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5951533       资源大小:163.61KB        全文页数:1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docx

    1、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的是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的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可分为三部分。特别是本文人物感情色彩鲜明,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人物品质,而且更是不可多得的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同时,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所在的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均是描写历史人物,其教学目的明显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文学,从中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教学目

    2、标】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能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生词及部分语句的意思,从而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本资料的收集、教学中的理解,感受出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矢志不渝的精神,并能通过读、议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文章具体语言的感悟,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理解司马迁如何“发愤”,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崇高品质。【教学过程与环节分析】一、谈话导入,引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生读课题)上节课预习时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认真读读课

    3、文,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环节分析】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抓住真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有针对性,目的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二、初读课文,感受发愤1.出示学习提示。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2.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3.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读书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默读利于我们的思考,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出声的读,有的同学已经用简练的语言在书上做标记了,这种学习方法值得学习,其他同学也赶快行动吧,划出来的可以轻声读读。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环节分析】这一环节既有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又有团队的合作学习。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教学过程

    4、不仅是知识传递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而交往的主要方式便是互动。三、精读感悟,汇报交流(一)感知司马迁的“遭受耻辱”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到底遇到了什么挫折,什么样的打击呢?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谁联系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把这个事情做个简单的介绍呢?(生汇报)(课件出示:酷刑)2.同学们你想知道司马迁所受的是一种怎样的酷刑吗?(出示课件资料)3.司马迁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是啊,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倾吐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懑:出示我每日腹中肠子九转,精神恍恍惚惚,每当想到这种耻辱,就汗流浃背,沾湿衣裳,自己简直就是个太监,连深山岩穴之中都没有自己的藏身之处。过渡:面

    5、对耻辱和痛苦,司马迁是怎么想的,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生读“人总是要死的”)生读,师评价.因为受到酷刑,司马迁失去了完整的身体,因为受到酷刑,司马迁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此时的司马迁是“悲愤交加”生读几次想血溅墙头也就是说他想到了“死”(生说)可是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司马迁最终还是选择了“生”而且意志是那样的坚定。【环节分析】在教学中没有告诉学生,指导分析,重在唤醒,让学生抓住重点段品读、感悟,开启学生的心智。“品得透彻,说得精彩”用在学生身上恰如其分!(二)感悟司马迁的“人生追想”1.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你来读。A.这两句话中,你从哪里体会到这坚定的

    6、决心呢?B把那两个“一定要”两个感叹号读出来。(师手势)过渡:老师感受到了你那坚定的决心,当他身陷牢笼,有口难辩时,他只能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女生读)当他走出牢房,独对苍天时,他又会发出怎样的呐喊(男生读)来,把你内心的同科、耻辱、委屈都发泄出来吧, 来,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过渡: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司马迁,最终选择了要“活下去”生说。师:写完史书2.那是因为他想到了:出示:“人总是要死的”谁来读读。你读得真是声情并茂啊,你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吗?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一想。(生读)他刚才的发言中你们发现了没有,他谈到了人生的价值,是啊,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但死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7、,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如果就这样血溅墙头,了此残生,那就比鸿毛还轻,在司马迁看来忍受耻辱,完成史记,那就比泰山还重,这是司马迁对人生的价值作出的深刻的思考。(板书:人生的价值)【环节分析】语文教学把朗读放在首位,因为阅读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们学语文,不是把每篇课文都分析透,而是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有感情的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3.牢记“父亲嘱托”A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是司马迁决定活下去发愤写完史记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你找到了吗?谁来交流一下。(生读父亲的嘱托)B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

    8、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谁再来读一读,(学生深情地读)4.理解“少时志向”A同学们,想到了父亲的嘱托,(师板书)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吗?你还找到了哪些语句?(生读第2自然段的有关语句)B 这样一颗种子很小的时候就萌发了,这是他少时的志向。(板书)C指导朗读。【环节分析】读书瞻前顾后,上挂下联,用思维触摸黑色的文字,用心灵聆听文字后面的声音。学生通过品读,抓重点词句,交流碰撞,深刻领悟了其中蕴含的意思。5.感悟“榜样力量”A少时的志向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又一个原因,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你来读。(生读第1自然段)B除此之外,在他写给朋友的信中还写道:(出示课件)

    9、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周文王被关在牢里,写出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编写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迫迁居到四川,有了吕氏春秋的流传于世。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写成的。C想想看,当司马迁在信中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会怎么想的。师总结:他要向这些前辈学习,写完这部史书,实现他的人生价值,是啊,这是榜样的力量。(板书)6.结合插图写话A想到这儿,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读这段话(出示)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

    10、夜晚,别人正围坐在火炉旁,他却在油灯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别人还在梦乡,他已经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而他B这一写就是13年啊,4700多个日日夜夜,他是怎么度过的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出示课件)【环节分析】通过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司马迁这个人物的动作、神态、内心活动,引导学生触及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并顺势要求学生与人物“对话”,表达了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我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插图,让他们意识到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意义,不能只考虑一己私利,而要追求生命的价值。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真正意义所在。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

    11、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住了人物形象。7.你们想象的太好了!同学们,这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父亲的嘱托”学生齐读)这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他想起了(出示“人总是或轻于鸿毛 学生齐读)这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那坚定的信念,(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学生齐读)8.读到这,你的眼前浮现出一位怎样的司马迁?(生:厄运打不垮 忍辱负重 发愤图强 )9.指导生读,读出自己心目中的司马迁。(三)体会司马迁的“发愤写作”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

    12、命写成的。 课件出示:A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辉煌巨著? (1)“13”年,“52”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师:这13年就相当于你们出生到小学毕业这一段漫长的时间,而司马迁天天都在写作,是忍辱负重地写啊。52万字相当于10本语文书这么厚,这52万字字字是血,句句是泪啊。而且是字迹工整,记载了从汉武帝到 3000多年的历史。000多年的历史浓缩成52万字,所以说这是一部辉煌巨著。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

    13、书?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3000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有没有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出示课件)C当我们今天捧起史记的时候,你会对司马迁产生一种怎样得到感情呢?(钦佩 感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段话。)(出示课件)四总结课文,感情升华A同学们,假使他当时血溅墙头,还能读到史记吗?人们会怎么评价他?所以我们说这两种死法是不一样的,出示:人总是要死的,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请听一位读者的心声(出示课件)B同学们,你们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吗?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史记(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

    14、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巨著传万代!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环节分析】通过阅读拓展,从侧面反映了人物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充满了对司马迁的敬佩之情,同时教育孩子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五、知识延伸,完成作业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司马迁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司马迁的精神,最后,我想把这些话与同学们共勉!(出示名人名言)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2.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3.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

    15、贺拉斯4.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 5.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琼森 师总结:两千多年来,这不伟大的著作犹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中,所有读过史记的人都对这部巨著赞不绝口,同时被司马伟大的人格深深的震撼,我以为司马迁忍辱负重,用毕生的心血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他的一生“重于泰山”板书再读课题。司马迁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同学们下课后写成小短文,阅读史记故事,了解史记中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环节分析】这一环节重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开发语文资源。附:板书设计 人生价值父亲嘱托 重于泰山少时志

    16、向榜样力量【教学反思】当时在选此篇课文时,反复地读了好几遍课文,越来越感觉到仅仅凭借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的话,孩子们体会不会深刻,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了解而已,至于为什么用“发愤”而不用“发奋”,只能是借助字典解释,并不是自己的所读所悟,因此,上此课之前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史记以及与之相关的司马迁的史料等,当一切准备妥当后,此篇课文便开讲了。第一遍的试讲,让我感觉到孩子课文读不熟,对于司马迁的“发愤”领悟的很肤浅,没有激起学生的愤怒之情,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充分认识到两点:一是学生掌握的资料少些,二是引导学生读的不够到位,没有用情去感染他们。于是对教案进行了

    17、修整,发现本节课,孩子真正投入了文本中,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我怀着对司马迁的无限敬佩结束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堂课,感觉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第一,用好教材,适当拓展: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开放的、无比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鉴于学生历史知识贫乏,对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司马迁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记内容都知之甚少。教学前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写史记。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充分阅读,学生心中的司马迁形象渐趋生动,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学效果好。课后推荐相关读物或指导课外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练笔,以拓展学习

    18、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第二,以情促读,以情感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注重教师语言,以情促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情节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为此,我设计了煽情的教师过渡语,旨在带领学生进入情节,进入人物的内心!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迁写史记的坚定决心,我是这么引导的“老师感受到了你那坚定的决心,当他身陷牢笼,有口难辩时,他只能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女生读)当他走出牢房,独对苍天时,他又会发出怎样的呐喊(男生读)来,把你内心的同科、耻辱、委屈都发泄出来吧,来,让我们一起来读。

    19、”听了我动情的话语,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激动,这时的朗读,学生们已经进入了司马迁的内心!因为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的决心也更坚定了! 再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加深对司马迁的印象,我顺势引导:“同学们,这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父亲的嘱托”学生齐读)这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他想起了(出示人总是或轻于鸿毛 学生齐读)这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那坚定的信念,(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学生齐读)读到这,你的眼前浮现出一位怎样的司马迁?”围绕这三句话,司马迁的形象在孩子们心目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第三,精心设计,整体把握:在“横祸”面前,在

    20、“巨大耻辱”面前,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最终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选择了“忍辱偷生”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前面的段落。是第二段中“父亲的临终嘱托”,是第一段里“从小听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励。我并没有就此打住,继续追问学生:“除此以外,司马迁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呢?”这时,我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周文王被关在羑里(yu,古地名),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居然写了国语;孙膑被剜(wn)掉膝盖骨,竟写了兵法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感悟到了“我一定要活下

    21、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这就是“发愤”!化屈辱为动力,化悲伤为动力,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记。这样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过程也行云流水。荷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这篇美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作者以其细致的观察和充满童真的想像,按照“闻花香看花多赞花美变化舞”的顺序,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别有情趣,一个“美”字贯穿全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感悟文中词语运用的精妙,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

    22、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像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难点: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品词析句法和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紧扣重点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紧抓关键词句展开品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抓住几处语言文字训练点咬文嚼字,展开训练,同时借助多媒体出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最后再通过情感朗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精读感悟 积累

    23、训练)一、 猜花谜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谜底:荷花)2、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到荷塘去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谜语导入,诱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记忆,激发学生探究欣赏的欲望。】二、赏花姿 引入:同学们想看荷花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荷花视频,配上优美音乐)1、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我看到了_的荷花。【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练习用恰当的词语表

    24、情达意,做到学以致用。】三、品花美 引入:同学们说的真棒!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1、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用心去感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读后有印象,进一步学会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2、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第二段)(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诵读,品词嚼句,感悟语言之美。】 (2)、组织汇报交流。 你

    25、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指名读说。 A、出示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借助图片让学生体会到“挨挨挤挤”形容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认识“挨”是多音字,体会比喻句的妙处。B、根据回答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 ),有的( )(1)、哪个字用得特别好?重点理解“冒”。谈谈你的理由。(2)、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长、钻、伸、露、探、冲) (3)、我们可不可以用其它的字代替“冒”,说说为什么不可以?(“冒”写出了荷花的活力,使劲地、兴高采烈地)(4)、根据学生回答对 “展开、露出、饱涨”等词适当点拨。总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

    26、家看,准确地用词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大家感受到荷花之美吗?【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做多元解读,从中积淀语感。通过有滋有味的美读加深对文本的体验。】3 、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美呀!真是一朵有一朵的姿态。这么多的白荷花,你来想一想,荷塘中还会有什么姿态的荷花? 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1)、想一想,再写下来。 (2)、小组内读一读,指名说,集体评议。 (3)、作者是怎么说的?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点拨:一个“活”字,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生机勃勃。作者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画,感叹道:“

    27、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画家”指的是谁呢?(大自然)大自然真是神奇,给了我们这么美的享受,我们怎能不热爱她!(美读第三段)【学语言,用语言,想像说话为写作做好铺垫】。四、幻花境过渡:荷花如此之美,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1、闭上眼睛,让我们化身为千姿百态的荷花,静静地聆听荷花池中的故事。 (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静地听。)配乐:日出晨安2、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能说说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地说说。3、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谁愿意用你的读来展示?【优美的范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心灵再次经历美的体验。在听读说的训练中熏陶感染,与文章产生共鸣】五、拓花颂1、师:荷花让人陶醉,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呢?2、荷花美丽,从古至今,深受大家的喜爱。特别是一些文人都以诗词来赞美荷花。有些名句更是广为流传。这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芙蓉向脸两边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课件出示关于荷花的名诗,学生速记积累)六、作业超市必做题:1、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选做题: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夜晚的荷花。【板书设计】 荷叶 挨挨挤挤3、荷花 冒 (露、探、冲) 千姿百态“活”的画【教学反思】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课文如画,课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