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16230528       资源大小:210.7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Word版含答案.docx

    1、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Word版含答案送王昌龄之岭南孟浩然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内容赏析】这首是王昌龄被贬岭南时的送别诗。诗从洞庭秋意写起,给人以萧瑟之感。接着用羊祜、贾谊作喻,赞叹王昌龄的政绩和才华,对王昌龄远谪未开化的岭南,深表同情和忧虑。最后写二人友情之深,现在要天各一方,预想以后相思时只能以“望斗牛”来解。全诗语调低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孟浩然把王昌龄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诗中说:“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

    2、牛。”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乡情。望月怀远为李、杜开先的诗人张九龄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任职时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刚正不阿,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贬为荆州刺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张九龄的诗早年辞藻淡雅清丽,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五言古诗,以凝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有曲江集。因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后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

    3、人”,贬为荆州刺史。此诗就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表达了诗人对所怀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竟夕难眠,又觉得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该诗为怀人诗。首联意境雄浑阔大,读时最好能读出这种意境。后面几联语浅而情深,宜用深情语

    4、调款款读出。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衣,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寄远方的亲友,倒不如复回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1“海上生明月”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此句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月与海潮共生的雄浑阔大的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颈联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

    5、,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3尾联写“还寝梦佳期”有什么作用?【答案】寻梦之想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4有人认为此诗“明月”贯穿全诗,是这首诗的“诗眼”,试结合诗句分析。【答案】送魏万之京唐代边塞诗人李颀李颀(?约753),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偶尔出游东西两京,结交当代文士。开元二十三年及进士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因而辞官归东川。李颀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写有一些给他带来声誉的边塞

    6、诗,其中较著名的是古从军行。代表李颀诗歌创作成熟风格的是七言歌行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在唐代诗人中,李颀是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的人。其诗所写人物的狂傲精神,正是诗人自身心态的反映,与诗风的豪爽俊丽、雄健磊落高度吻合。魏万,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朋友。他不但与李颀情意深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写出作者和魏万的深厚情谊。首先说魏万的走,随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然后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到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最后勉励友人到长安后要有所作为,不要沉湎于欢娱之中。

    7、语重心长,情深义重,催人向上。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朝闻/游子/唱/离,昨夜/微霜/初渡/。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首送别诗,首联以“微霜”意象透露离别的伤感,后两联推想别后情景,“愁”字及寒天萧瑟之景,很伤感。尾联以长者口吻谆谆告诫,语重心长。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秋夜微霜,挚友别离。面对云山之景,也只有惆怅,前路茫茫,黯然神伤。凉秋的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人生也是这样啊!何不把握这宝贵的时光,成就一番事

    8、业?毕竟年华易老,时不我待。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现了怎样的季节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特征,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从表现手法和表情达意两方面赏析“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两句诗。【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和化用的表现手法。“树色催寒近”把树人格化了。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飘零,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来了。“砧声向晚多”化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意,想象魏万寄居长安夜不能寐,岁暮的一片砧声,搅起纷乱的乡愁。“树色催寒近”和“砧声向晚多”相呼应,构成秋末到岁暮流动的时间意象,暗示出

    9、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深层意蕴。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与诸子登岘山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之人所倾慕。孟诗不事雕琢,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却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

    10、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在此山与友人置酒吟诗。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流泪”,诗人登上岘山,见到羊公碑,自然想到了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写了感时伤怀的主题。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触景伤情的诗。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所以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感慨不已。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重音、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表停顿时间更长些,“

    11、”表重音)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伤”,奠定了该诗的情调。虽说孟诗“语淡”,但“味终不薄”。尤其读尾联,通过重读“尚”“泪”字及拖长音节来读出浓浓的感伤自己无法建功立业之情。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远在无情地流逝。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1这首诗是怎样将怀古伤今之情寓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的?结合全诗加以说明。【答案】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

    12、的哲理性。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2与诸子登岘山中诗人为什么读罢羊公碑会泪沾襟?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追求?【答案】羊公在任时多有惠政,因而受到后人尊敬,而自己身为布衣,死后一定会湮没无闻,故而泪下沾襟。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羊公那样,进入仕途,为国爱民,以便名留青史的理想追求。山居秋暝“诗佛”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著名的山

    13、水田园诗人,被称为“诗佛”。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官太乐丞,后犯禁,受牵连而贬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后任太子中允,又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都很有名,对音乐也很精通。他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描绘田园山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著有王右丞集。他又是杰出的画家,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年轻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越发理佛参禅,产生了对仕途的厌倦情绪,于是退居山林,

    14、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逸乐趣的。这是一首山水名诗,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王维的田园诗是属于“静”“净”的,这首诗就有静谧、明净的诗境,诗人沉浸于这美好的诗境中。读时,可用轻快的语调,读出诗人喜爱、陶醉的感情。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山居秋日的薄暮里,山雨初霁。一轮皓月当

    15、空,青松静影斑驳,清泉流于石上,叮咚作响。竹林喧笑,渔舟唱晚。如此优美的景致,如此淳朴的民风,正是诗人理想的生活环境,又怎愿离去,忍受那官场的纷纷扰扰?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此联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营造了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在表达上有何好处?【答案】“空”字,不是指空寂荒凉,而是表现雨后山野的静谧,也用以抒发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哪些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以静衬动。“明月照

    16、”“清泉流”,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以静衬动,衬托出了山野的清逸和幽深。对比。诗句中蕴含了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多组对比,景物在对比中达到了和谐,传达出无限的美感。4为什么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答案】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5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请简析。【答案】王孙自可留。诗歌前半部分写空山等景物,描摹了一幅宁静淳美而又清新活泼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的高洁

    17、情趣。最后作者通过化用典故把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愿和盘托出,深化主题。燕歌行唐代边塞诗派代表高適高適(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適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以七言古诗见长。早期的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部分反映民生疾苦。但其诗歌的主要成就是边塞诗,诗风粗犷豪放,遒劲有力,语言洗练苍劲,情感深沉雄厚。著作有高常侍集。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高適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但在这段时期内,他熟悉了边塞生活,并且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工夫

    18、研究。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征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二十六年,张守珪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故写下了此篇。这首诗通过记叙一场战役的全过程,描写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从而热情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的现实。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该诗共28句,描述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每四句一韵,共

    19、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共分四层,各层的节奏、押韵情况如下:第一层:出师第二层: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第三层:被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第四层:死斗的结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20、清人宋宗元说高適燕歌行中的“沉痛语不堪多读”。除第一层宜读得雄壮有力外,以下各层均有“沉痛”语,如“战士犹歌舞”“铁衣少妇空回首”等诗句,表现了边塞兵士的凄情惨状。读来,语调宜格外沉痛。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是什么地方,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是什么地方,有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一边是歌舞场, 一边是生死地。 谁该谴责, 谁该叹息?死生只一瞬间, 生命之宝贵,究竟是追求欢乐,还是拼死卫国?是与非,对与错,历史自有评判,公道自在人心! 1读诗歌前八句,思考诗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场面描写的。(结合“扌从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答案】(1)作者描写了

    21、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出师”的场面。(2)通过这一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写战事大败作铺垫。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中“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词有何作用?【答案】“本自”和“非常”从汉将和天子两方面表现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为下文张守珪的轻敌埋下了伏笔,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既对将军们旗开得胜寄予厚望,又为他们恃勇轻敌、邀功求赏而忧虑。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用意?【答案】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4“大漠穷秋塞草腓

    22、,孤城落日斗兵稀”中“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描写有何作用?【答案】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5试分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中“久”字的深意。【答案】“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6诗歌最后用“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有何用意?【答案】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既是诗人代戍卒发出的呼唤,对士卒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也是诗人借赞叹汉

    23、名将李广的爱惜士卒以对比讽刺将帅的不恤士卒。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他二十岁后有十年时间,出入京洛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官至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自天宝八年始,岑参两度出塞,经历了长达6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一个边塞诗人。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这首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