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语文.docx

    • 资源ID:15969988       资源大小:25.6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语文.docx

    1、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语文 考点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2、1962年,溥仪自述:“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

    2、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该材料可以说明( ) A、溥仪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溥仪的帝王观念没有真正改变C、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广泛的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落实3、“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应该出自(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论联合政府 C. 共同纲领 D. 上海公报4、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

    3、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法制化5、“如果把比作一个战役的话,那么,1949年9月召开的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则是完成了战役的方针、原则、战略部署的制定工作;而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及其以前的选举代表等,只是组织实施战役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材料中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协商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学者王晖

    4、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7、毛泽东在1954年8月的一次讲话中说:“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相互攻击、相互倾轧的弊端,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于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与完善这种制度。”“这种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8、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

    5、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这是因为新政协会议( )A由全国各族人民选举产生 B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参加C中国共产党起领导作用 D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9、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A. 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B.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C. 贯彻了“

    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10、 “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A. 抗战期间的党派合作 B.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11、有学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着考验,经历过曲折,但是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据此,可以理解为它( )A. 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 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7、C. 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2、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A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15、2019年10月1日全家政协主席俞正声发表讲话:“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新疆民族区城自治的光辉历程。60年来,新疆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下对民族区城自治

    9、制度分析正确的是()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共同纲领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城自治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挽定。A B C D16、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17、下表中的事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事件意义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建立了社

    10、会主义民主制度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8、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 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 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 中央

    11、允许地方自治19、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20、 1954年全国人大在宪法修改过程中,有代表提出在第三条第三款中“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应补上“也有使用的自由”。最终,宪法将其确定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主要体现了( )A.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力求创新 B

    12、. 新中国追求各民族平等C. 新中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方针 D. 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

    13、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依据材料三和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重大的推动作用?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一:为1949年10月1

    14、日开国大典时在现场所拍摄的照片。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有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沈钧儒、罗荣桓等。图二: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共有11位,其中站在正中的是毛泽东,第一排左起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后排有周恩来、林伯渠、沈钧儒、郭沫若等。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二作者在艺术创作时做出的一处调整,并分析其进行调整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艺术创作与史实关系的认识。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

    15、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经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

    16、月) 材料三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

    17、一项罪恶。”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在中、西方具体实践的差异。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确立的,与题干

    18、时间不符,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排除C;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故选B。2、【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溥仪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A;“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反映的是溥仪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享有公民的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B错误,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49年的共同纲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表于1912年,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符,故A项错误

    19、;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提出建立包括中共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符,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上海公报推动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中国体的规定无关,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

    20、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排除C;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故选B。5、A6、A7、B8、D9、【答案】C【解析】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材料中“1957年”“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相符,故C项正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A项错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201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21、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故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些信息可知,这一政治制度是与政党有关的,在四选项中涉及到政党的只有B,故选B;依据材料中的“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可知AD所体现的时间与材料中的时间都是符合的,故可排除AD;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故排除C。11、【答案】B【解析】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贯彻落实,故B项正确。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基础的

    22、是新中国的成立A项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的C颂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 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能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才有资格去确定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13、C14、【答案】D【解析】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故错误;B、材料未涉及这次会议关于领导人选举的问题,故排除;C、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已经确立,故错误;D、1954

    2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正确;故选D15、【答案】D【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满足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以及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决定的,正确;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政治制度,错误;该项描述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并不都是,错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正确;故选D1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涉及到的是我国的政党政治,联系所学,我国在建国之后确立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是指

    24、政党政治,排除;B项中的“直接”表述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17、【答案】C【解析】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故答案为C项。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法律性文件并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法制建设方针为平反冤假错案及法制建设提供了基础,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已经有了政协制度,他代行了人大的职能和作用,体现了人民

    25、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材料中涉及到了,各界人民代表,团结各界人民,可以看出,这是指当时的政协制度,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利用政协制度来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并没有强调出民主决策与人民要求之间的关系,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形成是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大会召开,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自治的问题,排除D。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之初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依据1949年11月即新中国建立伊始,毛泽东指示华中局等单位“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恢复与发展生产”可知,毛泽东重视发挥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反映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形式,

    26、故选C。1953年12月新中国开始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B、D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反映,故排除。20、【答案】B【解析】AD的说法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百花齐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故本题选B项。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二、非选择题21、(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探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答出一个即可); (2)1954年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选三即可)(3)前者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

    27、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后者标志着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为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权保障。 (4)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开放性试题,酌情给分)22、例:领导人站的位置进行了改动,由自由站位变为分排站位,只有毛泽东站在前排中央,其他人都在偏左方。原因:油画需要艺术地展示当时会场的全貌,营造隆重的气氛。突出毛泽东作为新中国主要缔造者的地位,同时也兼顾了中央政府其他领导人的形象,并描绘了当时天安门广场明朗开阔的场

    28、景。艺术感性。认识:艺术家可以在创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达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23、(1)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则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