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静安区国民经济.docx

    • 资源ID:15923442       资源大小:52.12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静安区国民经济.docx

    1、静安区国民经济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部分 全面推进国际静安建设 1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1二、“十二五”发展阶段特征 6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7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9第二部分 加快形成国际商务港 12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12二、完善区域空间布局 14三、打造低碳商业商务实践区 15四、优化发展综合环境 17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9第三部分 努力建设平安城区 21一、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21二、确保城区安全平稳运行 23三、全面提升平安创建工作水平 25第四部分 积极构建和谐城区 28一、均衡优质发展社会事业 28二、提

    2、高社会民生保障水平 30三、完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33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34第五部分 着力打造文化城区 37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7二、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38三、打造文化产业培育体系 39第六部分 深化创建文明城区 42一、努力培育城区文明风尚 42二、深入推进法治城区建设 43三、加强环境建设和保护 45第七部分 切实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48一、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48二、落实规划保障措施 49三、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51第一部分 全面推进国际静安建设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是静安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静安区

    3、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立足区域实际,提出并推进国际静安建设。坚持把迎博办博工作、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作为推进城区科学发展的重大契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挑战,坚持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城区环境品质,促进民生改善,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城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有了提升,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具有本区特色的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增加值比重

    4、达90%以上。经济发展的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特征更加凸显,区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到2010年,区增加值达到17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3%,区级财政收入达到66亿元,实现比“十五”期末翻一番的大跨越。万元增加值能耗始终保持全市最低,完成五年累计下降20%的目标。提升城区功能形象。“十一五”新增商业、办公楼宇面积168万平方米,全区商业、办公楼宇总面积达到410万平方米左右。九百城市广场、恒隆二期、越洋广场、会德丰广场等一批对静安发展有长远影响的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静安寺交通枢纽、50万伏世博电站和万航渡路、常德路道路拓宽工程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五个街道全部建成市容环境达

    5、标示范街道,主要道路和景观区域基本实现市容环境常态优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5万个,登记失业人数持续保持在年度控制线以下。构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助残服务体系,老龄工作、助残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科教文卫体和社会保障投入逐年递增,社会事业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五年共计拆除旧里20万平方米,为1.3万余户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实现旧住宅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全覆盖。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强化社区(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达标,在全市率先建成社区生活服务中

    6、心和社区综治工作中心。探索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新模式,重点培育了一批社区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组织。积极引入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等社会力量,构建具有静安特色的社区大调解格局。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位列全市最低。深化改革创新开放。探索社区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国资国企管理、重大项目推进等体制机制的优化调整。创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五年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150户,实到外资20.4亿美元。一批知名跨国企业先后设立了地区总部、投资性总部。静安南京路同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结为友好街区。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完善产业扶持政

    7、策。加强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专业街建设加快推进、成效初显。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各种满足商务人员需求的服务平台。深入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城区综合环境和文明程度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是静安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区面貌发生新变化、民生保障水平有了新提高、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时期。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基本的经验是:抢抓发展机遇,服务全市大局;强化错位发展,坚持以高取胜;创新体制机制,勇于攻坚克难;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二)主要矛盾和问题 面临区位优势弱化的挑战。“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形成多极化发展格局,城市化进

    8、程不断加快,交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全市CBD布局发生很大的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主体功能区的地缘优势、政策效应将会逐步释放。中心城区同构化竞争日趋激烈,差异化的发展方向有待进一步明晰,静安传统的区位优势呈现相对减弱的趋势。面临发展方式转型的压力。静安区可供开发的资源日益减少,土地、投资等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小。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十分突出。服务经济已占较高比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空间趋小。加快发展方式转型难度加大。面临社会建设滞后的矛盾。随着大规模的城区更新改造,静安区的人口规模、结构和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类群体对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9、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期盼。同时,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关系发生深刻调整,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的课题。面临城区平安建设的重任。“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对静安乃至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直接暴露出在建筑市场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也反映了在践行科学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基础管理、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十二五”时期,要痛定思痛,深刻汲取教训,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城区公共安全管理放在长抓不懈的重要位置来整体谋划和扎实推进。(三)形势和发展环境“十二五”是静安加快实

    10、现国际静安和现代化国际城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动力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从国际环境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和再平衡,新技术、新理念将带动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变革。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尤其是服务资本、消费品制造投资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仍将延续。静安作为外向度较高、开放型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仍然存在。从国内环境看,“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上海作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将进

    11、一步凸显。这为静安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同时,我国在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外需不稳定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竞争更趋激烈。从上海发展背景看,基于国家发展模式转型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区域格局发生变化,上海面临率先转型的自身需求和外部压力。“十二五”上海将按照“四个率先”的要求,以“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城市发展转型。世博后续效应进入持续释放期,城市服务功能、文化交流功能、创新发展功能将大大提升,最终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作为商业商务功能特色鲜明的中心城区,“四个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是静安聚焦产业高端环节,

    12、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从静安自身条件看,经过多年努力,静安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基本成型,服务环境比较完善,智力资源较为丰富,开放程度较高,为进一步推进发展奠定了基础。展望“十二五”,静安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发展方式转型、产业能级提升、社会多元和谐、国际静安建设全面推进的发展新阶段。面对新形势、谋划新发展,既要直面“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带来的重大影响,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又要运用静安多年持续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振奋精神,共克时艰,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证质量、深化改革与保持稳定、建章立制与狠抓落实等关系,着力解决在推进科学发展中

    13、一些基础性、深层次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国际静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二、“十二五”发展阶段特征经济建设进入稳健增长期。静安的经济总量已积累较大规模,高基数加大了持续高增长的难度。前期支撑静安高速增长的土地、投资等因素开始弱化。“十二五”时期,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和城市发展多中心格局的双重挑战,静安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期。城区功能进入优化提升期。上海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为进一步提升静安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功能带来了重要机遇。静安要努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城区管理体制,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保障全社会参与城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

    14、能。社会发展进入协调推进期。持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十二五”期间,必须在经济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城区公共安全,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事业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紧紧围绕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

    15、民生为根本,以维护社会和谐安全稳定为基础,立足制度创新引领转型,依靠产业升级促进转型,坚持改善民生推动转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按照“高起点、开放型、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双高战略,打造国际静安,扎实推进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二)基本要求坚持发展为先,确保区域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推进国际静安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站在全市、全国乃至国际发展的大背景下,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野审视静安的发展,坚持错位竞争、以高取胜,因地制宜调整区域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坚持民生为本,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把改善

    16、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生活、工作在静安的人民群众享受安居乐业的生活,是推进国际静安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动员机制,花大力气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均衡地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平安为重,为科学发展创造和谐安全稳定的环境。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从全局的角度衡量利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得失,坚持依法治区方针,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城区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努力确保区域和谐安全稳定。坚持创新为要,为静安转

    17、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创新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静安站在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创新贯穿于静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围绕市容环境管理、行政执法联动、社会综合治理、街道管理体制机制、国资国企改革等领域,更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提高静安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文化为魂,努力增强城区发展软实力。文化是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是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要进一步树立文化立区的理念,坚持传承历史文脉和营造时代特色相结合,积极培育静安精神,精心塑造城区品

    18、牌,多角度、多层次地推进文化建设,保持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综合考虑静安区发展环境、阶段特征和基础条件,“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扎实推进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努力形成繁荣繁华、功能完善的国际商务港,管理有序、安全稳定的平安城区,服务优质、共建共享的和谐城区,海纳百川、经典时尚的文化城区,环境优美、崇尚美德的文明城区。具体目标是: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的突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万元增加

    19、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力争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新增保障性住房受益家庭3000户。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加大城区公共安全管理力度,努力争创平安城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区扎实推进,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更趋完善。楼宇经济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至2015年末,全区商业商务楼宇总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左右。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区环境更趋优良,全区街道市容环

    20、境建设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信息化应用成效稳步提高。紧紧抓住上海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机遇,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城区智能化水平。继续推进无线城区建设,逐步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服务的全覆盖。区域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上海中心城区领先地位。文化品位和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相应功能区标准,形成静安品牌特色绿化。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转变政府职能取得新进展,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符合发展需要、具有静安特色的国际人才高地。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海

    21、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城区国际化程度取得新的进展。展望到2020年,静安区将以世界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务实的精神,不懈的奋斗,全面完成国际静安建设的各项任务,为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取得更大进步,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区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国际交往频繁、文化氛围浓郁、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十二五”时期静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单位属性2015目标国际商务港1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预期性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GDP比重%预期性9

    2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预期性84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率%预期性105海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预期性56商业商务楼宇总面积万平方米预期性5007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约束性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平安城区8公众安全感%预期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特种作业及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执证上岗率%约束性10010累计亿元GDP生产安全死亡下降率%预期性3611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预期性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约束性10013食品抽检合格率%预期性95和谐城区14常住人口总数万人预期性24左右15公共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预期性70以上16累计旧里改造面积万平方米预期性20左右17累计

    23、新增保障性住房受益家庭数户预期性300018累计新增就业岗位数万个预期性1019登记失业人数人约束性年度控制线以下20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岁预期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预期性1522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数占户籍老龄人口比例%约束性102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预期性0.8524参与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占全区社会组织比重%预期性50文化城区25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预期性0.5126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万册、件预期性10027物质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约束性10028年均文化时尚艺术表演场所演艺场次场预期性250029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预期性1030累

    24、计现代戏剧谷扶持原创剧目数个预期性20文明城区31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预期性1532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预期性9533互联网用户普及率%预期性8534绿化覆盖率%预期性20.8535主要道路保洁率%约束性10036封闭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率%约束性10037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比例%预期性90以上第二部分 加快形成国际商务港主动对接上海“四个中心”发展战略,以国际金融服务和国际商务服务为核心,以国际商业购物和时尚创意为支撑,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度和发展能级,国际服务业主体高度集聚,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繁荣繁华、功能完善的国际商务港。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25、坚持在发展中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立与上海“四个中心”功能相适应、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立足区域特点,依托高品质的商业商务楼宇载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等重点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力。扩大发展商贸流通业。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以打造静安南京路国际商街为重点,继续拓展总部经济,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各类功能性总部集聚。加大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体验店、主题购物店的引进力度,完善商业业态和购物环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电子消费等

    26、新型贸易方式和消费模式。巩固和发展老字号,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加强商文旅联动,扩大品牌影响力,使静安成为高端商业品牌荟萃、新型商业业态集聚、特色消费产品丰富的上海时尚购物的重点地区。提升发展专业服务业。以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为抓手,依托高端专业服务业的集群优势和“四个中心”建设带来的市场需求,完善高端服务功能,增强产业辐射力。继续大力引进全球行业品牌,培育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注重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上下游之间的产业链接,提升服务业行业、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协作性。积极促进区服务外包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巩固法律服务、会计审计、投资管理与咨询服务业等行业的领先优势,积极培育评级、策划、信息服务等行业的潜在

    27、优势,加速形成成熟的专业服务市场,努力使静安成为上海高端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地区之一。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继续保持证券业的规模优势,着力引进私募股权基金、财务公司、外地券商总部、期货公司总部、大型金融公司或金融控股集团的功能性总部,重点发展消费金融、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新兴金融业及金融传媒机构,努力实现金融服务业的多样化发展格局。突破发展文化创意业。顺应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和城市经济转型的要求,推进时尚设计展示、传媒广告、戏剧娱乐等行业取得新突破,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与会展、宾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和衍生产业发展。以市、区共建“静

    28、安时尚创意示范区”为契机,推动高端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和展示,实现时尚创意产业内涵式、集群化发展。抓住国内文化传媒创新改革机遇,依托大中里商圈、威海路文化传媒街、103号街坊等载体建设,整合利用区域内优势资源,加快集聚影视传媒、广告、动漫、软件等行业企业。以现代戏剧谷建设为核心,整合各类文化演艺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演艺中介服务机构,扩大戏剧娱乐产业发展规模。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联动,大力提升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房地产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继续发挥房地产市场调整城市功能布局的重要作用,科学规划商业商务楼宇和住宅建设的配置比例,形成两者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完善土地

    29、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模式,优先支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改善城区环境的房地产项目。延伸房地产服务,促进房地产中介、经纪、评估等行业发展。规范存量房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加强市场交易行为监管,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二、完善区域空间布局全力落实“一街五区、南改北建”的城区总体规划,重点聚焦商业、商务、文化与居住功能的合理配比关系与等级体系架构,更加突出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的协同互动发展。深化核心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静安南京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布局和产业规划,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和沿线重点项目开发,加快区域功能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强梅泰恒“金三角”地区的整体环境与服务品质,强化与巩固上海高端品牌

    30、消费和商务办公标志性地区的地位。加强商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打造静安寺地区“金五星”商圈,使之成为上海最具文化内涵的特色商业商务圈之一。依托大中里、49号街坊、轨道交通12、13号线南京西路站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将石门路地区打造成集商业、办公、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区。协调推进南改北建。坚持“拆、改、留、建、管”并举,积极探索北部旧区改造和南部城区更新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北部地区着眼于南京西路商业商务轴的功能延展和都市生活居住,形成苏州河滨河地区、中部创意产业展示区和曹家渡地区三大组团。加快推进静安苏州河滨河地区建设,推动商业商务、文化、人居复合发展,着力打造人本化、生态型商业商务示范区域。扎实

    31、推进静安中、北部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凸显都市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活服务区。深入推进曹家渡地区规划落地,加快打造曹家渡休闲商务生活区。南部地区继续实施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强老建筑保留保护,有序实施保护性建筑的功能置换,加快历史风貌街区的功能提升。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进一步推进静安寺地区商业商务楼宇、地铁站点、公交枢纽地下空间连通,完善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结合大中里项目、轨道交通12、13号线南京西路站点建设以及石门一路、二路道路拓宽,实现地下空间的完整开发利用。倡导设施与空间的复合化利用模式,在提高城区环境品质的同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结合73号街坊、苏州河滨河地区建设,挖掘岸线资源潜能,完善苏州河沿线景观。三、打造低碳商业商务实践区坚持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理念,以经济发展低碳化、


    注意事项

    本文(静安区国民经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