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XX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docx

    • 资源ID:16189678       资源大小:2.25M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docx

    1、XX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四川省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单位:四川省xx县xx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四川xx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三月编制人员名单四川省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审 定 人: 项目负责人: 工 艺: 设 备: 技 经: 给 排 水: 结 构: 建 筑: 电 气: 前 言Foreword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xx镇经济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村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均呈加剧态势,农村“三废”

    2、超标排放现象普遍,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遭到严重影响,居民饮用水的水质受到严重威胁,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要求,针对四个村的饮用水源突出问题、农村污水污染严重、垃圾污染严重、畜禽养殖污染影响本镇和下游村镇等环境问题,xx镇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LL村、DC村、XD村和BD村村庄实施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

    3、粪便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入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LL村、DC村、XD村和BD村的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等建设。通过村庄的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可彻底改变现有的环境污染现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而且对保护沱江清流河的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搞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xx镇四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至2014年12月,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四连片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可以达到如下目标:1.xxLL村、DC村、XD村和BD村四连片村农村连片综合整

    4、治率80%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村民喝上安全、健康的水;3.改善目前污水乱排乱倒现状,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90%,村容干净整洁。Contenst10.1附表:工程概算表10.2附件附件一: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2012年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入库项目的通知(资环发201246号)附件二: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下达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13】617号)附件三: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尽快组织开展第二批(2013年度)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14】10号附件四:xx县

    5、2013-2014年度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目标责任书附件五:方案评审会评审专家签到表10.3附图附图一:xx县行政区划图(项目区域地理位置)附图二:连片区项目分布图(xx镇行政区划图)附图三-1:饮用水源保护区警示牌示意图附图三-2:饮用水源保护区围栏附图四:小型湿地组合系统图附图五-1:垃圾转运房效果图(参考)附图五-2:垃圾转运房图纸(参考)附图六:垃圾池效果图(参考)附图七:环保宣传牌(参考)第一章 总体思路1.1项目由来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

    6、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1号要求,xx镇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于2012年进入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见附件: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2012年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入库项目的通知),为确保此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特编制四川省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方案。1.2编制依据1)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环办2010178号)2)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3)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75号)4)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7、5)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7)关于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8)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5号)9)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指南10)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11)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尽快组织开展第二批(2013年度)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14】10号)12)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下达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13】617号)13)四川省财政厅全省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预算(川财

    8、建【2013】357号)14)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年度实施方案审查要点(川环办【2012】211号)15)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国办法200911号)16)2011年四川省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方案(川环发201120号)17)四川省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实施的技术要求(川环发201216号)18)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川建发201050号)1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20)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1)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22)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

    9、规程(CJJ/T163-2011)23)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2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25)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发2010132号)2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27)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2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3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3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0、18596-2001)3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34)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35)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建设图集36)四川省民族地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建设图集37)有关技术文件作为编制依据。1.3时限划分全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22014年。开展两次示范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其基准年分别为2011年、2014年。示范区项目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启动示范工作的上一年,按照2012年、2013年、2014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年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进行全省成效大评估。第二章 项目示范区选取2.1示范片区范围xx县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BD村,项

    11、目所在地DC村,项目所在地LL村,项目所在地XD村,项目所在地图2-1 xx镇连片村分布图2.2示范片区涉及村庄及人口数2.2.1DC村基本情况xx镇DC村位于场镇边缘,全村14个村民小组,682户,人口2143人,耕地面积2040亩,其中田1157亩,土883亩,退耕还林200亩;DC村曾先后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模范村”、“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符号。医疗卫生站1个; 4社修建文明小区1处,该村是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近年来DC村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白果规模生产基地一处,种植白果树1万余棵;稻田养鱼47余处,共计300余亩;退耕还林200余亩。DC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

    12、村共建山平塘13口;修建通达公路8条,共计14.8公里;修建入户水泥小板路7公里。2.2.2XD村基本情况xx镇XD村地处“兴李”和“兴鱼”两条镇级公路交叉地带,距xx镇仅1公里,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村共有12个社,517户,总人口1897人,耕地面积2010亩,其中旱地626亩,水田1384亩,退耕还林410亩,山坪塘14口。全村通村级公路7条,共计24.8公里;已硬化村道1.2公里。全村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发展各类优质水果800亩,包括桃子、枇杷、柠檬、梨等;种植蔬菜300亩;实现稻田养鱼200亩。全村现有山平塘14口,新建大量蓄水池,能解决的有效灌面800亩。该村工业也发展迅速

    13、,全村共有企业6个,其中砖厂1个,预制厂2个,竹编厂3个,部分农民实现经济“工农”双收入,是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2.3BD村基本情况xx镇BD村地处xx县西南方向,离xx镇6公里。全村共有10个社,现有人口1208人,353户,耕地面积1155亩,其中旱地616亩,水田539亩,退耕还林350亩,山坪塘5口。全村原有8条小公路,全长12.8公里,现又已硬化机耕路7公里,退耕还林350亩。全部农户已用上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话,90的农户是砖混房。全村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养殖蚕桑为主,共发展蚕桑56户,桑树占地面191亩。另外还有养鱼,占地面积16亩,养猪大户也落户BD村。2.

    14、2.4LL村基本情况xx镇LL村地处xx县东南方向,距xx镇仅1公里,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村共有13个组,774户,总人口2697人,耕地面积1530亩(田533亩,土997亩),山坪塘12口。全村通村级公路6条,共计13.6公里。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蚕豆(胡豆)、黄豆、红苕(红薯)、白苕、洋芋(马铃薯)、豌豆。经济作物主要有柠檬、油菜籽、花生、莲藕、地瓜、海椒等。表2-1 连片区村庄人口户数统计表序号村名小组户数(户)人口(人)耕地面积(亩)1DC村14682214320402XD村12517189720103BD村10353120811554LL村1377426971530合计

    15、第三章 项目示范区背景3.1示范区概况3.1.1地理位置xx镇地处沱江、培江两江分水岭,属四川中部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xx镇位于xx县南部,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6.8-19.2,成安渝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含一个服务区及互通路出入口),距内遂高速路入口6公里,距县城28公里,北与永清镇毗邻,南与李家镇接壤,西与共和乡相邻,东与鱼龙乡相连。全镇幅员面积5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0年29619亩,森林覆盖率2010年46%,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211个村(居)民小组3.1.2自然环境气候:xx镇所在地区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6、,四季分明,秋长夏短;全年霜雪少、风速小、阴天多、日照少、气压低、湿度大;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夏季降水集中,常有局部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连阴雨天气偏多;冬季霜冻较少,干冬现象较普遍。水文:xx镇水资源比较丰富,资阳市最大的水库关刀桥水库在xx镇辖区内,在关刀桥水库附近有黄角坝水库、龙桥水库、观音寺水库、鸭儿石水库等四座小I型水库,总蓄水量可达1000万方以上。以及DC村、刘坪村等村有136口山坪塘,可供春冬枯水时节农田的灌溉使用。其水体清澈透明,无异味,水温常年不变,约为1113度,富含钾、锌、铁、钴、镁、锂及可溶性二氧化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pH值为7.7左右,总硬度小于6

    17、0 mg/L,各项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的标准。3.1.3社会经济镇有省重点高中1所、初中1所、九年义务校1所、中心完小1所,在校学生10000余人。近年来,xx镇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巩固和提高了“双基”成果。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7%。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医疗机构遍城乡。医德医风良好,医疗条件改善。认真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全镇人口出生率7,计划生育率达到85%;邮电通讯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技术数字化,传输介质光纤化。同时已开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网

    18、站、广播站、光纤电视接收站和可寻址网络,移动电话信号覆盖面达100%。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场镇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旧房改造50000平方米,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新修公厕3处,新修垃圾库1个,成功引进天然气,有效改善了燃料污染。道路硬化和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xx镇党委、政府以“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实施工业兴镇、商贸富镇”作为发展思路,以建设国家级重点小城镇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蚕桑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三大基地。3.1.4旅游资源四川省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xx旅游资源特色、空间分布及开发条件

    19、,将xx县旅游开发总体布局框架概括为:“一心,一线,两带,四区”。xx镇地处成安渝高速路中间位置,并与内遂高速相连,借助此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生态强镇,旅游强镇”,全镇有DC山古寨、七角古寨等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好自然生态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努力打造生态氧吧,保护人文和自然景观,修建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实现游人玩、食、住一条龙服务,增强对周边的吸引力和提高知名度。 3.2示范区环境现状3.2.1饮用水源地环境情况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有一部分属于场镇区域,场镇区域住户与场镇周边范围距离的住户都由xx自来水厂统一供给自来水,有一片较集中的村民依赖一片湖泊取水,其余较偏远区域采用地下水供

    20、水。自来水和地下水水质达标,不易被直接污染,湖泊容易被飘入的垃圾、流入的污水污染。3.2.2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情况1)来源农村生活污水是指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分为生活黑水和灰水。黑水是指农户厕所冲洗粪便的高浓度生活污水,其有机物浓度高,所含生物质能和植物性营养成分多,宜与灰水分别处理。农村灰水是指除粪便水以外的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用水、洗衣和洗浴用水等的低浓度生活污水。与黑水相比,灰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COD、BOD5、SS一般分别为80400mg/L、30200mg/L、20200mg/L。2)产生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日常活动独立,因此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分散、排放无规律、水

    21、质水量日变化系数大等特征。主要产生途径为居民生活废水、化粪池废水等。主要产生有机污染物。3)处理排放现状xx镇四连片村大部分居住在场镇范围,已有400m3/d污水站和一座2000m3/d待建污水厂,镇区居民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厂处理。各村还存在一些散户,3-20户左右为单位分散在乡村,污水难以集中收集,目前是以直接排放形式进入环境。xx镇散户污水排放污染现状图以下是以往部分村污水的化验数据:项目CODcrBOD5SS氨氮指标(mg/l)200-300120-150120-20015-20设计中为保险起见,各指标取上限值。3.2.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情况1)来源农村生活垃圾来源主要为居民日常生产生

    22、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包装物、厨房剩余物等,其中以易降解的果菜屑、破布树枝等有机物和不易降解的消费品包装物为多,难降解的废玻璃、陶瓷、金属等较少。2)产生量农村生活垃圾较城市生活垃圾偏少,按照0.6kg/人d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计,连片村每天共产生1.17吨生活垃圾。 表3-2 连片村庄生活垃圾排放情况序号村名人口(人)人均日产垃圾量(kg/人d)日产垃圾量(t/d)1DC村21430.61285.82XD村18970.61138.23BD村12080.6724.84LL村26970.61618.2合计/.0 3)生活垃圾污染现状xx镇四连片村的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食品残留物以及白色垃圾。

    23、在此之前,xx镇为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镇、村相关领导积极行动起来,对村民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的工作,目前已经建有一些垃圾箱和垃圾池,并配有保洁员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垃圾的增多、资金的缺乏以及规划的不合理原因,一些村社垃圾仍然存在乱堆乱弃的现象。垃圾露天储存时间一长,容易滋生蚊蝇,伴有恶臭,更散发出大量氨、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尽管目前有些村已设置了一些垃圾池,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彻底改变连片村现有垃圾污染现象以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务必使各村社的垃圾都得到收集与清运,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从而全面

    24、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xx镇连片村垃圾污染现状图3.2.4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情况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无规模化畜禽养殖,仅有农户养殖少量用于自给。少量住户区人畜粪便堆积后,未加任何遮盖措施,直接裸露,夏季蚊蝇孳生,臭气熏天,环境恶劣,极易造成疾病传染,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特别是雨季,一些露天粪坑中粪便随雨水漫流地表,更是造成污染蔓延,应在政府协调下组织村民进行遮挡处理。但大部分(90%以上)畜禽粪便经原有沼气池发酵后的粪污直接还田作为农肥,污染物被自身农田消耗。3.2.5流域环境现状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境内只有小河沟,河段保持原有生态河道

    25、。3.2.6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现状分析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无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3.3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3.3.1必要性分析1)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实施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健康的必要条件。本项目是xx县xx镇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可加快xx镇农村环境整治步伐,为xx县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树立示范工程,确保后续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2)项目的实施是解决项目区村民集中居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必要措施,也是消

    26、减污染负荷,完成减排目标的必要途径。3)实施本项目是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增加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达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4)实施该地区村庄连片环境综合治理,符合xx镇的规划发展,是推动该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实施本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3.3.2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根据对xx镇连片村污染现状分析,其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连片村的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无序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有的污水汇入河流,有的流入农田、水塘或直接渗入地下。因此,急需建设分

    27、散式收集与处理设施,对连片村散户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从而到达保护农村环境、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改善xx镇人居环境的目标。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近年来,xx镇为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镇区已简历较完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基本满足收集和清理需求;乡虽村也已经建有一些不规范垃圾池,但数量较少,部分损毁,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收运范围较小,不能实现生活垃圾100%收集,仍然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弃的现象,造成部分垃圾入河。垃圾露天储存时间一长,容易滋生蚊蝇,伴有恶臭,更散发出大量氨、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彻底改变连片村现有垃圾污染现象以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务必使各村社的垃圾都

    28、得到收集与清运,实现“户集、村收、镇转运、镇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从而全面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3)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xx镇连片村专业养殖数量很少,畜禽粪便经原有沼气池发酵后的粪污直接还田作为农肥,污染物被自身农田消耗。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四个村人畜粪便每日产生量大约38m3,每日投料比约10%计算,共需沼气池380m3,经过对各村村民沼气池保有量统计,共有58座6m3的沼气池,容积共计348m3,处理率达到了91.5%,已经达到了处理目标,故xx镇四连片村本次项目无需再进行畜禽粪便的处理。第四章 目标任务4.1总体目标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用1

    29、年左右的时间建设xx镇LL、DC、XD和BD村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及污染防治体系、乡镇环境监督与管理机构、农村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解决当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环境问题,使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4.2整治目标4.2.1示范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程度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技术、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标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保护标准等有关指标要求,从环境状况改善程度、农村污染防治能力、农村监管能力、环境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确定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实施方案指标体系,作为综合整治成效评估指标,具体指标见表4-1。表4-1 xx镇

    30、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成效评估指标考核内容指标名称总体目标要求连片整治连片整治率(%)80项目村庄受益人口覆盖率大于80%整治内容收益地区村民饮用水合格率(%)100实现项目区“四没有”:一是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和零星垃圾;而是集镇、村庄没有散排的污水和散落的垃圾;三是河、库(塘)岸边没有未处理的污水和堆放的垃圾,水面没有漂浮垃圾;四是公路沿线、村间道路没有乱堆的垃圾、乱排的废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达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10090生活污水处理率(%)80户养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0环保管理乡镇环境保护机构健全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有机构、有人管、有人干”。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90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954.2.2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能力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村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0%。4.2.3示范区域农村监管能力为保证项目建设后期的正常运行及区域环境从根本上得到好转,需建设整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XX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