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针灸学讲座.ppt

    • 资源ID:16356287       资源大小:2.11M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针灸学讲座.ppt

    1、2023年7月12日,主讲:李克明,针灸学讲座,目录,一、针灸学概述二、经络与腧穴三、危险穴位针刺法四、针灸操作方法,一、针灸学概述,什么是针灸学,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经络、腧穴、刺灸、针灸治疗等。,针灸疗法的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独特;1979年WHO列出针灸适宜治疗43种病,目前统计针灸治疗的病症已达300多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种,其中对100种左右有较好、很好的疗效。2、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3、与科学技术紧密

    2、结合,60年代电疗机、70年代激光治疗仪,80年代出现微波针、电磁针,90年代电脑针灸仪。,WHO针灸治疗适宜种病,1急性鼻窦炎Acutesinusitis2急性鼻炎Acuterhinitis3感冒Commoncold4急性扁桃体炎Acutetonsillitis5急性气管炎Acutebronchitis6支气管气喘Bronchialasthma7急性结膜炎Acuteconjunctivitis8中心性视网膜炎Centralretinitis9近视(儿童)Myopia(inchildren)10单纯性白内障Catarac(withoutcomplications)11牙痛Toothache12

    3、拔牙后疼痛Postextractionpain13牙龈炎Gingivitis14急慢性咽炎Acuteandchronicaryngitis15食道、贲门痉挛Spasmsofesophagusandcardia16恶逆Hiccough17胃下垂Gastroptosis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Acuteandchronicduodenalulcer22急慢性结肠炎Acuteandchroniccolitis23急性菌痢Acutebacillarydysentery24便秘Constipation25腹泻Diarrhea26肠麻痹P

    4、aralyticileus27头痛Headache28偏头痛Migraine29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30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Facialpalsy(within3to6months)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Paresesfollowingastroke32周围性神经疾患Peripheralneuropathy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Sequelaeofpoliomyelitis34美尼尔氏综合症Menieresdisease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Neurogenicbladderdys36遗尿Nocturnalenuresis37肋间神

    5、经痛Intercostalneuralgia38颈臂综合症Cervicobrachialsyndrome39肩凝症Frozenshoulder40网球肘Tenniselbow41坐骨神经痛Sciatica42腰痛Lowbackpain43关节炎Osteoarthritis,二、经络与腧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什么是经络,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

    6、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生,病之所成,人之所治,病之所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什么是经络学说,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经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络脉 十五络脉 孙络 浮络,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与四肢的关系,上肢:内侧手三阴(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外侧手三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下肢:外侧足三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内侧足三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人体内脏以脏(实心)为阴,腑(空心)为阳。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 相表里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7、 脏之在胸者(肺、心、心包)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经络的作用,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关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脉运行气血,“内联脏腑,外通体表”,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当病邪侵犯人体时,正邪交争,在体表部位可出现异常现

    8、象。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缩及功能减退等。,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是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按摩、气功等疗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使之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到现代经穴已发展为361个穴名,共670个穴位。经外奇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

    9、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腧穴的作用,1.输注气血: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渗灌、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因此腧穴就具备了抵御疾病(出)、反应病痛(出)、传入疾病(入)、感受刺激、传入信息(入)等功能。,2.反应病症:当病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可以通过经脉、腧穴向外奋起以护卫体表;当人体内部发生病变时,内在的病理状态又可通过经脉腧穴反映于体表。,3.防治疾病: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特性,是腧穴能够治疗疾病的基础。刺激腧穴部位(如针刺、温灸、按摩等)时,各种刺激通过腧穴、经脉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的目的。,腧穴

    10、主治基本规律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定腧穴,特定主治;同一腧穴,双向主治;主治相同,疗效有别。,腧穴的定位,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和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两种:固定标志、活动标志,固定标志:指利用人体体表的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横纹线以及骨节、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等作为取穴标志。,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肌腱,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凸起和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手指同身寸,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

    11、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三种指寸法,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中指同身寸图,拇指同身寸,一夫法图,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骨度分寸表,骨度分寸图,头部骨度分寸,胸腹胁部骨度分寸,背腰部骨度分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测背腰部经穴横向距离。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测肩背部经穴横向距离。,背腰部定位法,上肢部骨度分寸,下肢部骨度分寸,头面部常用穴位,印堂-定位: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治:头痛,眩晕,鼻炎。百会-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采用坐位和卧

    12、位取穴均可。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太阳-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睛明-定位: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头面部常用穴位,颧髎-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主治:鼻塞,鼽衄,口歪,面痒巨髎-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主治:口眼歪斜,鼻衄,齿痛。水沟-定位: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头面部常用穴

    13、位,地仓-定位: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颊车-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横指(中指)。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攒竹-定位: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主治:治疗头痛,口眼歪斜,流泪,目赤肿痛等。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风府-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寸,枕外隆凸直下。主治: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胸腹部常用穴位,上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中脘-定位:

    14、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下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胸腹部常用穴位,天枢-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关元-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上肢部常用穴位,曲池-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关节疼,瘫痪,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性疾病,皮肤

    15、病等。手三里-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寸处。主治: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胀。内关-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痛,呕吐,各种疼痛等。,上肢部常用穴位,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疼痛等。劳宫-定位:在手掌心,当第、掌骨之间偏于第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主治:中风昏迷,心绞痛,癔病。手指麻,掌痛等症。,下肢部常用穴位,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

    16、: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良。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肠鸣腹胀,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月经不调。,颈肩部常用穴位,肩井-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主治:肩背疼痛,手臂不举,诸虚百损等。秉风-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天宗-定位: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胸椎相平。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背腰部常用穴位,肾俞-定位:第二腰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肾

    17、病,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哮喘,耳鸣,耳聋。命门-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凹陷中。主治:腰痛虚损,五劳七伤,头晕耳鸣。,下肢后侧部常用穴位,环跳-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麻木等。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急性胃炎,呕吐,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偏瘫,腰痛,牛皮癣等症。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主治:便秘,腰背疼痛,疝气,痔疮。,下肢后侧部常用穴位,承扶-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

    18、横纹的中点。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便秘,痔疮等。殷门-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主治:腰脊强痛,大腿疼痛。太溪-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月经不调,失眠,健忘,内踝肿痛。昆仑-定位:在足部外踝的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脚跟痛,腰痛。,三、危险穴位针刺法,睛明,【取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中。【局部解剖】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总腱环、视神经孔等。血管分布: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部为眼动、静脉本干。神经分布: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分支,上

    19、为鼻睫神经。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内直肌和筛骨眶板之间。【针剌方法】令病人闭目,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将眼球略推向外侧,加大进针间隙,使眼球固定。以32号毫针点剌破皮,针体沿眼眶边缘缓缓剌入,一般进针0.30.5寸,如继续深刺,送针速度应更缓慢,如感到针尖有阻力,即使是十分轻微的,也应略加退出变换方向再刺。除非极有经验,针剌深度不可超过1寸。本穴严禁大幅度提插、捻转。【针灸意外事故预防】针剌深度 尸体解剖显示,针刺深度如超过19mm,针尖可刺伤筛前动静脉,深度超过32mm时,可损及鼻侧部的脉络膜动脉或虹膜动脉;深度超过43mm时,就可能损伤视神经管前极。针剌深度超过50mm时可剌伤视神

    20、经孔内走行的视神经和眼动脉;针剌深度超过54mm时,在进针的直后方则易剌中围绕视神经孔的总腱环,并可累及神经。剌中时针后感粘滞,病人则感眼内火花闪烁,头痛、头晕、严重者恶心、呕吐。所以,本穴不宜深剌,以0.5寸以内较为安全;1寸内易刺破血管,引起眼内血肿。如超过1寸,就容易损伤眼内其它组织结构,引起严重后果。针剌方向 进针后应直刺,如针尖偏向后外方,进针深度超过1.7寸时,有可能刺激入眶上裂,损伤颅中窝内的海绵窦,或三层脑膜以及大脑颞叶,造成颅内出血,病人可出现剧烈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致休克死亡。,风府,【取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局部解剖】组

    21、织结构 肌肉分布:在颈韧带、项肌中,深部寰枕后膜、硬膜、蛛网膜、软膜的延髓,上方为枕骨大孔,下为寰椎后结节。血管分布: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丝。神经分布:为第三颈神经及枕大神经分支。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腱头半棘肌项韧带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针剌方法】向下颌方向垂直剌入0.51寸,缓慢进针,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不灸。【针灸意外事故预防】针刺深度 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55.3cm左右。因该穴深部有延髓,故针刺过深有生命危险,一般应控制在1.5寸内较为安全,其极限则不得超过2同身寸。若刺入延髓,针下有松软感,患者全身有触电感,恐慌惊叫,轻者可有头痛,眩晕、心慌,出汗等,重者呼吸

    22、困难,继而昏迷。针刺方向 风府穴,以针尖指向口最安全(男可达45.43mm,女为44.46mm),其次为指向鼻尖(男可刺至42.22mm,女可刺至40.90mm),易发生危险的是直刺(男性不宜超过36.83mm,女性不宜超过30.96mm)。,风池,【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局部解剖】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深部为头夹肌、头半棘肌、枕下三角、寰枕关节,上为枕骨髁,下为寰椎侧块。血管分布:枕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枕小神经分支。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针的内侧)和头上斜肌(针的外侧)。【针剌方法】有三法:

    23、向对侧眼睛内眦方向直剌0.81.2寸;向鼻尖方向斜刺1.52寸;向对侧风池穴透刺1.52寸。【针灸意外事故预防】针剌深度 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5cm左右。该穴深部重要结构为延髓和椎动脉,若向对侧眼睛内眦方向直剌过深,超过1.5寸时,可造成延髓下端或脊髓上端损伤,甚可危及生命,故针刺深度以小于1.5寸为宜。针刺方向针尖朝向对侧眼外眦,则其深面正对延髓,若针尖偏向同侧眼内眦,其深面正对同侧的椎动脉,故不可针刺过深,不能进行大幅度提插、捻转。经测定,风池穴,针向对侧眼球,进针2550mm,向鼻尖或左右透刺5075mm,以向鼻尖针刺及向对侧风池透刺最为安全。,天突,【取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

    24、,胸骨上窝中央。【局部解剖】组织结构肌肉分布:本穴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深部为气管,再向下胸骨柄后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毗邻左颈总脉、头臂干,胸骨角水平为肺前缘。血管分布: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神经分布:锁骨上神经分支。层次结构皮肤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针刺方法】先与皮肤成90角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以押手扶持针体缓慢用弯刺法向下刺入0.51寸。刺时针下空松感,病人有咽喉紧张感。留针时嘱患者少作吞咽动作。【针灸意外事故预防】针刺深度 不可过深,因本穴区下为气管,且在胸骨上窝处肌层覆盖较

    25、浅,易刺中气管软骨,若刺入气管环间的韧带,易穿透气管壁,伤及气管壁,伤及气管粘膜。病人可自觉喉中作痒,引起剧烈咳嗽、血痰,针体随之强烈颤动。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22.5cm左右。针刺方向 应沿胸骨柄后缘向下平刺或深刺。若深刺方向偏后,可刺中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造成出血。施术者针下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针感搏动明显。病人有胸闷、疼痛感觉,涌吐血痰,剧烈咳嗽,面色苍白,肢冷汗出,甚至窒息死亡。若朝胸骨柄后面刺入过深或向两侧偏离,易刺伤肺前界引起气胸,肺气肿病人尤易发生,故不可深刺。一旦刺伤胸膜,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缺盆,【取穴】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局部解剖】组织结构

    26、肌肉分布:颈阔肌、斜方肌、前锯肌。血管分布:肩胛上动、静脉。神经分布:锁骨上神经、肩胛下肌神经;深部为臂丛锁骨上部。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锁骨下肌。【针剌方法】正坐或仰卧位,直刺0.20.4寸。【针灸意外事故预防】针刺深度 针刺不宜过深,正常体格者不超过0.5寸。深刺可穿过前锯肌、肋间肌、壁胸膜、胸膜腔、脏胸膜,刺伤肺脏引发气胸。但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8cm左右,可作参考。针刺方向 由于斜刺不易掌握深度,本穴应直刺,且在完成手法后即出针,不宜留针。,鸠尾,【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局部解剖】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血管分布:腹壁上

    27、动、静脉。神经分布:第6肋间神经。本穴深部为肝脏。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直肌及腹直肌鞘。【针剌方法】向下斜刺0.51寸。【针灸意外事故预防】针刺深度 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1.5cm(0.5寸)左右。不宜进针过深,以免刺伤肝、心等脏器。另外,肺气肿或者因肺过度膨胀,容积增加,横膈下降,故更须小心操作,以免刺伤肺脏,发生气胸。针刺方向 本穴一般不宜直刺或向上斜刺,可略向下斜刺,进针要慢,手法要轻,要避免往不同方向捣刺,大幅度提插。,肩井,【取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局部解剖】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前锯肌。血管分布:颈横动、静脉。神经分布:腋神经分布。

    28、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前锯肌。【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针灸意外事故预防】本穴经尸体解剖表明,针尖前下方深层为肋及肋间隙,壁胸膜及肺上叶,适对胸内之肺尖,针尖前方深层为胸膜顶及肺尖,针尖后下方为岗上肌及肩胛骨。针刺时,从皮肤至斜方肌深面的深度为2cm左右,至前锯肌表面约为4cm,达到肋骨或肋间隙表面的深度为5cm左右。针刺深度 针刺时应十分小心,不可太深,本穴根据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2.5cm(0.8寸)左右,瘦弱者最好不超过1.5cm(0.5寸)供参考。以免发生晕针或气胸。该穴区同胸膜脏层有纤维小梁,活动范围极小。而右胸膜前界与右肺之间的间隙很小,加之胸膜囊的最上部胸膜顶,

    29、高出锁骨内侧端以上13cm,所以针刺该穴特别是右侧肩井过深,更易刺伤肺脏。针刺方向 一般可用直刺或向后下方斜刺,而要避免向前下方或前内方深刺。若进针朝下方过深,有可能穿透第一肋间隙,伤及其深部的胸膜壁层及肺上叶;若进针朝前内方过深,经第一肋之上方,则可能刺穿胸膜顶及肺尖,均可引发气胸。进针角度以针体与刺入点处皮肤成小于67.5为安全。针剌强度 本穴对某些病人针感反应较强,易发生重度晕针。故对初诊病人,慎用强刺激手法。,四、针灸操作方法,(一)适应范围,(二)毫针的结构和规格,规格,粗细为28-31号(0.30-0.38mm),长短为25-75mm(1-3寸)者最常用。,(三)毫针的检修,针尖:

    30、不可有钩曲或卷毛,针身:不可有锈蚀或弯曲针根:与针柄连接牢固,不可松动剥蚀针柄:以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为佳。,(四)毫针的消毒和保藏,先初步消毒、再检修,然后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75%乙醇浸泡消毒,(五)针刺的练习,指力练习,自身试针,手法练习:速刺、捻转、提插,(六)针刺前的准备,选择针具:以针刺入腧穴应至深度,针身露,出皮肤少许为度。,检查针具: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选择体位:舒适持久、便于操作,注意消毒:病人皮肤和操作者手 75%酒精,(七)针刺方法,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2.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挟持进针法,(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针刺的角度,直

    31、刺斜刺横刺,(三)得气与行针,得气(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重、胀的感觉,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以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行针(运针):基本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五)留针与出针,留针:一般1020分钟。,出针:左手持无菌干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柄轻微捻针,缓缓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六)针刺意外的护理与预防,1、晕针:针刺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汗出肢冷,甚至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脉象微弱、二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称为晕针。,原因,处理,立即将针取出。,去枕平卧,松开衣带,保暖。,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晕厥者指掐或针刺、艾灸急救

    32、穴。,仍不缓解,配合其他急救措施。,预防,初次接受治疗者,充分解释。,体位舒适持久,尽量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劳累、饥饿、大渴病人,先处置后再行针治。针刺过程,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室内空气流通,不宜过冷过热。,2、滞针,滞针是指针刺入腧穴后,操作者感,觉针下涉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疼痛的现象。,原因处理预防,3、弯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原因处理预防,4、断针,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原因处理预防,5、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原因处理预防,6、气胸,7、大出血,(九)针刺注意事项,禁忌证:饥饿、疲劳、紧张、,出血倾向、高度水肿,禁忌部位:感染、溃疡、瘢痕、,肿瘤、小儿、孕妇,体位和保暖,严格无菌操作,针刺过程中注意观察全身情况,某些部位应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胸、胁、,腰、背、眼区、项部、脊椎部),附:推荐书目,针灸学教材针灸大成董氏奇穴针灸学针道摸象人体穴位使用手册选择中医,


    注意事项

    本文(针灸学讲座.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