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十章神经系3.docx

    • 资源ID:16059080       资源大小:9.18M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章神经系3.docx

    1、第十章神经系3第一十章 神经系统学习要点1、 熟练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反射弧的组成。2、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一、 脊髓二、 脑三、 脑脊髓被莫第二节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二、脑神经三、内脏神经第三节神经系统传导路一、感觉传导路二、运动传导路了解:灰质与白质、神经核与神经节、神经与纤维束、网状结构及反射的概念。3、 熟练掌握脊髓的位置、;识别脊髓灰质的分部;主要传导束的位置。4、 掌握脊髓灰质各部的功能。5、 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生命中枢的概念。.熟悉主要神经核团、传导束。6、 掌握小脑的位置及功能。7、 熟悉第四脑室的位置及交通。8、 了解间脑的分部、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内外侧膝状体的

    2、功能。9、 了解第三室的位置及交通。10、 熟练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沟回。11、 熟练掌握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了解基底核的组成。12、 熟练掌握内囊的位置及分部、内囊出血后的临床表现。13、 了解:纹状体、上、下运动神经元概念。14、 了解脑和脊髓被膜的分层、结构特点以及大脑镰和小脑幕。15、 熟练掌握硬膜外隙(腔)和蛛网膜下隙(腔)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16、 了解脑和脊髓的血供来源,掌握大脑中动脉的分支,熟悉大脑动脉环的组成。17、 了解脑脊液产生部位及其循环途径。18、 掌握血脑屏障概念。19、 熟练掌握脊神经的数目和组成。20、 了解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位置、主要分支和分布范

    3、围。21、 掌握胸神经前支的行程和分布范围。22、 掌握隔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位置及分布概况。23、 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序数、性质及分布范围。24、 熟练掌握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25、 了解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与分布范围。26、 了解:内脏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干的概念。27、 了解深、浅感觉和视觉传导路的各级神经元胞体部位、纤维交叉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28、 了解锥体束的组成和交叉特点,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关键词; 神经 中枢 周围 主导作用 人类是万物之灵,而主导万物之灵

    4、的是神经系统,脑又是一切思维,生命运动的指挥中心,故;神经系统要是出了毛病(疾病),人的生存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脑肿瘤、脑溢血、脑膜炎、脑萎缩、脑积水、脑外伤、脑震荡、神经炎、脊髓损伤、神经断裂等众多的神经病。都会因此发生与神经某部位有关的疾病症状,故学好神经系统,锻炼与培养神经系统的良好的思维与指挥功能。遇到神经系疾病,能及时诊断,有效治疗,用心护理,减少后遗症,是本章学习的最终目的。一、概述神经系统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控制,调节的主导系统。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相互联系、彼此协调,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又借助于感受器,感受内、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迅速准确地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保

    5、证人体和心理,结构和机能的完整和统一。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过劳动和不断的思维活动及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神经系统发展到了一切生物界的主导水平,特别是大脑在人体的生命活动和改造自然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脑 脑: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脑桥中枢神经系统 延髓脊髓 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内脏感觉 周围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 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图10-1),按照所在部位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又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部又叫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连与脑和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纤维,又分为躯体神经和内

    6、脏神经。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因此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神经系统要完成主导调节作用,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图10-6)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故称灰质,在大脑和小脑表面

    7、的灰质又称皮质。(图10-3、21)2、神经核和神经节 二者都是指神经元的胞体聚集成的团块,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称神经核,如;大脑基底神经核、脑干中的脑神经核。位于周围神经系统内的叫神经节,如;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3、白质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都有髓鞘而且色泽亮白,故称白质,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在其深面又称髓质。(图10-3、21)4、网状结构 只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灰质和白质的纤维纵横交织成的网状结构。5、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成的束,叫神经。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一)脊

    8、髓的位置和外形颈彭大腰膨大脊髓圆锥马尾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的延髓相连,下端成人约平第1腰椎椎体的下缘,新生儿时约在第三腰椎平面,随年龄增长逐渐升至第一腰椎体下缘。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图10-2、3),全长有两个膨大,位于颈部的叫颈膨大,位于腰骶部的叫腰膨大,分别连接上肢和下肢的神经。因人类的生命活动中,上、下肢分别以灵活和负重为主,所以颈、腰膨大内的神经元相对发达。蛇与泥鳅类因没有四肢,所以没有颈、腰膨大。故:积极参与体育、体能训练,你不但会有灵活的结实的上、下肢。还会有发达的脊髓(中枢神经部分)。脊髓的末端较细,呈圆锥状,叫脊髓圆锥。脊髓圆锥下方由软脊膜形成的终丝将脊髓固

    9、定于尾骨背面,其内无神经纤维。脊髓表面有6条纵贯脊髓全长的沟。位于前面正中的叫前正中裂。位于后面正中的叫后正中沟。在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的两侧各有一条浅沟,分别叫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沟内分别连有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前、后两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一条脊神经。每一条脊神经的后根上,都有一个膨大的脊神经节(图10-2、3)。(二)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的两侧共连有31对脊神经。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因此,脊髓有31个节段,即8个颈段、12个胸段、5个腰段、5个骶段和1个尾段。在胚胎4个月以前,脊髓与椎管全长相等,脊髓各节段分别与相应的椎骨平齐,各脊神经根水平行向相应的椎间孔。4

    10、个月以后,脊髓的发育速度逐渐慢于脊柱,脊髓上端与脑相连而位置固定,脊髓各节段的位置多数都逐渐高于相应的椎骨。出生时,脊髓下端到达约第3腰椎,到成人时则至第1腰椎的下缘。由于脊髓的位置相对上移,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走行方向,由原来的水平方向逐渐变为向外下斜行,愈到下位的神经根倾斜愈明显。腰、骶、尾神经根在到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包绕终丝,形成马尾(图10-2、4)。(三)脊髓的内部结构在脊髓横切面标本中,中央有一小孔,是中央管的断面,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中央管周围是蝶形灰质,灰质周围是白质(图10-5)。1、灰质 纵贯脊髓全长,以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为界,灰质分为左右对称的两

    11、半,前部膨大,称前角(柱),内含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自脊髓的前外侧沟穿出,组成脊神经前根。后部狭窄,称后角(柱),内含联络神经元,它的树突与脊神经后根的纤维构成突触;它的轴突进入白质,组成上行纤维束入脑,或在脊髓不同节段间起联络作用。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后角:联络神经元。侧角:交感神经元脊髓2-4骶段的灰质,称骶副交感核,含有副交感神经元。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后角之间,灰质有向外侧突出叫侧角(柱)。侧角内含有交感神经元,它的轴突进入脊神经的前根,构成交感神经纤维。脊髓2-4骶段的灰质,称骶副交感核,含有副交感神经元,它的轴突也进入脊神经的前根构成副交感神经纤维。2、白质 每侧的白质均以

    12、脊髓表面的纵沟为标志,分为;两侧后外侧沟之间的后索。前、后外侧沟之间的侧索。两前后外侧沟之间的前索。各索都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或下行的运动纤维束组成。上行纤维束起于脊神经节或脊髓灰质,将来自脊神经的感觉冲动上传入脑。下行纤维束起自脑的不同部位,下行终于脊髓的不同节段,将脑发出的运动冲动传至脊髓。此外,靠近灰质的周缘还有一种短纤维束,叫固有束。固有束起自脊髓的不同节段,上升或下降几个节段后终于脊髓,在脊髓的不同节段间起联络作用。脊髓内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主要有(图10-5):(1)上行纤维束1)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内。薄束位于后索的内侧,传导下半身(T5以下)的本体觉(肌肉、肌腱的张力觉;关节的位置

    13、觉、震动觉及精细触觉(两点的距离分辨觉和物体的纹理粗细感觉)的冲动。楔束位于薄束的外侧,传导上半身(T4以上,但头面部除外)的本体觉及精细触觉冲动。2)脊髓丘脑束:位于外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它把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等感觉传入大脑。脊髓的功能:反射与传导功能。 (2)下行纤维束: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分别位于外侧索和前索内。它们将大脑皮质的运动命令传至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再发出运动纤维加入脊神经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四)脊髓的功能1、反射功能 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如髌(膝跳)腱反射、排便反射等。如(图10-6):叩击髌韧带引起膝关节轻度前伸的现象叫髌腱反射。在反

    14、射中,当髌韧带被叩击时,分布于股四头肌内的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脊神经后根(传入神经)传入脊髓(中枢),然后再经脊神经前根(传出神经)传至股四头肌(效应器),使其收缩而产生伸膝活动。2、传导功能 脊髓一方面把各种感觉冲动,经上行纤维束传至脑;另一方面又把脑发出的运动冲动命令,经过下行纤维束和脊神经传至躯干四肢的效应器。脊髓损伤:脊椎骨折,椎间盘脱出、或椎管内肿瘤、囊肿等疾病压迫脊髓,中断传导路,脊髓的反射功能因此消失,造成截瘫(损伤平面以下感觉障碍,运动瘫痪,腱反射消失,排便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等。二、脑脑位于颅腔内,可分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四部分(图10-7)。(一)脑干位

    15、于颅后窝,前贴枕骨大孔前上方,上连间脑,下续脊髓,后紧贴小脑。脑干分三部分,从下往上分别是延髓,脑桥和中脑。1、脑干的外形(1) 腹侧面观:延髓 上宽下窄,表面有与脊髓相续的同名沟、裂(图10-8)。延髓上部、前正中裂的两侧,有一对锥形隆起,称锥体,其下部是锥体交叉。与延髓相连的有第九、十、十一、十二对脑神经。脑桥 腹侧面宽阔而膨隆,向两侧逐渐变窄与小脑相连,并有第五对脑神经连接。下缘与延髓构成脑桥延髓沟,自沟的内侧至外侧分别有第六、七、八对脑神经连接。上与中脑相连。脑桥腹侧面正中的纵沟称基底沟,有基底动脉通过。中脑 腹侧面观为一对柱状结构,称大脑脚。两脚之间叫脚间窝,有第三对脑神经连接。(2

    16、)背侧面:延髓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有两对纵行隆起(图10-9),内侧的称薄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外侧的称楔束结节,深面有楔束核,分别与脊髓的薄束和楔束相连。延髓的后上部和脑桥背面共同形成菱形窝,是第四脑室的底。中脑的背面有四叠体,上一对叫上丘,是瞳孔对光反射的结构部分,下一对叫下丘,是听觉反射的结构部分,下丘的下方有第四对脑神经连接。2、脑干的内部脑干的内部结构也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1)灰质:脑干内的灰质是灰质核团。(图10-10)其中与脑神经有关的称脑神经核。脑神经核又分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又称副交感核)、躯体感觉核和内脏感觉核。脑神经核的名称与各自相连的脑神经一致,如与动眼

    17、神经相连叫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与滑车神经相连的称滑车神经核,与面神经相连的称面神经核等。除脑神经核外,脑干内还有其他核团,如中脑内的红核和黑质、延髓内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等。红核和黑质有调节有骨骼肌张力的功能,薄束核和楔束核是由本体觉及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构成。(2)白质:主要由纤维束构成,纤维束多位于脑干的腹侧部及外侧部。1)内侧丘系:脊髓后索的薄束和楔束,上升至延髓后,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至中央管的腹侧,并与对侧的纤维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上行,形成内侧丘系上升至丘脑。2)脊髓丘脑系:脊髓丘脑束由脊髓上升至延髓的腹外侧,以后转至内

    18、侧丘系的背外侧,上升至丘脑。3)三叉丘系(略)4)锥体系与锥体交叉:由大脑下降的锥体系纤维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脑干)束。其中皮质脊髓束经中脑的大脑脚,脑桥的腹侧,在延髓上部形成锥体。锥体的下端,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构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到对侧脊髓侧索叫皮质脊髓侧束,没有交叉的少部分在同侧脊髓前索下降叫皮质脊髓前束(只下降到T4水平)。皮质核束的纤维下降到双侧脑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不接受同侧支配)。4)网状结构:脑干内的神经核和长距离纤维束以外的区域,多种纤维纵横交错,称为网状结构。3、脑干的功能(1)传导功能:联系大、小脑和脊髓的上、下行纤

    19、维束都经过脑干,因此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之间互相联系的重要通路。(2)反射的低级中枢:脑干内有多个低级反射中枢。如:延髓内有调节心血管活动和呼吸运动的“生命中枢”,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角膜反射中枢,呕吐反射中枢等。生命中枢受损可立即危及生命。生命的象征即:心跳、呼吸、瞳孔对光反应、角膜(眨眼)反应等。脑干损伤时,生命体证就会出现异常现象。心跳快而弱,呼吸浅而促,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消失。一旦心跳、呼吸停止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了,生命就终结了。(3)网状结构的功能:脑干内的网状结构有调节骨骼肌张力、协调随意肌运动,维持大脑皮质睡眠和觉醒状态等功能。昼行夜宿,是人类的生理常规

    20、。如果你的习惯是“夜猫子”,那脑干的功能随之被改变。就会发生;晚上睡不着,白天无精神,思绪无常,记忆减退,甚至头昏脑胀的神经衰弱现象。良好的习惯和脑干的功能是画等号的。(二)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背侧。1、小脑的外形:小脑由中部缩细的小脑蚓(图10-11,12)。和两侧膨大的小脑半球构成。半球的下面靠近小脑蚓的两侧,有一对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突然升高时,可被挤压到枕骨大孔内,压迫其前面延髓,危及生命。2、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的表层是灰质,称小脑皮质。皮质的深面是白质也称髓质(图10-13),髓质内有数对灰质团块,称小脑核;其中最大的是齿状核。3、小脑的功能:

    21、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的平衡、调节骨骼肌的张力、协调各肌群的运动,完成精细动作。小脑损伤或疾病时,常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象鸭子走路的姿势)、骨骼肌张力失调、运动时肌群的动作不协调等,手拿物不准,不稳,动作过伸夸张,(舞蹈症)等平衡(共济)功能失调现象。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室腔(图10-14,7)。第四脑室的底是菱形窝,顶朝向小脑。腔向下通脊髓的中央管,向上通中脑水管,并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三)间脑位于端脑与中脑之间,大部分被端脑掩盖。间脑的主要部分有背侧丘脑、下丘脑和后丘脑等。间脑内的室腔称第三脑室。1、背侧丘脑也称丘脑,是间脑背侧份的

    22、一对卵圆形灰质核团。丘脑内有一前后方向的“Y”形内髓板,将丘脑分为前、内侧和外侧三大核群。前核群位于内髓板分叉的前方、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分别位于内髓板的内侧和外侧。外侧核群是人体浅、深感觉传至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中继站。后丘脑有一对隆起,位于内侧的称内侧膝状体,是听觉冲动传导通路部分;位于外侧的称外侧膝状体,是视觉冲动传导通路的组成部分。2、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包括视交叉、垂体、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图10-15)。视交叉前连视神经,向后移行为视束。漏斗位于视交叉的后方,向下与垂体(属内分沁腺)相连。乳头体是漏斗后方的一对隆起,与内脏活动有关。下丘脑内有多个核群,重要的有视上核和室旁核

    23、等。视上核位于视交叉的上方,室旁核位于第三脑室的侧壁。两核中分别有分沁加压素和催产素的两种神经元。下丘脑是内脏活动和内分泌腺的高级中枢,对体温调节、摄食、水平衡和情绪及记忆有重要作用。3、第三脑室是间脑正中的矢状裂隙,两侧壁由背侧丘脑的上部构成,其中部有丘脑间粘合连结。室腔后下部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上部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连通。(四)端脑端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两侧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两大脑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裂底有连结左、右两半球的胼胝体。1、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凹向深面的叫脑沟,沟之间的隆起叫脑回。每侧大脑半球有三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不规则的下面。(1) 大脑半球的沟

    24、和分叶:大脑半球被三条沟分为五个叶(图10-16,17)。三条沟是:1) 外侧沟:较深,起于半球的下面,至上外侧面斜向后上。2) 中央沟:位于半球的上外侧面,自半球上缘中点的稍后方斜向前下。3) 顶枕沟:位于半球的内侧面,自胼胝体后端的稍后方,斜向后上,并略延伸至上外侧面。五个叶是:1) 额叶:位于中央沟之前,外侧沟的上方。2) 顶叶:在枕沟与中央沟之间,外侧沟的上方。3) 枕叶:位于顶枕沟的后方。4) 颞叶:位于外侧沟之下,枕叶的前方。5) 岛叶:隐埋于外侧沟的深处。(2)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1)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中央前沟位于中央沟的前方,走行方向大致与中央沟平行,两沟之间的大脑回称中央前

    25、回。额上沟和额下沟位于中央前沟的前方,走行方向大致与半球的上缘平行,将额叶中央前沟以前的部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称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中央后沟位于中央沟的后方,走行方向也大致与中央沟平行,两沟之间的大脑回称中央后回。颞上沟位于外侧沟的下方,它与外侧沟之间的大脑回称颞上回。在外侧沟的下壁、颞上回的上面,有二个斜行短回,称颞横回。(2)大脑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上方与之平行的沟称扣带沟,扣带沟与胼胝体之间的大脑回称扣带回。在扣带回中部的背侧,有中央前、后回在半球内侧面的延续部,称中央旁小叶。枕叶内有一条前后走向的距状沟,该沟略呈弓形且与顶枕沟呈“T”字形交叉。距状沟的前下方,自枕叶伸向

    26、颞叶的沟称侧副沟。侧副沟前部上方的大脑回叫海马旁回,此回的前端弯向后,称钩。扣带回、海马旁回、钩及围绕胼胝体的其他脑回。形成一环状结构,因位于间脑和大脑半球交界处的边缘又称边缘叶。(3)大脑半球下面:在额叶下面的前内侧部,有一扁椭圆形结构,称嗅球;它的后端延为狭长的嗅束。嗅球、嗅束与嗅觉传导有关。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半球的浅层是灰质,称大脑皮质;深层是白质称大脑髓质。在大脑髓质中包埋有几个较大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听区:视区:(1)大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区:大脑皮质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结构极其复杂,主要由大量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

    27、细胞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人类在长期进化和社会实践中,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发展,不同部位的皮质逐渐形成了接受某种刺激和完成某种反射的相对集中区,这种相对集中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皮质区,称为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各功能区皮质的厚度、细胞的种类及分面、神经纤维的联系等都不完全相同。其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功能区有(图10-18,19):1)躯体感觉区:主要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来自对侧半身体传导浅、深感觉冲动的纤维。2)躯体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管理对侧半身体的骨骼肌随意运动。3)视区:位于枕叶的内侧面,距状沟的两侧,接受传导视觉冲动的传入纤维。4)听区:位于颞横回,接受传导听

    28、觉冲动的纤维。语言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5)语言区:是以说、写、听、阅读的方式表达思维活动的功能区。语言区包括: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外侧沟末端周围的缘上回。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2)基底核:包埋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白质内,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杏仁体等(图10-20)。尾状核位于背侧丘脑的上外侧、后方和下方,其前端膨大,自中部向后逐渐变细,向前与杏仁体相连,豆状核位于背侧丘脑的外侧,被其中的纤维分为内、中外三部分;外侧部最大,称壳;内、中两部分合称苍白球。尾状核和豆状核通常合称纹状体。根据种系发生的

    29、先后,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为新纹状体。纹状体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和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间的运动。(2) 大脑髓质:位于大脑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构成。根据纤维的走向和连接的部位不同,可分:连合纤维:是联系左、右两大脑半球的纤维,最大的连合纤维是胼胝体。在大脑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中,胼胝体呈弓状。胼胝体的纤维呈放射状向两侧散开,广泛联系两侧大脑半球。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不同部位皮质的纤维。投射纤维:为联系大脑皮质与间脑、脑干和脊髓的上、下行纤维。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构成内囊(图10-21)。(4)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为左、右对称的室腔,其前部经室间孔与第三脑

    30、室相通。侧脑室略呈“C”形,分为四部(图10-22):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三、脑脊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一)脑脊髓的被膜脑脊髓的被膜即包于脑和脊髓表面的被膜,共有三层,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对脑和脊髓有保护和支持作用。1、硬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包被于脊髓的部分称硬脊膜,包被于脑的部分称硬脑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终池(1)硬脊髓:上端附于枕骨大孔的周缘,并与硬脑膜相续;下端自第2骶椎以下包裹终丝,附着于尾骨背面。硬脊膜与衬于椎管壁的骨膜之间有一间隙(图10-23)。称硬膜外隙:硬膜外隙中有脊神经根、淋巴管和静脉丛等,隙内略呈负压状态。(2)硬脑膜:坚韧厚而有光泽。与硬

    31、脊膜相比,它有如下特点:1)硬脑膜由两层构成,外层相当于颅骨内面的骨膜,富有神经和血管;内层即真正的硬脑膜;两层紧密愈合,不易分离。硬脑膜与颅盖结合疏松,故颅盖骨损伤时,易引起硬膜外血肿。但硬脑膜与颅底的连结却十分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把硬脑膜和蛛网膜同时撕裂,导致脑脊液外漏。2)在某些部位,硬脑膜内层折叠成双层皱襞,呈板状伸入脑的裂隙中,形成(图10-24)。大脑镰:形似镰刀,在正中线上垂直伸入大脑纵裂。小脑幕:伸入大脑横裂内,上面与大脑镰相连,前缘游离呈弧形切迹,称幕切迹;幕切迹与鞍背共同围成一孔,围绕中脑。3)在某些部位硬脑膜形成静脉窦。较大的硬脑膜静脉窦有: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与直窦相通。横窦和乙状窦:横窦位于小脑幕的后缘,其外侧端续乙状窦; 乙状窦向前下至颈静脉孔续接颈内静脉。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的结合处,向后通窦汇。窦汇:位于枕内隆凸处,由上矢状窦和直窦汇合而成,横窦由此处起始。海绵窦:在蝶骨体的两侧,内有颈肭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分支通过。以上各窦内静脉血的流注关系如下表: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章神经系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