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 资源ID:16126065       资源大小:58.8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1、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有答案2018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真题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s) 静谧(m) 卷帙(zh) 素湍绿潭(tun)B.诘责(ji) 俯瞰(kn) 黝黑(yu) 窥谷忘返(ku)C.真挚(zh) 淳厚(chn) 殷红(yn) 不省入事(shng) D.惆怅(chu) 风靡(m) 亘古( n) 断垣颓壁(tu )【答案】1.C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C项 ,殷红(yn) 不省人事(qin x)殷红,读音为yn h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意思是指鲜红色还带着黑,出自清代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中的“血流殷地”。1、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盛大的有音乐般流动感的红色。2、深红,红中带黑。 发黑的红色 的血迹|的鸡冠子不省人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一个汉语成语b xng rn sh,意思是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词语辨析:辩误:省不能念成shng,也不可写作醒。近义词:昏迷不醒、神志不清 反义词:神清气爽、神志清醒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

    3、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茸毛 堕落 诉讼 各得奇所 B.戎机 停泊 怜悯 憨态可掬C.取谛 蔚然 塑造 磕磕绊绊 D.恻隐 凌乱 娴熟 责无旁袋【答案】2. B解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A各得奇所-各得其所;C取谛 -取缔;D责无旁袋-责无旁贷。 【各得其所】其,指代人或事物,

    4、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取缔】取:取消。缔:本义为连结。 引申:约束,关闭,禁止 。例句: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取缔赌博。意思: 取消替代;取代。1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这些扰乱秩序的小贩,都应该取缔,都是非取缔不可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三:“五层楼飞机场早就叫政府取缔了,流氓阿飞都抓了起来。”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杨绛老王:“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3:明令取消或禁止。【责无旁贷】读音:z w png di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

    5、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堪旁贷者再无一人。”【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几年高速的发展,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老张喜欢收藏古董,房间里摆得到处都是,简直是汗牛充栋。C.中

    6、国维和警察牺牲的消息传回,许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发帖表示哀悼。D.先生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答案】3. B 【解析】试题分析:B汗牛充栋:汗牛,使牛流汗。充栋,充满屋宇。汗牛充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n ni chng dng,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在这里用于古董,明显属于对象不当。 错用对象:【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很多。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它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

    7、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是传统的四选一形式,指向明确,难度较低。从历年高考来看,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芯片制造最终会成为发达国家。B.夏汛将至,国家防汛总指挥要求各地采取加强宣传,积极准备,使长江安全度汛。C.这家工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

    8、,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5倍,产品耗能比原来减少了1.2倍。D.和平时代,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答案】4.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后半句改为“中国最终会成为芯片制造发达的国家”;B项成分赘余或缺宾语,应该把“采取”去掉或者在句末加上“的措施”;C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

    9、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考点比较全面,A项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后半句改为“中国最终会成为芯片制造发达的国家”;B项成分赘余或缺宾语,应该把“采取”去掉或者在句末加上“的措施”;C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整体来看,本题难度适中,考向明确。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0、(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 , , 。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 B. C. D.【答案】5. A【解析】此题出得极为巧妙,妙在能让学生通过做题,感知教育教学的规律。试题分析:本题首先由关联词“不是-而是”确定前两句(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根据“他觉得”确定后两句(教学目的),从而确定正确的语序为A.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

    11、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名绍钧,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课文苏州园林济南的冬天都是他的作品。B.安徒生,丹麦作家,皇帝的新装是他的童话作品,代表作还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有昌黎先生集。D.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

    12、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答案】6.A【解析】试题分析:A句中“济南的冬天都是他的作品”对作家作品的分析是错误的,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 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

    13、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现代文阅读(一)(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人

    14、生立志须趁早赵九如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15、。”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

    16、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今天,为了“能

    17、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扬起理想的风帆、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 2017年08月25日 04 版 人民日报 )7.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 )A.人生须立志。 B.人生立志须趁早。C.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 D.人生应该立怎么样的志。【答案】7.

    18、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掌握。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仔细分析本文,文章的题目“人生立志须趁早”即中心论点。【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段只用了事实论据。B.“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C.第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D.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

    19、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案】8. C【解析】A项“选文第段只用了事实论据”分析错误,应为“选文第段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B项“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家喻户晓,但谈的是谦让的美德,不能为本文中心论点“人生立志须趁早”服务,不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D项,本文没有采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做这类题,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论据分类和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

    20、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考点定位】了解论据分类和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段提出问题,第段是分析问题,第段是解决问题。B.第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C.第段的画线句子,引用名言,运用排比句式,告诉我们要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丰富的情感更加真挚细腻。D.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不容易迷航。 【答案】9.D 【解析】A“第段提出问题,第段是分析问题”错,应为“第段提出问题,第

    21、段是分析问题”;B“第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错,应为“第段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不可以调换”;C“鲜明的对比更能真发人深思”。 “论据”意思是(1) 逻辑学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判断。(2)它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1种。(3) 理论的根据(多指事实)。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

    22、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古诗文阅读(17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23、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

    24、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志:记。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占:占卜。

    25、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忭:高兴,快乐。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C.民方以为忧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答案】10.C 【解析】试题分析:C项,方:才。“民方以为忧”,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方: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才,刚刚:才。如梦醒,民以为忧;【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实词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所

    26、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方”解释为“才”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雨”名作动,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而凿池其南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11.无正确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之,前为“代词,代醉翁亭”,后为“结构助词,的”;B项,

    27、前一个表转折,然而,但是,却;后一个表顺承,然后。C项,其,前一个为“代词,代他们”;后一个“表反诘,难道”。D项,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无正确答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

    28、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中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12.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 项是(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C.甲文第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答案】12.D【解析】试题分析:“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

    29、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错误,应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

    30、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民同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第卷(非选择题,共46分)1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

    3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13.(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相与庆于庭 【答案】(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乐”,乐趣;“得”,动词,可译为“领会”;“寓”动词,寄托。(2)句中“相与”,共同;“于”,介词,在;“于庭”,状语后置。所以两句翻译为:(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是山东卷高考必考内容。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皆是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等方法进行翻译。一般来说,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