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docx

    • 资源ID:16054441       资源大小:55.66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docx

    1、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五、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9十、安全 39二、投资估算 58第一章 概 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循化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二)项目主管部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住房和规划建设局(三)项目性质:新建、扩建(四)项目地点:循化县道帷乡、文都乡、查汗都斯乡、白庄镇、积石镇、三乡两镇14个定点村。项目具体建设地点位于各村村委会所在地。(五)项目建设内容:新建1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每村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00,其中积石镇西街村原有180,扩建120,文都乡旦麻村原有110,扩建190,其余为新建。二、项目背景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

    2、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足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点,由于缺少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难以发挥出整体效益。

    3、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搞大拆大建,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设施重在完善和补缺,对个别尚未建成的进行集中建设。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主要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

    4、合建设,并配备相应器材设备。同时,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设施相配套,加强文体广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功能定位。中心应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城乡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本项目在此背景下提出建设。三、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国家节能技术大纲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5、青海省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5、(二)标准、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7、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

    6、011-2010(2016年版)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76-2008 1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1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1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082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22、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23、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

    7、J342010)2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 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2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3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3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8、3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6、工程建设相关的其他规范标准 (三)其他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3、海东市委关于上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的通知。四、主要研究范围本项目依据青海省循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要求,通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建设环境影响和投资估算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在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五、内

    9、容摘要和主要技术指标(一)建设地点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各村村委会所在地。(二)建设内容 新建1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每村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00,其中积石镇西街村原有180,扩建120,文都乡旦麻村原有110,扩建190,其余为新建。(二)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计划为12个月,即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估算工程总投资为980万元。其中:每村的建设工程费用70万元,配套费用5万元,总计14个村。投资汇总表单位:万元项目名称工程费用其它工程费用预备费总投资循化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8407070980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100% 项

    10、目总投资980万元,其中在省委组织部党费补助资金的支持下,给予每村资金30万元,共计420万元,剩余56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县级镇府协调相关部门,提出整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三基”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发改部门相关涉农项目整合资金。该项目建设资金无整合渠道的,由县级镇府负责解决。第二章 基本情况一、概况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县境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0110249,北纬35253556之间。东西长90多公里,南北宽40余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与西宁相距164公里,与兰州相距175公里。循化县辖三镇六乡

    11、,即积石镇、街子镇、白庄镇、清水乡、查汗都斯乡、文都乡、道帏乡、尕楞乡、岗察乡。境内居住着撒拉、藏、回、汉、土、保安等十五个民族,其中撒拉族占%,藏族占。2010年底,循化县总人口万人。二、历史沿革循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历史上曾居住过不同的部落、部族、民族。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羌人在这里声息活动,先秦、西汉至明末时期,循化地区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独立行政区域,秦以前,循化为雍州地,春秋时期“秦穆公,辟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西戎系指羌人。公元前112年,汉朝派兵消灭来犯的羌人,至此,循化正式被汉朝管辖。到了公元前60年,始设河关县,循化属金城郡河关县管辖。魏晋南

    12、北朝时期,虽几番换主,但循化仍归中央王朝统治。唐贞观五年,废除河津县,置米川县,循化归米川县管辖。后又被吐蕃经营,至866年,吐蕃力量势微,循化重归唐朝。三、自然条件循化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祁连山支脉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四面环山,山谷相间,南高北低,海拔1780米(清水乡关门黄河岸边)4635米(达利加山),相对高差2855米,县境地貌系中海拔山地。北部为黄河川道。中部与东北部低山丘陵,南部为中高山区。循化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由于黄河流贯全境,四周又多是高山,大西北干燥的季节风相对来说不易侵入,黄河上空蒸腾的水分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境内地势高差大,势量条件不一。气温

    13、由北向南,由河谷向山区逐渐递减。境内极端最高气温为(2000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961年1月17日)。年平均气温平均。昼夜日较差大。境内自然降水的特点是:降水日数多而强度小,夜雨量多,降水相对变率大。全年降雨量毫米,南北差异很大,分布不匀,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8月。四、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2010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717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面积16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其他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在全县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所占比例高,其中尤以牧草地为主,而耕地仅占农用地面积的%;建设用地比例较低,其中主要以交通

    14、水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为主,而交通水利用地主要以水利用地为主、城乡建设用地主要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全县其他用地较少,土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2)水资源全县水资源总量为亿m,人均,耕地亩均,属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素有“干循化”之称。境内山高沟深,水利资源十分丰富。黄河水利资源除修建国家大型电站公伯峡和积石峡电站外,1994年修建了哈达亥电站、黄丰电站和苏只电站。清水河、孟达大庄沟、道帏沟、文都沟、尕楞沟等河、沟都有较丰富的山泉水,由于地形高峻、落差大,为建造小型水力发电站和提灌站提供了有利条件。境内水域属黄河水系,全县主要河流有17条。循化县河川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10亿

    15、m(不包括黄河干流过境水量),径流深毫米。径流深的变化从东南向古北呈递减的趋势。县境地下水分为山丘区与平原区两种类型。山丘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平原区地下水仅分布于黄河河谷和部分河谷平原,以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全县地下水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南流水系流出县境外的为亿立方米,北流水系量为亿立方米,通过沟谷流入黄河干流。(3)矿产资源县域内地下矿藏蕴藏量比较丰富,分布较广,经普查、勘测,已知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金、铜、磁铁、铝、锗、铀、锌、钡、硫、钙、芒硝、石英岩、石灰岩、石膏、水晶、钾长石、云母等20多种,矿床、矿点32处。其中探明夕昌铜金矿的储藏量铜3000吨和金500公斤。这些资源的

    16、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将为发展自治县的工业生产和促进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条件。(4)生物资源自治县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天然林面积万亩,有尕楞、文都、夕昌三个国营林场,东北部的孟达森林1980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区总面积259350亩,以天池为中心的核心区约3900亩。森林中四季长青的云杉、油松、华山松、巴山冷杉、红桦、白桦、牛皮桦、山杨和木质坚韧的辽东栎(俗称青棡树)以及圆柏等10余种,构成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天然屏障,并为国家和各族群众提供了大量的烧柴和木料,是木制小农具和木制生活用品的优良材料。川水地区到处生长着杨、柳、榆、椿

    17、树等。大部分山区出产有大黄、党参、三七、麻黄、黄芪、牛籽、羌活、秦艽、丹参、狼毒、天南星等584种药材。野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蕨菜、沙棘和发菜。其中:蕨菜年蕴藏量为260万公斤,沙棘年产量达55万公斤。山林中有猞猁、狼、狐狸、麝、白鬃、黄羊、苏门羚、岩羊、旱獭、雪鸡、马鸡、野鸡等野生飞禽走兽30多种。(5)旅游资源循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品位较高,资源完整性和组合度较好。依据循化县旅游总体规划,目前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共有5大景区92个景点,总体可分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宗教建筑旅游资源三大块,按类型可分为天景1处,地景10处,水景9处,生景11处,园景4处,建筑21处,胜迹30处,风物14

    18、处;品位按级别分一级景点26个,二级景点18个,三级景点48个;文物按保护级别可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单位14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主要的旅游景点包括:全省第一个以野生植物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自然保护区;黄河水道之上高峡出平湖的公伯峡、峭壁致力、急流险滩的积石峡、蓝天碧水的清水河道;具有青藏高原“微缩景观”特点的岗查草原;县城撒拉民族文化游览区等。二、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现状(一)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施和场地严重不足循化县个别村原有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场地陈旧老化、面积狭小,平时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可以开展。大多数村没有活动用房,缺乏设施器材,加之基层文化底

    19、子薄,无法组织、创作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作品,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 (二)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不够。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是临时、零星的,没能列入财政预算,因经费紧张,部分有文化活动室的村文化活动近乎停顿。由于活动开展的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没有经费支撑,活动的开展就无法进入常规化。这直接导致一些乡土特色文化因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包装、打造,不能形成文化品牌。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进一步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拓宽政府服务功能,提升乡镇文化品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循化县三乡两镇14个村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必要的。其表现为: (一)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

    20、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央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 (二)是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文化工作开展上的不平衡,加之经费短缺,文化活动开展的档次和数量与群众的愿望差距甚大,特别是农闲季节,群众文化活动相对匮乏。 (三)是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

    21、日新月异,学校、医院、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开展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如:音响、电视机、书桌、报架、报刊等奇缺。文化活动设施缺乏,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可以改善农村文化工作现状,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快速发展。第四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 循化县道帷乡、文都乡、查汗都斯乡、白庄镇、积石镇、三乡两镇14个定点村。项目具体建设地点位于各村村委会所在地。二、地形地貌循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境内山峦起伏,沟谷

    22、相间,地势南高北低、高差悬殊;为中海拔山地。依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全县可划分为侵蚀构造高山区、构造侵蚀中山区、构造侵蚀丘陵和河谷带状平原区四种类型。(一)、侵蚀构造高山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南部的当蕊山五台山雷积山、达里加山古伟山恰金一带,包括岗察乡的卡素、苏化、南部山区和道帏乡的东、南山区,山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为300340,海拔35004636m,相对高差大于1000m。主要由二叠、三叠系砂板岩、碎屑岩及加里东、燕山期的侵入岩组成。山脊尖峭,基岩裸露,寒冻风化强烈,海拔4000m以上发育有岛状多年冻土,并有融冻草沼、石不、热融湖塘等冰缘地貌现象分布。(二)、构造侵蚀中山(俗称脑山地

    23、区)主要分布在黑大山以南和白庄、道帏两乡以东及起台堡建设堂以南的山区,海拔24623500m,相对高差5001000m,山体呈北西330方向延伸。主要由白垩系及少量加里东期花岗岩组成,经流水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山势陡峻,沟谷狭窄,呈线状谷底,多大滚石。山顶较平缓,山坡坡度4050,植被发育较好,是天然次生林区,有乔灌混交、针阔叶混交和纯灌木林分布。(三)、构造侵蚀丘陵(俗称浅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600m以下,由上覆黄土、底砾石层及新近系红层构成。以黄河为侵蚀基准面,在长期的侵蚀切割作用下,将不断上升的古黄土台塬切割的支离破碎,形成了如今丘陵为梁峁状地貌形态。丘陵区相对高差为400500m,

    24、顶部较为平坦,顶面一般以35坡度向黄河倾斜。丘陵区沟谷切割较深,在中上游一般呈“V”字型,下游较宽阔、平展,但两侧谷坡较陡,崩塌、滑坡较为发育,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四)、带状河谷区(谷称川水地区)沿黄河及街子河、清水河两岸分布。在黄河河谷中宽谷与宽谷之间为峡谷,其宽度在百余m,河床深切,岸壁陡峻,河曲发育,由前震旦系变质岩和下白垩统砂砾岩及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局部有狭窄的阶地分布。在宽谷段阶地发育,地形较平坦,、级为堆积阶地,级为侵蚀堆积阶地。其中级阶地阶面保存较完整,阶面宽为72、420、2400m,阶地高度为5、15、25m;级阶地陡坎高分别为34、95、142m,阶面宽分别为300

    25、、450、700m。河谷宽一般在16km,级阶地其阶面较为平直,呈13倾向河床;由全新统、上更新统卵砾石层、亚砂土构成,现为主要耕作区。级阶地以上,受后期侵蚀破坏,地貌上已失去了原有的形态。街子河、清水河河谷平原呈条带状不对称分布,河谷宽一般在1km左右,发育有级阶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其余为基座阶地,局部在沟谷下游级阶地变为堆积阶地。级阶地陡坎高分别为2、6、20m,阶面倾向河床,宽度分别为100、200、400m;级阶地坎高为40m左右,阶面宽在500m左右。河谷内巨厚的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各河谷阶地分布区也是县境内的主要农业区和城镇(乡、村)集中的建设区,人

    26、口分布密集,而在阶地后缘与丘陵交界的山麓地带,在山谷出山口处分布有大小不一的泥石流堆积扇。在较高的阶地陡坎前缘发育有诸多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所以河谷区边缘也是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三、气象、水文 (一)、气象工作区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少严寒,降水少蒸发强,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据循化县气象站(驻地积石镇)19802002年气象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蒸发量;为降水量倍,多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年无霜期210天。据循化县气象站22年的降雨特征资料统计,工作区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每年

    27、6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75(图1-1);降水年际变率大,最多年降水量(1985年),最少年降水量182mm(1982年),两者相差一倍以上,且随区内地势增高气候垂直分带亦十分明显,平均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降水量约增加250mm(图1-2)。该县一日最大降雨量为,出现在1993年7月20日;1小时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92年8月8日;10分钟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18时24分;区内暴雨多发,降水相对集中,极易产生洪水并引发相应的地质灾害。(二)、水文1、河流全县主要河流有17条,均属黄河水系,地表水资源较丰富。黄河干流由西向东流经本区,过境流长79km,县境以上段(

    28、即循化水文站)黄河集水面积万km2;河流蜿蜒曲折,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河槽宽30300m,平均河道比降。据黄河循化水文站观测资料,历年平均流量707m3/s,年平均最大流量1060m3/s(1967年),年平均最小流量497m3/s(1956年),历年最大洪水流量4410m3/s(1981年9月),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30亿m3,最大平均年径流量335亿m3(1957)年,最小平均年径流量157亿m3(1957年),枯水期13月,丰水期79月;年输沙量4120万t,侵蚀模数283t/km2。除此之外,街子河与清水河(起台沟)是县境内两条最大的河流,属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分别为、,多年平均流量分

    29、别为s和s。2、湖泊孟达天池:位于县城东北约20km的孟达自然保护区腹地,叶长方形,池面海拔2504m,水面积约20ha,最大水深达26m,蓄水量约200万m3,湖水清澈,水质优良,池水通过渗漏外泄。达里加天池:位于道帏乡南达里加山峰东南侧,距县城东南52km,呈圆形,池面海拔4479m,周长485m,水面积,最大水深约10m,蓄水量约10万m3,池水渗漏外泄。四、地层岩性循化县境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发育有前震旦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新近系、第四系。(一)、前震旦系(AnZgr)分布于古石群、科哇、小积石山一带。该地层由于白恶系、新近系红层所覆盖,露头零星。岩性为一套变质较深的灰、灰绿色

    30、的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组成,上部夹不稳定大理岩,并有花岗岩、伟晶岩、闪长岩、基性岩脉穿插。根据不同变质特征及构造线方向的区别,该地层可分为上下两个亚群。上亚群(AnZgr2):为一套黑云母片岩及斜长角闪片岩,偶夹石英岩及不纯大理岩,厚1000m。下亚群(AnZgr1):上部黑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不稳定大理岩,下部片岩、片麻岩及各种混合岩,厚度大于4035m。本地层片理发育,以308的一组最为发育。(二)、二叠系(P)集中出露于县境南部岗察的恰金果尔宗喀一带,主要由轻变质砂岩、粉砂岩、泥质板岩、泥页岩、灰岩、砾状灰岩夹不稳定的含砾砂岩及砾岩。物质成份复杂,岩性变化较大,属浅海滨海环境中的

    31、产物。(三)、三叠系(T)分布于县内中部和南部地区,即岗察、夕昌沟至达里加山一带,可划分为中、下三叠统。1、下三叠统(T1):下部岩性为灰绿、灰黑及杂色砾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钙质板岩及薄层灰岩组成,总的岩性较细,韵律发育,厚2916m。上部岩性以灰、灰黑色、灰绿色砂岩、板岩夹不稳定含砾砂岩、粗砂岩及含砾灰岩,厚3534m。2、中三叠统(T2):上部为灰绿色块状砾岩、中粗粒长石砂岩、含砾砂岩;下部为厚层长石砂岩,灰黑色板岩夹砾状灰岩、灰岩及部分细砂岩。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厚4102m。(四)、白垩系(K)区内出露为白垩系下统河口群下部岩组(K1hka),分布于清水至孟达及黄河以北阿玛岔和西部的宗吾、占群等地段。主要岩性为紫褐色、紫灰色含砾砂岩,中粗粒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或泥岩、砂泥岩,顶部有时成互层状产出,底部岩性则以杂色块状砾岩为主,夹层少。厚887m。(五)、新近系(N)境内主要出露新近系上新统临夏组(N21),分布于道帏、白庄、


    注意事项

    本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