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 资源ID:16262849       资源大小:221.92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1、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实验班含答案2016-2017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实验班)一、选择题(1-25每题1分,26-35每题2分,共45分) 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 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鲫鱼的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整个池塘 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鲫鱼的心脏 鲫鱼的血液 鲫鱼的循环系统 ABCD【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解答】解: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属于个体层次,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为多个物种,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属于种群层次; 鲫鱼的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整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鲫鱼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 鲫鱼的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鲫鱼的循环系统属于系统层次 故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

    3、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2如图所示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4种有机物(可溶性糖、淀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和2代表的是糖,4代表的是脂肪 B图中4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查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磷脂、核酸等 D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溶液将呈红色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油料作物的种子储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油菜种子在成熟的过程中,

    4、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物质不断的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根据图可知:曲线1为种子中可溶性糖类占种子的干重的百分比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转化成脂肪;曲线2为淀粉的含量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曲线3为含氮物质随天数的增加含量基本不变;曲线4表示粗脂肪的含量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解答】解:A、由图可知,图中1代表可溶性糖,2代表的是淀粉,4代表的是脂肪,A正确; B、图中4代表脂肪,可用苏丹来检查,B错误;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等,C错误; D、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溶液将呈黄色,D错误 故选:A 【点评】植物种子的储能物质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以脂肪作为储

    5、能物质,例如油菜、花生、蓖麻等,这类种子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另一类以淀粉作为储能物质,例如小麦、玉米等,这些复习时要注意总结3如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 A糖原和RNA B糖原和DNA C淀粉和RNA D淀粉和DNA【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本题抓住两个关键词“动物细胞”、“细胞质”就很容易解决此题 【解答】解: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有半乳糖、乳糖、糖原,不会含有淀粉,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动物细胞细胞质中的核酸有DNA和RNA,但主要是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糖类和

    6、核酸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4用高浓度的尿素作为溶剂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A尿素与肽酶的作用结果相似 B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蛋白质在尿素中的溶解度低 D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该反应是否完成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由题意可知,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除去尿素后,蛋白质能恢复空间结构,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可以影响蛋白质分

    7、子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复性效果 【解答】解:A、尿素只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会使蛋白质的肽键水解,与肽酶的作用不同,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可以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复性效果,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在尿素中的空间结构改变,溶解性较高,C错误; D、双缩脲试剂只能检测肽键结构,不能检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实质,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准确分析题干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蛋白质多样性、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及蛋白质检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5在生物膜

    8、结构的探索历程中,“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

    9、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解: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故A正确;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维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

    10、稳定性,故B错误; C、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C错误; D、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你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考点的理解,使学生了解过程科学家探索过程和方法 6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

    11、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可能是蛋白质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则X表示蛋白质;“y含有化学元素N和P”,而细胞膜上没有Y,说明不是磷脂,属于核酸 【解答】解:A、在细胞中含有C、H、O、N、S的一般都是蛋白质,又知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更说明X是蛋白质,能被胃里的蛋白质酶水解,故A正确; B、Y含C、H、O、N、P,一般有两种可能,磷脂或核酸,因为细胞膜上有磷脂,所以Y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可

    12、能是核苷酸,故B正确; C、蛋白质可以作为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故C正确; D、核酸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组成细胞化合物的掌握情况,属于中档题 7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方面 B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只要在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 C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有5种,有2种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图中结构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为磷酸,为五碳糖,为碱基,细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有2种五碳糖,5

    13、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解答】解: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除不同外,还有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除了在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还必须要求为腺嘌呤,B错误; C、在细胞生物中为5种,在病毒中为4种,C错误; D、人体内的有5种,有2种,核苷酸有8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和种类,正确区分细胞生物和病毒所含有的遗传物质及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有关该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泡内Na+的大

    14、量贮存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B液泡内Na+参与调节细胞液浓度,大量贮存使细胞液浓度增大 C该现象说明,植物通过维持正常pH来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D该现象说明,盐生植物的生理功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解答】解:A、液泡内Na+的大量贮存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A正确; B、液泡内Na+参与调节细胞液浓度,大量贮存使细胞液浓度增大,B正确; C、题干中没有涉及植物细胞内P

    15、H维持相对恒定的知识,C错误; D、由题意知,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细胞内Na+浓度高,以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这说明盐生植物的生理功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9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结果的记录,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温度超过15,细胞膜流动性开始增强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D融

    16、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温度增加到15以上,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加,A正确; B、该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B正确; C、根据曲线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C正确;D、嵌合体形成的多少与温度有关,图中数据无法说明与融合时间的关系,D错误 故选

    17、: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有效分析,准确得出结论的能力 10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Chlorotoxin)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经人为加工制成,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 B蝎子毒液中的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线粒体 C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方便制定医疗方案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

    18、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解答】解:A、由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可推知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A正确; B、蝎子毒液中的蛋白质是分泌蛋白,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需要线粒体提供,B正确;C、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一种由蝎子体内的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种分泌蛋白再经人为加工制成的,蝎子细胞

    19、中的核糖体上不能直接合成合成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C错误;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为选择性地消灭癌细胞提供了可能,可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也方便制定医疗方案,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为题材,考查蛋白质的合成、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1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

    20、是主动转运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图中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析甲图:a表示碘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 分析乙图:是核糖体,无膜;是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是细胞膜;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囊泡;是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

    21、,而氧原子来自羧基,A正确; B、细胞内碘浓度高于细胞外,则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c表示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D、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甲状腺球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综合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物质运输方式,重点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字母和数值的含义或名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叙说作出准确的判断 12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22、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AA BB CC DD【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答】解: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协同

    23、运输中的离子梯度); 官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判断运输方式时首先运输的方向,顺浓度梯度的是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是主动运输 13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

    24、成分结果NaCl茉莉 酸+部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实验所用成熟胡杨细胞细胞液浓度均大于NaCl浓度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可能有抑制作用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质壁分离的考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溶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分离的现象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N

    25、aCl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解答】解:A、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A正确; B、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溶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液泡因为其中的水分减少而体积变小,B正确; C、通过来看,只加NaCl溶液,不加茉莉酸,部分细胞质壁分离,可见部分胡杨细胞细胞液浓度小于NaCl浓度,C错误; D、由组实验可以看出,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和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分析实验结果获取

    26、结论是本题的重点 14将植物细胞在3H标记的尿苷存在下培养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经适当处理后获得各种细胞器放射性将主要存在于() A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细胞核和液泡 C细胞核和内质网 D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尿苷是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物质,也就是合成RNA的原料之一,含有RNA的结构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解答】解:A、高尔基体中不含RNA,A错误; B、液泡中不含RNA,B错误; C、内质网不含RNA,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RNA,可以合成RNA,D正确 故选:D 【点评】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两者同样含有R

    27、NA,这是因为含有DNA的目的就是转录形成RNA,然后进行翻译,学习中注意将知识点进行联系 15如图为某同学所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B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C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据图分析,A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保持不变,故A表示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图中A和B密切结合,使得B分解成C和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解答】解:A、据图分析,A在反应前后的数量和性质不变,表示酶,而酶的化学本

    28、质是蛋白质或RNA,A错误;B、图中的化学反应属于物质的分解,不可能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专一性,C正确; D、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故不能合成酶,但是可以反生图示物质的分解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机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6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甲C、H、O乙C、H、O、N、P丙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丁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请根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 B细胞膜中不含乙类化合物 C细胞质基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 D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 【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脂质的组成元素 【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甲为糖类;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丁为脂质;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丙为蛋白质; 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乙为核酸 【解答】解:A、细胞核含有DNA和RNA,分别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故细胞核中含有糖类,A错误; B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