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三篇.docx

    • 资源ID:15968342       资源大小:26.8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三篇.docx

    1、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三篇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三篇 【导语】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植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组织培养。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部分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部分,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所以本节课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组织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

    3、、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保底能力目标】此处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繁殖,同时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五、教法教

    4、具材料的准备 (1)准备蔷薇枝条、刀片、嫁接薄膜。 (2)准备天竺葵。 (3)提前录制芽接与枝接的实验视频。 六、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式导入法:【保底教学】因此处内容已讲过,因此提问时,着重提问班里的后进生,拟采用两大组PK形式进行提问。 (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按照功能分为两大类: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它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因此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保底教学】:“卵”易错字,找后进生到讲台上书写。 2、谈话式导入法 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听过“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那同学们想想这就话所描述的柳树是由种子生长发育而来的

    5、呢,还是由柳树枝条发育而来的呢? 生柳树枝条发育而来的。 师没错,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是必须依靠种子生长发育这种有性生殖方式才可以,无性生殖同样能长成岑天大树。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 新授: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 师学生自学课本P39“植物的营养繁殖”内容,约1min。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甘薯、马铃薯、草莓、落地生根的繁殖。 同学们,这些植物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 生甘薯根;马铃薯、草莓茎; 落地生根叶。 师很好,那么根、茎、叶又是植物的什么器官呢? 生营养器官。 师没错,像这种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注】落实学生笔记。 嫁接 【培养学生自学能

    6、力】: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40-41页中的“嫁接”,约2min。 1、读图识嫁接 利用多媒体,展示“嫁接”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嫁接的概念,并且理解为什么要嫁接。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整棵树由两部分构成。 师同学们观察很细致,这就是“嫁接”的结果。 接上去的枝条或芽叫做接穗。 承接接穗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详细介绍课本P41页所展示的图片中,接穗与砧木的特点。) 接穗(柿树):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但耐寒、耐寒性不强。 砧木(君迁子):耐寒、耐寒,但果实小、产量低。 师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嫁接呢? 生获得更好的遗传性状,生长速度快。 2、学生分组实验:【能力教

    7、学】 【注】强调实验安全,小心用刀。 学生四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蔷薇的嫁接。 目的要求:尝试进行蔷薇的嫁接。 材料器具:蔷薇枝条,刀片,嫁接薄膜和枝剪。 实验过程:学生观看老师提前录制的相关实验视频。 学生实验,四人一小组,左右两大组进行PK。 【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奖励班级储值金卡。 3、教师提问: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 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保底教学】落实学生笔记。 新生出的枝条开花结果后是水蜜桃还是毛桃呢? 扦插 1、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扦插天竺葵的实验。 2、教师提问: 扦插在剪取茎段时,为什么上端的切口是水平的?而下端的切口是斜向的? 水平:减少伤口水分

    8、过多蒸发。 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扦插的概念。 【保底教学】落实学生笔记。 压条 1、教师讲解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压条的概念与过程。 2、教师提问 师为什么要剥去半圈树皮? 生在剥去树皮的部位积蓄有机养料,促进生根。 及时巩固: 1、以图区分嫁接、扦插与压条。 2、营养繁殖与种子繁殖(有性繁殖)有什么本质区别? 营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能力教学】此处为重点内容,注意启发学生,并落实学生笔记。 3、营养繁殖的优势? 保持了母体的遗传性状; 比种子繁殖快。 练一练 1、营养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D)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能否进行细胞* C、能否形

    9、成生殖细胞 D、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一枝原来开红花的碧桃树嫁接到开白花的碧桃树上,新嫁接的 枝条开花的颜色是(A) A红色B白色 C粉红色D红色和白色 3、繁殖优良品种的果树、花卉时,为了保持这些品种的优良性状, 在下列繁殖方式中,不要采用(A) A种子繁殖;B扦插繁殖; C压条繁殖;D嫁接繁殖。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知识延伸利用实验视频进行讲解。 七、随堂检测 (一)、基础达标 1、把马铃薯切成小块种在土壤里,这种繁殖方式叫做() A压条B嫁接C扦插D营养繁殖 2、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成熟后接穗接出的果实味道是() A.酸味的B.甜味的C.一半

    10、酸一半甜D.酸甜适中 3、下列各项不属于营养繁殖的是() A.利用根繁殖B.利用茎繁殖 C.利用叶繁殖D用种子繁殖 4、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益处有() 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一致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引起品种的退化 ABCD (二)学考体验 1、(2012福州)“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描述的植物繁殖方式是() A.扦插B.嫁接C.克隆D.播种 2、(2012济南)下列哪一种繁殖方式不能保持果树原有的优良性状? A扦插B嫁接C压条D用种子繁殖 3、(2013东营)素有“水果”称谓的草莓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A

    11、种子繁殖B有性生殖C植物嫁接D营养繁殖 八、板书设计 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 材料:根、茎、叶 营养繁殖 方法:扦插、嫁接、压条 植物的无性生殖 组织培养 篇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实验前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紧接着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本实验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隐含着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有

    12、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通过以前的学习,部分学生已领悟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命的奥秘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利的一面: 1、实验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体现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

    13、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通过学生咀嚼馒头的情境引入,从而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2、从分别设计牙、舌以及唾液对馒头的消化的单一变量对照到合并探究多个变量的对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使学生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学法 1、学生根据体验馒头味道的变化,自主

    14、提问,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结论。 2、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从而使启发诱导式的教法与探究式的学法和谐共振。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鉴于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能力弱。挑选部分学生实验前简短培训,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领。在实验中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其余学生,让实验落到实处。 情境引入 品尝馒头,要求进行较长时间咀嚼,感受馒头味道的变化,从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馒头是怎样变甜的呢? 作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唾液的作用有关。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引导分析在口腔中使

    15、馒头变甜的相关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跃气氛,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科学做出假设的方法-即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做出合理假设。 制定计划: a、提示: 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把难点进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两个探究因素,让学生同时对两个探究因素设计对照试验,有一定难度,让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探究,降低了难度,学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 淀粉遇碘变蓝,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 b、思考: 怎

    16、样模拟舌的搅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参与以及口腔的温度? 你选择的是什么因素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确保只有变量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 怎样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建议: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温水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这3个思考题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弄清了问题,不需要教师做任何强调,学生就能明白该实验有的组要把馒头切碎,要搅拌,以及整个实验要保持在37下进行,滴加碘液等具体操作的原因;问题是引导学生控制变量,顺利设计对照实验的核心问题,学生只要清楚了这个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c、分组讨论设计(要求图示说明,图示板演) 一大组:牙

    17、齿和舌头作用实验方案; 另一大组:唾液的作用实验方案; d、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整合 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顺利掌握从探究一个因素上升到同时探究两个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难,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体过程为: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图,把两组对照实验中相同实验组合为一体,适时点拨: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把两个因素放到一起同时进行探究,只要先把实验组设计出来,各对照组只要变量与其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即可。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实验设计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小组汇报实验完成情况,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交互式评价。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做下铺垫。 进一步探究:

    18、 为什么强调在37条件下进行实验?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温度对淀粉消化的影响吗? 兴趣小组展示课前做好的处于60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响。 课堂小结 1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3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搅拌与牙齿咀嚼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课后反思 1、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实验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实际操作对实验能达到的效果了然于心。 2、鉴于淀粉的分解过程无法直观感受。将原实验设计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过颜色由蓝变浅蓝、再变成黄色来感受淀

    19、粉分解的过程。 3、由考虑单一变量提升到同时考虑多个变量的探究。 4、增加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 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原因,在实验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规范。 篇三细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

    20、难点 30 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 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细菌的发现 讲故事,了解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 细菌到底长什么样? 观察细菌的放大图片,认识细菌的大小形态 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细菌的细胞结构特征和营养方式 比较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讨论

    21、细菌的繁殖方式 看录像,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提供录像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芽孢 看录像,理解芽孢对细菌的意义,了解生活中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提供录像资料,给以适当的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 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 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

    22、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杀死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可是有的生物学家质疑说: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气中某些化学物质完成,斯巴兰扎尼隔绝了空气,就破坏了生物“自然发生”的条件,因此没有微生物生出来。这样的疑问听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纷纷点头同意) 学生:1860年,法国科

    23、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着名的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 巴斯德解 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第二个烧瓶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

    24、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人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变质。巴斯德以令人信服的实验赢得了*的一致支持,后来,他在研究微生物方面获得了很多成就,被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主要教学过程: 31 教师: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肉汤里的细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装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景(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的实际操作,可展示图片或显微投影实物)同学们看得清楚吗? 学生:看见一点一点的。 教师:细菌的个子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显微镜,放大更大的倍数才能观察到。这是电子显微镜下,一根针头和针头上沾的细菌。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的形态吗? 学生:像火腿肠、

    25、两头圆中间直、像面包 教师:这种形态的细菌叫杆菌。还有别的样子的细菌吗?(出示其他图片) 学生: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弹簧 教师:请大家根据细菌的形态将他们分成三种: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学生:根据图片分类。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没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和书中的示意图比较。 教师:(出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你感觉细菌细胞结构更像植物还是像动物?为什么? 学生:我觉得更像植物,因为有细胞壁,看上去很坚硬的

    26、样子。 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有鞭毛,能运动。(教师适时说明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鞭毛) 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不是绿色的。 教师:总结:从营养方式上,大多数细菌和动物一样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它们和动物又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教师:细菌的结构中有没有和动物、植物细胞都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没有细胞核(还会答有荚膜、鞭毛等,教师应适时解释)。 教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聚集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核区。 教师:细菌也是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计算一

    27、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 学生:计算;2124096个! 教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48小时后呢? 学生:抢着按计算器:2.230074511043个! 教师: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2.23007451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有就是说:理论上讲,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 学生:笑,不可能! 教师:为什么不可能? 学生:我们会洗手。 教师:对。洗手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

    28、?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录像)。 学生:观看。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看到的录像内容回答几个问题?1、芽孢和孢子一样吗?2、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3、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 32 学生:不一样,孢子数目很多,是繁殖结构;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是,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 教师: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软着陆,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两年半后,美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三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