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docx

    • 资源ID:15896301       资源大小:31.8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docx

    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月辽宁沈阳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发展沿革(二)专业建设规划思路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总目标(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三)人才培养总目标(四)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三、 专业建设内容(一)推进护理专业与医院对接(二)探索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体系建设3.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4.管理制度建设(三)强化实践育人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四)转变培养方式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改革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3.利用资源库,搭建学生

    2、自主学习平台4.结合“双证书”要求,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五)教学团队建设1.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培养工程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工程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4.教师社会服务工程(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第三方评价人员2.评价指标3.评价形式四、改革举措(一)专业层面机制改革举措(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三)师资队伍改革举措(四)学生素质建设改革举措(五)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库建设(六)改革评价体系五、绩效考核指标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与管理七、保障措施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发展沿革我院护理专业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护理专业群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护理专业从1998年筹建并开始招

    3、生,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全国47所)。同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三批省级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护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8年我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007年和2009年先后有两门课程内科护理学和护理科研方法与技术被评为辽宁省的精品课程。在2009年全国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护理专业的带头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护理专业在生源稳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2010年被辽宁省民政厅确定为指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定

    4、为辽宁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承担了省里对于“中职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并予同年开展了“育婴师”的培训工作。护理专业目前已连续招生13年,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所开设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1998年招收两年制护理专科;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护理专科(包括护理专业普通班、护理专业英文班);2003年招收护理专升本科,同年增添了社区护理培养方向;2009年招收“3+2”护理专业,并增添了口腔护理方向;2011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初中起点)。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基本稳定在400500人/年,目前在校生人数1150余人。我专业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

    5、就业率高达96 %(近三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 91.69%,除满足我省护理人才需要外,还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批毕业生。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达 98 %。其中抗震优秀护士刁冬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骄傲,尤佳(上海曲阳医院)担任领导职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受到省、校两级领导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由最初的4间实训基地,逐步扩展为8间实训基地,在2008年又增建了具有示教传输功能的智能化示教间1间,在2011年增加了仿真效果逼真的基础护理实训室2间。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6、,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八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曲阳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护理专业与多家实训基地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协议。护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实验师3人),兼职教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达90,硕士学位及在读研究生占79。目前专业教师已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0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8项,完成校级教学课题3项,在研课题8项,辽宁中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进行技术服务、开展重大产学合作服务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二)专业建设规划思路规划总体思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十二五”发展规划

    7、,依托地方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分析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专业为产业服务的力度和质量;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通道;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化实践训练和操作;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校企一体化教学;打造具备合理的“双师结构”和优质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构建持续性人才质量评估体系。争取在2013达到国家高职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标准。1.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市场调研,

    8、动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进行一次专业调研,深入社会、医院和相关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护理岗位及相关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共同确立和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不断调整专业教学的培养体系,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加强专业建设,加强专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重点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对社会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提高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服务的力度,推行“职业驱动、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扩大专业面向,开发特色专业,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2.探索系统的人才

    9、培养方案,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对接开展“中职”与“高职”的联合办学方式,制定好护理3+2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和设计、教学资源使用上达到系统一致。3. 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做”与“学”的结合,使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加强实践教学手段和环节,通过写实、重现、虚拟等手段将真实的护理工作引入课堂,或建设开发性的实践体系,将同学们送入到真实护理岗位,体验工作过程,以提高教学手段。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校企一体化教学积极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相关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分析和设计

    10、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引领学生进入工作角色,实现校企一体化的联合教学。5.打造具备合理的“双师结构”和优质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聘请优秀的“护理能手”、“护理骨干”为护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设立护理一线的专职教师流动岗,安排专业教师到护理工作岗位实践。每年派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6.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持续性人才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参与评价的对象包括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评价内容涉及就业率与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并

    11、构建持续性人才质量评估体系,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建立相关人才信息库。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总目标根据我国社会经济需求,为满足卫生行业、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等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迫切需要,建设具有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护理教学团队、“工学结合” 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毕业生素质优良、社会声誉好的护理专业,为本地区同类专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1实施“校企合作、分段培养、全程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通过校企联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推行“职业驱动、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扩大专业面向,开发专科护士课程,完成5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开发

    12、。3完善护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临床零距离、现代化、高水准的校内实训基地,探索创新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拓展对外服务功能,如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服务。不断开发三甲以上的大型综合型校外实训基地,二年后校外实训基地达到60所。4培养“校企双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新增外聘兼职教师20人。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双师素质比例,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5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分析制度,初步完成“学生”、“教学督导”、“同行”、“学生家长”、“行业专家”及“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机制,构建

    13、“入学学习过程毕业”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三)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能适应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等工作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四)人才培养具体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临床医学、社区保健等知识;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对常见疾病病情、常用药物疗效及病人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准确掌握急症、重症、危症病人的抢救原则;能运用卫生保健知识对社区人群进行健

    14、康指导。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应用能力,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A级或B级证书;具有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与临床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等综合能力;具有解读医疗法律法规、运用护士条例、护士职业道德标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具有耐心细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自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三、 专业建设内容(一)推进护理专业与医院对接通过校企联合找双方利益结合点,构建互利共

    15、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对接。护理专业与全国许多临床医院广泛联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组建包括全国知名护理专家在内的“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逐步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长效机制。力争二年内与国内60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寻找双方利益结合点: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如,医院方面急需提升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护理质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学校方面急需利用医院的设备和资源,接收专任教师研修和护生实习就业。 学校与医院全程合作,建立合作保障制度,明确职责。院方职责:负责按时派送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优先接收专任教师研修和护生实习就业,教学情况纳入职称指标赋分体系。

    16、校方职责:负责落实教师密切联系医院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医院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先、优惠使用学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等,构建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以保证“工学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二)探索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分段培养、全程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建立由教育专家和护理行业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根据护理岗位的对人才的要求,由原来的“两年学习加一年实习”的组织形式向“多学期、分段式”的灵活组织

    17、形式转变,即:入学后就到医院参观,了解医院的科室设置、每个科室护士的职责情况,对未来岗位和职业生涯有初步了解,树立救死扶伤理念;从第一学年下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开始,就接触临床-课间实习;第二学年上学期学习专业课后,采取专业理论课校内实训理论课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教学实训理论授课、考核;第三学年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执考培训执业考试。还通过“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等教学模式对学生实现“全程共育”。2课程体系建设在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开展“中职”与“高职”的联合办学方式,制定好护理3+2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和设计、教学资源使用上达到系统一致,探索中

    18、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采取“护理专业岗位群调研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设置课程体系”模式。首先明确护理专业的岗位面向:主要工作岗位 护士;次要工作岗位 健康指导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及相关岗位。人才培养定位: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次,找出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指标。最后,根据护理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及高端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来优化、设置课程体系。(1)理论课程:分为医学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围绕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选择护理职业领域的核心课程,即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学、外科

    19、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并进行试点开展教学改革。(2)实践课程:围绕校内实训、医院见习和顶岗实习设置职业能力实训内容,包括医学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护理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科护理技能实训。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运用训练,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素质教育课程:从培养学生的护士素质、职业素养入手,设置人文社科知识、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护理伦理、美学、人际沟通、文学鉴赏等必修和选修课。平时还将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全过程。3.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1)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学生为本位,建立护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增加网络资源平台资金的投入,建设相应5门核心

    20、课程的的多媒体立体教学包,开发以精品课程为主的护理网络课程,形成全院乃至全省护理专业的共享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培训工作,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其它课程建设,建成含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知识内容、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的网络学习平台,并随时更新学习内容,满足护理学生自学、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需求,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建立相关建设和维护制度,在每个教研室制定资源库建设信息员,由授课的专任和兼职教师提供信息,信息员负责信息更新和监控,维护资源库的正常运行。(2)教材建设在二年内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护理专业的规划教材,有35人作为主编,58人参编;逐渐增加参编人员,使全

    21、系专业教师全部参与教材编写。教材的内容与护士职业岗位及执业护士考试融为一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行“双证融通”,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二年内年内,与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编写适合护理专业的实践教材13本,保证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3)图书馆建设二年内,学校加大护理专业图书投资力度,用于丰富图书馆的护理专业参考书、护理专业杂志期刊种类和数量、扩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室的建筑面积,以满足学生、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的需要。4.管理制度建设(1)建立调研制度 制定调研制度,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确立对学生“入学调研在校学习中期调查临床实习调查毕业生就业调研”的制度,每年进行行业调研12次,包括行业

    22、发展趋势、护理专业最新发展技术、高职护理教育新动向、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等。最后形成报告,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校内日常教学管理及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包括: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07-2012)、 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师资管理办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新教师培养方法、 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差错、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师资管理暂行办法、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及安全保障等。(三)强化实践育人为实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

    23、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实践课、理论课学时比达到1:1。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护理专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为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做保证。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学校将在二年内扩建和完善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的教学与培训为一体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实训中心的建设参照临床医院的护理模式,由护理专家亲自指导,学院共同参与,按照“考察调研讨论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场景建设校内实训基底”的顺序开发校内实训基底,在二年内,实训基地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增加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投入,使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统一,成为教学、培训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对已建

    24、成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标准化建设,按照“初建试运行评估扩建或改建开发实训项目检查维护”的流程进行使用,并建立专人负责制。(2)“教、学、做”一体的护理实训基地具体构架 在二年内建设,护士站、模拟病房4间,基础护理实训室8间、模拟手术室2间,刷手室2间、模拟产房2间、新生儿监护室1间、母婴病房2间,重症监护室2间和中医护理2间。增加心理咨询2间;社区健康与指导中心、大型的形体训练室、综合实训室等,需增加实训室共4间。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对电子设备进行升级,更新医疗、护理仪器,与护理临床保持一致。对实训室进行科学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建立一体化实训室软件管理系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实训室的利用

    25、效率。营造实训基地的人文氛围:在实训中心设置名人塑像,悬挂护理专业杰出人士的画像,标注生平事迹、名言(如南丁格尔塑像、护理界名人对护理的理解)等,增加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受到职业熏陶。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护理专业积极与医院、社区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工学结合,校院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未来的二年,在辽宁省范围内,选择有带教能力,设备先进、300张以上床位的“三甲”级的综合性医院新增2030家医院,共同协作,完成人才培养,同时满足每年12001400名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并且逐步向省外扩展,扩大我院护理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选择具有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卫生监督、居民保健设备的社区

    26、卫生中心,作为学生的社区护理实训基地。同时,争取建立我院护理专业合作性附属医院13家,并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保证学生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坚持动态监测校外实训基地变化情况,对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考核,进行质量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校外实训基地持续性管理通过建立实习学生自查自纠、实习单位检查反馈、教师定期检查等三方面反馈学生实习情况,以保证学生的实践课临床教学见习、临床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四)转变培养方式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构建新“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的课程标准,更

    27、新教学内容。医学基础知识是专业临床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支撑,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导论、基本护理、健康评估等,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内容围绕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护理专业理论来调整;专业知识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传染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皮肤科护理等,是护理岗位的主干课程,专业知识要与临床岗位接轨,教学内容围绕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来更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知识包括急救护理、精神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等,教学内容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来选择。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

    28、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改造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授课方式;同时,按照技术操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习方式由“观摩教师引导-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独立操作”的顺序,结合学习内容和人才成长规律,分学期安排学生技术操作和实习实训内容。医学基础课程 以护理专业课程的引入和铺垫,要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与专业课程对接,选用医院参观、PBL、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专业基础课程 是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以构建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为切入点,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29、,选用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视频多媒体、模拟人,采用情景模拟、录像演示、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专业课程 是护理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了“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模式,依据医院真实的工作过程要来统筹组织教学,选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改革,选用工学交替、情景模拟、案例导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文通识课程 以培养学生职

    30、业道德、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提高人文课程比例注重素质教育,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参观医院、临床见习、听护理专家讲座报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养老院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将人文修养、道德情操、专业素质的教育内容传输给学生,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3.利用资源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利用“核心课程”多媒体立体教学包和精品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查找教学资料、下载教学课件、观看教学录像、网上听教师授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每个教研室制定资源库建设信息员,由授课的专任和兼职教师提供信息,信息员负责信息更新和监控,维护资源库的正常运行。4.结合“双证书”要求,改革

    31、考核评价体系紧密结合护士执业考试的新变化,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考证项目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训、实习、考证综合项目验收后,确保实现工学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开展选修课、考查课、讲座、讲演等形式,并加强在专业课中素质教育的渗透,通过案例、情景模拟等场景的模拟,不仅注重考核学生知识运用和技术操作能力,也加强对人文素质的考核。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注重考核为专业课程做铺垫的基本知识,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笔试和实验课操作考核。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知识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并重。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平时提问、小测验和

    32、期末理论考试。基本技能考核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护士素质、单项技能操作、综合运用能力。临床专业课程 考核方式贴近护士执业考试考核。基本知识考核包括平时提问、小测验和期末理论考试,期末理论考试的题型与护士执业考试题型一致。基本技能考核注重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实训课的课前准备、职业素质、学习态度、操作表现、操作能力等,还利用模拟人和临床情景考核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文通俗课程 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沟通能力、分析基本问题能力方面的考查。考核方式包括笔试、演讲比赛、参加活动表现、护士风采大赛等。(五)教学团队建设1.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培养工程(1)“双师素质”培养:对学校的专任教师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按照“总目标


    注意事项

    本文(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