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中石兽总结习题含答案讲课讲稿.docx

    • 资源ID:15994796       资源大小:47.1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中石兽总结习题含答案讲课讲稿.docx

    1、河中石兽总结习题含答案讲课讲稿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

    2、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原文注释】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n)【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 】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是:这】非木杮(fi)【木杮: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n)【湮:埋没。】于沙上,渐沉

    3、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同“癫”,疯狂。】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原来是。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沙为坎穴【坎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如:依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参考译文

    4、】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了河里。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5、,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一、基础知识【重点词句】1.古今异义 并: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阅十余。 今义:阅读。 是: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 今义:

    6、判断词 是。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知其一 。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2. 一词多义 去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3、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4、为其来也。(在)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4.汉字通假。“颠”同“癫”,疯。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5.注音:圮p;曳y;棹 zho;杮fi;湮yn;溯s。6.句式(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

    7、,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二、课文理解1.文章分层: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第二层(2-3):另两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4):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 “据理臆断”,深化主题。2.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第四

    8、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中心思想: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 ”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常年在河

    9、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三、答疑解惑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

    10、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因其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他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是 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既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3.文

    11、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

    12、识更可靠。河中石兽对比阅读 一、阅读理解。(共6小题,共100分)(一)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下列问题(共5小题,共15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13、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分)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 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 3.(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众服为确论。 4.(3分)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 5.(3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阅十余岁阅:_不亦颠乎颠:_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5小题,共17分)沧

    14、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15、断欤?6.(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_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_ 7.(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8.(3分)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9.(4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10.(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实词。山门圮于河 圮_湮于沙上 湮_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5小题,共20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

    16、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然如抱深忧。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

    17、水抟成丸,衣以赭(zh,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砞(m,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1.(4分)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转赠以金扶苏以数谏

    18、故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归途于窝集遇三盗D.以箧负归负势竞上12.(4分)翻译下列句子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3.(4分)翻译下列句子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14.(4分)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5.(4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湮于沙上_不亦颠乎_虽危症亦立愈_终不反顾_ (四)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下列问题(共5小题,共20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

    1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6.(4分)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一老河兵闻之_当求之于上流_ 17.(4分)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众服为确论。 18.(4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20、成白话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9.(4分)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20.(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山门圮于河_湮于沙上_如是再啮_ (五)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12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21、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1.(4分)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石兽于水中贤于材人远矣B.以为顺流下矣策之不以其道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D.然则天下之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2.(4分)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B.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

    22、结局,悟出了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C.打捞石兽时,庙僧考虑不周,老河兵空谈事理,唯有讲学家提出切合实际的理论。D.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 23.(4分)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寻十余里未果,寻病终C.是非木杮斯是陋室D.求之下流,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4小题,共16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23、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

    24、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瞑,通“眠”。陂薮(bi s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緼,乱麻绳。唼(sh),水鸟吞食声。24.(4分)翻译下面的语句。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25.(4分)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26.(4分)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7.(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须其夜艾_阴布大网_叹其以诈相笼_ 答案 一、阅读理解。第1题 C第2题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25、第3题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第4题 A第5题 1.经过,过了。 2.通“癫”,疯狂。 第6题 1.介词,在 2.代词,指代二石兽 第7题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第8题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第9题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第10题 1.倒塌 2.埋没 第11题 C第12题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第13题 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经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

    26、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第14题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有志者事竟成、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第15题 1.埋没 2.颠倒,错乱 3.即使 4.回头看 第16题 1.石兽 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 第17题 众/服为确论。第18题 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第19题 “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第20题 1.咬,这里意为冲激。 埋没 倒塌 第21题 C第22题 C第23题 A第24题 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第25题 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第26题 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第27题 1.依照 2.止,尽 3.暗中,秘密 4.笼罩,捕捉


    注意事项

    本文(河中石兽总结习题含答案讲课讲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