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高中新人教版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新必修1.docx

    • 资源ID:15926039       资源大小:293.7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中新人教版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新必修1.docx

    1、最新高中新人教版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新必修1第一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教 案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教材分析:1、大气受热过程:本段核心结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4)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热力环流:以实验和活动为主,阐述基本原理,内容要点:(1)大气受热不均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这是大气运

    2、动的主要原因;(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的形成,全球大气环的形成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二) 过程与方法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教学难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

    3、程:导入新课:用“温室效应”的是与非导入。在人们的印象中温室效应总是与灾难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人们都欲除之而后快。其实“温室效应”并不可怕,相反它还是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保护神,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这节课了解这个问题。板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指导学生读书: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1、

    4、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5、何为大气逆辐射?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

    5、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让学生做P31活动题。做完活动题后,课件演示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复习巩固:1.天气晴朗且

    6、大气污染较轻时( AD ) 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大 B.夜晚气温较阴天夜晚稍高 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加强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减弱2. 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 B )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多云的夜晚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 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高处不胜寒” A. B. C. D.过渡:结合我们刚才介绍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我们大家观察到的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

    7、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板书:二、热力环流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2,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学生回答:略动画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三地气温相同;三地气压相同;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2)若A地受热(如右上图),则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

    8、空气的垂直运动;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

    9、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并板书:课堂总结: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太阳辐射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反馈: 在“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知识的联系图上注出各代号所代表的相关内容,以反映事物间的联系性。(3分)A B C D E F G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教材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

    10、:是热力环流知识的具体化,也是热力环流知识的深化,即分析大气水平运动,也就是风的大小与方向要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学目标:1.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3、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教学重点:1. 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的关系。2.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教学难点: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的关系。1.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总结上节课的指示。讲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

    11、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清你利用热力环流,完成教材P33活动3指图解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承转:如果将陆地换成山顶,海洋换成山谷,情况会怎么样呢?提问: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在着热力环流城市风,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呢?探究:城市风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益处吗?为什么?承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

    12、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回答: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3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学生回答:略.板书:(一)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板书: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

    13、)判定:(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板书: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讨论:我们刚才介绍了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三种作用力,请大家思考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不同的部位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差别,从而形成了各个不同部位的风向,这就是我们下面重点介绍的不同部位的风。板书:(二)不同部位的风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讲解: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

    14、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请同学们读P34图2.6。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

    15、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通常把这种稳定的风叫地转风,因为它只考虑了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所以叫地转风。地转风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情况,它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是实际存在的。依此原理,可以推导出风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通常称之为风压定律。所以,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6、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风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转折:实际在近地面还存在摩擦力,这种再加上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又表现为一种新的情形。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达到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吹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情况。板书:2、近地面的风请同学们读教材P34图2.7,并且在图上画出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永远和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

    17、摩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课堂小结: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作用在大气上的力力的方向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一个力作用时,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二个力平衡时,平等于等压线,(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三个力共同作用时,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这节课我们大量运用了图表,这也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希望同学们能重视图表的观

    18、察、比较与分析,这是学好地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课堂总结:二、热力环流: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反馈:1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等压线图中A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和受力情况(北半球)。(2)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 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3)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4)风速随高度增加而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这是一道高考题)。 (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2)回答:F1是 力,它与 方向 ;F2是 力,它与 方向 ;F3是 力,它与 方向 。【参考答案】答案:(1)见下图,其中F1是水平气压梯度力,F2是地转偏向力,F3是摩擦力,V是风向 (3)斜穿 越大 (4)越小 (5)增加答案:(1)如下图所示 (2)水平气压梯度 等压线 垂直 地转偏向 空气运动 垂直 摩擦 空气运动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中新人教版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新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