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首发.docx

    • 资源ID:16019523       资源大小:31.8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首发.docx

    1、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首发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首发) 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首发)程道流语文高考研究 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乐府诗在入唐以前已存在两个传统,一是上承诗教风刺一面的汉魏传统,二是以艳歌艳词为主的六朝传统。初唐乐府沿袭齐梁绮靡的路子,内容不出白氏所批评的赞君美或悦君意。初唐四杰的乐府虽体现闻一多先生所谓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的倾向,但现实的针对性不强。盛唐以边塞为题材的乐府诗,更多地歌颂盛唐的武功气象。中唐以后,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和刘禹

    3、锡集中创作乐府,试图在理念的层次上直接继承诗经的风刺传统,甚至否定汉乐府的价值,但选择以乐府而非其他诗体干预政治,还是反映出他们对于汉乐府观风知俗观念的继承。不仅如此,中唐乐府诗人吸收了六朝的部分传统,展现出对于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 中唐大量出现表现地方风土或风俗的乐府,与中唐观风观念的变关系密切。初唐、盛唐之观风俗以政治治理为中心;另一方面,更是要通过礼乐教化来移风易俗。但安史之乱后,中唐人不再视地方风俗为负面的无条件改造对象。高郢礼部试策五道指出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欧阳詹鲁山令李胄三月三日宴僚吏序说得更加清楚: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

    4、不得似公之邑也。 同时,采风或采诗的理想被中唐诗人不断提出。但其采诗与汉人有异,所采并不是真正民间,而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得,与其说是采诗,不如说是献诗。自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乐府大家,白氏真正主张的是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道州民都已涉及唐世风俗的叙写。刘禹锡淮阴行以裨乐府其实就是一种采诗的思硌,他在采菱行插田歌中明确表示要赋之以俟采诗者。这就进一步把与六朝乐府有亲缘关系的中唐乐府赋予汉乐府的政治意义,并在题材上进行了扩充。 这种采诗的思路为中唐文人所共有:随着中唐文人纷纷到地方就职,送行者常期待被送者因为在地方施政得当而能让当地民众作歌谣以颂之,这预设的正是采诗的可能。此

    5、外,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在表达某州县长官的政教得失,背后还是体现采诗的观念。这一类型的创作未见于初、盛唐,却为中唐文人所发掘,这都说明汉代观风或采风的传统在中唐复兴。 各类文体中,乐府的起源本与采诗或采风的理想直接相关,当采风的传统被再次强调,观风俗得失不再依附于察吏人善恶或王朝礼乐的落实,而是更直接地与百姓生活的具体情况相关,这就让与观风俗最直接相关的乐府产生创作上的变。中唐之所以出现大批书写风俗的乐府,背后正涉及唐人在观念上的变。 (摘编自吕家慧论中唐乐府中风俗题材的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乐府华丽浮艳,以歌颂、美化君王的德政为主,其中虽也有涉及市井生活之作,但

    6、现实针对性不强。 B中唐乐府否定汉乐府价值,直接继承先秦诗歌的风刺传统,但又对汉乐府观风知俗的传统有所保留。 C盛唐一些边塞题材的乐府,多反映了盛唐的武功气象;而中唐则以乐府来干预政治,并表现出对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 D乐府采诗的传统主要来源于汉乐府,但中唐的采诗与汉乐府有别,大多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初唐、盛唐的观风观念不同,中唐人承认不同地域风土风俗的差异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 B中唐一些士大夫乐于献诗,所写乐府大多通过描绘地方风俗来反映社会现实,以达到补察时政的政治目的。 C中唐乐府大家白居易和刘禹锡在采诗的创作实

    7、践中,不仅赋予了中唐乐府的政治内涵,而且还扩展了乐府诗的题材领域。 D观风传统在中唐的复兴,使得反映地方官员施政得失的乐府诗成为衡量官员政绩高低的标准,因而为文人所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唐乐府是在六朝乐府传统与汉魏乐府传统的共同影响下,并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产物。 B中唐乐府继承六朝乐府反映民情风俗的传统,但更强调诗歌的政治性与实用性,文学性已非首要追求。 C促使中唐乐府产生质变的直接原因是中唐人在观风观念上的变,而安史之乱正是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节点。 D中唐乐府中有大量的书写风俗的作品,这不仅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也与士大夫们不再从负面的角度看

    8、待地方风俗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奔走的大树 刘 江 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就都走了。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 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所

    9、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 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由于它长在一片坟茔里,所以就连那树下的灌木丛也没人敢动,密密扎扎连成一片,成了鹰鹞狐兔出没的地方。其实我们的村子基本处在槐树的包围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都是一棵大槐树。迎娶新媳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下;远行的人儿告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

    10、团聚也是在槐树下。所以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的男女老幼。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经过每一棵大树的脚步,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 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很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那树是田野的风韵。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而在外人眼里,那以树为背景的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添了几许田园的诗情画意。 万万想不到,有一天攀上走过了千百遍的山峁抬头望去时,路边的槐树不见了。站在那槐树离去的地方再向村口望去时,村口的大树也都不

    11、知奔向了何方。没有了大树遮蔽的村庄,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散摊在那里,明晃晃地暴露在天地之间,任风吹雨打无遮无拦。沟畔上挂满了废弃的白色地膜,风起时像有一种悲切的呐喊,简直惨不忍暗。据说理由是分田到户了,一分地要有一分地的收入,树影响庄稼的生长。一家举斧,家家效仿,能伐的伐,能挖的挖,似乎一切只有变了现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才可靠。 冤屈的树,带着村庄的信息和留恋远走他乡。 一日出门,楼下停着一辆车,车上载着一棵大树,开车的是老家的一位相识。他说,那棵树卖了四万。我的心口一震,但又从另一方面幻想,若是各地进城的大树都能站成一道风景,对那些同一块土地的务工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那劳苦之余他们若能指认

    12、自己家乡的树木,在它下面歇歇脚、说说话,就是抹抹委屈的眼泪,也可以聊解乡愁。可惜的是人们尽管给那棵我们家乡的树又是搭棚又是输液,很是享受了一番城市的待遇,但它只捱过了一个夏季,在一个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以何种方式奔向了何方。 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树能够给你指引;但真到了路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那一天,不知道人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 (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开头,意在引出对大树的描写,说明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文章写我在成长过程中对树的依赖和信任,并详细叙述人与树之间密

    13、不可分的,以此来暗示作品的主题。 C第段中的另一方面的幻想,是指那些大树被卖到城里后,能够慰藉进城务工者的乡愁,从而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刻画了那些从乡村奔走到城市里的大树形象,警示人们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5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以奔走的大树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冯其庸的大国学 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

    14、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 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

    15、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 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 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

    16、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冯其庸的学术人生最为合适。 2005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

    17、,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 (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叶君远冯其庸传等) 相关链接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

    18、的、自己的学问,都应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里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通识教育与经典教育并重,这种扎实的学风有助于保存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B冯其庸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不仅因其涉猎广泛,学问渊博,成就斐然,还因其在国学教育中身体力符,率先垂范。 C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继承传统、兼容并包、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其科学性和

    19、独创性是毋庸置疑的。 D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的基本规范,是对无锡国专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的眼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冯其庸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著作结集为瓜饭楼丛稿,与其说是纪念早年的艰难岁月,不如说是文人的雅兴使然。 B家境贫穷、时局动乱使冯其庸无法专力读书,但这也促使他最大限度地博览书,客观上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 C无锡国专的求学经历,使冯其庸的治学由零散、自发变为系统、专业,这是冯其庸一生学术辉煌的坚固基石。 D冯其庸早年读书习惯的养成、无锡国专办学的成功,都说明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E冯其庸将个人

    20、的教育理念付诸现实,通过教育薪火相传,他的国学情怀,最终在人大国学院找到了托付。 9冯其庸的求学、治学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徽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懂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

    21、,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浚果败复召为给是中扬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宥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社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

    22、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鸟舍,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注】徽:指牛徽。柅(n):止,遏制。廥(kui):仓库。蓍(sh)龟:指卜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B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C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

    23、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D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B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

    24、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 C牛徽心忧国事。张浚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 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馇饮奉蔚,留信宿去。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 (二)古代诗

    25、歌阅诶(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

    26、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入。 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15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清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牧阿房官赋中 , 两句不仅勾勒出阿房宫占地之广,还表现了建筑高耸的气势。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 , 两句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自己的亲信将领来把守剑门关。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一句 将月影下摇曳生姿的竹柏描绘得栩栩如生。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7、) A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一些现代私塾渐渐兴起,其课程和学制自成体系,很多孩子在暮鼓晨钟的作息模式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B各大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C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温不火。 D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气象历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了两千多年,至今它仍在指导着国人的生产生活,因此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海关总署将在自贸试验区开

    28、展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先推进互联网+海关特色,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B本届论坛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为主题,就怎样打造网络文学的高原与高峰等问题展开讨论。 C孙志新说:我们挑选每一件文物不单纯是要讲述中国历史与现状的渊源,更是要让西方观众知道,中国人创造了精致的物质文化。 D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包含美学在内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中西互鉴的空间更为广阔。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 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何以解忧? 全面深化改革。 没

    29、有超级学校,没有顶端优势, 谁也不会为挤入名校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 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 会硬气起来。 A 倘 只有 虽然 但是 尽量 / B / 只能 即使 应该 务必 才 C 还 唯有 如果 那么 / 就 D 更 / 因为 所以 一定 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毁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音乐

    30、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 ,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21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描述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著名的篮球外援为国内某篮球俱乐部效力多年,是该俱乐部连续夺得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冠军的主要功臣。近年来,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该外援的竞技状态明显下滑。前不久,俱乐部最终放弃了对该外援的续约权。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媒体和球迷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人理解、赞成,有人吐槽、反对,还有人认为可

    31、以选择更恰当的处理方式 对于以上事情,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怍,不得抄袭。 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B(赢接继承有误) 2D(强加因果) 3B(诗歌政治性与实用性的强化,并不意味着不追求诗歌的文学性) 4B(A意在重要作用错C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错,D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不妥) 5开头借描述犬树的驿站扣题,并引出对不走的大树的回忆,为下文写大树的奔走张本。(2分。意思答对即可)然后具体描进冤屈的大树远走他乡的惨状,与上文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主题。(2分。意思答对即可)最后一段归结全文,卒章显志。(1分。意思答对即可) 6揭露和批判了杀鸡取卵、自毁家园的行径。大树的奔走,反映了传统的乡村文明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受到


    注意事项

    本文(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首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