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

    • 资源ID:16123925       资源大小:37.27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

    1、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楼村小学目 录课题:认识美术工具 2课题:大家都来做 3课题:彩线连彩点 4课题:下雨啦 5课题:五彩的烟花 6课题:美丽的印纹 7课题:小挂饰 10课题:鱼儿游游 11课题:我的新朋友 15课题:花儿寄深情 17课题:我做的文具 19课题:会动的小纸人 22课题:繁忙的大街 24课题:乘上列车去画画 26课题:童话里的小屋 28课题:会滚的玩具 30课题:认识美术工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

    2、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教学活动设计:(1)引导阶段: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2)发展阶段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3)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课题:大家都来做第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3)强调在排列创

    4、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教学活动过程:()交流阶段: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思考与讨论阶段: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发展阶段: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

    5、行修改。()收拾与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课后拓展: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课题:彩线连彩点第3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教学准备:(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2)供学生欣赏的

    6、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教学活动过程;()引导阶段:、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

    7、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发展阶段:、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课题:下雨啦第4课时教学目标:、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教学重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课前准备:()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教学活动过程:()引导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

    8、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发展阶段: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

    9、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课题:五彩的烟花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教学重、难点:、点、线、面的应用。、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第5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阶段:、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

    10、,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二、掌握、创作阶段;、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每两个人合作完

    11、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课后思考:除了绘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来表现烟花?第6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各种材料粘贴的烟花的作品。学生:彩纸、绒线、塑料绳、纸搓绳、扣子、种子等,剪刀、胶水、色彩工具。一、引导阶段:、出示用彩色绒线粘贴而成的烟花的画,引导学生体会其美感。、请每一位带了绒线的同学剪下一小段来送给老师,教师将其剪成一样长短,贴在蓝色的纸上做成漂亮的烟花。(这其实是演示粘贴烟花的步骤。)、欣赏教师带来的作品,请学生说说都有哪些不同材料制作的烟花。二、发展阶段;、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

    12、作烟花?、将学生发现的可以制作烟花的材料归一下类,如:线状的:绒线、塑料绳、纸搓绳等。点状的:扣子、种子等。面状的:彩纸等。、引导学生将彩纸剪成条或撕成小片,体会通过加工可以改造材料的性质。、举一反三:还有哪些材料即可以是线状的又可以是点状或面状的?三、实践阶段:两人合作,涂色做底或用彩纸做底子,用不同材料制作各种烟花。四、收拾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环境卫生。课题:美丽的印纹第7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

    13、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教学准备: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阶段: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二、发展阶段:、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

    14、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三、创作阶段: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教师指导评价要点:、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四、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五、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第8课时教学目标: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

    15、能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阶段: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师给盖的小红花,思考:这种印纹和上节课我们印的印纹有什么不同?这是怎样产生的?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二、发展阶段: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

    16、画。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三、创作阶段: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教师指导评价要点: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四、举一反三: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

    17、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课题:小挂饰第9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教学难点: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教学准备: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制作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锥子。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线绳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阶段:给学

    18、生看各种风铃(实物、照片、录像),请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找出风铃的共同特征由绳串起、挂有铃铛。给学生看教师做的纸风铃,说说与刚才见到的风铃有何不同。2、发展阶段:学生近距离的参观纸风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将纸杯变成风铃需要通过怎样的装饰改造来进行。将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绘画:在杯体上画上具体或抽象的画。剪贴: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到杯体上。画和贴相结合。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还可以将彩纸撕成各种条形穗子拴到风铃上装饰。教师示范用剪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个风铃,学生总结出制作步骤。教师出示步骤图。3、

    19、创作阶段: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风铃,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教师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难题。4、收拾与整理:每组选一位保洁员,负责提醒与督促大家将废纸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绝浪费现象.课题:鱼儿游游教材简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课程,不但要画,还要剪贴、制作,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绘画、剪纸、制作等形式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儿及周围环境。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教学重、难点:1、通过动眼、动脑、动嘴扩大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交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2、以兴趣为前提

    20、,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力争使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准备:1、师生一起收集有关鱼儿的图片、录像等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将鱼缸带到班上来。2、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色图片纸、及时贴、准备剪刀、橡皮泥、画纸、彩笔等。3、教师准备几个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鱼缸等透明容器。教学活动过程:第10课时一、引导过程:1、你在哪儿见过鱼?将自己见过得最漂亮的鱼描述给大家听,并刻意模仿一下它的姿态。2、播放有关鱼的课件、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形象。3、说说自己见到的鱼都有什么形状的,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将这种形状记录到黑板上。4、请几位学生将黑板上的基本形状用点、线、面添加成各

    21、种鱼的形象。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5、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草莓、一个菠萝、一个梨,为学生变一个魔术:将这些水果添添画画,把它们变成漂亮的鱼儿。问:你会不会把你见过的东西变成鱼儿?试试看。二、发展阶段:1、以组为单位合作画鱼,在十分钟内看看哪一组画得最多最漂亮。2、展示各组画的鱼,组员一齐扯着纸学鱼游的样子。3、思考:除了画,还可以怎样表现鱼?(撕纸、剪贴、橡皮泥捏)4、试试用不同手段、材料表现鱼。三、收拾与整理:刚才我们看的录像上有一种专门干清洁工作的鱼,叫清洁鱼,谁愿意做一只清洁鱼,帮大家收集垃圾?(选四只清洁鱼拿着垃圾袋收集垃圾,其余同学清理自己的活动区域。四、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第11课

    22、时一、引导阶段:1、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谁来打开看看?(请学生揭开布,展示出鱼缸来,看看鱼儿游得多愉快!)2、我们上节画的、做的鱼儿也想到鱼缸里去游游,你有没有办法让它们住到鱼缸里?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好办法: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在一次性透明杯子上或鱼缸上。用橡皮泥捏鱼贴在鱼缸上。用彩纸剪贴鱼到鱼缸上二、发展阶段:1、讨论并尝试:哪些材料是可以放到水里的,哪些放到水里会退色?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片,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将纸质材料的鱼贴在鱼缸外或夹在两个一次性透明杯的中间)。你有更好的办法么?(告诉学生纸涂上蜡笔后就不容易浸湿了)2、各组根据自己组“鱼缸”的大小,用各种方法作鱼并

    23、“放到”鱼缸里“养起来”。挑一条最优秀的,放在显著位置,再做几条小的在它的身边。想一想:还可以做些什么放在鱼缸里?用什么材料做?(一次性杯太轻,可在杯底放上小石子。)三、各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选一个最佳角度,谈谈那些鱼是主角,鱼缸里发生了哪些故事。大家扮成清洁鱼来收拾教室。第12课时一、引导阶段:我们上节课让小鱼儿在鱼缸里游起来,可有几条鱼儿想到外面游游,老师便帮了他们一个忙。(出示用纸杯做的风铃)你知道这是怎么做的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将学过的纸风铃与小鱼结合起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鱼儿到外面游起来?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二、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并尝试着做一下。 1、交流讨论结果,别的组可提

    24、出改进意见。 教师提供几种参考方案: a、将两根木棒绑成十字形,将剪好的小鱼用线吊到木棒外端,旋转木棒中心的线,鱼儿可动。 B、将一根长线两端固定,上面栓许多可活动的绳套,将小鱼拴到绳套上。 C、在一把打开的雨伞的每一个角上吊一只小鱼,转动伞,鱼儿就游起来了。 2、尝试着做一下,发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如何改进。 三、小小鱼儿水中游。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随音乐游起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清洁与整理。我在空中飞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站在平地上看的不一样。 2、拓展儿童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

    25、。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想像“我在空中飞”的情景。 教学难点: 运用综合材料探索表现“空中飞”。 课前准备: 1、教具:飞行器、风筝、仙女、精灵、鸟类等会飞的物体的图片、录相或模型。鸟瞰的青岛风景图片课件。 2、学具:绘画纸、手工纸、剪刀、胶水、自己和家人的头像小照片。第13课时一、引导过程: 1、了解一下班里哪些学生做过飞机,或坐过游乐场里的摩天轮、飞行器。 2、说一说:乘坐飞行器在天上的感觉怎样?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在地面上看到的有何不同。 (出示鸟瞰青岛风景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俯视的风景。) 3、讨论:还可以怎样飞上天?如果你能飞上天,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交流时比一比谁的主

    26、意最妙。 4、做一做:站起来闭上眼,打开风扇,想象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情景。你想自己飞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呢? 二、发展阶段: 讨论:你想与谁一起飞,飞的时候你们几个人怎样排列? 作业要求: 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表现在空中飞的画。 三、拓展阶段:各组将所有的作业根据飞的情节连在一起,再集体编一个在空中飞的故事,比比看哪一组的最有趣。布置带下节课的工具材料。第14课时一、引导阶段:1、思考:看看书上的作品,除了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运用那些工具材料?讨论、选代表起来回答,其他组可补充。2、上节课我们画在空中飞时,优秀多同学想表现出立体效果却画不出来

    27、,比如想表现自己的翅膀是透明的而且是翻起来的,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工具材料来表现?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材料及手法解决问题。二、发展阶段:如果让你用画、贴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你想怎样来做?那些地方画、哪些地方贴?(可根据学生的创作思路建议其使用彩色纸做底子。自己或朋友的脸可用照片剪贴再画上身体,飞行器可用纸来折,云朵可用棉花、卫生纸来做。鼓励学生就手头已有的材料创造新的表现方式。)三、创作阶段:用画和贴相结合的方法创作一幅“我在空中飞”的画。可两三人合作一幅大的。四、拓展阶段:讲一讲自己画中发生的在空中飞的故事。回家搜集宇宙的资料,探讨人在空中飞的可能性。课题:我的新朋友课时:2课时学习领

    28、域:造型*表现教材简析:开学已经8周,每一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本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好朋友的面貌特征,并用绘画、剪贴、立体制作等形式表现出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并能较真实地进行反映。教学准备:教具:人像参考资料、一张对开大小的KT板、范作、录音机、带。学具: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教学活动过程:第15课时:一、找朋友:录音机播放音乐课刚学过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随音乐在班里找一个好朋友对唱。说一说:向大家

    29、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的样子,请大家猜猜他是谁。猜对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能猜准?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道理。二、发展阶段:1、带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进行观察:有的同学的脸长长的,有的圆圆的,请认为自己是圆脸的同学站起来大家看对不对;再找出其他脸型的同学。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彼此五官、发型的特点。2、再次描述自己好朋友的样子,要把特点抓住。3、选一名长相较有特点的同学做模特,引导学生分析他的特点,教师迅速的在黑板上画出。4、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既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作业要求:画画自己的好朋友的样子,只画脸,画好后剪

    30、下来,贴到老师准备的KT板上,组成一幅“全家福”。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画的要大,注意画的五官协调,表现出对象的特点。三、欣赏“全家福”。从“全家福”中找一找自己的同学,评出画的最像的,鼓励学生多关心、观察自己的好朋友。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环境整洁和卫生。四、课后问题:回去看看书,并动脑思考一下还可以怎样表现自己的好朋友。第16课时:一、引导阶段: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二、发展阶段: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三、展示、游戏: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