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组卷4.docx

    • 资源ID:16048502       资源大小:143.1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组卷4.docx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组卷4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1.4 测量平均速度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一. 选择题(共12小题)1(1分)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2(1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

    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3(1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前3个10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00m、250m、300m,那么该辆车第二个十秒和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20m/s、25m/s B25m/s、22.5m/sC25m/s、20m/s D22.5m/s、20m/s4(1分)2018年5月19日上午,白鹭金岸迷你马拉松正在进行。已知路线全长10km,其中湖面栈桥长1km小强和小李并肩而行,用时400s

    3、通过栈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栈桥时小强和小李之间相对静止B他们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他们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他们们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0.4m/s5(1分)如图所示,用手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与手分离后,在上升过程中依次通过A、BC三点,C为小球到达的最高点。已知小球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C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B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C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手对小球做功6(1分)某同学上学时,1m/s 的速度走完前二分之一的路程,为了不迟

    4、到,他改以2m/s 的速度走完后二分之一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m/s C2m/s D1.33m/s7(1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06 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4 s内运动的路程为5 mC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小于46 s的平均速度8(1分)一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运动,在l0s内共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6 m/s、7.5 m/s B5 m/s、7.5m/sC5

    5、m/s、6 m/s D7.5m/s、5 m/s9(1分)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10(1分)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30m,则物体()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5m/sD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5m/s11(1分)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

    6、平均速度是90km/h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12(1分)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1.4 测量平均速度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共12小题)1(1分)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分析】汽车的速度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汽

    7、车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10s的比值,就是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s=450m=200m,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km/h,约为70km/h,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求出5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2(1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如

    8、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2)从图上读出AC间距离,根据v=计算AC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4)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由图可知sAC=

    9、80.0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故B正确;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3(1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前3个10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00m、250m、30

    10、0m,那么该辆车第二个十秒和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20m/s、25m/s B25m/s、22.5m/sC25m/s、20m/s D22.5m/s、20m/s【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其平均速度。【解答】解:该辆车第二个十秒的平均速度:v=25m/s;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v=22.5m/s。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关键是找准对应的时间和路程。4(1分)2018年5月19日上午,白鹭金岸迷你马拉松正在进行。已知路线全长10km,其中湖面栈桥长1km小强和小李并肩而行,用时400s通过栈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栈桥时小强和小李之间相对静止B他

    11、们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他们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他们们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0.4m/s【分析】(1)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3)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4)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可以求出他们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通过栈桥时,小强和小李并肩而行,彼此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通过栈桥时小强和小李之间相对静止,故A正确;B、小强和小李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小小强和小李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

    12、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湖面栈桥长s=1km,由题意可得,小强和小李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v=2.5m/s,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理解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5(1分)如图所示,用手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与手分离后,在上升过程中依次通过A、BC三点,C为小球到达的最高点。已知小球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C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B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BC段的平

    13、均速度C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手对小球做功【分析】(1)对小球在C点受力分析;(2)根据路程和时间判断速度的大小;(3)根据小球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分析能量的转化;(4)根据做功的条件分析。【解答】解:A、小球C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不是不平衡状态,故A错误;B、小球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同,hABhBC,由v=可知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C、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从A到C时动能减小,故C错误;D、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手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故

    14、手对小球不做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断、速度大小的比较、机械能的转化、做功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6(1分)某同学上学时,1m/s 的速度走完前二分之一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2m/s 的速度走完后二分之一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m/s C2m/s D1.33m/s【分析】先求出该同学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t,用已知的路程除以总时间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家距学校的路程为2s,根据v=可得,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则该同学上学的平均速度:v=1.33m/s。故

    15、选:D。【点评】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用公式v=去计算(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7(1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06 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4 s内运动的路程为5 mC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小于46 s的平均速度【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4)平均速度等于

    16、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所以物体在06 s内不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即物体静止,故B错误;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0m,则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v=1.25 m/s,故C错误;D、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则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v1=2.5m/s,由st图象可知,物体在46s运动的路程为10m,则物体在46s的平均速度v2=5m/s,所以,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小于46 s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

    17、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8(1分)一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运动,在l0s内共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6 m/s、7.5 m/s B5 m/s、7.5m/sC5 m/s、6 m/s D7.5m/s、5 m/s【分析】首先求出前一半路程s1、后一半路程s2的大小,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t2,利用公式v=算出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从选择项中确定正确答案。【解答】解:在l0s内共通过60m的路程,则前一半路程s1=s

    18、=60m=30m,时间t1=4s;物体前半程内的平均速度v1=7.5m/s;后一半路程s2=s=60m=30m,时间t2=10s4s=6s,物体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关键找准对应的路程和时间。9(1分)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分析】先算出以30km/h的速度行驶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算出以60km/h的速度行驶后半

    19、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汽车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答】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2S,汽车行驶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 行驶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V=40km/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求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与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0(1分)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30m,则物体()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5m/sD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5m/s【分析】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

    20、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要分析比较物体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解答】解:物体的速度:v=0.5m/s,说明该物体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5m/s;故C正确;在这一分钟内,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因此每分钟内,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AB错误;并且每半分钟的平均速度可以大于0.5m/s,也可以小于0.5m/s,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是分析物体的速度快慢是否变化,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变化的。11(1分)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B此时

    21、汽车的速度是90m/s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分析】速度表显示汽车的瞬时速度,由表中标度可知速度的单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B、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故瞬时速度为90km/h;故A正确,B错误;CD、因不知道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故无法确定物体的平均速度;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要注意汽车的启动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用v=求解。12(1分)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分析】根据v=算出平均速度即可解答。1m/s=3.6km/h【解答】解:共享汽车行驶的路程s=20km,时间t=30min=h;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v=40km/h=40=0.67km/min=40=11.1m/s,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单位换算,是一道基础计算题。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组卷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