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docx

    • 资源ID:15997501       资源大小:30.0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docx

    1、最新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第一单元一、单元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3.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领悟作品内涵。德育目标: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发现并感受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社戏是一篇小说,课文通过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

    2、生活经历。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3、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这个单元,应该学会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而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学习时还应注意利用当地文化生活,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学习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四、学情分析: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学生对于此类主题的文章接触较少,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时要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5、教学课时安排第一课 两课时第二课 两课时第三课 一课时第四课 一课时 6、写作:学习仿写(1)学习目标1、可以模范范文的篇章结构。2、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3、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2)内容:选择学过的一篇文章进行仿写。(3)形式:写作修改并在班内展览。七、口语交际:应对 (一)活动

    4、过程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二)内容:口语实践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9)1.社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珍视友谊的美好情感;并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调动生活经验,养成良好个性,促进健康成长。一、知识链接1作者链接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5、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2背景链接课文节选自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二、基础梳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归省(xng) 行辈(hng)惮(dn) 絮叨(x do) 怠慢(di) 撺掇(cun du) 凫水(f) 潺潺(chn) 蕴藻(zo) 家眷(jun) 皎洁(jio) 漂渺(mio) 纠葛(g)(2)解释下面的词语。归

    6、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惮:怕,畏惧。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自失:文中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旺相:茂盛。怠慢:招待不周。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兴,兴致。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3、整体感知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内容。1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写“我”十一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2课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线索:看社戏。3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

    7、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是;略写的是。4课文选材安排上,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四、深层探究5朗读第1至3段,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可以钓虾、放牛,体验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

    8、,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做铺垫。6自读第4至9段,概括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说说这样详写的作用。心情变化: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赌气高兴、有希望兴高采烈。这样写突出了要去看社戏的迫切心情,为下文写看社戏的乐趣做铺垫。7看社戏出发前遇到了哪些波折?又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要详写这些波折?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怕外祖母担心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小伙伴们和“我”一起去看社戏。叙事非常翔实,这样写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

    9、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宕。8社戏好看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从“我有些疲倦了”“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骂着老旦”。9你如何理解“偷”罗汉豆这一行为?“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偷”,一改一般意义上的“品德败坏、遭人唾弃”的意义,而成为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

    10、(NO.10)1.社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珍视友谊的美好情感;并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调动生活经验,养成良好个性,促进健康成长。一、合作与探究(一)人物赏析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其他人物有:“我”、母亲、外祖母、桂生、阿发、六一公公。2找出描写双喜的句子并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印象。看戏前,

    11、当“我”因为看不到戏而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使得“我”能够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

    12、,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归航中,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得周全。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桂生、阿发、六一公公这几个人物的印象。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为补偿对“我”的歉意,他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可见他的热忱。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

    13、、好客。(二)语言品析4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5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巧妙?妙在哪里?)“点”“磕”“退”“上”“架”等动词,十分准确地展示了几个少年驾船技术的熟练,同时也表现了大家去看戏时的愉悦心情。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远山来陪衬,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7小说的结尾应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我”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手法探究8朗读1113段、2223段,思考:这几段调动了哪些感官?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等。色

    15、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航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如表现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三、课堂小结平桥归省乐趣多,钓虾放牛多快活。登船看戏心难耐,月夜行船景动心。船头看戏难尽兴,月下归航拾豆趣。童年美好易消逝,劝君惜取眼前时。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11)2.回延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陕北民歌

    16、“信天游”的艺术特点。2体会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知识链接1作者链接。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于山东枣庄市峄县(今山东台儿庄)。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造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1946

    17、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2背景链接。诗人1940年奔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诗人在延安的六年中,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忘的时期。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的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二、基础梳理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白羊肚

    18、(d)树梢(sho)糜子(mi)满窖(jio) 脑畔(pn) 气喘(chun)4、整体感知1大声读课文,分别用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回延安。表达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之情。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生活,展现诗人和延安的血肉关系、母子深情。第三部分:话延安。描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看延安。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表现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第五部分:祝延安。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作者的惜别之意。2自由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19、第一部分:激动、跳跃;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第四部分:热情、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扬。3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的基础上齐读全诗。4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具体语句:“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四、深层探究。5第一部分用了大量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来源:学科网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之情。而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

    20、则更加洗练,表达情意更加强烈。6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再次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欢乐的气氛。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说说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比”就是用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先用“树梢”“树枝”“树根根”比喻诗人与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亲密程度,突出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感受。再用“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作比,表明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

    21、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也为能投身于其中而自豪。作者以人和动物类母子间的至诚至爱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延安、对革命的热爱之情。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NO.12)2.回延安(第二课时)主备人:王兴法 审核人: 骆秀志 冯呈呈 王国飞 侯韦华 【学习目标】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2体会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传统文

    22、化的艺术美,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1、知识链接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押一韵,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一般一节表达一个意思,也有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歌词一般以七字二二三式为基本格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

    23、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二、合作与探究1朗读第三部分,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的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馍木炭火”,来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既亲切又真实。用夸张的手法写窑洞内外人之多。再用一个大特写的镜头“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体现出老人的特征。用人人都知道的“鸡毛信”借指抗日战争时的经历。诗人回到“家中”,见到父老乡亲,想到延安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立下的汗马功劳,发自内心地向延安人民表示

    24、真诚的感谢。老少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真实动人的情景跃然纸上。2第四部分的中心句是什么?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中心句是“母亲延安换新衣”。先用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总起,表明变化之大,接着选取了一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最后归纳总结。3默读第五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的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既歌颂

    25、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4诗歌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口语,请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叠字的大量运用,带有陕北口语的特色,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诗中的叠字词语,有表事物的,如“树根根”“羊羔羔”等;有表数量的,如“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有表情态的,如“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还有表颜色的,如“白生生”等。还有如“登时”“莫要”等陕北口语的入诗,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诗人形象、生动地抒发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

    26、了很大的作用。5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回”字是全诗的诗眼,“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显得无比亲切,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情,而“去”“到”没有这种效果。三、拓展延伸请查阅相关资料简要赏析贺敬之的另外一首信天游桂林山水歌。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13)3.安塞腰鼓【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7、,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知识链接1作者链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背景链接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

    28、、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二、基础梳理晦暗(hu)羁绊(j)冗杂(rng) 蓦然(m) 烧灼(zhu) 戛然而止(ji) 亢奋(kng) 辐射(f) 搏击(b) 淋漓(ln l)三、整体感知1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

    29、行概述、评价。好一个_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如“亢奋”“豪迈”“惊心动魄”“震撼”“火烈”“壮阔”“豪放”“有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2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鼓响前(14)(安静)腰鼓表演(527)(激昂)鼓声止(2830)(寂静)3第二部分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同一句话,请找出。513:宏伟的场面;1417:雄壮的响声;1822:击鼓的后生;2327:奇丽的舞姿。分水岭:好一个安塞腰鼓!四、深层探究4“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是强健的

    30、风姿。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使人叹为观止。5作者描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冲破阻碍的强烈渴望。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6.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这天地之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

    31、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这一句是对生命力量的赞颂,生命的力量在这里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并带动着生命奔腾升华。7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高原人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这种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五、语言赏析8.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并分析其作用。(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