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针灸学重点知识教案.docx

    • 资源ID:16206776       资源大小:42.72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针灸学重点知识教案.docx

    1、针灸学重点知识教案针灸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一、针灸发展简史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3、王唯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4、明代是针灸学最昌盛的时期。5、李学川针灸逢源列出361个穴位。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经,有路径

    2、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3、主客原络配穴法: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4、骨度分寸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6、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7、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8、循经取穴: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

    3、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9、得气:亦称针感、气至。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的感应。10、十四经: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11、前后配穴法:又叫腹背阴阳配穴法。前后穴配合使用。12、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部、躯干部。13、十二经别:从十二经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有离入出合。14、腧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和“俞”“输”义通,有转输的含义;“穴”是如隙的含义。15、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16、九针:形状

    4、各异,各有其不同用处的9种针具。如长针、大头针。17、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18、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19、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20、辨证归经:以临床征候表现为主要依据的归经形式。21、五腧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腧、经、合穴的总称,简称五腧。22、阿是

    5、穴: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位置和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23、四海:把水谷、气、血、髓、四者的汇集所在称为四海。脑为髓之海在头部,胃为水谷之海在上腹部,冲为十二经之海在下腹部,膻中为气海在胸部。24、押手:临床一般以右手持针操作,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25、热则疾之: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针刺用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不留针。26、针罐: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min,待皮肤红润,充血或淤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作用。28、正经:十二经脉,他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3、经络

    6、系统的组成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4、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

    7、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通腹部经气。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6、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

    8、经脉(合)。7、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主要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四 经络的作用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这八个穴位虽然属于不同经脉,但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治疗作用。*募穴 是指分布于胸腹部,脏腑经气聚结处的穴位,共有十二个穴位。募穴有治疗腑实证的作用。*俞穴 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俞穴,共十二个,亦称背俞穴。多治疗脏虚证。*俞募配穴法

    9、 临床上把病变脏腑的腧、募穴配运使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称为。经脉交会穴*三阴交 所属经足太阴经,交会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大椎 所属经督脉,交会经足太阳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风池 所属经足少阳经,交会经阳维脉*头维 所属经足阳明经,交会经足少阴经、阳维脉*迎香 所属经足阳明经、交会经手少阳经十二经脉的原穴,络穴经脉原穴络穴经脉原穴络穴手太阴肺经太渊列缺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偏历手厥阴心包经大陵内关手少阳三焦经阳池外关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手太阳小肠经腕骨支正足太阴脾经太白公孙足阳明胃经冲阳丰隆足厥阴肝经太冲蠡沟足少阳胆经丘墟光明足少阴肾经太溪大钟足太阳膀胱经京骨飞扬穴名主治相配合主治公孙冲脉病证心胸

    10、胃疾病内关阴维脉病证后溪督脉病证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疾病申脉阳跷脉病证足临泣带脉病证目锐眦、耳后、颊、颈、肩部疾病外关阳维脉病证列缺任脉病证肺系、咽喉、胸膈疾病照海阴跷脉病证奇经八脉:(1)任脉(24穴) 起于会阴,止于承浆 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内脏病,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神志病。(2)督脉(28穴) 起于长强,至于龈交 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内脏病。手三阴(1)手太阴肺经(11穴) 起于中府,至于少商 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病,及经脉循行部的其他病证。(2)手少阴心经(9穴) 起于极泉,止于少冲 主治心、胸、神志及经

    11、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3)手厥阴心包经(9穴) 起于天池,止于中冲 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手三阳(1)手阳明大肠经(20) 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主治头面无关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经脉循行所过病。(2)手少阳小肠经(19) 起于关冲,止于听宫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的其他病证。(3)手太阳三焦经(23) 起于少泽,止于丝竹空 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所过病。足三阴(1)足太阴脾经(21穴) 起于隐白,止于大包 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的其他病证。(2)足少阴肾经 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12、 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分的其他病证。(3)足厥阴肝经(14穴)起于大敦,止于期门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筋脉循行所过病。足三阳(1)足阳明胃经(45穴) 起于承泣,止于厉兑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病。(2)足少阳胆经(44穴) 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 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病。(3)足太阳膀胱经(65穴) 起于睛明,止于至阴 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13、。5、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1、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 印堂至前发际3 第7颈椎至后发际3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18 前额两发角(头维)9 耳后两乳突(完骨)92、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9 胸剑(歧骨)至脐中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两乳头之间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3、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4、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 肘横纹至腕侧横纹 125、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 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腘横纹至外踝尖166、胸部:距正中线:旁开2寸足少阴肾经; 旁开4寸足阳明胃经; 旁开6寸足太阴脾经。7、腹部:

    14、距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旁开2寸足阳明胃经;旁开4寸足太阴脾经。8、背部:距正中线:1.5寸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3寸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9、侧面:足少阳胆经10、相距12寸:前发迹正中至后发迹正中,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1、相距9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岐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12、八会穴: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13、四海: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14、附近穴位:脐相平的腧穴:

    15、肓俞,天枢,大横,腰阳关,大肠俞,腰眼,第16椎的华佗、夹脊穴。膻中相平的腧穴:神封,天池,乳中。瞳孔之下的腧穴:承泣,四白,巨廖(骨),地仓。肘横纹附近6穴:小海天井曲池尺泽曲泽少海。腕横纹附近6穴:阳谷阳池阳溪太渊大陵神门与脑连:督脉,膀胱耳前穴位3个:听宫,听会,耳门15、肩三针:肩中,肩髃,肩髎16、四关穴:合谷,太冲17、七星台: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18、四天穴:天窗,天容,天牖,天鼎19、四弯穴:曲泽,委中伤寒,20、三小胆:耳门,听宫,听会21、治疗中风后遗症:天柱,完骨,风池22、治疗面神经麻痹:翳风,完骨,风池23、孕妇禁穴:除小腹部诸穴还有三阴交,合

    16、谷,次髎,中极,昆仑、至阴。24、三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25、前发迹上0.5寸6穴:神庭,眉冲,头临泣,曲差,本神,头维26、任脉上特定穴:(木)中极膀胱募穴,关元小肠募穴,气海肓之原穴,石门三焦募穴,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巨阙心募穴,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鸠尾络穴膏之原穴。一、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1)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361穴)2)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又称为“经外奇穴”。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

    17、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二、腧穴的主治作用特点: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主治规律: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三、特定穴 意义: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分类: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

    18、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a、五输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冲盛且合于脏腑。b、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十二原穴多分布与腕踝关节的附近。c、络穴:十五络穴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又称“十五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c、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

    19、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d、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12个 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为冠以脏腑之名。e、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共有12个。募穴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e、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d、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和四肢部,

    20、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e、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位于腕踝关节的上下。f、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四、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定违法、简便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度,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五、毫针刺法1、提插捻转的补泻: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

    21、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2、双手进针的种类: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3、晕针表现及定义: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4、三棱针又称锋针;刺法4种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5、豹纹刺:(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6、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7、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8、侯气: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

    22、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9、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七、拔罐方法:闪罐,走罐,留罐,刺血拔罐,留针拔罐几种火罐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滴酒法),水罐法,抽气罐法拔罐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拔罐。2)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吸附有力。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

    23、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八、常用灸法1、艾灸:艾炷灸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 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实按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针和灸并用,不属于艾条灸温灸器灸隔蒜灸作用(不治呕):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属实按灸施灸注意事项:1、 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2、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一般不适宜用瘢痕灸 3、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适宜施灸 *灸法

    24、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散瘀消肿、防病保健隔姜、蒜、盐、附子饼灸的作用及适应症:1)姜、适用于因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2)蒜:适用于瘰疬、肺痨、初起的肿疡。3)盐:适用于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4)附子:适用于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宫寒不孕、以及疮疡久溃不敛。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尺,孔最列缺是;太渊经鱼际,少商经中使。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外形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止于拇指桡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1、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

    25、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3、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4、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5、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商阳合溪,偏历下廉手三里;曲池臂臑与肩髃,天扶禾髎迎香取。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起于食指桡侧端,循行于

    26、上肢外侧的前缘,上走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1、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2、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3、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4、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5、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6、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三、

    27、足阳明胃经足阳承四颊下迎,头气缺屋乳不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 起于鼻旁,沿着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汇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1、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主治:局部病证2、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3、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主治:面口病;耳部疾病。4、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5、天枢(大肠之募穴)脐中

    28、旁开2寸。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妇科病。6、归来脐中下4圤,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小腹痛,疝气;妇科病。7、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主治:胃肠病;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8、上巨虚(大肠下合穴)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9、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头痛,眩晕;癫狂;痰饮病;腹胀,便秘;下肢痿痹。10、内庭(荥穴)足背第2、3趾间伤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五官热性病;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四、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

    29、间,至内髁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至于腋下大包穴脾胃病,妇科,前阴病1、隐白(井穴)伤寒,金匮,张仲景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出血证;癫狂、多梦;慢惊风;腹满;暴泄。2、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主治:脾胃肠腑病;心烦失眠,发狂等神志病;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3、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脾胃虚弱诸证;妇产科病;泌尿系统病;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4、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水湿: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膝痛。5、血海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主治: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五、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联系心系、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心,胸病;神志病1、少海(合穴)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心病,神志病;头项痛,腋胁部痛;瘰疬;肘臂病。2、通里(络穴)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舌


    注意事项

    本文(针灸学重点知识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