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16338005       资源大小:29.1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在第一个横线上填上一个字,使每项成为一个成语;接着在第二个横线上解释所填的字。(4分)(1)惟妙惟( )( ) (2)不( )( )无术(3)相形见( )( ) (4)不( )( )之客答案:(1)(肖)(相似)(2)(学)(学识、学问)(3)(绌)(不足、不够)(4)(速)(邀请)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B村

    2、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0.8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全长26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D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解析】A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不合语境“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B莫衷一是: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符合语境“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

    3、说纷纭”。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句中指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长”一点,不是“好”。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是“听”不是“看”,对象错。答案:B3.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2分)(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解析】(1)不合逻辑,否定失当,“无时无刻不”表示肯定意思。(3)语意重复,“非常”与“酷爱”重复,“完

    4、全”与“一塌糊涂”重复,删去“非常”和“完全”。答案:(1)把“无时无刻”改成“每时每刻”或“时刻”;把“忘”改成“记得”。(3)去掉“非常”,去掉“完全”。4.名著阅读。(4分)(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历时三年才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2分)(2)下列选项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其中两项有错误,请你找出来( )(2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B书中的故事取材于俄罗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C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饱受折

    5、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D在课本选取的一个精彩片段中,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保尔战胜软弱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解析】(1)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2)题考查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的能力。B错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是俄罗斯作家,而是前苏联作家。C错误。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而不是科托夫斯基。答案:(1)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这部书。(2)B C5.默写(8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

    6、,齐王纳谏后的结果是: , 。(3)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 , 。(4)“左牵黄,右擎苍”的后两句是: , 。答案:(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重点字:窈窕、淑、寤寐)(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重点字:魏)(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莺、燕、啄)(4)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重点字:貂裘)二、综合性学习(5分)6.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1分)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明月几时有?把

    7、酒问青天。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2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活动二:学对联(3)对联的基本要求: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

    8、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2分)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解析】(1)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C项写的是中秋节。(2)题考查对此诗的分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古诗描写的季节,“江涵秋影雁初飞”,可断定是秋季,秋季有中秋节和重阳节,而

    9、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由此句便可断定是重阳节。(3)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根据要求去判定哪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对联必须构成对偶,词性必须两两相对,而“满地春”与“多喜气”不符合这一要求;此外根据“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作出分析,“春”为平声,“气”为仄声,所以也不符合要求。答案:(1)C(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三、文言文阅读7.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10、完成下列各题。(14分)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嗟夫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

    12、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绝:隔绝/绝妙。B独:唯独/唯独。C微:没有/微弱。D至:到/极点。答案:B8.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答案:具:详细。宜:应当。求:探求。禁:禁受。9.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停数日

    13、,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例句是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A省略句。B倒装句(宾语前置)。C判断句。D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答案:D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答案: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11.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

    14、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因为社会的黑暗,自己追求美好、安定的生活,爱莲说借对莲花的描写,表达自身高洁的品格。两篇文章都表现自身品格高洁。但是桃花源记是表现作者自己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而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答案: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附语段【丁】译文:燕国人出生于燕,在楚国长大,老了以后回燕国。经过晋国时,同行者骗他说:“这是燕国的城。”他惭愧地变了

    15、脸色。同行者指着土地庙说:“这是你乡里的土地庙。”他唉声叹气了。同行者指着房子说:“这是你先人的屋。”他大哭。同行者又指着土堆说:“这是你先人的坟墓。”他哭得止不住。同行者大笑,说:“我刚才骗你,这是晋国。”燕人感到很不好意思。等到了燕国,真的见到了燕的城池社稷,先人的屋、冢,他就没那么悲伤了。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7题。(14分)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

    16、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

    17、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

    18、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

    19、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1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1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

    2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可知,作者真正的读书时间为7岁。答案:7岁1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D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根据文中

    21、第二段的内容,可知作者第一次读书是7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B根据第三段的内容,作者当时是听舅舅讲三国演义,所以“而她还想读书”错,应该是想“听”。C“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与“岂”和“者”形似。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李贺,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答案:D14.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2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我决定咬了牙【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段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句中能够体现情感的词语。答案:作者很想知

    22、道下面的情节那种急切、期盼、不舍。作者暗自下定了自己去读书的决心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15.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为什么不喜欢读荡寇志?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4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可知喜欢读水浒,因为它的人物栩栩如生(或有极其

    23、生动的人物个性);不喜欢荡寇志,因为它索然乏味(或人物没有个性)“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可以看出喜欢西游记,因为它写得精彩;不喜欢封神传,因为它写得烦琐。答案:喜欢读水浒,因为它的人物栩栩如生(或有极其生动的人物个性);不喜欢荡寇志,因为它索然乏味(或人物没有个性)。喜欢西游记,因为它写得精彩;不喜欢封神传,因为它写得烦琐。16.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3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罗贯中、蒲松龄、施耐庵和曹雪芹;这四部书中聊斋志异是

    24、短篇小说,其它三部书都是长篇小说。答案:罗贯中 蒲松龄 施耐庵 曹雪芹体裁不同之处: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其它三部书都是长篇小说。17.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结合冰心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马南邨文章中“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先阐述马南马南邨的观点,然后再结合冰心的事例加以证明即可。答案:马南邨认为读书不必过分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重在兴趣。冰心儿时读三国演义就是由兴趣引发的,一知半解地读,字音都读得不对,居然越看越懂。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还认为有些书应该反复读,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冰心在少年时期读红楼梦只看

    25、到了贾宝玉女生女气,林黛玉哭哭啼啼,到了中年以后,才读出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8分)扇子的起源和功用付秀宏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

    26、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

    27、。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 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8.第段按 顺序,说明了 。(2分)【解析

    28、】考查段落的说明顺序。第段介绍了殷商、三国、汉代、宋代的扇子的用途,是时间顺序,说明了扇子的起源与功能的演变。答案:时间顺序 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19.说说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解析】考查重点句子的作用。说明文重点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答案: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20.认真阅读第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分)【解析】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段说明的是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举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的例子,该扇子令人冥思,可见该扇子的书画特点清幽深邃。答案:清幽深邃(大意对即可)2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

    29、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答案示例: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1)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2)引资料,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说明朝鲜折扇张合自如的特点。(3)列数字,列举明代大折扇长度和宽度的数字,准确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折扇,是罕见的宝物。(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9分)多一些宽容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

    30、,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

    31、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22.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