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沁园春中国梦共5篇修改版.docx

    • 资源ID:159350       资源大小:26.1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沁园春中国梦共5篇修改版.docx

    1、沁园春中国梦共5篇修改版第一篇:沁园春 中国梦沁园春 中国梦祖国美景,崇山峻岭,绵延千里。遥望太行山,回想沧桑。大河东去,浊浪滔滔。群峰逶迤,原奔野马,似与夸父比胜负。忆古时,刘茅庐三顾江山恢复。国家处危急,无数英雄舍身拯救。惜胡兰少云,乘鹤西去。东亚病夫,挺起胸脯。卫星遨游,引世瞩目,跻身世界强国列。中国梦,华夏儿女梦,主宰苍穹。众兴中心校八(2)班:杜心雨指导教师:余银千第二篇:沁园春沁园春国庆(一)文/毛泽东 龙跃甲子,鸽翱晴空,凤舞九天。 昔关河黍离,列强逐鹿;神州放眼,一鹤冲天。 重振社稷,举中流誓,今看东方盛世还。 黄河血,慨仁人志士,魂祭新篇。 华夏意气峥嵘,傲五湖四海锦绣满。

    2、壮三山五岳,叠古风姿;九经三史,彰现华韵。 豪客泼墨,贤士铺卷,放歌九洲富丽妍。 泰山脊,领风骚环宇,有谁堪比? 第三篇:沁园春沁园春国庆颂 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盛作政(赫章。野马川) 送暖秋风, 吹红遍山, 解冻江流。 忆四十五年, 略军扫荡; 蓝天白日, 闭户帘窗。 目视天穹, 家破人亡, 唯见城乡碎衣装。 喜今日, 有自由生活, 咏奏乐乐章。 再赏农村上下, 忙齐奔致富建小康。 悦改革开放, 经济活跃; 安居乐业, 财源广进。 振兴中华, 你追我赶, 共造园林植盛昌。 颂国庆, 愿人心地貌, 永闪春光。 第四篇:沁园春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

    3、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数 2教时。 导入新课 一、介绍词的知识。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词,又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等。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 分类:按字数分:小令:字内;中调:字;长调:字以上 按结构分:单调:只一片(阕);双调:两片;三叠:三片;四叠:四片 词牌名: 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如梦令、虞美人、卜算子、忆江南、

    4、江城子 破阵子、满庭芳、水调歌头、雨霖铃 、一剪梅、永遇乐、菩萨蛮 流派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补充: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

    5、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 1 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这首词的示范朗读,初步感受词中强烈的抒情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指导预习: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预习提示第1、4节和注释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6、3.请学生把难解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并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师生共同解决难题。 4.思考这首词的思路。 四、研习新课 1、梳理词的思路。 (1)提问: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下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抒发胸怀天下的革命情。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3)归纳: 这首词的思路:由景到情,由实到虚,

    7、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古诗人十分注意对词语的推敲,讲究炼字,如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还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的“皱”字。本词上片中也有一些字用得传神精炼,试找出这些字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2)鹰击长空 2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3)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另

    8、外: 遍写出了红之广透写出了绿之浓 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3、抓住“立”“看”“怅”“问”“携”“忆”“记”等关键词,进一步品味词意。采用边读边议的方式进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提问:“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立”在何时、何地? 明确:“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9、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明确:共七句。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在教师引导点拨下,逐层鉴赏、体味: 首先,远眺:看到的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其次,近观: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动、静) 又次,仰视:,看到天空:“鹰击长空”; 俯首,看到水底:“鱼翔浅底”。 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所谓动景。前者属于远景,后者为近景,远近结合,相映成趣。 “万类霜天竞自由”句,则是对以上山、树、水、船、鹰、鱼等事物精神风貌的概括。万类:万物。霜天:习惯指秋天。这

    10、句话意思是说,世界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仍然蓬蓬勃勃,奋发自强。这句诗暗喻了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诗是靠形象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般都不直说。 归纳: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3 携来百侣曾游。 提问:“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携:携手。在这里是“亲切友好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到这里聚会、游览,抒发革命豪情,畅想美好的未来,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携”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下面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做好了铺垫。用了一个“携”字,很自然地从

    11、上阕转入下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提问:“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明确: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画出了时代特征。往、昔:同义反复,都是指过去。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湖南青年赶走军阀赵恒惕一事便可见当时的岁月确实“峥嵘”。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 对革命青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写得层次分明: 第1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正当。

    12、“恰同学少年”五字,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这四字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秉赋。 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 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归纳: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问:先说一说这三句

    13、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4、补充史实: 4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

    14、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5、感受形象 你对诗歌抒情主人公有怎样的初步印象? 卓尔不群 雄姿英发 志向远大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雄姿英发,志向远大,充满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使命感的进步青年。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6、集体朗读一遍。要求读出节奏和韵味,体会壮阔的意境和强烈的抒情。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2.背诵这首词(课外完成)。 热血青年 第五篇:沁园春沁园春长沙说课教案各位领导,各位老

    15、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 长沙。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沁园春 长沙所在单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现代新诗的鉴赏和掌握基本鉴赏技巧,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沁园春 长沙被编排在了本单元的第一篇,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对现代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2、作用:承上启下,本教材内容编排由易到难。同时本单元诗词选择又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

    16、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同时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通过学习本词锻炼学生朗读技巧,体会作者少年时期雄心壮志的同时,又可对学生进行少年立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兴趣,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

    17、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掌握诵读技巧,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语言的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 教法分析: 1、诵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这节课我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先学 生自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距,然后按照词的诵读韵味示意图齐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把握词的节奏、韵味,读出感情,读进意境,读到情境交融。 2、情景设置法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 3、提问分析法

    18、。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分析意象,分析巧妙用词,领会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学法分析: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习惯 2、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诵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组织活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综合能力。 4、讨论法: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就第一课时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展示毛泽东的手迹导入,从手记中体会作者豪放雄奇的写作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就要弄清楚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 (二)作者、创作背景介绍: (三)讲

    19、授新课:(分步实施) 第一步: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沁园春雪,对沁园春这个词牌名有所了解,所以只做简单的介绍。 第二步:整体感知。 1、自读 2、听配乐朗诵 3、全班齐读 第三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上阙: 1、描绘图景。明确前三句的信息交代了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 人物(诗人自己“独立”)。 2、体会意象:(写景句) (1)、第四句的“看”字作为领字领起后面的景色, (2)、解释什么是意象,再重点分析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3)、分析巧妙用词: 遍红之广;染色之浓;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

    20、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4)、分析写景角度的变换: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5)、分析修辞手法运用:对比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暗比) 第四步:直抒胸臆,体味情感。(学习后三句) 讨论: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么作用?

    21、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 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五步:上阙小结: 上阙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可见,写景是为抒情所服务,景为情蓄势 (六)、课堂小结: 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

    22、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请找出作品中表现力强的词语,并赏析。七、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 立独立深思 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看湘江秋景图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问直抒胸臆情 关心国家命运 相信未来说课稿 教学理念 布鲁纳认知一发现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领域,让学生试着做,边做边想,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材分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

    23、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该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中的第二首诗歌。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它写于“文革”这个疯狂的*的年代,这个思想禁锢个性压抑的年代,诗人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1.“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生通过这篇诗歌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人们对于青春的诠释。 2.这首诗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却是学生陌生的。即使在历史教材中,“文革”这一段也只有一个轮廓,因此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不能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理解诗歌

    24、的主旨。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再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交代背景 有一首诗写于1

    25、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声诵读诗歌,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学生可以较好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为之后的品读赏析做铺垫。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精读感悟 (1)在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我

    26、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具体来说就是明确: 第1节中的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美丽的雪花这项意象代表的含义,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荒芜、穷困和艰难,诗人从艰难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在第2节中学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这些意象,从生命由新鲜至黯淡、从热情到失意、从饱满到枯竭的过程,了解诗人从人生的苦难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2)接着请学生仔细朗读第3节,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合理断句。因为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别注意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教师针对排浪,大海、曙光具体分析它们与手指、手掌、

    27、曙光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研习能了解这是诗人由真实内心升起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3)在接下来的4-6节朗读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腐烂的皮肉、脊骨这些意象来看清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第4节视角“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公正的评价,正因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着评定。 (4)再次朗读,加深体验。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朗读之后,学生应该很明显就能发现诗歌运用了反复手法。 (四)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希望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无论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注意事项

    本文(沁园春中国梦共5篇修改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