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docx

    • 资源ID:16269484       资源大小:472.0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docx

    1、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等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学习目标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会运用材料说明水土流失的危害。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水土流失的原因阅读教材P34P36“水土流失的原因”,填写下列知识

    2、。【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2-1-3陕西绥德的黄土剖面”,据图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的特性。提示从图中看出,黄土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易被流水侵蚀和搬运,也易形成崩解和滑坡。2.读教材“图2-1-5延安降水量柱状”,据图分析延安的降水特点。提示延安是黄土高原上有代表性的城市,分析延安的降水对分析黄土高原的降水有指导意义。延安79月(夏季)降水量总和在3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550毫米)的55%左右。教材梳理2水土流失的危害阅读教材P36P37“水土流失的危害”,填写下列知识。【图表解读】读教材“图2-1-6陡坡开垦”,据图分析陡坡开垦的危害。提示在陡

    3、坡地耕作,导致跑水、跑肥、跑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轮荒耕作,农民不是选择适宜耕作的土地来开垦、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的办法耕作。当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后,人们便弃荒,另择稍好的荒地开垦。轮荒的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为新一轮水土流失留下隐患。教材梳理3水土流失的治理阅读教材P38P39“水土流失的治理”,填写下列知识。【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2-1-10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据图分析生物措施及其作用。提示水土流失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指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这样不仅可以截留泥沙,还能直接增加经济收入。截留泥沙

    4、的原理如下图所示:2.读教材“图2-1-11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据图对比分析打坝淤地和修建水平梯田的作用。提示(1)打坝淤地在沟道里修建,可从沟头到沟口层层拦蓄水土,有效地控制沟蚀,减少土壤流失量,还可变荒沟为耕地。(2)修建水平梯田在谷坡上修建,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同时增加耕地面积。预习效果自测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这块黄土区内,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据此回答13题。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

    5、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 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 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3.根据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农业发展方向是()A.以林为主、以农为辅B.以牧为主、以农为辅C.退耕还林还牧,走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D.陡坡退耕还林,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解析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20世纪,伴随着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为了吃饭、生活,农民只得开垦新地,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系统脆弱的边际土地要粮,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该地农业并非不再发展种植业

    6、,而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答案1.C2.B3.D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A. B. C. D.解析土质疏松容易被流水侵蚀和搬运,降水集中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动力条件,植被稀少使土壤失去保护层,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7、;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答案4.A5.C6.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C.农林牧业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加剧E.水土流失减轻F.毁林开荒G.粮食单产提高(4)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答案从上题选项中选择)(5)若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形成上述恶性循环,是否会形成沙漠?答案(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处形成

    8、三角洲。(2)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易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河流径流的能力(或综合效益)降低。(3)见下图(4)C(5)不会。探究点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案例探究】材料一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研究发现,黄土高原自然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10%左右,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则占到90%左右。材料二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12.8万吨。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冲沙入海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土地退化

    9、,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和饮水安全构成威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材料三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1)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吗?据图分析黄土高原包含了哪些省区?(2)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势有何特点?(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4)人为因素是目前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些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提示(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包含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河

    10、南、青海、甘肃、宁夏的一部分。(2)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3)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4)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地毁坏森林和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反思归纳】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

    11、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具体分析如下:【即时巩固】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3)题。(1)箭头b表示的是()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沙尘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土地荒漠化A. B. C. D.(3)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的气候条件为()解析第(1)题,b箭头表示风力搬运作用。第(2)题,c箭头表示流水搬运作用,而中沙尘暴属风力作用,故而排除。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的

    12、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中A为地中海气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1)B(2)B(3)C探究点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案例探究】结合材料探究:(1)A处地形相对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_,其传统的粮食作物是_。(2)B处作为农业用地,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应修建_,C处应_,D处应修建_工程。通过科技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探索,已经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模式:_。(3)填写图表,归纳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和目的。措施治理效果和目的生物措施护坡林拦截、_径流,护坡沟底防冲林既固定了_,又拦截了_和_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

    13、田_水土,_水源打坝淤地拦蓄泥沙,_(4)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什么?应注意贯彻的原则是什么?答案(1)耕地谷子(2)水平梯田植树造林打坝淤地小流域综合治理(3)涵蓄坡面河床坡面上游保持涵养固沟(4)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反思归纳】1.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应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模式。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方法。不同地段应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可结合下面示意图来理解。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措施适用地段效果固沟工程打坝淤地,兴修小型水库沟壑地段拦泥蓄水,

    14、防止沟谷继续扩展生物营造防护林护坡工程修建水平梯田沟壑的斜坡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生物封坡育草种植护坡林保塬工程平整土地部分塬面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生物营造护林网2.常见生态环境类问题的解题流程和答题术语(1)解题流程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解题流程为: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解题流程为:(2)答题术语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

    15、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

    16、、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

    17、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即时巩固】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1(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种草放牧_;平整土地_;修筑梯田_。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

    18、形态 B.土壤类型C.坡向 D.物质组成(4)图1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原因是_。(5)图1中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_。解析根据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可判断出a处为塬面上,b为陡坡,c为缓坡,d为沟谷,缓坡上修梯田,田埂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方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窑洞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背风避寒的要求。答案(1)dbac(2)B(3)A(4)丙处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5)草场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说出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3.

    19、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说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5.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6.说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措施。7.说出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8.说出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对点练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2.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析图示为我国局部地区,左图中的“泾河”

    20、,右图中的“赣江”,将两图示的地理区域分别定位于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由此,图示两地区的自然条件、环境问题表现均已明确。答案1.C2.D对点练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3.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拦截坡面径流 B.提高植被存活率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4.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解析第3题,建鱼鳞坑是坡面水土保持的一项工程治理措施,坑内可以植树种草。鱼鳞坑在拦蓄地表径流、保持水土、促

    21、进林木生长等方面作用比较显著,而在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方面作用较小。第4题,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所以最适合建鱼鳞坑的地区是黄土高原。答案3.D4.B5.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2)表中所列内容是_地区_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综合治理的目的主要是_,治理重点是_。(3)根据下表右边的治理目的,写出左边的治理措施代号。治理措施治理目的A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水源B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C调蓄洪水减轻洪灾D便利航运和防洪E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F减轻河水污染控制工业及生

    22、活废弃物排放;调整产业结构;修河筑堤,疏通河道;建设分洪、蓄洪区;建设水利枢纽;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4)比较西北地区荒漠化与黄土高原治理重点在成因上和治理上有何异同:在成因上,不同点是_,相同点是两地都表现为_等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都对区域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治理上都需要_,改善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两个基本措施,及每项措施的目的和发挥的作用。然后认真研究所给图表及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答案(1)A;B;C;D;E;F(可互换,可互换,可互换)(2)黄土高原小流域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3)A;

    23、B;C;D;E;F(4)西北地区主要是风力所致,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所致人类不合理的滥垦、滥伐植树造林,退耕还牧生态环境课后作业基础冲A练(2017河南省新乡调研)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地形C.夏季风 D.海陆位置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 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 D.丁地土壤盐碱化解析第1题,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

    24、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第2题,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故答案选C。答案1.A2.C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34题。3.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

    25、.甲 B.乙C.丙 D.丁4.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解析第3题,乙地坡度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第4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26、答案3.B4.C2017年6月19日至7月11日,黄河调水调沙工作基本结束,小浪底水库出库水流含沙量高达263千克/立方米,据估算,三门峡水库排沙2 870万吨,小浪底水库排沙3 639万吨,库区泥沙淤积状态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57题。5.黄河水库调水调沙的主要作用是()A.制造人工瀑布,增加旅游收入 B.汛期放水,降低水位,减轻洪灾C.冲沙减淤,减轻洪灾 D.蓄清排浑,节约水源6.本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A.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B.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好准备C.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的奇观D.此时段河道泥沙含量最高,冲沙

    27、减淤的效果最佳7.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B.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C.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D.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解析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适时蓄存或泄放,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的送入大海,改变黄河不平衡的水沙关系,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高。黄河汛期在7、8月份,冬春季节水量小,泥沙淤积严重,黄河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丰富,不具备调水条件。答案5.C6.B7.C8

    28、.下面是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寺前王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材料一寺前王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千米,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千克,人均纯收入860元/年。土壤侵蚀强度1955年5 200吨/年平方千米2005年8 500吨/年平方千米人均耕地1970年3.8亩2005年2.3亩耕作方式变化19551980年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19812005年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材料二寺前王小流域简图及其气候资料。(1)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_,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_。(2)简述寺前王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寺前王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从寺前王小流域的案例探究学习中,你能得到哪些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解析根据文字和图表判断该流域属于黄土高原是解题的关键。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