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1.docx

    • 资源ID:16002172       资源大小:38.9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1.docx

    1、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1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六岁儿

    2、童的教育。(广义: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有目的的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狭义:机构教育,即在学前专门机构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2.幼儿园教育: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教师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36岁幼儿园施加影响,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3.儿童观: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看法。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4.幼儿园教师:在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利用专门的设施,按照特定的章程,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的专业

    3、人员。5.幼儿园课程: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成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6.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7.学前教育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的活动8.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师为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的安排与组织。9.档案袋评价法:伴随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所出现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是一种强调“动态”的评价模式。 P23410.师幼关系

    4、:也称师幼互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11.行为性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12.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13.表现性目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14.单元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单一或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15.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取有

    5、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活动.单选 判断 填空1.学前教育的特点:基础性、福利性、保教并重。2.从教育体制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3.学前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和机构教育的重要补充4.在西方,对学前教育理论形成最重要影响作用的是文艺复兴运动。5.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历史上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代表作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看图识字的课本。6.卢梭首次详细地论述了“发现法,主张对孩子进行直观教学,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开创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之先河.7.福禄贝尔是“幼儿园之父。8.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

    6、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9.维果茨基理论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是现代流行的“支架教学”观的渊源和理论基础.10.加德纳的代表作是智力的结构,在此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多彩光谱方案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课程评估方案之一。11.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只是可能性的。12.儿童的选择可以影响其所处环境。13.选择与创造能力因年龄与个性而异,幼小的及被动的孩子更易不加选择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一类孩子,教育者就需要特别小心的为他们创设适宜于模仿的环境.14.自然是影响早期儿童发展的第一环境要素.15.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16.处理好教育与儿童

    7、身心发展的关系是学前教育有效实践的前提。17.人有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嗅觉、味觉、视觉、温暖感、听觉、语言感、思考感、自我感这12种感官,07岁之间的儿童需要特别注意滋养的感官是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和平衡感。18.在学前期,儿童最基础的发展任务就是通过学习与行动让他能够体验自己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意义关联,帮助儿童形成一种统合感觉和统合意识,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为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打好基础。19.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基础。20.儿童观的形态: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21.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22.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倡导

    8、父母应“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23.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历史反思(基础)、立法保障(必要保障)、深化研究(重要前提)、宣传普及(必要条件)、重视转化(关键环节).24.幼儿园教师角色演变:从保姆到专业人员,“乳媪”“节妇”。25.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期待最核心的内容是希望幼儿园教师给儿童带去什么。26.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生活照顾者、行为观察者、课程建构者、活动指导者、资源整合者。27.学前课程几种主要模式: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陈鹤琴)、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张雪门)、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蒙台梭利)、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及方案(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

    9、(瑞吉欧)。28.蒙台梭利的课程思想是与其儿童观、教育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9.学前领域的综合课程中最为明显的形式即单元主题活动. P20430.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 P20531.学前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人的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学前教育活动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32.学前教育活动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一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操作活动、考察活动。 P21433.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尊重性原则、辩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多元化性原则。34.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有两种典型的评价方式

    10、:说评结合法、档案袋评价法。 P23135.学前教育目标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目标。36.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活动设计思路、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P21837.学前领域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根据活动对象的关联度,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划分为以下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P22138.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目的、内容或对象、主体、标准。 P22722939.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也是评价的主体。40.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41.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建立优质师幼关系是提升幼儿园

    11、教育质量的关键与核心。 P8342.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平等性、助长性、民主性、对话性、互动性. P848543.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P9244.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标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P9445.教育目标可分为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P9546.学前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全面性、生活性、活动性、整合性、潜在性 P16847.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的安排与组织。 P21748.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基础,认识

    12、儿童就成了儿童教育的起点。49.在西方,对学前教育理论形成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50.杜威开创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51.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52.处理好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是学前教育有效实践的前提。53.狭义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机构教育。54.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蒙台梭利).1923年陈鹤琴发起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为(幼稚教育)55。我国近代学前教育史上第一位男幼儿园教师是( 张宗麟 )56.创建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是 (陶行知)5

    13、7.提出科学、健康、社会、艺术、语言五大教学领域划分的是(陈鹤琴)58。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总目标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法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59.历史上最早论述学前教

    14、育的专著是(母育学校)60。卢梭首先详细地论述了“发现法”,主张对孩子进行直观教学。61。教育目标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方向。学前教育目标必须以总的教育目的为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简答 论述1。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1)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2)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3)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4)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2.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特点(1)受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地发展。(3)有符合一

    15、定标准的房舍、设施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展开。 (4)由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机构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过专业训练,尤其是教师,大多数是接受过师范教育或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 3。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2)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帮助学前儿童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使儿童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3)学前教育对于家庭的价值4.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P11-12( 代表作人的教育) 发明了“恩物”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设立了所幼儿学校(世界上第一所幼

    16、儿园) 幼儿园之父(1)重视学前教育(2)倡导自由教育(3)对游戏、作业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确立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游戏、作业等活动作为培养幼儿的基本形式5.杜威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P12(1)教育即生长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的机能、倾向。(2)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的课程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过程,即通过儿童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主张“做中学的教学方法。6.蒙台梭利

    17、的教育思想( 代表作童年的秘密有吸引力的心智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P13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创办“儿童之家”.以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为基础,用直接观察的研究方法(系统观察法、实验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生命,使每个儿童具有的天赋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2)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地表现。(3)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设计了训练感官的教学活动,对儿童进行感觉教育,让儿童在操作中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及

    18、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7。“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1)年龄发展适宜性,即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2)个体发展适宜性,即教育要与每个儿童的特点相适应.(3)文化适宜性,即教育要与每个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相适应。8.皮亚杰主要观点(1)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的重要性.(2)强调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3)注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游戏的作用,把儿童的兴趣、需要看作是儿童发展的动力,并强调要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特殊的兴趣和需要。9.学前教育理论发展方面的变化(1)在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架构上,逐步摆脱苏联“学前教育学”的束缚,从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出发,从我国学前教育实

    19、践的基本特点出发,从正在改革或形成的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观念出发,建构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构架。(2)在继续关注和研究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改革和发展的同时,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新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人类生态学的有关理论、西方道德发展理论等的研究、吸收、借鉴便是例证。(3)注重学前教育理论的现实“发生”,多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尤其是些建立在学前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实证研究,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4)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在注重学前教育目标、课程及其标准、有关领域的教育等方面研究的同时,注

    20、重一些深层次的课题研究。10.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 P2734(1)遗传:遗传特性影响着儿童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感受和反应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只是可能性的,它们只是增加特定特征出现的可能性,但不直接导致这些特征的出现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与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遗传因素并不能单独决定儿童的发展(2)自身特征与行为:儿童的主动探求影响其身心发展儿童的选择可以影响其所处的环境自我调节的发展影响儿童对环境的适应(2)环境:自然环境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自然是影响早期儿童发展的第一环境要素自然资源对儿童的健康与性格有不同的程度的影响家庭与社区环境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

    21、教师社区是儿童成长的文化摇篮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幼儿园在早期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1。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P33-34(1)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2)幼儿园对早期儿童的发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3)幼儿园在早期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2.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P3436(1)基础性与易感性(2)连续性与阶段性(3)普遍性与差异性基础性:表现在生命机能的可塑性会随着机体的成熟而不断降低,因而生命早期具有更多样化的潜能,早期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易感性:表现在儿童这一阶段的发展既容易朝

    22、着积极方向快速发展,也易朝着消极方向快速发展。需要预防儿童敏感期转变为危机期,防止其产生永久性机能障碍。连续性与阶段性:表现在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是累积的,有时却会出现质的飞跃。早期儿童身心发展主要经历03岁(最主要的是身体的发展。用身体去探索世界,学会走路、说话和思考),35岁(“金色童年”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玩耍),5-7岁(掌握大量词汇,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进入有意识的想象阶段,即从一定目的出发去筹划自己的活动)。13.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 P3640(1)注意保护儿童的感官(2)适应并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3)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4)因时、因境、因人施教(5)应以活动为基

    23、本的方式与途径14.如何理解学前儿童要因时、因境、因人施教 P39(1)因时而教:教育要因应儿童发展成熟的时间,适时施教。把握儿童发展的各种关键期,帮助儿童实现最佳发展。(2)因境而教:不同的儿童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下,其成长影响的因素各不一样,其所需要的教育帮助也是不一样的,教育要从儿童的具体处境与具体需要出发,施以相应的教育,才能促进儿童最佳的发展。(3)因人而教:因不同个体的特性而施教,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15。西方儿童观的演变 P6264 西方儿童观的演变过程,是西方现代儿童观在批评传统儿童观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发端、莫基与发展的过程。(1)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孕育:传统的、

    24、旧的儿童观及其批判儿童被视为“小大人”.在普遍信奉“人生而有罪背景下,儿童观主流为“儿童生而有罪(2)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端:儿童的发现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点燃了西方儿童观变革的火炬。儿童观体现在:第一,儿童生来便具有一些自然赋予的冲动,一些美好的天性.第二,儿童的存在是自然规律。第三,儿童期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3)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奠基:“儿童中心普莱尔儿童的精神使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杜威奠定了现代儿童观的理论基础。杜威儿童观的核心是确立了“儿童中心”地位:第一,强调儿童的本能的基础性。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具有发展的能力。第三,儿童与成人

    25、在心理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儿童的心理是一个成长与发展的过程.(4)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儿童的世纪1989爱伦凯儿童的世纪 1989儿童权利公约三条线索:一是“儿童”的概念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 二是以成人为中心到“儿童期”概念的出现与确认,再到“儿童中心”主张的提出与确认 三是从儿童作为国家或家庭的私有财产到儿童自身权利的确认与保护16。卢梭的儿童观及儿童教育观(著作爱弥儿)(1)儿童生来便具有一些自然赋子的冲动,些美好的天性。(2)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3)儿童期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17。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P66(1)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2)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人期做准备的双

    26、重价值(3)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4)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5)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生长、学习与发展(6)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7)儿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8)儿童有权享有幸福的童年18.什么叫幼儿园教师专指在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利用专门的设施,按照特定的章程,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的专业人员。在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那个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是学前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承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效的中间人。19。学前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2)全面性(3)生活性(4)活动性(5)整合性(6)潜在性2

    27、0.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历稈 P196199(1)学习、模仿日本模式的清末民初学前课程(19031918)(2)20世纪二三1年代旧中国学前课程本士化、科学化的探索变革(19191948)(3)20世纪50年代借临苏联经验的新中国学前课程变革(1949-1965)(4)学前课程灾难化发展(19661975)(5)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课程的进步变革与完善(1976至今)21.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特点 P199-202(1)变革的主线:教育文化的引进和本土化(2)变革的脉络:受各种教育流派的影响,与世界教育的发展一脉相承(3)变革的内在倾向:民族文化传统影响22。陈鹤琴 P20 中国幼儿园之父

    28、(1)吸收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批判和反对束缚儿童的封建礼教。(2)开展了对学前教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陶行知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了注重幼稚教育案。(3)率先在我国用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率先采用(4)实验法在其创立的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中开展幼儿教育研究,并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其成果涉及幼儿园的课程、设备,教育、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5)1928年幼稚教育从刊出版了四种介绍其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成为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6)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优质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建设与发展。(7)建立了活教育的

    29、体系理论,这个体系是陈鹤琴及其弟子在西方进步主义教有思潮的影响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理论的最宝贵成果,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23。学前教育活动的特点 P216-217(1)计划性和目的性(2)儿童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3)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统(4)情境性(5)整合性:应促进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等诸方面的整合发展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综合构成一个整体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以及环境、教材、设备、材料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4.瑞吉欧学前教育模式主要特点 P1718(1)社会支持和父母参与(2)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3)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4)多种多样

    30、的教学手段(5)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6)开放的教学环境25.设计学前主题教育活动遵循要求 P224(1)尊重儿童兴趣主题教育活动与领域教育活动相比最大的特色在于主题的确立来自于儿童的兴趣。主题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较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是发起者和引导着,主题的完成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2)突出主题 只有主题突出,才能使教育活动按照一条主线进行而不至于杂乱无章(3)体现整合性的特点主题教育活动的整合应该是自然的、有机的,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兴趣的,而不是设计者的生拼硬凑。同时,儿童的主动建构过程不可忽视。要注意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儿童自主选择.26.儿童观的内涵 P59(1)儿童观是人们对

    31、儿童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儿童的特点和地位、儿童期的意义、教育同儿童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2)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3)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4)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27.幼儿园教师角色的演变(1)从保姆到专业人员。“保姆”到“教养员”到“教师”,成为的改变体现了学前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演变,即强化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职责和专业人员的趋势要求。(2)从传统到现代。一是知识的传授者,二是指导者和控制者,三是裁决者。28。优质师幼关系的培育策略 P8586(1)树立现代儿童观是关键(2)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3)提高教育技能是保证(4)营造良好环境是基础(5)完善管理制度是保障29。学前领域活动设计需注意 P222-223(1)教育活动设计中体现领域特点(2)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分析领域活动素材,找准目标与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