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6270966       资源大小:28.0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1、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故事两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内容: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25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28个生字和49个词语。2、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情趣。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5、理解课

    2、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6、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7、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背诵并默写课文。3、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

    3、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5、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教学措施:1、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加强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预习方法。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布置学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名山大川的资料。4、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5、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本组课文,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6

    4、、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7耐心辅导后进生,做到堂堂清,抓好单元过关。课时安排:共10课时古诗两首 2课时2桂林山水 2课时3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4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一 2课时单元测试 1课时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洞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5、2、学生搜集有关敬亭山、洞庭湖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学习独坐敬亭山,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揭题。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

    6、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2、听音朗读,初识古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1)把诗读通读顺。(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三)再读,感悟诗意。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4、全班交流对

    7、诗句的理解。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鸟飞尽云独闲孤单寂寞山相对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四)朗读,背诵。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2、配乐朗读朗读。3、指名读。4、学生齐读。5、背诵。(五)扩展。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

    8、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板书设计: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学习望洞庭,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4、自己练读,达到正

    9、确、流利。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二)理解读,洞察美。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组内研讨。(3)全班交流。(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2)小组内练

    10、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11、。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三)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课后反思: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桂林山水的风光片。2、学生画一画或写一写自己 所见过的

    12、最美的山和水,也可以背诵描写山水名家名篇。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自学要求1、结合课前准备 ,给大家描述你心中最美的山水。导语:这节课,我们就到广西桂林游览一番,看那的山水因何而号称“天下第一”,(教师相机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2、提出自学要求。(1)轻声自由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2)默读课文,想想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可以在文中圈画批注。(3)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并试着说说好在哪里。(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二

    13、、自读自悟,小组交流1、同桌间以自然段轮读方式,互相检查并指正,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小组内由组长主持交流其他自学题 。三、检查自学1、以“开火车”轮读自然段方式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2、汇报第二题,要结合具体语句说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3、汇报第三题,要先读出认为优美的语句,再说好在哪里、可以说语言美,也可以说山水美。(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理解,体会到一点说一点。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并特别突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让我感到很美;读了这句,我仿佛看到了大海的波涛汹涌、西湖的宁静,

    14、也让我想快一点看一看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所以我觉得这句很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句句式很工整、结构相似,读起来有音乐回旋的美感;这一句读起平让我感 到漓 江的水非赏静、非常清、非常绿,真是令人神往。全文语句简练,节奏感强,读起平琅琅上口。)四、以读代讲第四自然段1、导语:静、清、绿的漓江的水犹如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奇、秀、险的桂林环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请同学们看风光片,听教师朗读最后一段。2、如果你也有了和老师一样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也学着

    15、老师的样子多读几遍,并试着把如画的美 景留在记忆中。五、 自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板书设计: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学写生字,落实训练。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交待学习目标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自学和交流,已能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初步感受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这节课,我们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以读为主,全班交流1、个人练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试着通过你的朗读把桂林山水的特点表现出来。2、朗读比赛。你觉得自己能把桂林山水的哪一部分读活,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的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3、朗读欣

    16、赏。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到桂林山水神游一番。三、指导背诵: 1、思考并讨论: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指导背诵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四、识记生字,练习书写、学生自由地读读生字,看看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如: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攀:注意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在练习本上把每个生字加拼

    17、音写遍。 五、布置作业:、必做题: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选做题:选自己家乡的一处风景,想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话,最好用上本课的句式和词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个生字,会写个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突兀森郁”、“稍微”、“依据”、“蜿蜒”、“额角”、“擦伤”、“仰卧”等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3、 领悟作者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18、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二 检查预习:1 认读生字词。2 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3 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1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自学提示: 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19、?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2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孔隙”部分)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A 对小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B 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C 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经过。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现“孔隙”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3 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

    20、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眼前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带点的词语要重读,以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4 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经过。5 继续汇报另外两个景点的学习情况。如:外洞:宽敞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感悟“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欣赏。”时,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6 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讲述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经过。7本文作者除了写“外洞、孔隙、内洞”三个主要景点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呢?教师播放录像:

    21、一幅春光烂漫的沿途春景图。随着春之声优美音乐的响起,画面在缓缓的移动: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跃然于屏幕之上。这时,音乐声停,清脆悦耳的泉水声渐渐清晰,”时而缓,时而急,时时变换调子。“一条清澈的溪流映入人们的视野。镜头循声而去,寻找源头,最后,画面停留在双龙洞口。(暗示了本文的另一条线索泉水的来路)师:同学们,这是课文哪部分内容?(途中见闻)师:这么美丽的景物,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内容,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汇报自学结果)重点理解和朗读以下句子:“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

    22、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通过对以上句子的理解和朗读,体会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愉快心情。再次播放录像,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随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四、 自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板书设计: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领悟作者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学写生字,落实训练。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领悟作者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本篇课文,作

    23、者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游览的顺序)3、 小结:写游记时,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会条理清晰,引人入胜。三、 学习生字:1、自由分析记忆字形。2、教师讲解几个疑难生字的书写,如“簇”中间的“卧人旁”不要丢掉。3、在练习本上把生字每个加拼音写两遍。四、巩固练习:、做语文基础训练第课的“我会写”、“我会做”。、集体订正答案。五 布置作业:必做:本课生字加拼音连词遍。选做:你游览过什么地方?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点的主要特点写一写。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2、学习抓住

    24、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3、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4、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教学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

    25、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

    26、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

    27、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

    28、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4)朗读四

    29、自然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五)拓展训练,布置作业: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布置作业:(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2、布置作业:必做:熟读课文,写写本课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选做: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