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三古代史知识点汇总学生版.docx

    • 资源ID:16196578       资源大小:170.7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三古代史知识点汇总学生版.docx

    1、人教版高三古代史知识点汇总学生版专题一:古代史(学生)第一部分: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内涵:权利: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任免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即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对象:同姓王族(如鲁、卫)、异姓功臣(如齐)、先代贵族(如宋)影响: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诸侯国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有效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

    2、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3)皇帝制度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4)三公九卿制度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5)郡县制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这种制度的设立加强了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而且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6)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

    4、恶化.(消极)(7)汉到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官制与地方官制:汉(皇帝制度、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设置刺史) ; 隋唐(三省六部;地方上为州郡县三级 唐后期节度使地盘与权力极度膨胀/一般说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制;至唐中后期则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州的长官为刺史。县的长官统称县令。);宋(宋把太尉一分为三,避免兵变“二府三司”即中书门下、枢密院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元:(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明(明废丞相,由内阁大学士多人执政 其中排名第一的成为“首辅”,即首相 地方上沿袭元朝 分为省府县三级);清(清有军机处

    5、理政务)。选官制度:汉代 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可以忽略)、隋唐宋至清朝科举制2.古代中国的经济 (8)小农经济生存模式:一家一户为单位耕作方式:男耕女织经营方式: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评价: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9)土地经营方式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

    6、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10)金属冶炼、陶瓷冶金业:青铜时代:夏商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制瓷业:最早发明瓷器,东汉成熟,生产青瓷。唐代的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元代出现了青花瓷,明朝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瓷等。(11)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民间手工业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1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宋朝打破坊市制,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边境出现榷场;元朝的大都是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明清时期

    7、,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出现了徽商和晋商等。(13)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14)“重农抑商”开始:战国商鞅变法(明清得到强化)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15)“海禁”“闭关锁国”时间:明清时期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评价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6)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A:儒家:孔子,春秋,思想核心是“仁”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孟子主要的思想是“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道家:老子,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庄子逍遥游。C: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俭”。D: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17)百家争鸣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9、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1)董仲舒新儒学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

    10、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22)宋明理学1.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强调理”2.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主张心和理合一,即心外无理,方法论上主张知行合一,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2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2)清初: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

    11、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4)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数学:九章算术;天文:石氏星表,浑仪、简仪;历法:夏小正、授时历;农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25)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行草书】(26)书法发展【魏晋后,书法进入自觉阶段隋唐注重法度或狂放不羁宋以后,注重个性】(27)绘

    12、画发展【战国帛画魏晋人文画两宋山水画/风俗画明清新绘画(个性化世俗化)】(28)文学发展历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明以后文学平民化趋势】(29)戏曲发展历程【傩戏、南戏、元杂剧、清京剧(背景、过程、特点、功能、地位)】5.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30)商鞅变法(31)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部分:古希腊罗马1.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32)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希腊理性文化的影响。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3、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民主原则(多数人原则、机会均等)。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实行民主政治,社会实现了相对公正,有利于社会安定。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消极方面:民主只是相对而言,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即民主万能、不需要政府的存在)的泛滥(如苏格拉底之死)。(33)罗马法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

    14、仅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评价:积极方面: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庞大帝国的统治秩序,规范了社会秩序的运行。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只是有力地维护奴隶制度;某些法令过于残酷,如同态复仇。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研究重点是人本身。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重点研究人本身以及人的伦理道德,强调

    15、知识的作用,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古代史部分1“尚书、仆射、侍郎、三司使、枢密使、通判、太尉、御史大夫”设置上述职衔的可能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2.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富巾大袖,混杂于士流,庶民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这表明A.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3.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

    16、南移,文人弃北趋南4.战国至秦汉年间成书的礼记记载:“(夏朝)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汉代荀悦记载:“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这说明 A.秦代有三公九卿的尊谓并无三公九卿的制度 B.夏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初步建立C.秦代并没有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 D.夏朝时期已经实行了严密的宗法制和分封制5.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对应准确的是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 、伏地跪拜 B. 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D. 坐而论道、颔首直立

    17、、伏地跪拜、三跪九叩6.“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里描述的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9.宋太宗时,大将曹彬位居枢密使高官,谨小慎微,“遇士大夫于途,必引车避之”。这主要是由于宋代A.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B.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 C.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 D.三省六部分权制衡11.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由此可见,宋代A.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B.坚持重农抑商

    18、政策 C.农业经济长期繁荣 D.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13某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 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14与“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家)谱丝毫不紊”的观念有关的古代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均田制1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19、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中央集权制 D三省六部制18.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1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A.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 B.汉朝初年

    20、的丞相 C.明朝初年的内阁大学士 D.清朝初年的军机大臣29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反映出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30. 梁启超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

    21、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传统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3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文中涉及的“封建国家”与“若干行政区”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专制统治34.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

    22、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7.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的“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39.“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D目的是矫正天子和王侯的过失42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44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

    23、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所统计的数量不尽相同。下列这一图片反映的是 A史料整理的复杂性 B历史结论的多样性 C一手史料的复杂性 D历史解释的多样性46一位中国哲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的思想,被日本学者宇野重昭称为“首次在世界思想史上明确表达了人民主义革命理论”。这位哲人是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48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一制度是指A秦代的三公九卿 B唐代的三省制 C元代的中书省制 D明代的内阁制49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

    24、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在这里,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该: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50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映了A战国时期耕牛并未得到重视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生活习俗影响了生产方式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53.推动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社会的大变革 D出现追逐利益的风气54西方学者写中国史通

    25、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 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56.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57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掀起变法与革新运动。就结果看,达到改革者预期目标的是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洋务运动 D清末新政58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年代(公元前)已知任官人数平民出身人数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772-6331302922632-5432235726542-4641634930463-34477415

    26、3343-2211206756A宗法制度的崩溃 B郡县制度的成效 C社会阶层的变动 D科举制度的影响59有位学者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60右图是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从史料价值看,该文物A是研究黄帝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B可以证实汉朝人信奉黄老之学C可作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史料 D与史记相印证,证实上古史61史家指

    27、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66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69. 公元前770年后的500年间,中国社会在动荡中实现着社会转型。这期间发生的国家形态的转型是指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方国”到“封国” C从“封国”到“帝国”

    28、D从“帝国”到“共和”70.“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3通过分析图1、图2、图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发生的变化A由黄河中下游向南方、沿海和运河发展 B由中原地区向整个沿海地区发展C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西北地区发展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全国各个地区发展7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

    29、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76.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依据材料,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79.“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80.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81.对图1解读正确的是图1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30、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84.古代皇帝死后,后世子孙一般都要为其上庙号。一般开国皇帝多称“祖”,其后承袭皇帝多称“宗”。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A.君主专制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宗法制度86.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88.“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话可能出自A.孔子 B.老子 C.朱熹 D.王阳明9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三古代史知识点汇总学生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