而将个人与社会重新协调起来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还没有确立,很多居民失去了社会组织的庇护和支持,无助感增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把所有家庭人均收

    21、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的城镇居民都纳入了保障范围,为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建立起衔接于其他保障制度之后的最后一道 “防线”。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利益群体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市场进行了第一次分配之后,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对社会稳定和建立 “贫富双盈”的社会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低保制度的建立不仅使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低保制度在我国刚刚建立起来,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切实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

    22、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还处于政策选择阶段,鱼特规范、完善的东西还很多。不断丰富完善制度框架,改进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结构调整和物价体系调整等方面,改革力度的加大都会触及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了缓解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包括企业破产和停产、半停产,工人失业和下岗,物价上涨过快及贫富差距拉大等,为所有的城市居民在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上进行“保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免受干扰,其作用

    23、是不可低估的。在这方面,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在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时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的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22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改革的进程,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完善这一制度近年来备受关注。社会保障制度是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三项基本制度构成的,其中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最低生活,社会保险的目标是保障基本生活,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如果把社会保障视为一种安全网的话,那么,它是由三个层次复合而成,社会救助就是张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上的最后一张安全网。显然,根据这一层次的生活水平的刚性特点,我们首先应当关注这个问题。国外的经验也表明,对付因

    24、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结构转型而导致的较大规模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实际上,在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赖以度过难关的正是提供失业救助、分发食品券和以工代赈等典型的社会救助手段;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台湾地区和韩国在其发展初期,也几乎完全是靠社会救助制度来维护社会安定的。80年代以来,我们在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方面已花了很大力气,但社会保险是需要进行积累的,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时间。在90年代出现的城市居民贫困问题面前,我国既有的社会保险制度用来对付今天的风险已显得力不从心、破绽百出(譬如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1,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问题将更加尖锐。

    25、因此,我们不得不以确保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最后防线来闯过重重难关。2.3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社会稳定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与社会稳定有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际上公认的痛苦指数警戒线是10,重警戒线是20,而即使不包括隐性失业,我国近年来的痛苦指数也没有下过20。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而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市民作出的经济上“保底”的承诺,可以即刻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所以,这项被视为“花钱不多,效果极佳”的社会工程,应该引起高度重视。24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世界银行发布的1997年世界发展指数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世界发展指数不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或

    26、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国家的贫富,而是把人和减轻贫困放在第一位,并置于发展议程的中心位置”。在发展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中,把减轻贫困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可以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变中国城市中近3000万贫困群体的生存状况是我们社会全面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而言之,建立和完善制度不但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准则,对于我国本世纪末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并由此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3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概述3.1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历程回顾武汉市民政局于 1995 年 12 月 22 日颁布了武汉市民政局关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实施(试行

    27、)办法(武民政1995266 号),文件中规定的执行时间为 1996 年 3 月 1日,这标志着武汉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开端。而这时,已经是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第二个阶段了。从武政1995102 号文件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通知中规定 1996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至今,共历经 7 次调整,保障标准也由最初 7 城区每人每月 120 元提高到 7 城区每人每月 360 元、6 郊区每人每月的保障标准由 1998 年的 110 元提高到 300 元。3.2 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分析武汉市现阶段实施的

    2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上还是沿用 2004 年武政200463 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的精神。3.2.1 保障对象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中规定,凡“本市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经今年 5 月 1 日调整后实施的标准为:7 城区每人每月保障标准为 360 元,6 郊区每人每月保障标准为 300 元)均可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经批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有一定收入的,经批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额

    29、享受。”同时,该办法中还规定了以下:1 年内购买价值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5倍以上(含 5 倍)非生活必需品的;家庭有机动车辆(不包括残疾人代步车)的;有高价值收藏或投资股票、商业保险或其他投资行为的;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进入收费学校就读的;家庭成员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并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 1 年内经两次介绍就业而拒不就业的等十种情形,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于已经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享受资格的,无正当理由 1 年内有 3 个月不按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 1 年内有 3 个月未进行续保申请登记或 1个月内有两次拒绝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停发其保障金。3.2.2 资金

    30、来源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七章中对保障资金作了简要规定:民政部门应于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保障资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各级人民政府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定比例,足额安排保障资金预算,并建立保障资金预算自然增长机制。武汉市采取市、区两级财政各负担 50%。由此可见,武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公共财政,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公共财政将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3.2.3 管理机构武汉市民政局信息公开目录中关于市民政局主要职责的规定中第八条明确规定市民政局 “负责建立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拟订全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配省级下拨和市级保障金;组织检查、监督保障金落实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指导各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同时,市民政局设了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的救灾处,救灾处下设了专门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中心。目前,武汉市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力配置为:市级 5 人、区级 3 人、街道办事处 1 人、居民委员会 1 人。


    注意事项

    本文(武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