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文化概论讲课提纲解读.docx

    • 资源ID:16311046       资源大小:68.71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文化概论讲课提纲解读.docx

    1、西方文化概论讲课提纲解读西方文化概论讲课提纲前言宇宙及地球的产生: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至200亿年。太阳系是在大约是在50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人类的产生:在40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只有无机物,随着大气和地表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有机物出现了,又经过数亿年的长期发展,到了太古代结束,元生代(距今24亿年)开始时,已经出现了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生命单体生命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漫长进化已经开始。生命最初诞生于原始海,即“原始汤”。早期的生命都是在海水中成长的。到了距今5.7亿年的古生代,海水中出现无脊椎动物。距今4亿年时,鱼类出现。距今2.3亿年的中生代,陆上爬行动物昌盛。最

    2、后到了距今6700万年的新生代,哺乳类动物已经欣欣向荣。距今30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猿类出现了。古猿是现代人和现代猿的共同祖先。人类和猿类的诀别,大约在400到500万年前。一般认为,最早的猿人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到1万年。在人类向各地分散的同时,逐步出现了肤色、发型、面型上有显著差异的各色人种。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各个地域集团,适应各自不同的环境,而且彼此较为隔绝的缘故。到了距今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各种族在全球已有了一个为今人所公认的大致分布:高加索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北非、东非和中东,并深入到印度和中亚;蒙古利亚人种(黄色人种),

    3、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北美洲;尼格罗一澳大利亚人种(黑色人种),分布于非洲和澳州及其周围。此外,还有一些混合型人种。同一人种里面,也有肤色深浅之别。至此,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人,开始出现了。 当人类发现通过栽培植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便大大减弱了。这是人类一个划时代的新发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根本差别在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的生产者,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的采集者。 于是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人类开始安稳地居住在一块土地上,畜养动物、栽培植物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公元前4000 ,青铜器时代开始,稍后人类出现了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史。 西方通用的

    4、“文化”一词来自拉丁文Cultura,其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多重意义,包藏着通过人为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对世界早期文明(按:“文化”的近义词)的类型与系统的划分,可依据人类创造力集中体现的粮食为标准,划分为三大系统,即美洲吃玉米的中美、南美文明,东亚、南亚吃大米、小米的东方文明,西亚、北非、欧洲吃小麦、大麦的西方文明。这三大系统文明的划分恰巧同美国植物学家哈兰利用考古学、古生物学、古生态学、花粉学、碳14同位素年代测定等资料,将世界主要的农耕发源地划定为三个中心和三个拟中心地相一致。在上述三大系统中,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中美洲的特奥蒂瓦坎和玛雅、东亚的中国又构

    5、成三大文明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地区,也是三大文明的源头和龙头。两河文明又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希腊人称两河流域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指两河之间的地方。两河流域位于西亚地区,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两河流域的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南部为苏美尔,北部为阿卡德。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史书称两河流域为“肥沃的新月地带”。有几个民族先后成为两河流域的主人,共同创造了两河文明。首先是苏美尔人在两河下游定居,从公元前4000多年到公元前2

    6、250年,其文明达到鼎盛,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 Land of Shinar)。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入发明了象形文字,到公元前2800年左右基本成形。最早的苏美尔文字刻在石头上,约在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开始采用泥版刻字,即将文字刻在湿润状态的粘土制成的板状物上,然后用火或者阳光烤干。苏美尔人留在泥板上的文字,由于笔画像楔,故称为“楔形文字”,又叫“钉头字”或“箭头字”。苏美尔文字既不是印欧语系也不是闪米特捂系,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的帝国被外来民族所灭。公元前19世纪中,地处两河中部的巴比伦帝国兴盛起来。这是两河文明的第二

    7、阶段。属于闪米特语系的巴比伦人,以其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而著名。以他名字命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保存得相当完整的最古法典,因为最早的苏美尔法典只留下一些片断。汉漠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多达282条,内容十分详细。 约在公元前1300年,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人开始崛起,他们的帝国在公元前8至前7 世纪达到顶峰。这是两河文明的第三阶段。 加勒底人建都巴比伦,复兴巴比伦文化,史称新巴比伦时期。这是两河文明的最后阶段。新巴比伦的城市建筑非常讲究,传说有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新巴比伦城中最高的建筑物是重修的巴别塔,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这

    8、是一座实心塔,共有八层,201米见方,塔顶建有一座大神庙。旧约全书中通天塔的故事,就是取自巴别塔(Tower of Babel)。Babel在巴比伦语中,意为“神的门户”。 两河文明的数学和天文学极为发达。他们:(1)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盈亏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360天;大小月相间,大月30天,小月20天;并发明置闰方法。(2)把 一小时分成60分;一分为60秒;以7天为一星期等等。(3)在数学方面已会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60进位法和12进位法;但没有表示“零”的记号。他们把圆周分为360度,在求圆面积时,他们用3 或3.1代替。还会计算一些简单立体的体

    9、积。(4)两河文明发展了灌溉技术、冶金技术。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开始应用青铜铸件,到公元前900年已经完全进入了铁器时代。他们发明了犁,发明了货车和战车,还会利用风力作动力。两河文明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1)由于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而且因为没有天然屏障阻挡,造成了频繁的外族入侵,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蒙上一层悲观的阴影。有一首苏美尔人的诗表达了这种永恒的悲哀:“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他们深深感到,自己无依无靠,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因此他们的占星术持别发达,他们相信形形色色的预兆,特别是梦的预兆。(2)还喜欢通过检查被屠宰的动物肝脏,来预测祸福

    10、。(3)他们每个人都尊奉一位属于他个人的神,把它当作自己的精神依靠。他们信奉多神,还盛行祖先崇拜。中东作为人类文明的中心 ,还产生了一个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教的基础是希伯来文化。 希伯来人最早的祖先名亚伯拉罕,是上帝赐予的名字,意为“多国之父”。亚伯拉罕大约与古巴比伦的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同时,活动于公元前18世纪未期。亚伯拉罕是闪米特人, 原住于幼发拉底河畔的吾珥(Ur) ,受上帝之命西迁到迦南(Canaan) ,即“应许之地”、“希望之乡”。据说是一个到处“流淌着奶和蜜”的富饶之地。迦南即今叙利亚至约旦一带,位于地中海和阿拉伯沙漠之间“新月形沃壤”的最南端。亚伯拉罕率领族人,长

    11、途辗转跋涉来到迦南。迦南人即腓尼基人,腓尼基的意思是“紫红色之国”。因为迦南人与希腊人之间早期的贸易是紫红色的布匹和染料,因此希腊人称他们为腓尼基人或迦太基人。腓尼基人称亚伯拉罕的族人是从东边越过约旦河而来的“越河者”。这个对入迁者的称呼,后来竞变为这个民族的名称。“越河者”迦南语读作lberi ,相当英语Hebrew,汉译为“希伯来”。犹太教对公元前后早期基督教的形成,以及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上产生的伊斯兰教,都有重大影响。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极其深刻,特别是在道德和历史观方面,而这是构成基督教的主体部分。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爱琴文明的发展变化 爱琴文明是

    12、指爱琴海区域的地域文明。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各岛屿、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这个区域在古代世界史上有重大意义,它是古代爱琴文明、希腊城邦和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在爱琴海区域中,海洋占了大半面积。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西边是爱奥尼亚海,这两个海又都是地中海的一部分。爱琴海往上,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又由此往东北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就进入黑海。希腊半岛具有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线。全希腊地区除北部外,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距海达到50公里以上。爱琴海中的岛屿星罗棋布,总数在480以上,象跳石那样密布在海面上。航海的人在晴天挂帆出海,随处都可以望到

    13、陆地和岛屿的影子。 爱琴海区域又是一个多山地带。希腊的主要山脉有西北部的品都斯山和东北部的奥林普斯山、中部的巴那撒斯山、南部的太吉特斯山等。群山把希腊半岛的陆地隔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不少地区彼此闭塞。由于多山,可耕面积受到很大限制,找不到象东方大河流域那样的沃野。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各岛的情况也和希腊半岛基本相同。古代希腊的大城邦如雅典等,在城区人口集中以后,粮食要从黑海沿岸和埃及等地输人。但是希腊具有较好的航海条件。爱琴海虽时有大风,有些地方海流险急,但夏季却比较平静;而且港弯较多,岛屿相望,这就利于航海的发展。希腊半岛可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以品都斯山脉分隔为、东西两区,东为帖撒

    14、利亚,西为伊庇鲁斯。帖撒利亚是希腊最大的一抉平原,伊庇鲁斯则是荒瘠的山区。中部希腊为群山分割成许多小地区,其中最重要的有东南边的阿提卡半岛,是雅典城邦所在地。阿提卡以北则有彼奥提亚,是一片三面环山的平野,要的城邦有底比斯。彼奥提亚以西是弗西斯,中有达尔斐城,是全希腊的宗教中心。由中希腊到南希腊的唯一联接地是科林斯地峡,在地峡附近有两个重要工商业城市,东边是麦加腊,西边就是科林斯。南部希腊为伯罗奔尼撒半岛。半岛中部是阿卡地亚山地。其北是阿加亚地区,东是阿果斯,西是伊利斯,南是拉哥尼亚和麦西尼亚。古代希腊最大城邦之一斯巴达便位于拉哥尼亚。爱琴海南最大的岛屿是克里特岛,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狭

    15、(约16至60公里),横列海中。岛的东部较平坦,有许多小河流;岛中部有伊达山;岛西部则是多山的地区。这里最先产生爱琴海区域的古代文化。 (一)米诺斯文明1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即小亚细亚半岛。为土耳其国土的主体部分。北滨黑海,南临地中海,西是爱琴海。西北隔狭窄的黑海海峡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相望。紧接两河上游。腓尼基人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叫作“亚细亚”,意即“日出之地”。(腓尼基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做“欧罗巴”,意即“日没之地”)爱琴海:地处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末端)之间。克里特岛:面积8336平方公里,位于爱琴海中靠近也属于希腊。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这样一段

    16、关于克里特岛的描写:在远处暗蓝色的大海上,有一个名叫克里特的大岛屿。它富饶而秀美,四周都有海浪冲刷。那里人口稠密,有90座城镇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克诺索斯,米诺斯国王就在那里临朝统治了9年,他享有万能的众神之长宙斯的关爱克里特岛是众神之王宙斯的诞生地,传说岛上的迪克特山洞就是仙女们抚养宙斯的地方;这里是宙斯和欧罗巴公主伊娥相亲相爱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他们生下了岛上的第一批统治者米诺斯和他的兄弟们;这里也是传说中伟大的能工巧匠代达鲁斯创造奇迹的地方,“迷宫”为他带来了不朽的声誉,也给他带来了永远的悲伤,他在迷宫建成后被米诺斯王囚禁,然而在他带领爱子用羽翼飞越赫勒斯滂海峡时却痛失爱子。(1)约在公元前2

    17、800年,铜文化(铜和青铜制造法)从腓尼基或小亚细亚传入克里特岛。1)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克里特最古的文化层属于新石器时代,在这个甚础上相继发展了金石并用和青铜文化。考古学家伊文思接把它分为三个时期, 分别称为早期、中期和后期米诺斯文化。近年来学者根据新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对伊文思的分期作了若干调整,将上述三时期的年代划分如下:早期米诺斯文化,约公元前2600年至前2000年;中期诺斯文化,约公元前2000年至前1600年;后期米诺斯文化,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1125年。2)米诺斯迷宫“米诺斯文明”一名,来自古希腊神话中之克里特圣王米诺斯。它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前驱。以精美

    18、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考古学家先后发掘迈锡尼等城址,证实古希腊传说确有其历史背景。1878年,希腊考古学家卡洛凯里诺斯在克里特岛发现的一部分陶瓶储藏库房,开始称此为米诺斯王宫。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Sir Arthur Evans)在希腊诺索斯(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王宫遗址(就是现在的诺索斯王宫博物馆)后,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米诺斯的迷宫。(2)约在公元前2500年,米诺斯文明诞生在克里特岛中央。(3)米诺斯文明是爱琴文明的组成部分。1)克里特岛处在地中海的中心,与欧洲(希腊)、小亚细亚、以及非洲(埃及)紧紧相邻。早期米诺斯文化属于铜

    19、石并用时代,是克里特原始公社制逐渐瓦解的时期。中期和后期米诺斯文化则属于青铜器时代。中期米诺斯文化代表克里特岛出现阶级国家并走向统一的发展阶段,后期米诺斯文化则是克里特岛的统一王权米诺渐王朝由繁荣到衰亡的时期。大约到公元前1450年后,克诺萨斯宫即为来自希腊半岛的异族所攻占。此后,克里特文化便逐渐衰微。早期米诺斯文化(约公元前2600年至前2000年)是从克里特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来的。克里特的新石器文化有类似小亚细亚半岛和塞浦路斯新石器文化的特征,学者推测克里特的古代居民可能是从小亚细亚渡海迁移过来的。他们在这里建立农业村落,开始使用铜器。约从这个时期的中叶(约公元前2300前2100年)以后,

    20、铜器使用更为普遍,出现了铜制的三角形匕首,铜锯和铜制用于祭祀的双斧,以及精美的金饰等等。和埃及的联系也显著如强,陶器、石刻器皿、象牙雕刻、石印章以及最初的图画文字演为象形文字等都反映出埃及影响。克里特的原始公社制大约从这个时期的末叶(约公元前21002000年)开始瓦解。在氏族中,已可看到较富裕的大家族。私人印章已使用于陶器和各种日用器皿上,反映私有制已经相当发展。从墓葬、住房的形式看来,由早期米诺斯文化直到后期米诺斯文化中期,即公元前2600年到1450年这一千多年间,克里特岛的居民基本上属于同一种族和同一文化的人,学者称为古代克里特人或米诺斯人。他们的语言文字和后来侵入的希腊人不同,但至今

    21、还不能确定他们的民族关系。 中期米诺斯文化(约公元前2000年至前1600年):大约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便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当时岛上的若干地点出现了大小不等的城郭宫室,其中以岛北克诺萨斯和岛南法埃斯特的宫室建筑最为宏大。从公元前1900 年到前1700年间,克诺萨斯和法埃斯特两地都发展了高度文化。王宫建筑、从克诺萨斯到法埃斯特平原的驿道、青铜的冶炼、带脊的长柄铜剑、薄壳陶、称为“卡马瑞斯式”的彩绘鲜丽的陶器、初期的象形文字等等,都标志当时文化高度发展的水平。最初出现的奴隶制国家可能还是各自独立的小国,一座王宫就是一个小国的统治中。各地的宫室曾经遭到被坏和反复兴建,说明这些小国彼

    22、此间有过战争,也可能发生过内部起义或其它动乱。 在各地的王宫建筑中,米诺斯的王宫最为突出。它建造得越来越宏大华丽,反映国王即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势力日益扩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和前1600年左右,克诺萨王宫遭到两次较大的破坏。在这一百多年间,以克诺萨斯为中心的克里特文化也取得重大的发展。武器长柄剑和甲胄改进了;象形文字逐渐简化并为线形文字所代替。这种线形文字是记写古代克里特语的,称为线形文字甲,目前还未释读成功。 后期米诺斯文化(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1125年):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末到前16世纪初,克诺萨斯的米诺斯王朝建立了克里特岛的统一王权。统一后的克里特达到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期。社会生产

    23、力的发展,集中于统治者手中的财富的增加以及全岛各地区内外经济联系的加强,是出现统一王权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手工业和农业方面。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青铜制作、金银工艺品、陶器和造船等都很发达。在公元前16世纪时,克诺萨斯王宫的贮藏室有众多的大型陶缸,由王宫的手工作坊制造,形制和装饰都极优美。还出现兼用帆和桨的远航海船,船的甲板上有较坚固的仓房。在农业方面,这时已知犁耕,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大豆、豌豆、橄榄和葡萄等。畜牧业和渔业也很发达。在克里特和埃及、小亚细亚、腓尼基、意大利、西班牙、特别是和希腊半岛之间,有密切的商业贸易联系。 社会阶级分化也显然较前剧烈了。奴隶制获得了发展。古

    24、代希腊传说提到米诺斯王要臣服地区进贡青年男女,雅典每九年就要向米诺斯王作这样的进贡。 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到1400年间,克诺萨斯王宫出现了另外语言文字即线形文字乙。线形文字乙也刻在泥版上,是希腊半岛迈锡尼人用以书写希腊语言的,因此是迈锡尼人的文字。线形文字乙泥版文书出现,表明其时克诺萨斯王宫可能已为渡海入侵的希腊入所占领。特别是从当时岛上其他地区并未使用类似的线形文字乙的情况看来,更可证实这一判断。 克诺萨斯的统治者不仅残酷剥削奴隶和本国人民,面且对海外的附属地区也进行掠夺和剥削。在米诺斯王朝的极盛期,大约建立了对爱琴海一些岛屿和中希腊一些地区的统治。这些地区驻有克里特的官吏,征收贡赋,搜

    25、罗奴隶。米诺斯王朝霸权的支柱是它的海上武力,古代希腊历史家修昔底德认为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和建立海上霸权的人。克诺萨斯王宫集中代表克里特文化的成就。这座宏达的宫室经过好几次破坏和重建,是好几个世纪以来克里特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结晶。王宫依山而建。中央是一长方形的庭院,四面以国王宝殿、王后寝宫、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官、依地势坡度建成的楼屋及贮藏室、仓库等环抱而成。各建筑间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相联接,千门百户,曲折通达。宫外西北角有剧场,从壁画可知在这里表演斗牛戏。这和希腊传说中的斩谓南海迷官以及宫中饲有牛精等等隐约符合。 克诺萨斯王官的壁画、陶器彩画等是很有特色的古代艺术杰作。王宫壁画很多,南

    26、面长廊有庆典游行画带,王后寝宫和国王宝殿等也有表现国王贵族的活动和集会或自然景物的壁画。艺术风格有较强烈的写实倾向,这些特点可能是由于克里特壁画艺术和民间工艺传统有较多联系斩造成的。 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诺萨斯宫突然遭到破坏。在此稍后,克里特其他各地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造成被坏的原因不明。经过这次破坏之后,克里特文化就迅速衰落了。王宫建筑再也没有恢复到过去的规模,艺术文物也没能达到前此的水平。到公元前12世纪以后,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希腊多利亚人大量侵入克里特岛,克里特文化传统便逐渐被遗忘和湮没。2)米诺斯文明产生之初即与周边文化保持密切关系。3)与周边文明(如迈锡尼)有相似性和同源性,统

    27、称为“爱琴文明”。2米诺斯文化的特点:(1)长于航海业和商业;1)优越的海洋条件:位于地中海中央无船不能出岛;2)土地不适于耕作。米诺斯人饲养牛、羊、猪、山羊,种植小麦、大麦、野豌豆、鹰嘴豆,培育葡萄、无花果、橄榄,以及罂粟,可能用于制造鸦片。米诺斯人知道驯养蜜蜂,从近东接受了石榴和温柏。农民使用皮革包住把手的木犁,由一对驴或者阉牛拉犁。(2)广泛吸取周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水平较高的文明成果,促进自身发展。1)公元前21世纪以前,岛上已经存在几个王国。考古学家在法伊斯托斯(Phaistos)和马里亚(Malia)也发现了宫殿。岛屿可能被划分为四个政治区域,北面的由诺索斯管理,南面的由法伊斯

    28、托斯管理,中东部的由马里亚,最东端由下扎克罗斯(Kto Zkros)管理。在别处还发现了更小的宫殿。2)约在公元前17世纪到前16世纪初,米诺斯王建立克里特岛统一政权,米诺斯文明进入鼎盛阶段。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控制了爱琴海乃至地中海地区的海上贸易。3)在海外贸易的刺激下,克里特岛的宫殿建筑和艺术创造活动达到空前繁盛的水平。3米诺斯文明以物产精美著称于世,它所生产的陶器、金银器、匕首等深受地中海沿岸居民的欢迎。(1)自公元前3000年末期开始,米诺斯文明已经扩及到希腊大陆和爱琴海沿岸地区。(2)灿烂辉煌的米诺斯文明是多种文明冲撞融合的结果,当是埃及、西亚、小亚细亚以及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等多种文化

    29、相互交融、氤氲化生的结晶。4关于米诺斯文明的创建者:(1)可能来自西亚。汤因比认为,米诺斯文明的创建者体形和所使用的语言与后来作为入侵者而进入爱琴海地区的希腊人(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等)都有明显差异。崔连仲先生认为:“当新石器时代,经常有西亚的农业部落进入爱琴海地区,他们同海上部落都不是希腊语人。后来希腊作家称这些非希腊语的居民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皮拉斯基人。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大概就是这些非希腊语居民。” 西方学者认为:最早进入克里特岛的一支移民皮拉斯基克里特人,可能是公元前3000年代的下半叶从安纳托利亚的东部和叙利亚的北部迁徙而来,他们的原始居留地是叙利亚的阿拉拉,这些原始克里特人与最早

    30、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印度人有着某种文化上的同源性。他们同时也强调克里特的居民成分十分复杂,“可能在小亚和巴尔干山脉中每个民族的迁徙都是以克里特为终点”,这种民族混杂的结果就产生了“惊人的米诺斯文明”。综上所述:米诺斯文明的创建者极有可能来自西亚。(2)埃及起源说: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1450年,曾向希腊半岛、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如米利都地区)和爱琴海诸岛进行文化辐射和殖民活动,并与埃及和地中海东岸地区有广泛的贸易往来。(1)、在米诺斯文明的刍型中有强烈的埃及成分。可能是由于埃及第一王朝和第五王朝时期的一些社会动乱使得许多沦落的埃及人到克里特寻找和平。(2)、或者由于冒险的克里特土著水手在向

    31、南航行途中被风暴刮得偏离了航道,从而发现了尼罗河文明并从中得到启示。(3)、无论“埃及起源说”能否成立,早期米诺斯文明确实打上浓重的埃及文化烙印。比如在以迷宫、半人半兽的神怪和代达罗斯式的能工巧匠为其显著特点的米诺斯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古代埃及人大概含有东非和西亚各不同种族的血缘因素。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一哈姆语系中的一个语族。从流传下来的图画和发现的人骨化石来判断,古代埃及人体格壮大,肤色黝暗,头发黑而光泽。现代埃及人则属于阿拉怕民族,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与本土居民逐渐混合而成的。 附:关于米诺斯文明的衰微乃至湮没无闻:一说:毁于战争。公元前1450年后,克诺萨斯宫被来自希腊半岛的

    32、异族所攻占。二说:毁于地震。三说:毁于饥荒。 2文艺及生活(1)艺术:米诺斯文明最重要的艺术遗存为米诺斯陶器、宫殿建筑与壁画、石雕以及印章。艺术和物质文化的遗迹,特别是陶瓷风格的序列,帮助在考古学中界定了米诺斯文化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自有的特征。(2)女性:米诺斯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对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3)服装:男人穿褶皱短裙和缠腰带,妇女穿敞开至肚脐的长袍,配以短袖和镶边的裙子。服装上的花纹多为对称几何形状。(4)米诺斯的文字,一般称之为Eteocretan(“原克里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线性文字甲书写。后期文化中,由于迈锡尼文明的入侵,他们转用线性文字乙。3文明与宗教米诺斯人崇拜女神。虽然也提到过一些男神,但是米诺斯宗教中对于女神的描写大大超过了前者,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一个女性的动物主宰一个城市、家庭、收获、冥界的女性保护者,等等。在一些确认的宗教遗址内发现了金属和粘土制的崇拜物:双面斧(希腊文,英语labrys)、船只小雕塑、 人造品的模型、动物、人形等。这些遗址,包括克里特岛上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文化概论讲课提纲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