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 资源ID:16257261       资源大小:74.02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第一单元1春学习目标1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3把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抒写蝶恋花春景;杜甫融情于景,春夜喜雨读来朗朗上口。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绘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自学导引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词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酝酿(

    2、ynning) 黄晕( yn) 应和( h)亮( lio) 薄烟( b) 笠( sul)静默( m) 抖 ( su) 水涨( zhng)捉迷藏( cng) 窠巢( cho) 朗润( rn)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1)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2)朗润:明亮滋润。(3)卖弄:炫耀。(4)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5)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6)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7)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3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

    3、江苏东海。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4背景链接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所以此时他的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一篇文章,它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具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答案:本文可以分为盼春、绘春、赞春

    4、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相结合,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第810段):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2文章这三个部分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答案:文章这三个部分的顺序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它的到来;待到它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颂春天,深化题旨。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答案:春醒图自然苏醒;春草图小草报春;春花图百花争春;春风图微风吟春;春雨图细雨润春;

    5、迎春图勤人迎春。二、深层探究1第1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宣告春天的到来,表达了作者的喜春之情。2第2段是如何写春天的?答案:这一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宏观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用“一切”画出春天的轮廓;用“朗润”写出春山光泽;用“涨”写出春水涣涣;用“红”写出春日暖人;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3春草图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小草的?答案:(1)用“偷偷”“钻”写出春草的情态;“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

    6、”修饰,使其不知不觉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2)用“嫩嫩的”写出春草的质地;(3)用“绿绿的”写出春草的色泽;(4)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长势;(5)用“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写出小孩在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6)用“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出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4作者是如何描绘春花图的?答案:(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写出花朵多;(2)“红的像火像雪”写出花色艳;(3)“花里带着甜味儿”写出花味甜;(4)“闭了眼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5)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6)“野花遍地

    7、是”写野花多;“散在草丛里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5春风图是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的?答案:(1)“吹面不寒杨柳风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2)“风里带来些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3)“鸟儿将窠巢安在嘹亮地响”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6春雨图是抓住春雨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答案:(1)“雨是最寻常的三两天”写出春雨的频率之高;(2)“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4)“树叶子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

    8、物。7文章是怎样描写迎春图的?答案: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8末尾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第二课时新课导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正如诗中所写,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景图。这节课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这幅优美的春天画卷!合作探究三、语言品味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把握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不但有助于感受文学语言之美,更好地理解文学作

    9、品,而且有助于培养对文学的审美感悟能力,提高我们的审美境界。春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上,请按照下面的分类,结合文中的句子简要赏析。1比喻:(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杏花、梨花分别比作火、霞、雪,想象丰富,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充满动感,表现了桃花、杏花、梨花盛开的情景。(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多、闪亮、绵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10、,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2拟人: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屋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中草屋稀疏幽静的情态、雨中农村环境的幽静,侧面表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3排比: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春天

    11、的喜爱。4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风温暖、和煦、温柔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四、写法探究依据提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答案:(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描绘了六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五幅画面作为第六幅画面的铺垫、烘托,

    12、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3)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的。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拓展延伸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温暖的、轻柔的、幸福的、慈爱的、舒适的。让人感到宁静、安详,心生向往。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外,你觉得它还像什么?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

    13、个片段。答案:(示例)春风像神奇的画笔,游走大江南北,走过山川、掠过都市,为万物生灵和都市生活添加亮丽色彩。春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我披肩的长发轻拢、慢捻、复挑,飞扬起来的不仅仅是一缕缕绸儿似的青丝,还有我洋溢着幸福的、像音乐一样流淌的心情。春风像一把巧剪,裁出山川一片新绿;又像一位高明的画师,绘出大地万紫千红。春风像绿绿的小草,渲染了冬天的白色长裙。春风像温柔的流水,滋润了干燥的世间万物。板书设计2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

    14、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风送爽的秋天,单描绘一下多姿的冬天。“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说燕山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它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气息。自学导引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狭窄( xi) 蓄( zh) 发 ( j)水藻( zo) 地毯( tn) 宽敞( chng)害羞( xi) 伦 ( dn) 镶( xing)肌肤( j) 暖和( huo) 着落( zhu)看护( k

    15、n)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1)响晴:晴朗无云。(2)温晴:温暖晴朗。(3)安适:安静舒适。(4)秀气:文雅;斯文。(5)贮蓄:积聚;存储。(6)澄清:水清澈明净。(7)空灵:灵活而捉摸不透。(8)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9)蓝汪汪:形容很蓝。3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著有小说四世同堂。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其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

    16、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人民艺术家”。4背景链接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关于济南的山和水:济南的南面是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舜帝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年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济南的泉水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

    17、,宛若仙境。除泉水之外,大明湖也是非常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答案:温晴。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对比手法,概括写出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景色。第23段:阳光普照下的小山。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第5段:城外淡雅的小山。第6段:碧绿澄清的河水。3用精练的词句给文中的每一幅图拟一个小标题。答案:小山摇篮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答案

    18、: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二、深层探究1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答案: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

    19、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等直接抒发感情;“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等创造意境,流露深情;“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2第2段和第3段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这两段先写作者的感受,接着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也就是济南人对温晴的冬天的感受。后者以前者为前提,前者因后者而更具体、更形象,二者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从具体描写来分析,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

    20、和心情进一步抓住了“温晴”这一特点,洋溢着人们的喜爱、感激之情,跟全文的思路相一致,跟全文创设的氛围相吻合。3结尾句“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这句话的作用:用这句话结尾,既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主题,深化题旨,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4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答案: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融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

    21、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尾。第二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赏析了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佳作,探究了作者、字音、词义、文章结构以及其他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将从这篇课文入手分析老舍作品语言上的特色。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清亮如水晶。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饱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合作探究三、语言品味1本文用词精练传神,结合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22、。答案:“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答案:“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呼啸的寒风,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里风的轻柔。(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答案:用“睡”“醒”把老城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答案: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况、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把它们描绘的

    23、活灵活现。(5)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答案:“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儿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又引起下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6)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答案:“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7)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答案:“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暗”字准确地描绘出了山上的枯草冬天里失去光泽的枯黄颜色。2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找出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的语句,体

    24、会它们的妙处。(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答案: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小山的神态,“低声”是写小山的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答案:“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作人来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

    25、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答案:“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娇美情态。(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答案:“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水藻的“绿”,突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5)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答案: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

    26、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略去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四、写法探究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依据提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答案:(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2)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

    27、来,而又井然有序。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2、3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4、5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6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3)取景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

    28、者。(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如开头一段,通过三个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拓展延伸用六个以上的词语来写一段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镶髻 响晴 温晴 安适 慈善 肌肤 秀气宽敞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水墨画蓝汪汪答案:(示例)蓝汪汪的天空显得响晴而又空灵,那澄清的湖水上,绿萍、水藻蔓延其中。那一朵朵莲花上,镶嵌着颗颗水珠,贮蓄着阵阵清香,好似一位秀气的女子。温晴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让肌肤感到安适。远眺这一切,像一幅诗情画意的水

    29、墨画。板书设计3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体会语言之美。2把握景物特征,理清文章线索。3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自学导引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词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静 ( m) 高邈( mio) 咄逼人( du)粗 ( gung) 干涩( s) 一脉情思( mi)莅

    30、临( l) 吝啬( lns) 池畦( q)彩棱镜( lng)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1)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2)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3)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4)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3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2014),当代诗人。安徽省芜湖市人。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作者秉持超时空的田园心态,无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愁。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4背景链接本文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声响、雨的气息,表现出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表现得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生动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行文思路清晰自然,分段描绘出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平静。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开宗明义,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雨。第二部分(第25段):以时间顺序写出了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