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辽宁省凌源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16011664       资源大小:752.1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辽宁省凌源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1、届辽宁省凌源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辽宁省凌源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目前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集”现象。下表是近些年美国制造业“回集”的代表性事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的根本实质是A. 解决国内就业问题

    2、 B. 提升工业的竞争能力C.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D. 提高工业产值的比重2. 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影响是A. 生产成本增加 B. 劳动生产率降低C. 产品出口受限 D. 传统工业受冲击大3. 应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有重视高端制造人才的培养发展优势传统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A. B. C. D. 【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再工业化”指针对地位不断降低、竞争力相对下降产业,将其由海外 “回归”国内战略。通过材料可知,美国“回集”的主要是IT、汽车等的制造业,移回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竞争力下降,在国内

    3、制造提升其竞争力。正确答案是B。2. 美国制造业“回巢”,在本国制造业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影响是海外市场萎缩,产品出口受限,C选项正确。我国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制造业成本优势不会丧失,A、B选项错误。制造业“回巢”的主要是IT、汽车等,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影响不大,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3. 应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重点是针对制造业发展的可行措施,重视高端制造人才的培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我国对国外的技术依赖性降低,调整产业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正确答案是B。【点睛】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转入地,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弊,带来收益

    4、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转出地,利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可达性是指借助某种交通方式从某地到达指定活动地点的便捷程度。以省会城市为铁路网络节点,采用省会城市间高铁客运最短旅行时间数据来表示我国省际交通可达性。下图是2020(预测)我国大部分省会城市间的最短旅行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 由图中信息可推断A. 省际可达性由东部沿海省区向西北内陆省区逐渐增大B. 人口数量多、矿产资源丰富的省区,省际可达性较优C. 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区,省际可达性就越差D. 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成为可达性最优的中心区5. 乌鲁木齐所在区域平均最短旅行时间较

    5、大,主要原因是A. 距其他省会距离远 B. 城市交通网密度小C. 人口少,客运量低 D. 经济发展水平低【答案】4. D 5. A【解析】4. 可达性是指借助某种交通方式从某地到达指定活动地点的便捷程度。省会城市间高铁客运最短旅行时间数据来表示我国省际交通可达性。最短旅行时间越短,省际交通可达性越高。通过读图可知,省际可达性由东部沿海省区向西北内陆省区逐渐减小,A选项错误。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交通可达性并不高,B选项错误。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区,省际可达性较高,C选项错误。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成为可达性最优的中心区,D选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D。5. 乌鲁木齐所在区域平均最短

    6、旅行时间是指乌鲁木齐到其余省会城市高铁客运最短旅行时间,根据图可知,乌鲁木齐距其余省会较远,因此影响了最短旅行时间。正确答案是A。钱塘江海塘,又称为浙江海塘,分布于杭州湾南北两岸,是浙江省古代伟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数千年来钱塘江两岸人民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创作的一件杰出作品。下图为杭州湾及其处海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 钱塘江海塘的主要地理功能是A. 预防潮涌 B. 休憩游览 C. 水产养殖 D. 交通运输7. 甲、乙、丙、丁四处海塘中,高度最高且最为坚固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8. 与乙处海岸现有海塘相比,甲处现有海塘历史较长历史较短受侵蚀作用强受侵蚀作用

    7、弱A. B. C. D. 【答案】6. A 7. C 8. C【解析】6. 海塘是浙江省古代伟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杭州湾,根据海塘所处海湾位置,推测海塘的主要地理功能是预防潮涌。正确答案是A。7. 海塘高度最高且最为坚固的地方应该是受海水侵蚀最严重、潮涌最高的地方。结合四点的位置可知,杭州湾呈喇叭形,向入海口处收紧,因此越靠近入海口处潮涌越高,丙和丁潮涌高于甲和乙。丙位于凹岸,丁位于凸岸,丙处侵蚀强于丁处。综上所述,丙处的潮涌高、侵蚀强,因此丙处海塘高度最高且最为坚固。正确答案是C。8. 甲和乙位于杭州湾两侧,甲位于凸岸,乙位于凹岸,甲处与乙处比,侵蚀作用弱,历史时期受损轻,保留下来的海塘历史

    8、更久远,因此历史较乙长。正确答案是C。【点睛】河流两岸侵蚀的情况:一般有,河道比较平直时,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来解释。如果是河道弯曲,还可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相对受沉积,平原地区的河流一般蜿蜒曲折,地理上叫曲流,又称河曲。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河水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充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来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河滩。凹岸凸岸是指陆地岸边的形状。下图为某地某月份7等温线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 图示月份A. 北京寒冷于燥 B. 公转速度最快C.

    9、南极出现极昼 D. 巴西日出东北10. 图示季节的河流A. 处于枯水期 B. 含沙量最大C. 河水补给湖泊水 D. 有凌汛现象11. 图示海域的洋流A. 自北向南流的寒流 B. 自南向北流的暖流C.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 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答案】9. D 10. A 11. C【解析】9. 此图为等温线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示意图,同一地点气温,2015年高于1905年。1905年7等温线所分布的地方,在2105年气温应该高于7。因此判断该半球向北温度升高为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凸向气温较高的地方,则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为该半球冬季,月份为7月份。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0、北京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A选项错误。公转速度,近1快远7慢,B选项错误。南极出现极夜,C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是D。10. 根据上题结论,图示为南半球7月份,季节为冬季。该河流位于30s附近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7月份冬季,降水少处于枯水期 ,A选项正确。流量较小,输沙能力较弱,因此含沙量不大,B选项错误。河水处于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C选项错误。凌汛的两个条件:有结冰期;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该河流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因此无凌汛现象,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11.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可以判

    11、定图中洋流自北向南流,在南半球,为暖流。A、B选项错误。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C选项正确。上升补偿流为寒流,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点睛】等温线的判读:1. 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2. 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

    12、度低)。3. 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4. 判断寒、暖流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同于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暖流: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类同于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5. 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

    13、纬度的其他地区要低。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高。6. 判断地形名称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7. 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1) 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2) 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

    14、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 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利比里亚是非洲西部典型的农业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利比里亚境内河流众多,但河流通航里程比(某河流总通航里程与河流总长度的比值)相对较小。利比里亚水能、矿产、森林和沿海渔业等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品位高。2011年以来中国多家矿企、水电企业与利比里亚签订

    15、布坎南锆钛矿业基地和河流上游水电开发合作协议。下图为利比里亚简略图。(1)指出利比里亚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2)从海域环境分析利比里亚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析利比里亚布坎南地区合作建设锆钛矿业基地的不利条件。(4)近年来,蒙罗维亚东部丘陵地带发现储量丰富的陶瓷黏土。因此,有人提出在蒙罗维亚附近发展陶瓷业,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处山地高原与沿海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流量大;技术落后,能源自给率低,市场需求大 (2)沿海(几内亚湾)暖流与(本格拉)寒流交汇,适宜冷暖不同鱼类生存繁殖;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深层营养盐类上泛至海面,饵

    16、料丰富;沿海大陆架宽阔,水域交浅,光照充足。利于藻类生长 (3)气候湿热,施工环境差;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差,径济技术落后,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4)赞成,理由:蒙罗维亚附近陶瓷粘土资源丰富;靠近河流,水源丰富;接近首都蒙罗维亚,市场广阔,且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靠近港口和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可提离当地经济收人,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答对3点即可)或不赞成理由:经济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陶瓷业排污量大,对水源污染严重,开采陶瓷粘土矿,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对3点即可)【解析】整体解析:本题以利比里亚为载体,考查水能资源、渔业资源、工业等相关知识。(1)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从水能资

    17、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的原因和当地的市场需求、经济条件、人才设备等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和图得到利比亚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2)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沿海大陆架水温情况、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饵料等方面分析。从海域环境分析排除入海河流从其余两方面具体叙述。(3)建设锆钛矿业基地的不利条件,考查的是工业区位的不利因素。可从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方面考虑。利比里亚位于非洲,位于6N,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人才不足。(4)蒙罗维亚附近发展陶瓷业如果赞同,可从当地发展陶瓷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工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方面分析。资

    18、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当地发展陶瓷业的有利条件。如果不赞同,应从发展工业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不利的区位因素分析。【点睛】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世界最高的大湖,最大水深达120米以上,水质微咸,为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纳木错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5月开始融化,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1)简析纳木错具有双向“空调机”作用的原因。(2)简述纳木错流域的水系特征并推断近期湖泊面积可能的变化趋势。(3)简析高寒环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19、【答案】(l)纳木错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纳木错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释放潜热,减轻酷寒;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温度 (2)特征:纳木错流城水系呈向心状,由四周流向湖泊。支流众多,流程大多较短小。变化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湖泊补给水源增加,近期湖泊面积可能扩大 (3)有利影响: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单产高;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有利于作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营养价值高;地势高紫外线线强,杀菌作用强,病虫害少;污染少,农产品品质高。不利影响: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仅适

    20、合喜温凉、生长周期长的作物生长【解析】整体解析:本题考查水域调节气候的作用、水系特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2)河流的水系特征包括:河流起点、终点,河流的河网形状,河流流向等。变化情况可考虑全球气候变暖对湖泊面积的影响。(3)高寒环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叙述。高寒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从光照昼夜温差、寒冷天气病虫害少、晴天多紫外线强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气温方面叙述。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4.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湖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

    21、,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下图为湖南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示意图。评价湖南省发展旅游业的条件。【答案】有利条件:旅游资源质量高,旅游资源种类多,景点交通的通达性好,客源市场近。不利条件:部分A级景区位于乡镇上,接待能力较差。(答案合理即可有利和不利条件均要答)【解析】整体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旅游业发展的条件结合湖南省的具体实际分析。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可从旅游资源种类、地域组合情况、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交通、客源市场、地区接待能力、政策等方面叙述。结合湖南省的实际分析有利和不利条件。15.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白洋淀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22、,白洋淀流城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水量明显下降。指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功能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答案】生态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措施:建立自然保护试。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解析】整体分析:考查水域的生态功能、和水域的保护措施。白洋淀(淀为浅湖)位于河北省。白洋淀主要为湿地环境,因此生态环境功能主要考虑湿地的环境作用。调节气温,使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减小;增加蒸发量;增加降水量;调节河流径流量,使得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洪峰推迟;涵养水源,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主要考虑保护湿地的措施,建立保护区,加强立法,提高环保意识等。


    注意事项

    本文(届辽宁省凌源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