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5916524       资源大小:23.1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docx

    1、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第4课 宋明理学 166中学 王晓晶【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课前体验出发,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提升学生辩证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立意。本课遵循人本主义理论,由学生游学活动展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考纲与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 1.必修三文化文明进程中,第一单元中国传统儒

    2、家文化中的第4课; 2.本课承前启后,上承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启明清之际传统思想的批判,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了解起到重要的背景作用; 3.本课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培养,素质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背景了解较弱,需加强知识点的总结与落实。 2.能力水平:示范校文科重点班,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综合学习能力,迁移知识能力,阅读能力。可以安排预习,材料阅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对于理学与儒家思想有更多思考。 3.心理特点:愿意主动发言和深入思考的同学较少;对材料解析有畏难心理,粗读,盲目。开展合作探究鼓励主动思考,提问时注意引

    3、导对各个层次学生。 4.学生课前曾游学参观武夷山与朱熹园,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宋明理学认识很有限且较为偏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典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学的内涵。2. 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探究问题的答案。3. 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知识。4.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

    4、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理学家伟大的人格精神,提升个人道德修养。2. 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多视角的认识理学的影响和历史地位。【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学生设计意图1、播放视频短片:内容为学生游学武夷山所拍摄武夷山朱熹园的精彩图片。2、设问:朱熹一生最大的学术贡献是什么?理学结合学生游学活动,动画与学生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突出主题,导入新课。环节二:正文1、理学之原子目教师学生设计

    5、意图1、宗教盛行,儒学受到了挑战,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社会学术需求1、出示张同学武夷山游学拍摄的照片,请张同学介绍这几幅照片。2、设问:武夷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反映出怎样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呢?3、出示知识链接并简单讲解: 汉武帝以后: 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隋唐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于儒”“三教合一” 统治者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到挑战4、设问:到了宋代,儒家面对如此挑战,何去何从呢?请看理学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他探讨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特点?5、出示材料佐证同学们的观点。 太极图之出于道家,殆不可讳。 吕思勉 6、教师总结出理学之原一:

    6、宗教盛行,儒学受到了挑战,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这是来自社会与学术本身的需求第一张:武夷山三花峰,三花代表着武夷山上有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第二张:武夷山慧苑寺,是修建于北宋的佛教寺庙;第三张:武夷山三清殿,是修建于唐代的道家道观,供奉着道家三位天尊;第四张:里边的学生是我,坐在朱熹园内,听朱熹讲理学。三教合一探讨宇宙本源问题,借鉴了道家学说。结合学生活动,运用多种史料,丰富课堂,多学科交融。总结出儒家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背景知识培养研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历史知识。深层次体会三教合归于儒。理解理学产生的社会与学术原因。2、统治者加强思想方面的统治统治者的需求1、设问:学术进步离不

    7、开几种原因,除去思想本身的发展,还要有哪些因素呢?出示文字材料并设问:为什么要偃武修文? 宋太祖有计划地“偃武修文” 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2、总结理学之原二:统治者加强思想方面的统治统治者的需求个人因素,知识分子,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等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统治使学生了解学术思想进步的必要因素,培养历史思考能力结合必修一内容,多角度分析思想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思考文化思想史问题的视角。2、理学之意子目教师学生设计意图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设问:有哪些代表人物?出示幻灯片二程理学开创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熟悉教材和基本知识点(2)思想观点世界观的讲解;1、出示理学的经典材料,并设问:材料中的理学主

    8、要观点是什么?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解读材料过程中,帮助学生逐句分析重点标记出的句子,得出观点) 方法论的讲解:1、设问:如何才能把握(体现在社会上的)“理”?2、追问:什么是格物致知3、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学生回答有困难,讲解朱熹与弟子的对话故事,出示幻灯片,帮助学生体会到要时时刻刻格物了解,穷就,研究,了解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不糊涂,达到朱熹所说“仁”的境界。举出朱熹的诗词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9、伦理观的讲解:1、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 卷122、追问什么是存什么天理与灭什么人欲?“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子语类 卷133、教师总结从而一级一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实现和谐主要观点世界本原理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社会儒家道德伦理;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 深刻理解格物:穷究,研究,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实质);人欲:欲望的

    10、过度膨胀运用经典材料,锻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深层挖掘材料内涵的能力。通过一则小故事与诗词,真实并且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与具体做法,使学生由了解格物致知到理解格物致知再到体会格物致知。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学术概念。准确把握理学。体会存天理灭人欲在封建社会下对社会与国家意义。2、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观点设问:阅读教材并总结陆九渊的观点是什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就是内心反省发明本心此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对于心学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材料列出观点。(2)、王守仁的观点1、王守仁的观点:心外无物2、出示四句教总结出方法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11、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3、以西游记的篇目与真假美猴王为例讲解心学的印记深入浅出的运用简单文字、故事和文学作品便于同学们理解心学,心学的影响之大。理学之意总结展示课前请同学们写出的关于理与心得成语和学生一同感受其理与心的含义:不仅仅是道德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知书达理 伤天害理心领神会 一心一意 心安理得 人心齐泰山移 心静自然凉 课前课后对比中体会理学与心学的内涵。理学之意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出示表格请同学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落实知识点。构成课堂评价。探究活动二:请结合本课所学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理学?(围绕着来源,

    12、作用)讲解这一概念中对于佛教,道教的借鉴,对于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政治目的。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通过学习和讲解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评价学生对于宋明理学的来源和主张等相关概念的掌握。根据学生回答的关键词语引出宋明理学的影响。探究活动三:从思想来源上简单比较董仲舒儒学与宋明理学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学融合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 更加神学化追问:其特点是什么?宋明理学融合了儒家、道教 佛教思想,更加思辨化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设计意图:1、回顾探究一与探究二活动二,构成课堂评价;2、是同学们从来源上意识到是儒家同源,儒学的发展;3

    13、、对比中体会到理学的特点,更加有思辨性,哲学化。三、理学之果子目教师学生设计意图消极影响展示学前调查:你对于理学影响最深刻的理解是什么?出示材料(朱熹)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中有如下规定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为人子弟要低声下气,语言缓慢;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修细嚼蔓延不可闻饮食之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设问:面对这些规定,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设问:除此之外还能读出什么影响?之后出示学生游学在朱熹园内模拟听讲学的图片。讲解理学注重训蒙教育,培养了一带学人。引入积极影响。调查中展现出学生的观点:存天理灭人欲;禁锢;压抑;思想专制等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

    14、欲求。礼仪修养,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用简单材料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积极影响结合学生活动1、忧患意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1、出示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 张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 范仲淹2、近代有哪些人物与这些观点相似呢?3、出示学生游学林公祠拍摄的图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设问:请总结是什么精神?林则徐 梁启超 谭嗣同 秋瑾忧患意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充分感受到古人的国家责任感。体会理学的积极影响。2、个人气节与修养1、出示宋苏轼 枯树怪石图与文字: 怪怪齐齐,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

    15、平之气。 苏轼2、设问:思考体会,画面中体现的精神。倔强,光明磊落的气节培养学生体会以历史的眼光看画外之含义。3、家、国和谐1、出示西园雅图集与米芾西园雅集图记。“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2、设问:在国家责任之余,却有着多彩的文化生活,不追逐名利。这是一种什么观念?追求家、国之间的和谐结合当下社会具体事例谈理学的借鉴意义和摒弃的不足从画面和文字感受体会和谐观的正面性。环节三小结:教师学生设计意图1、我来话理学: 请学生们谈经过游学,预习,学习这一课,对于理学的认识,分享观点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理学是中国农

    16、耕文明时代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同一时期西方,有文艺复兴,谈自由谈解放,在社会转型期,理学逐渐的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消极的影响,明清之际遭到了批判。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理学参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直到今天。传统文化面对不可逆转的工业文明时,我们应温情崇敬,选择,借鉴,让其生命力继续蓬勃,正如诗经大雅文王中所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1、知识分子为国家为学术的责任感;2、理学中大量不符合时代不符合工业文明的影响;3、格物致知中的格物精神,在近代与当今,对于国人对于学生都值得弘扬;4、理学的发展所展现出儒家思想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在现今仍有值得借鉴和骄傲的一面;

    17、以学生活动开头,到学生总结结束。首尾呼应,突出学生感悟。突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探究一: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探究二:请结合本课所学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理学?探究三:请从思想来源上简单比较董仲舒儒学与宋明理学?我来话理学【教学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追求的是深入浅出。理学很多内容对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备课过程中,我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在把握知识内涵的基础上,挑选学生容易理解的典型案例,如西游记中心学的印记,体现理与心的成语,童蒙须知等,材料没有过多的挑选涉及艰涩的哲学、伦理内容,还选取了诗词、图画等材料,有些材料还翻译为白话文,特别是还引导学

    18、生回忆在朱熹园游学的所见所闻。由此让学生从生活各种细节之处看到历史的存在,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实现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教学立意并非是灌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而是力图引导学生去全面、理性地认识历史问题。在历史课堂上,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意义建构的主动学习者。本课采用了较为宽泛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开放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利用有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证据与逻辑的轨道,以便促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根据刚刚所学,成功地完成了三个问题探究,最后对“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宋明理学”的讨论,学生已改变了原本对理学偏颇的看法,呈现了多元且比较深入的认识。由此也反映了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的、积极的学习。本课的不足在于,第一,前半段的学生活动比较“冷场”,学生反应慢,说明设问的指向性以及相关支撑材料还需调整。第二,课前学生去武夷山游学,对本课教学提供了“天赐良机”,但本课教学没有更充分挖掘游学的价值,当然,这与学校首次开展大规模游学活动缺乏经验有关,事前没有对活动进行更细致的、前瞻性的设计,在以后的活动中还需进一步探索。


    注意事项

    本文(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