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与简析.docx

    • 资源ID:16346429       资源大小:105.3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与简析.docx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与简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与简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D把新鲜的香蕉装入塑料袋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取出温度计 选取适当温度计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 B C D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A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C钢水铸成钢锭 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4如图所示,小玲在吃

    2、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中冒“热气”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5煮饭烧菜时,经常需要加盖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 B升高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 C减少锅中水的蒸发量,不容易烧干 D减少锅中热量的散失,节约燃料6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一定是液体

    3、 D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一定是气体7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B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C晶体的熔化过程 D晶体的凝固过程第12题图第7题图 8温度计下面包着一团沾有酒精的棉花,它的示数与当地气温相比()A偏高 B相同 C偏低 D无法确定9以下是小黄估计的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B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5 C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310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干燥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上的冰慢慢消失 C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D早

    4、晨,室外大雾弥漫1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南极冰川的温度 B正常人的体温 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在龙岩地区,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12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上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13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一定熔点的一组是()A冰、铁、铝 B蜡、铝、玻璃 C蜡、玻璃、沥青 D冰、铁、沥青14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

    5、外玩肥皂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非常神奇。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1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春天南方梅雨季节,家里地面湿漉漉的,是熔化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见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液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凝华现象二多选题(共3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12分)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

    6、层霜,是属于凝华现象 B冬天,20的冰吸热后不会立即熔化 C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这是蒸发现象 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需要吸热17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秦风藜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 B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D“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18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冰钢固态氢熔点/39106401300259A在260时,氢是固态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

    7、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 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1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 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 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 成小冰珠(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0利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时,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从周围吸热变成气体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个

    8、过程水蒸气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21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是一种剧烈 的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 、 ,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22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6分)23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

    9、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3)如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写出温度数值),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

    10、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25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图1,结合生活实

    11、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 的高低;c、液体 的快慢。(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图2)。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法。五解答题(共1小题,本小题9分)26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

    12、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2)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参考简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D把新鲜的香蕉装入塑料袋【解】:A、地膜覆盖农田减小了蒸发面积,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变慢,不合题意;B、给瓶子加盖既减小了蒸发面积,更控制了空气流动,可使蒸发变慢,不合题意;C、电吹风吹头发既可增加空气流动,同时也能提高温度和蒸

    13、发面积,可使蒸发变快,符合题意;D、香蕉装入塑料袋后减小了蒸发面积,同时控制了空气流动,可使蒸发变慢,不合题意。故选:C。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取出温度计 选取适当温度计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 B C D【解】: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故选:C。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A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C钢水

    14、铸成钢锭 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解】:A、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是物质从液态变气液态的过程是汽化。故A错误;B、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C、钢水铸成钢锭,是物质从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故C错误;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是钨丝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小玲在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中冒“热气”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15、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解】: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而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故A正确。故选:A。5煮饭烧菜时,经常需要加盖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 B升高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 C减少锅中水的蒸发量,不容易烧干 D减少锅中热量的散失,节约燃料【解】:煮饭烧菜时,加盖子后

    16、,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蒸发减慢,能减少锅中热量的散失,节约燃料。故选:D。6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一定是液体 D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一定是气体【解】: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不一定是固态,例如:一杯水有固定的体积,而水是液体。故A错误。B、液体,气体都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只有固体有特定的形状,故B正确。C、液体,气体具有流动性,故C错误。D、某些液体也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不一定是气体,故D错误。故选:B。7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17、所示,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B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C晶体的熔化过程 D晶体的凝固过程【解】: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以排除A、B、C;故选:D。8温度计下面包着一团沾有酒精的棉花,它的示数与当地气温相比()A偏高 B相同 C偏低 D无法确定【解】:温度计下面包着一团沾有酒精的棉花,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比当地气温偏低,故C正确。故选:C。9以下是小黄估计的温度值,其中合理

    18、的是()A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B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5 C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3【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故A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保鲜室中的水不会结冰,所以温度不低于0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腋下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符合实际;D、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盐水的凝固点还要低一些。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10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干燥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上的冰慢慢消失 C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D早晨,室外大

    19、雾弥漫【解】:A、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B、冰块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玻璃窗内壁结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D、早晨,大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B。1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南极冰川的温度 B正常人的体温 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在龙岩地区,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解】:A、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南极冰川温度远低于0故A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题意;C

    20、、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C符合题意;D、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一般沸水的温度应该在10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

    21、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C。13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一定熔点的一组是()A冰、铁、铝 B蜡、铝、玻璃 C蜡、玻璃、沥青 D冰、铁、沥青【解】:A、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A符合题意;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C、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不符合题意;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和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非常神奇。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判断正

    22、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解】:本题中的“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春天南方梅雨季节,家里地面湿漉漉的,是熔化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见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液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凝华现象【解】:A、春天南方梅雨季节,家里地面湿漉漉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打开冰箱门,看见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

    23、水滴;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正确;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共3小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属于凝华现象 B冬天,20的冰吸热后不会立即熔化 C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这是蒸发现象 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需要吸热【解】:A、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B、冬天,20的冰吸热后升温,当温度达到熔点0时才开始熔化;故B正确;C、冬天,室外

    24、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这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液化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B。17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秦风藜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 B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D“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的冰粒,发生的是凝华现象,所以“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故AC错误,BD正确。故选:BD。18根

    25、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冰钢固态氢熔点/39106401300259A在260时,氢是固态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 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解】:A、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0低于259,氢处于固态,故A正确;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故B错误;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故C错误;D、在0时的水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状态,所以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故D正确。故选:AD

    26、。三填空题(共4小题)1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汽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解】:海水在阳光下,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下来变成雨;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固。20利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时,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从周围吸热变成气体内能增加(选填

    27、“增加”“减少”或“不变”),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水蒸气会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解】: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吸热变成气体,内能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这个过程水蒸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答案为:增加;凝华;放出。21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是一种剧烈汽化的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水沸腾是一种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要不断吸热;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

    28、变。故答案为:汽化;沸点;不断吸热;不变。22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凝固和熔化,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使用节水龙头。【解】:(1)“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3)水是生

    29、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例如:以淋浴带代替浴缸洗澡;使用水流节流器,加装在水龙头及花洒上,这样可节省水的浪费;洗碗、洗菜、手洗衣服、刷牙时,不要开长流水;用水后记得关紧水龙头,因为一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就会“跑掉”816升水;用过的水如果不是太脏,可以用来浇花、洗车、洗地、冲厕所。故答案为:凝固;熔化;晶体;使用节水龙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3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如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与简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