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经络腧穴学康复.ppt

    • 资源ID:16279183       资源大小:11.74MB        全文页数:36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络腧穴学康复.ppt

    1、经络腧穴学,周正坤,概 念 经络腧穴学:是经络学和腧穴学的总称,经络学主要研究经络理论及其应用,主要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理论和应用,主要阐述腧穴的名称,定位,分类和临床应用。,第一章 经络总论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所分出的支脉。,第一节 经络概念的产生和理论的形成一、概念的产生:1、古代医家对气血运行现象的认识及长期医疗实践;论语:,二、经络理论的形成1、针灸推拿等感传现象的观察2、气功的行气3、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

    2、4、体表病理现象推理5、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6、阴阳五行及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一、经络系统(经脉、络脉、连属部分)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1、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1)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足、阴阳、脏腑 手足:根据循行部位 阴阳:根据循行部位的阴阳属性;三阴 三阳 阴气最盛 太阴 阳气最盛 阳明 阴气其次 少阴 阳气其次

    3、太阳 阴气最少 厥阴 阳气最少 少阳 脏腑:根据所属脏腑,(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左右对称 阴经在阴 阳经在阳 立正姿势下:拇指在前,小指在后,将上下肢内外侧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3)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的属络关系。肺经、大肠 脾、胃 心、小肠膀胱、肾 心包、三焦 肝、胆 结果: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治疗上互相为用。,(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4、相互衔接的阴经于阴经在胸中交接。,(5)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2、奇经八脉 因其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特点:既无表里关系,亦不隶属十二脏腑。但于奇恒之腑联系密切。一源三岐:任督冲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阴脉之海:任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阳脉之海:督脉总督起全身阳经经气。十二脉之海: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又称血海。,3、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它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及在体深内的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4、十五络脉 是经络系统重要组成组成部份。十二经脉

    5、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5、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能约束骨骼,以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十二经络相联系。全身筋肉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以手足三阴三阳名之为十二经筋。,6、十二皮部: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循行分布部位的分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所以各经皮部就是该经在皮肤表面的反应区和该经濡养的皮肤区域。其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范围为依据

    6、的。由于二十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经络的作用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沟通内外,网络全身(2)运行气血,调和阴阳(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1)诊断方面:经络辩证,经络诊法(2)治疗方面:循经取穴,药物归经,一、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又名“节”“会”、“气穴”、“气府”、“骨空”。,二、腧穴的发

    7、展 无定位、无命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腧穴数目的发展 内经:160个 针灸甲乙经:349个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个 针灸大成:359个 针灸逢源:361个,三、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奇穴: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阿是穴:无固定名称和定位,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部位。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首见于千金要方。,四、腧穴的命名解剖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 穴位作用:治母疾的睛明、光明、治面瘫的牵正。天体地貌:日月、太乙、大陵、丘墟、太溪、涌泉。动植物: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建筑居处:天井、屋翳

    8、、膺窗、库房、梁门。中医学理论: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气海。,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六、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指经脉所属穴位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

    9、症,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分部主治: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的病症。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症为主;位于胸腹部的腧穴,以治疗脏腑病症为主。,第三节:特定穴 在十四经腧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称为特定穴。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血、八脉交会穴、下合穴;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临床最为常用。,(一)五输穴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按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而深所作的排列,是对

    10、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井”,意为谷井,喻水之源头,分布在四肢末端,其经气始出。“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意为输注,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意为汇合,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十二经脉五输穴,v,(二)原穴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十二经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阴经之原

    11、穴即为五输穴中的输穴,即所谓的“阴经无原,以输为原”阳经原穴位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三)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的输穴。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沟通表里两经。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沟通腹、背、侧胸部经气。,(四)背俞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俞”即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十二个。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背俞穴和募穴,(五)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

    12、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六)八会穴 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个腧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八会穴表,(七)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八)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六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九)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13、公孙与内关 外关与足临泣后溪与申脉 列缺与照海,第四节 腧穴定位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固定标志: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来取穴的方法。活动标志: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二)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古称“骨度法”,(三)手指同身寸法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穴位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比

    14、量法”和“指寸法”。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三种。,(三)手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为1寸。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2-5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4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其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四)简便取穴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仅作为取穴法的参考。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处。劳宫: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风市: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处百会: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手太阴肺经 Lung Meridian Of Hang-Ta

    15、iyin,LU,学习内容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经脉重要腧穴(7个),一、手太阴肺经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语译】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行至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少

    16、商)。其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三、腧穴 本经共11个腧穴:中府、云门、天府 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 鱼际、少商(只需掌握7穴),中府LU1(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2.肩背痛。【操作】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感酸麻 胀可向胸部或肩背部放射。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胸膜和肺脏,引起气胸。可灸。,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 陷中。【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2.肘臂挛痛。3.小儿惊风,吐泻

    17、。【操作】直刺0.5-0.8寸,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或点刺出血。可灸,但不宜瘢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孔最LU6(郄穴)【定位】在前臂前区,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2.肘臂挛痛。3.热病无汗,头痛,痔疮。4.急性出血病症(呼吸系统多用)【操作】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臂部放散,避开桡动、静脉进针,以防出血。可灸。,列缺LU7(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2.偏正头痛,项强,口眼歪斜,外感头痛

    18、,牙痛,咽喉痛。【操作】向肘部斜刺0.2-0.3寸,针感局部酸胀或向前臂放射。此处皮肉浅薄,穴下有桡动脉,一般不主张艾灸,更不宜直接灸,化脓灸。,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1.咳喘,胸背痛。2.无脉症【操作】直刺0.2-0.3寸,避开桡动脉。可灸,但不宜瘢痕灸。,鱼际LU10(荥穴)【定位】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1.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2.身热头痛,乳痛,掌中热。3.腹满,腹痛,小儿疳积。【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但不宜瘢痕灸。,少商LU11(井穴)【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

    19、 0.1寸。【主治】1.咳喘,喉痹,鼻衄,肺炎,扁桃体炎,感冒。2.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操作】向腕平刺0.2-0.3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但不宜瘢痕灸。注:治疗实热证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特殊作用 尺泽治肺系病,孔最治咯血;列缺治头项病,太渊治无脉症,少商治急症、热病。取穴要点 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取尺泽,尺泽与太渊连线上取孔最。桡骨茎突上方取列缺。腕横纹桡动脉搏动处取太渊,拇指桡侧指甲角旁取少商。,操作要点中府、云门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少商治疗实热证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关节部位腧穴不宜用直接灸。,学习内容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经脉重要腧穴(6个),一、手

    20、阳明大肠经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语译】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第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

    21、,下入缺盆部(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颈部支脉,从缺盆部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夹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口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头痛,鼻衄。热病:身热,热病无汗,多汗。外经病:肩臂痛,上肢不举。胃肠病:胃脘痛,腹痛,便秘。,(三)腧穴 本经脉分布有20穴位,起穴为商阳止穴为迎香,重点记忆合谷、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六穴,三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主治】1、目痛,齿痛,咽喉肿痛。2、身热。3、手背肿痛。【操作】直刺0

    22、.5-0.8寸。,合谷(原穴)【定位】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主治】1.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歪。2.热病,无汗,多汗。3.滞产,经闭,腹痛,便秘。4.上肢疼痛,不遂。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操作】(患者呈半握拳状),直刺0.5-1寸,可灸。(孕妇禁刺),阳溪(经穴)【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1、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2、手腕痛。【操作】直刺0.5-0.8寸。,偏历(络穴)【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主治】1.目赤、耳聋、鼻衄、喉痛。2.水肿。3.手臂酸

    23、痛。【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手三里【定位】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主治】1.肩臂痛麻,上肢不遂。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曲池(合穴)【定位】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1.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2.上肢不遂,手臂肿痛。3.湿疹。4.腹痛,吐泻,月经不调。5.癫狂。【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肩髃(手阳明、阳蹻交会穴)【定位】在三角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主治】1.上肢不遂,肩痛不举。2.瘾疹。【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迎香(

    24、手足阳明交会穴)【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主治】1.鼻塞,鼽衄,口歪,面痒。2.胆道蛔虫症。【操作】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取穴要点 食指桡侧指甲角旁取商阳。第一、二掌骨间取合谷。尺泽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曲池,曲池下2寸取手三里。肩峰前下方凹陷取肩髃。,特殊作用 商阳治中风昏迷。合谷治滞产、经闭。操作要点 商阳浅刺或点刺放血。合谷孕妇禁针刺。迎香向上斜刺或平刺,不宜艾炷灸。,学习内容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经脉重要腧穴(13个),一、足阳明胃经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e)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

    25、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下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语译】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会迎香),交鼻根部,与旁边足太阳经交会(会晴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中(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水沟),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退出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

    26、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頷厌),沿发迹(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面部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着喉咙(水 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上脘、中脘),联络于脾脏。,缺盆部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腹内之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主干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出(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髕中(犊鼻),胫骨外侧前缘(足三里

    27、、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足部之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入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畅通、下降的运动趋势。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二)主治概要 脾胃疾病: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口眼歪斜,齿痛,面痛,牙关紧闭。外经病:乳痈,膝痛,下肢痿痹,脚气。,(三)腧穴 本经脉分布有45个穴位,起穴为承泣,止穴为厉兑,重点记忆:承泣,地仓,颊

    28、车,下关,头维,天枢,归来,梁丘,犊鼻,足三里,丰隆,内庭,厉兑十三个腧穴。,承泣【定位】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主治】1.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视,眼脸 动。2.口歪,面部痉挛。【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固定,刺手持针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0.7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地仓(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交会穴)【定位】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主治】1.口歪,流涎 2.眼睑润动。【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1.0-2寸。慎灸。,颊车【定位】在面部,下额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主治】1.口歪,颊肿。2.

    29、齿痛,口噤不语。【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透刺1.5-2寸。慎灸。,下关(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额切际之间凹陷中。【主治】1.耳聋,耳鸣。2.齿痛,口歪,面痛。【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慎灸。,头维(足阳明、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头部,额角发迹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主治】1.头痛,眩晕。2.目痛,迎风流泪。【操作】向后平刺0.5-0.8互或横刺透率谷。平刺时要将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可灸。,梁门【定位】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1.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操作】直刺0.5-1寸。,天

    30、枢(大肠募穴)【定位】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边2寸。【主治】1.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2.月经不调,痛经。【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归来【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1.腹泻,疝气。2.闭经,月经不调。【操作】直刺11.5寸。可灸。,梁丘(郄穴)【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主治】1.急性胃痛,乳痈。2.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操作】直刺11.5寸。可灸。,犊鼻【定位】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膝肿痛。【操作】屈膝90度,向后内斜刺11.5寸。可灸。,足三里(合穴)【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ST35)

    31、下3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主治】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2.虚劳,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头晕。3.失眠,癫狂。4.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操作】直刺1-2寸,可灸。,上巨虚(大肠下合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主治】1、肠痈、泄泻、便秘。2、下肢萎痹,脚气。【操作】直刺1-1.5寸,可灸。,丰隆(络穴、祛痰要穴)【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主治】1.咳嗽,痰多,哮喘。2.头痛,眩晕,癫狂痫。3.下肢痿痹。【操作】直刺1-1.5寸,可灸。,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32、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主治】1、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2、泄泻、痢疾、乳痈。3、下肢萎痹。【操作】直刺1-1.5寸,可灸。,解溪(经穴)【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1、头痛、眩晕、癫狂。2、腹胀、便秘。3、下肢痿痹,足踝肿痛。【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内庭(荥穴)【定位】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1.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热病。2.腹胀,腹痛,便秘,痢疾。3.足背肿痛。【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厉兑(井穴)【定位】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指甲根角侧

    33、后方0.1寸。【主治】1.齿痛,口歪,咽喉肿痛,鼻衄,癫狂,热病。2.足背肿痛。【操作】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学习内容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经脉重要腧穴(7个),一、足太阴脾经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zhuan)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语译】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跖骨基底粗隆部)后(太白,公孙),向上内踝前边(商丘),再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会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


    注意事项

    本文(经络腧穴学康复.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