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

    • 资源ID:16049025       资源大小:47.6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

    1、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习作例文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二、学习颐和园。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3.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

    3、、雕刻的狮子多。)8.品味句子。(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

    4、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三、学习七月的天山。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3.品味文章特点。(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

    5、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4.小结。(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四、归纳写作方法。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3)怎么写?(组材) 按游览顺序写;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五、布置作业。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习作例文游览顺序景物特点“总分总”结构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6、,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的作用。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这歌声穿透风雪,驱散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最小的卫生员。一路上,她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遥 谣)鼓舞大家前进。翻雪山时,同行(xng hng)的大姐送给她一件红毛衣,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x q)盖的红艳艳的毛衣在

    7、队伍里跑前跑后,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叫她“小太阳”。 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了。突然,“小太阳”停了下来,看到路边一个受伤的战士正把头埋,进臂弯里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受伤的战士只是含混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小太阳”的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大家看到“小太阳”静静地躺着,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她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受伤的战士流着泪回忆说:“我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摇我,对

    8、了,我还听见了熟悉的歌声:“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受伤的战士脱下红毛衣,郑重地盖在“小太阳”身上。红毛衣像“小太阳”快乐的笑脸,绽放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的,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1)选择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歌_(遥 谣) 同行_(xng hng) 膝_(x q)盖(2)大家为什么叫最小的卫生员“小太阳”? (3)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联系七律 长征中的诗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短文结尾有什么寓意? 【答案】 (1)谣;xng;x(2)“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衣,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

    9、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3)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斗志。(4)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

    10、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4)本题考查结尾的寓意。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谣、xng、x(2)“小太阳”既是小姑娘的红毛衣,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3)体会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斗志。(4)这

    11、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 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2、(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_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老师,( )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 )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

    13、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 )心里非常不痛快,( )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

    14、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心花怒放: (2)大名鼎鼎: 2.“扫一眼”表示大致快速地看,照样子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_一眼 _一眼3.读第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人物档案。人物:_ 出生年份:_ 出生地:_身份及主要贡献: 4.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_和_两人为师。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

    15、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_;第二位老师读后_,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_。5.“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能背就真正懂了。 B.能背还不是真正懂了。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括号内。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假如就 因为所以7.“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这句话中“像这样读书”是指怎样读书? 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南怀瑾的文章很差,姓商的先生对他的评价不正确。 ( )(2)南怀瑾的文章很好,袁焕仙先生是鸡蛋里挑骨头,有意刁难。 ( )(3)南怀瑾的文章不错,但袁焕仙先生要求很严格,想让他明白真正的读书方法和写作

    16、方 法。 ( )9.下列适合作短文题目的是( )A.读书破万卷 B.书读百遍10.短文写了两件事,一略一详,第一件事能去掉吗?为什么? 1.(1)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2)形容名气很大。2.瞥 瞅3.南怀瑾 1918年 浙江温州 学者,诗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4.商先生 袁焕仙 满口称赞 全然不理 读100遍伯夷叔齐列传5.B6.假如就 虽然但是7.读书要认认真真地多读几遍,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掌握文章的精髓。8.(1)(2)(3)9.B10.不能,第一件事描写较简略,是为了与第二件事作比较而存在的,是为了突出袁焕仙先生的要求严格,所以不能去掉。4火车六年不到站我到武警医院看望

    17、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你弟弟住院多久了?”“六年。”“六年?”我震惊。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知道了。”这样的对活,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六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

    18、:“我带你去。”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商店的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我惊呼:“你干吗?”“我游过去。”“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街上的人全跑来

    19、看热闹:“有人跳河了厖”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下的。”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六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1.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惊呼 脱衣服 向对岸游去 。2

    20、.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3.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B.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4.你认为“火车六年不到站”这个标题取得好不好?为什么? 5一双脚上的修养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这里的每

    21、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抹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

    22、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 双脚正在恶作剧式地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要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 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不知过了多久,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

    23、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厖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超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到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水涌现。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工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 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

    24、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1、第自然段中,“我”“愧怍”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描写人物的语句很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1)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抹布,如临大敌。 (2)不知过了多久,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3、文中第自然段说“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你认为“她”是为什么而流泪? 4、口味文中两个画线句,你认为作者再次对“修养”一词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1.“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我”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2.(1)“紧张地盯着”“如临大敌

    25、”等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擦地女工见到“我”进来唯恐弄脏地板又要再次擦地的担忧与紧张心理,(2)“悄悄推开”“伸头”“缩”等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情景,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3.为送水工的细心体贴而感动,为自己的劳动终于得到他人的尊重而激动。4.第自然段中“修养”指有文化或学问;第6自然段中修养之养成正确的待人出事的态度。6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

    26、是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场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见同学们都没有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上了自己妈妈的名字。老师说,性别。女。大家刷刷写下。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我地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27、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谈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知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件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

    28、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干净净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以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厖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

    29、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 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 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恩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 父母开始。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撰写: 佝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第自然段开头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 内容。请联系上下文,结合想象,补写在

    30、下面。 4、第自然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 1.撰写:写作、佝偻:形容脊背向前弯曲。2.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3.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厖”“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厖”(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4.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写出了“我们”总是只关心自己而忽略父母。呼吁“我们”要学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升华了主旨。5.略7田野上的白发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