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03《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A卷基础篇解析版.docx

    • 资源ID:16323498       资源大小:125.2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3《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A卷基础篇解析版.docx

    1、专题03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A卷基础篇解析版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卷(A卷)(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协约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三国协约。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为核心,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故B正确。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三国协约不包括美国,故A错误。德、意、奥匈组成的是三国同盟,故C错误。德意日在二战前

    2、组成了轴心国集团,故D错误。故选B。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A. 萨拉热窝事件 B.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C.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D.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D3. 1899年12月,德国外长在议会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

    3、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为此德国( )A. 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C.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D. 挑起普法战争【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材料表明德国想重新分割世界,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德国在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的说法错误,排除B;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离1899年较远,排除C;德国挑起普法战争是1870年,排除D。A符合题意,故选A。4.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一战”的()A. 原因 B. 性质 C. 特点 D. 影响【答案】B【解析】一战爆发后,意大利“

    4、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主要力量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即瓜分世界。因此说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故选B。5.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这一事件成为()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解析】 根据题干“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可知,这一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5、,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C正确。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故A错误。1939年9月I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BD错误。故选C。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 战争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C. 战争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战争是由德奥首先挑起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准确理解与认

    6、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重新瓜分世界是帝国主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抓住这个特征,就能确定这场战争的性质,B项符合题意;而ACD项不能从根本上说明战争的依据。故选B。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防止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和维护世界和平,欧美国家决定建立国际性组织。这个组织是(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A【解析】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

    7、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其存在的 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不过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8.它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材料中的“它”是指()A. 建立巴黎公社 B. 二月革命 C. 成立第一国际 D. 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相关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选B。9.2017年11月7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8、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纪念日,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领导下举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 )A. 俄国 B. 美国 C. 苏联 D. 中国【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历史。依据材料“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在位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抵挡住了德国的进攻,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打败了德国“无敌神话”的传说,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信心。为赢得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所以,这个国家是苏联。故选C。11.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A. 英国宪章运动 B. 法国巴黎公社成立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

    10、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故C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最终失败,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错误。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失败,故B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错误。故选C。12.有人评论说,巴黎和会就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中最能体现此会议这一性质的是()A.

    11、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B. 德国承认奥地利等国独立C.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德国支付大量赔款给战胜国【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A不符合题意。德国承认奥地利等国独立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故B错误。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故C正确。德国支付大量赔款给战胜国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

    12、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故D错误。故选C。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这里的“和约”指(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雅尔塔协定【答案】A【解析】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故A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BCD排除。故选A。14.1922 年 2 月的华盛顿,美国国务卿休斯难掩得意之色:“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

    13、实现了。”休斯所说的条约是( )A. 凡尔赛条约 B. 四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五国公约【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签订对中国的影响。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C正确。A项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排除A。五国条约是大国间订立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美国外交的胜利,意味着美国与英国处于同等地位,英国海上优势丧失,同时日本海军的扩大被限制。四国条约是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

    14、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与题干中的中国无关,排除BD。故选C。15.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A. 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B. 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C.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九国公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英、法、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九国一起签署了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

    15、等”,对“外门户开放”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A为马关条约;BC为凡尔赛和约。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16.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 苏联模式的形成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故D正确。1861年,沙皇亚历山

    16、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是1928年,排除B。苏联模式是30年化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排除C。故选D。17.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方面的独特实验。该“实验”是(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 根据“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一团糟的同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此同时,苏联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

    17、斯大林模式。所以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方面的独特实验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8.20世纪30年代,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苏联【答案】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此时的苏联正在实行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这是斯大林模式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选D

    18、。19.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等重工业部门。这些成就应出现于( )A.列宁探索建设时期 B.五、二五计划期间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答案】B【解析】苏联建成了 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等重工业部门。这些成就应出现于一五、二五计划期间。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一批现代骨干企业、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改善了旧工业不合理的布局,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

    19、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选B。20.下列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1926年工业总产量指数10019.539.175.5108.1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生产40.7%43.7%48.1%43.4%43.9%消费资料生产40.7%56.3%51.9%56.6%56.1%A. 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B. 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C.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数据可知,当时苏联生产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20、故A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1926年的工业总产量指数和工业产量比重可知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故B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和材料时间不符合,故C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材料数据可知,1926年经济增长较快,说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故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图7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绘制(1)图7中实施A点所示政策的领导者是谁?(2分) (2)小史依据图7得出的结论是“A点所示政策

    21、不如B点开始形成的模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大”。你同意他的结论吗?请说明理由。(6分)【答案】(1)列宁。 (2)观点:同意。理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8年后苏联模式开始推行,极大促进了苏联制造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新经济政策之下国家发展的速度远不如苏联模式。观点:不同意。理由:从材料看,虽然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新经济政策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也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观点:不同意。 理由:不同时期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政策,不

    22、可相提并论。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模式都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1)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实施A点所示政策是指新经济政策,其领导者是列宁。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小史依据图得出的结论是“A点所示政策不如B点开始形成的模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大”。我同意他的结论。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8

    23、年后苏联模式开始推行,极大促进了苏联制造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新经济政策之下国家发展的速度远不如苏联模式。我不同意他的结论。因为从材料看,虽然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新经济政策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也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我不同意他的结论。 因为不同时期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政策,不可相提并论。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模式都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

    24、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1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乃全欧之冠,不过其素质甚为低下,无法同德法两国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47万扩张至85万,步兵素质一般,但重炮部队素质全球第一;意大利由20万扩张至35万,而无论步兵和炮兵素质皆不及德国。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他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

    25、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这两个国家竭力叫嚣,必须建起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全球通史材料三:尽管意大利人表面上曾是同盟国的盟友,但战争一开始他们就决定保持中立。尤其是因为奥地利占据了亚得里亚海对岸“未收复的”领土。协约国这时慷慨地提出将这些领土以及战胜土耳其后的另一些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使得意大利在一个月内加入战争。全球通史材料四: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海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投资除此之外,一战还使欧洲的

    26、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战争的破坏,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有也所下降。虽然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没有丧失,但欧洲已不再像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和世界的工厂。(1)结合材料一回答,欧洲各国在18801913年间都忙于做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两大对立的国家在哪两个方面的矛盾不可调和?矛盾最终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其导火线是什么?列举这一事件中一个战役。(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的目的是什么?(2分)(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分)(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2分)【答案】(1)扩军备战。(2)海外市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3)

    27、获得更多“领土”。(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经济地位下降。(5)战争是残酷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利益、生存空间的争夺;战争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一战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两大对立的国家的矛盾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

    28、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主要是分割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矛盾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一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了双方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3)本题主要考查了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的目的。根据材料三可知,意大利人表面上曾是同盟国的盟友,战争一开始他们就决定保持中立,对于亚得里亚海对岸“未收复的”领土这一诱饵使得意大利在一个月内加入战争,即意大利想 获得更

    29、多“领土”。(4)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四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已不再像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和世界的工厂,经济地位下降了。(5)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战争的认识。综上所述,战争是残酷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利益、生存空间的争夺;战争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等。23.沙俄一苏俄一苏联国名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二1917年俄国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历史上

    30、一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从那以后,落后国家学习西方不只有英美发迗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还增添了一条“反西方”的西化道路,这个革命对往后接近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走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丁笃本(译)俄国革命史材料三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材料四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投下怀疑目光,而苏联计划经济在这个时期取得不凡成就,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观摩,如纪德,罗曼罗兰等,而中

    31、国亦有胡适等人。 施京吾同舟共进2012年第2期(1)材料一所说的“改革”对当时的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俄国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历史上一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 (4分)(3)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具体指什么政策?该“办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4分)(4)材料四中苏联计划经济“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哪些“不凡成就”? (4分)(5)综上所述,概括俄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4分)【答案】(1)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出任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3《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A卷基础篇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