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化工安全概论总结.docx

    • 资源ID:16325283       资源大小:44.76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工安全概论总结.docx

    1、化工安全概论总结化工安全概论总结化工安全概论总结化学工业危险因素:1.工厂选址2.工厂布局3.结构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5.化工工艺6.物料输送7.误操作8.设备缺陷9.防灾计划不充分化工装置紧急状态:(1)运转失灵(2)故障(3)异常(4)事故(5)灾害化学物质的危险程度取决于贮存和加工物质的性质、应用的设备以及所属的过程。规模常不是决定的因素。危险化学品分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毒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爆炸品:是指在受热,受压,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

    2、,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照成破坏的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实质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其状态条件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略)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又遇见其危险性已列于替他类别的液体.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闪点低于-18的为低闪电液体闪点在-1823的为中闪电液体闪点在高于23的为高闪电液体易燃固体:是指然燃点低,对热,打击,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者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含已列入爆炸品的固体自燃物品:是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并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

    3、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火源既能燃烧或爆炸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有毒物质:是指进入机体并累计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集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续性病变,乃至危机生命的物品反射性物品:是指反射性比活度大于74000BPkg-1的物品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等物品亦能照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即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者温度在55度时,对20号钢的表面年平均腐蚀速度超过6.25mm的固体或液体.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1)闪

    4、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2)闪点在-1823的中闪点液体;(3)闪点在2361的高闪点液体。易燃物质的性质:1闪点: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2着火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一般高于闪点。3.自燃温度:自燃温度是在没有火花和火焰的条件下,物质能够在空气中自燃的最低温度。他不低于且通常远高于燃烧上限对应的温度。4.蒸汽相对密度: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其值大于1时,泄漏后趋向于集中至接近地面。0.9的可燃气体,可能积在建筑物的上层空间,引起爆炸。5熔点: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

    5、为易燃液体的温度。6沸点: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险的直接量度。沸点越低的物质,气化越快,易迅速造成事故现场空气的高浓度污染,且越易达到爆炸极限。7分子式: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8爆炸范围:也称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用可燃烧蒸汽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是可燃蒸汽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既能发生爆炸或者燃烧的浓度范围.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表示.9蒸发潜热:混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10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度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易燃物质的类别“0”:不能燃烧的物质;“1”: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2”:

    6、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能引燃的物质;“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分散到空气中,且容易燃烧的物质。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0”:无危险;“1”:闪点在60以上;“2”:闪点在3860之间;“3”: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4”:闪点在38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毒性物质的类别(按照物理状态):(1)粉尘:固体粒子。除非有静电作用,粉尘一般不絮凝,粉尘在空气中不扩散,但在重力影响下沉降。(2)烟尘:气态物质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烟尘会发生絮凝,有时会凝结。(3)烟雾:悬浮液滴。(4)蒸气:固态或液态的物质的气体

    7、形式,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可使其变回原态。(5)气体:只有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的复合作用才能变至液态或固态。临界限度:所有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受到危害的最高浓度。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美国科学院将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5个等级,是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划分第三章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一级危险: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只有触发事故时才会引起损伤、火灾或爆炸。二级危险:是在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后发展成的,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失。三道防护线:(1)第一道防护线:为了解决一级危险,并防止二级危险的发生。(2)第二

    8、道防护线:当二级危险发生时,将人身和财产损失降至最小程度。(3)第三道防护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设施,使受到伤害的人员得到迅速救治。在工厂的布局和规划中可考虑:(1)根据主导风的风向,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点的上风侧;为人员、物料和车辆的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等。(2)把最危险的区域与人员最常在的区域隔离开;在关键部位安放灭火器材等。需注意的是,工厂定位除考虑以上因素外,考虑的更多的是经济问题。工厂选址的安全问题(1)隔开距离,把厂址选择在一个孤立地区。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可以依据主导风,把工厂置于社区的下风区。(2)临近有释放毒性或易燃气体的工厂,则建在其上风侧。(3)

    9、地形方面,厂区内不应有低洼地,否则会形成毒性或易燃蒸气或液体的积聚。工艺流程图绘制是化工厂设计初始阶段的工作。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是从基本的过程计算开始的。工艺流程图是描述过程的主要文件,它表示出了主要设备、主要物流路线和控制点。方便的子区间划分是:反应、分离、贮存管线配置图是指管路和仪表的线路图,又称工程线路图,是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工作文件过程物料可以划分为过程内物料和过程辅助物料两大类型在过程设计中,需要汇编出过程物料的目录,记录下过程物料在全部过程条件范围内的有关性质资料,作为过程危险评价和安全设计的重要依据。间歇和连续两种过程方式的比较(1)间歇过程各操作单元之间易于隔绝,单元设备过程物料持

    10、有量较大。连续过程各操作单元连通,过程物料持有量较少。(2)间歇过程劳动强度较大,紧急情况下操作者有较多的机会介入。连续过程更多地依靠自动控制;(3)间歇过程产物纯度容易控制,过程物料易于识别。连续过程不稳状态或周期性波动(如开车或停车)较少;(4)间歇过程有详尽的指令和操作规程,可以减少操作失误或设备的损坏。连续过程的容器或设备很少需要清洗,不稳态的物料输入也较少;(5)间歇过程有较长的暴露时间。在连续过程中,有潜在危险的中间体无须贮存加工。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主要管线成直线狭长排列。非直线排列设施:单元的其他组件,如控制室、压缩机、反应器、溢流槽、加热炉等,可以设置在直线排

    11、列的两边管线配置的防泄漏设计工厂化学品的主要泄漏与以下各项成比例:(1)管线的长度;(2)排放口的数量;(3)管线的复杂性。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氧化反应。燃烧的四个要点:可燃物质存在;助燃物质存在;发生氧化反应;伴有发光发热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质;(2)助燃物质;(3)点火源闪点愈低,愈危险处于蒸气或其他微小分散状态的燃料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火源:(1)明火(2)电源(3)过热(4)热表面(5)自燃(6)火花(7)静电(8)摩擦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

    12、绝对必要的。所有罐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燃烧形式:1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间的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非均相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并非同相2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3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可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燃烧类别:A类燃烧:定义为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质的燃烧B类燃烧:定义为易燃石油制品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的燃烧.C类燃烧:定义为供电设备的燃烧火焰温度即为燃烧温度。可燃物质的焓值越大,燃烧时温度就越高,燃烧蔓延的速度就越快。管道中气体的燃烧速率与管径有关

    13、。当管径小于某个小的量值时,火焰在管中不传播。若管径大于这个小的量值,火焰传播速率随管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管径增加到某个量值时,火焰传播速率便不再增加,此时即为最大燃烧速率。液体燃烧速率取决于液体的蒸发固体燃烧速率,一般要小于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的燃烧速率还取决于燃烧比表面积,即燃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燃烧速率越大,反之,则燃烧速率越小爆炸指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1按爆炸性质分类(1)物理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物理爆炸后均不发生变化(2)化学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

    14、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2按爆炸速度分类:(1)轻爆(2)爆炸(3)爆轰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第五章毒性物质: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发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陈志危及生命的物质。中毒:有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职业中毒:工业生产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数量、形态、作用条件)。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剂量-响应关系: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刺激性气体:氯气、光气、氮氧化物、

    15、二氧化硫、氨窒息性气体:CO、HCN、H2S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1、碳链长度:饱和脂肪烃类的麻醉作用随碳原子增加而增强;支链取代直链,毒性减弱;成环。毒性增强。2、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越大。3、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对间邻;顺式反式4、氢取代基团使毒性增加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溶解性、挥发性、分散度;越大,毒性越大。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浓度、时间、温度、劳动强度、联合作用。现场抢救: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急性职业中毒:之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慢性职业中毒;指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

    16、发病满,病程进展迟缓,初期病情较轻。亚急性职业中毒: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亚临床型职业中毒: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是前期)职业中毒特点:群发性、特异性职业中毒诊断依据:职业史、劳动卫生调查、体格检查。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得到。(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17、。(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MLTac):一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长期多次染毒后.(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在慢性染毒后实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中度危险性越小。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危险性越大。扩展阅读:化工安全概论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技术二、燃烧要素: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火源(1)可燃物质:凡能与

    18、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2)助燃物质: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3)点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均可称之为点火源。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炽热物体等。注意: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必要非充分条件。上述“三要素”同时存在,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量上的要求。在燃烧过程中,当“三要素”的量发生改变时,也会使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三、燃烧热:指单位质量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量。可燃物质燃烧爆炸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

    19、高压力及爆炸力等均与物质的燃烧热值有关。2)按爆炸速度分轻爆:物质爆炸时的传播速度为每秒零点几米至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大。爆炸:物质爆炸时的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米至数百米,爆炸时能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爆轰:物质爆炸的传播速度为每秒1000数千米以上。爆轰时的特点是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2)粉尘爆炸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发生条件: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通常认为,易爆粉尘只要满足条件1)和条件2),就意味着具备了可能发生事

    20、故的苗头。危害: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3)能产生有毒气体。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一、生产和贮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为五类:甲、乙、丙、丁、戊。生产或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确定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布置工艺装置、选择电气设备类型以及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依据。类别特征甲闪点类别特征1分级特征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不正常情况下整个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有可燃气体或0区易燃液体蒸汽1区爆炸危险的场所2区2有可燃粉尘或10区正常情况下

    21、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可燃纤维爆炸11区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危险的场所有火灾危险性21区的场所22区23区生产过程中,生产、使用、贮存和输送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燃性混合物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有固体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3第七节点火源的控制点火源: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包括某些爆炸性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能量来源。根据产生能量的方式的不同,点火源可分成八类:明火、高温物体、电火花及电弧、静电火花、撞击与摩擦、绝热压缩、光线照射与聚焦、化学反应放热。

    22、一、明火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1、加热用火的控制:加热易燃液体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如果必须采用明火,则设备应严格密闭,并定期检查,防止泄漏。工艺装置中明火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气)的工艺设备及贮罐区;在积存有可燃气体、蒸气的地沟、深坑、下水道内及其附近,没有消除危险之前,不能进行明火作业。2、维修用火的控制: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焊割作业,必须进行切割或焊割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安全规定。二、高温物体及其控制对策所谓高温物体一般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向可燃物传递热量,能够导致可燃物着火的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对高温物体的常见控制对策1、铁皮烟囱:应避免烟囱靠近可燃物

    23、,烟囱通过可燃材料时应用耐火材料隔离。2、发动机排气管:在汽车进入棉、麻、纸张、粉尘等易燃物品储存场所时,应保证路面清洁,防止排气管高温表面点燃易燃物品。3、烟头:在储运或加工易燃物品的场所,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设置禁止吸烟安全标志,严防有人吸烟,乱扔烟头。4、焊割作业金属熔渣:在动火焊接检修设备时,应办理动火证。动火前应撤除或遮盖焊接点下方和周围的可燃物品和设备,以防焊接飞散出的熔渣点燃可燃物。5、照明灯: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照明灯下方不应堆放易燃物品;在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用防爆照明灯具。三、电火花及其控制对策常见的电火花有:电气开关开启或关闭时发出的火花、短路火花、漏电火

    24、花、接触不良火花、继电器接点开闭时发出的火花、电动机整流子或滑环等器件上接点开闭时发出的火花、过负荷或短路时保险丝熔断产生的火花、电焊时的电弧、雷击电弧、静电放电火花等。1、防雷电主要对策1)对直击雷采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引导雷电进入大地,使建筑物、设备、物资及人员免遭雷击,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2)对雷电感应,应采取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与管道以及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的措施,以防放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对雷电侵入波应采用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保护间隙避雷器、进户线接地等保护装置,预防电气设备因雷电侵入波影响造成过电压,避免击毁设备,防止火灾爆炸事故,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

    25、行。2、防静电火花的主要对策1)采用导电体接地消除静电。2)在爆炸危险场所,可向地面洒水或喷水蒸气等,通过增湿法防止电介质物料带静电。3)绝缘体(如塑料、橡胶)中加入抗静电剂,使其增加吸湿性或离子性而变成导电体,再通过接地消除静电。四、静电及其控制对策1、静电引发火灾和爆炸的条件:(1)空间有爆炸混合物存在;(2)有产生静电的工艺条件或操作过程;(3)静电得以积累并达到相当程度,以使介质间的局部电场被击穿;(4)静电放电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2、静电控制间接措施:消除周围环境的爆炸危险性是通常采用的防爆措施,用不可燃介质取代易燃介质,并改善加强通风条件,以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26、,或者充填不活泼气体,以降低含氧量等措施。直接措施:适当选择材料,改革制造工艺设备和降低生产工具磨擦速度或相对运动的速度,消除杂质以消除附加静电等;接地、增湿、应用抗静电剂、采用各种静电消除器等。第九节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一反应温度控制1控制反应温度a、夹套冷却、内蛇管冷却等;b、稀释剂回流冷却c、惰性气体循环冷却e、采用一些特殊结构的反应器或在工艺上采取一些措施。f、加入其他介质,如通入水蒸气带走部分反应热。2防止搅拌中断:加料前必须开动搅拌,防止物料积存;生产过程中,若由于停电、搅拌机械发生故障等造成搅拌中断时,加料应立即停止,并且应当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对因搅拌中断可能引起事故的反应装置,

    27、应当采取防止搅拌中断的措施。3正确选择传热介质1)避免使用性质与反应物料相抵触的介质2)防止传热面结垢3)传热介质使用安全二投料控制1、投料速度控制2、投料配比3、投料顺序4、原料纯度5、投料量6、过反应的控制三溢料和泄漏的控制1、溢料控制:稳定加料量,平稳操作;在工艺上可采取真空消泡的措施,通过调节合理的真空度来消除泡沫;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加入消泡剂消减泡沫;在配料操作中可通过调节配料温度和配料糟的搅拌强度。2、泄漏的控制:为杜绝跑、冒、滴、漏,须加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培训稳定工艺操作,提高检修质量,保证设备完好率,降低泄漏率;防止误操作。四自动控制与安全保护装置1、自动控制自

    28、动控制系统按其功能分为以下四类:a、自动检测系统b、自动调节系统c、自动操纵系统d、自动讯号、联锁和保护系统2、安全保护装置(1)信号报警装置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可配置信号报警装置,情况失常时发出警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报警装置与测量仪表连接,用声、光或颜色示警。(2)保险装置保险装置在危险状态下自动消除危险或不正常状态。(3)安全联锁装置联锁就是利用机械或电气控制依次接通各个仪器和设备,使之彼此发生联系,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安全联锁装置是对操作顺序有特定安全要求、防止误操作的一种安全装置,有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第十节消防安全灭火的基本方法: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1冷却灭火:对一般

    29、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

    30、隔离灭火的措施。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灭火剂?常用的灭火剂?能够有效地在燃烧区破坏燃烧条件,达到抑制燃烧或中止燃烧的物质,称作灭火剂。对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剂效能高,取用方便,对人体和物体基本无害,成本低廉。灭火剂的种类较多,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灭火剂等。要正确选用灭火剂?目前,我国消防队伍装备的灭火剂种类较多,常用的有五大类十多个品种。使用时只有根据火场燃烧的物质性质、状态、燃烧时间和风向风力等因素,正确选择,并保证供给

    31、强度,才能发挥灭火剂的效能,避免因盲目使用灭火剂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和更大的损失。水灭火剂的作用是什么?水是最广泛的灭火剂。首先,水能迅速冷却物体。其次,能隔绝空气,使燃烧窒息。当水喷到燃烧物上后,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降低燃烧区内的氧含量。水是既经济又实惠灭火剂,但水不能扑救下列物质和设备的火灾:(1)比水轻的(如石油、汽油、苯等)能浮在水面上的可燃液体。(2)遇水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化学危险品,如金属钠、钾、铝粉、电石。(3)熔化的铁水、钢水、灼热的金属和矿渣等。(4)高压电器设备。(5)精密仪器设备和贵重文件档案。什么叫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流动的并具

    32、有很好防潮、防结块性能的固体粉末,又称为粉末灭火剂。目前分为两类:(1)普通干粉灭火剂(又称BC干粉灭火剂),是由碳酸氢钠(92)、活性白土(4)、云母粉和防结块添加剂(4)组成。(2)多用途干粉灭火剂(又称ABC干粉灭火剂),是由磷酸二氢钠(75)和硫酸铵(20)以及催化剂、防结块剂(3),活性白土(1.85),氧化铁黄(0.15)组成。干粉灭火剂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灭火设备中。灭火时依靠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将干粉从喷嘴喷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向燃烧区。当干粉灭火剂与火焰接触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将火扑灭。干粉灭火剂的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非水溶性及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以及天然气和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火灾和


    注意事项

    本文(化工安全概论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