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三.docx

    • 资源ID:15885554       资源大小:25.4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三.docx

    1、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三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三)(总分:98.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5,分数:98.50)1.下列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_。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分数:1.50)A.B.C.D.通信子网包括:数据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通信。资源子网OSI参考模型的上三层。传输层承上启下,传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如网络拓扑、路由协议等)。2.OSI参考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_。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分数

    2、:1.50)A.B.C.D.端到端即是进程到进程,物理层只提供在两个结点之间透明地传输比特流,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此题的条件若换成“TCP/IP参考模型”,答案依然是C。3.传输层为_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A.主机 B.进程 C.路由器 D.操作系统(分数:1.50)A.B.C.D.传输层提供是端到端服务,为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4.关于传输层的面向连接服务的特性是_。 A.不保证可靠和顺序的交付 B.不保证可靠、但保证顺序的交付 C.保证可靠、但不保证顺序的交付 D.保证可靠和顺序的交付(分数:1.50)A.B.C.D.面向连接的服务是通信双方在进行通信之前,要

    3、先建立一个完整的连接,在通信过程中,整个连接一直可以被实时地监控和管理。通信完毕后释放连接。面向连接的服务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和顺序的交付。5.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_。 A.操作连接 B.点到点连接 C.控制连接 D.端到端连接(分数:1.50)A.B.C.D.TCP/IP模型中,网络层及其以下各层所构成的通信子网负责主机到主机或是点到点的通信,而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源主机进程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一般来说,端到端通信是由一段段的点到点信道构成,端到端协议建立在点到点协议之上(正如TCP建立在IP协议之

    4、上),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手段。所以选D。6.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_。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 C.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 D.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分数:1.50)A.B.C.D.如果一个协议使用确认机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确认,那么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可靠的协议;如果一个协议采用“尽力而为”的传输方式,那么是不可靠的。例如,TCP对传输的报文段提供确认,因此是可靠的传输协议;而UDP不提供确认,因此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7.以下哪一项能够唯一确定一个在互联网上通信的进程_。 A.主机名 B.IP地址及MAC地址 C.MAC地址及端口号 D.IP地

    5、址及端口号(分数:1.50)A.B.C.D.要在互联网上唯一确定一个进程就要使用IP地址和端口号的组合,通常称为套接字(Socket),IP地址确定某主机,端口号确定该主机上的某进程。8.在_范围内的端口号被称为“熟知端口号”并限制使用。这就意味着这些端口号是为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如FTP、HTTP等保留的。 A.0127 B.0255 C.0511 D.01023(分数:1.50)A.B.C.D.熟知端口号的数值为01023,登记端口号的数值是102449151,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的数值是4915265535。9.以下哪个TCP熟知端口号是错误的?_ A.TELNET:23 B.SMTP:25

    6、 C.HTTP:80 D.FTP:24(分数:1.50)A.B.C.D.FTP控制连接的端口是21,数据连接的端口是20。10.关于TCP和UDP端口,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 A.TCP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它们互不干扰,可以共存于同一台主机 B.TCP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但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台主机 C.TCP和UDP的端口没有本质区别,但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台主机 D.当一个TCP连接建立时,它们互不干扰,不能共存于同一台主机(分数:1.50)A.B.C.D.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识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且同一台计算机中TCP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

    7、号,它们互不干扰。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 A.传输层是OSI模型的第四层 B.传输层提供的是主机间的点到点数据传输 C.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D.TCP协议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而UDP协议既不进行流量控制,又不进行拥塞控制(分数:1.50)A.B.C.D.传输层是OSI模型中的第4层,TCP是面向连接的,它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保证服务的可靠;UDP是无连接的,不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只能做出尽最大努力的交付。传输层提供的是进程到进程间的传输服务,也称为端到端服务。12.假设某应用程序每秒产生一个60B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在一个TCP报文中,然后再封装在一个I

    8、P数据报中。那么最后每个数据报所包含的应用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_(注意:TCP报文和IP数据报文的首部没有附加字段)。 A.20% B.40% C.60% D.80%(分数:1.50)A.B.C.D.在此题中,一个TCP报文的首部长度是20B,一个IP数据的首部长度也是20B,再加上60B的数据,一个IP数据报的总长度为100B,可知数据占60%。13.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_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A.数据链路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分数:1.50)A.B.C.D.传输层协议需要具有的主要功能包括:创建进程到进程的通信;提供流量控制机制。UD

    9、P在一个低的水平上完成以上功能,使用端口号完成进程到进程的通信,但在传送数据时没有流量控制机制,也没有确认,而且只提供有限的差错控制。因此UDP是一个无连接、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如果用户应用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必须在传输层的上层即应用层提供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14.使用UDP的网络应用,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由_负责。 A.传输层 B.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分数:1.50)A.B.C.D.UDP本身是无法保证传输的可靠性的。并且UDP是基于网络层的IP的,IP的特点是尽最大努力交付,因此无法在网络层以及链路层提供可靠传输。因此,只能通过应用层协议来实现可靠传输。15.以

    10、下关于UDP协议的主要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 A.UDP报头主要包括端口号、长度、校验和等字段 B.UDP长度字段是UD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伪首部的长度 C.UDP校验和对伪首部、UDP报文头以及应用层数据进行校验 D.伪首部包括IP分组报头的一部分(分数:1.50)A.B.C.D.伪首部只是在计算校验和时临时添加的,不计入UDP的长度中。对于D选项,伪首部包括源IP和目的IP,这是IP分组报头的一部分。16.UDP数据报首部不包含_。 A.UDP源端口号 B.UDP校验和 C.UDP目的端口号 D.UDP数据报首部长度(分数:1.50)A.B.C.D.UDP数据报的格式包括UDP源端口号

    11、、UDP目的端口号、UDP报文长度和校验和,但不包括UDP数据报首部长度。因为UDP数据报首部长度是固定的8B,所以没有必要再设置首部长度字段。17.UDP数据报中的长度字段_。 A.不记录数据的长度 B.只记录首部的长度 C.只记录数据部分的长度 D.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的长度(分数:1.50)A.B.C.D.长度字段记录UD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以字节为单位。18.UDP数据报比IP数据报多提供了_服务。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 C.端口功能 D.路由转发(分数:1.50)A.B.C.D.虽然UDP协议和IP协议都是数据报协议,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是

    12、IP数据报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UDP提供端口功能以及复用和分用功能,可以将数据报投递给对应的进程。19.下列关于UDP的描述,正确的是_。 A.给出数据的按序投递 B.不允许多路复用 C.拥有流量控制机制 D.是无连接的(分数:1.50)A.B.C.D.UDP是不可靠的,所以没有数据的按序投递,排除A;UDP只在IP的数据报服务上增加了很少的一点功能,这就是复用和分用的功能以及差错检测的功能,排除B;显然UDP没有流量控制,排除C;UDP是传输层的无连接协议,答案为D。20.接收端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时的处理方式是_。 A.丢弃 B.请求重传 C.差错校正 D.忽略差错(

    13、分数:1.50)A.B.C.D.接收端通过校验发现数据有差错,就直接丢弃该数据报,仅此而已。21.以下关于UDP校验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 A.UDP的校验和功能不是必需的,可以不使用 B.如果UDP校验和计算结果为0,则在校验和字段填充0 C.UDP校验和字段的计算包括一个伪首部、UDP首部和携带的用户数据 D.UDP校验和的计算方法是二进制反码运算求和再取反(分数:1.50)A.B.C.D.UDP的校验和不是必需的,如果不使用校验和,则将校验和字段设置为0,而如果校验和的就算结果恰为0时,则将校验和置为全1。22.下列关于UDP校验的描述中,_是错误的。 A.UDP校验和段的使用是可选的,

    14、如果源主机不想计算校验和,该校验和段应为全0 B.在计算校验和的过程中,需要生成一个伪首部,源主机需要把该伪首部发送给目的主机 C.如果数据报在传榆过程中被破坏,那么就把它丢弃 D.UDP数据报的伪首部包含了IP地址信息(分数:1.50)A.B.C.D.UDP数据报的伪首部包含了IP地址信息,目的是通过数据校验保证UDP数据报正确地到达目的主机。该伪首部由源和目的主机仅在校验和计算期间建立,并不发送。23.下列网络应用中,_不适合使用UDP协议。 A.客户服务器领域 B.远程调用 C.实时多媒体应用 D.远程登录(分数:1.50)A.B.C.D.UDP的特点是开销小,时间性能好且易于实现。在客

    15、户/服务器中,它们之间的请求都很短,使用UDP不仅编码简单,而且只需要很少的消息;远程调用使用UDP的理由和客户/服务器模型一样;对于实时多媒体应用,需要保证数据及时传送,而比例不大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所以使用UDP也是合适的,而且使用UDP协议可以实现多播,来给多个客户端服务;而远程登录需要依靠一个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可靠连接,使用UDP是不合适的。24.下列关于传输层协议中面向连接的描述,_是错误的。 A.面向连接的服务需要经历3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连接释放 B.当链路不发生错误时,面向连接的服务可以保证数据到达的顺序是正确的 C.面向连接的服务有很高的效率和时间性能 D.面向连接的

    16、服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数据流A.B.C.D.由于面向连接的服务需要建立连接,并且需要保证数据的有序性和正确性,导致了它比无连接的服务开销大,而速度和效率方面也比无连接的服务差一点。25.TCP协议规定HTTP_进程的端口号为80。 A.客户 B.解析 C.服务器 D.主机A.B.C.D.TCP中端口号80标识Web服务器端的HTTP进程,客户端访问Web服务器的HTTP进程的端口号由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动态分配。故选C。26.下列_不是TCP服务的特点。 A.字节流 B.全双工 C.可靠 D.支持广播A.B.C.D.TCP提供的是一对一全双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所以TCP并不支持广播。27.下列关于T

    17、CP和UDP端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TCP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二者互不干扰,可以共存于同一台主机 B.TCP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但二者不能共存于同一台主机 C.TCP和UDP的端口号没有本质区别,二者互不干扰,可以共存于同一台主机 D.TCP和UDP的端口号没有本质区别,但二者相互干扰,不能共存于同一台主机A.B.C.D.TCP和UDP都使用端口号来标识应用进程。但TCP和UDP的端口号具有不同的含义,TCP的端口号标识一个使用TCP协议的应用进程,而UDP的端口号标识一个使用UDP协议的应用进程。具体来说,是通过IP协议实现复用和分用的:源主机将TCP报文段和UD

    18、P数据报都交给IP协议,IP协议通过IP数据报中的“协议”字段进行标识;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时,目的主机将根据IP数据报中的“协议”字段将数据部分交给上层的TCP或UDP,然后TCP或UDP根据端口号将数据交给相应的应用进程。因此,TCP和UDP可以有自己的端口号,二者互不干扰,可以共存于同一台主机中。28._字段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的端口号 B.序列号 C.校验和 D.目的IP地址A.B.C.D.TCP报文段和UDP数据报都包含源端口、目的端口、校验号。由于UDP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服务,不需要对报文编号,因此不会有序列号字段,而TCP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因此

    19、需要设置序列号字段。而目的IP地址属于IP数据报中的内容。29.以下关于TCP报头格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 A.报头长度为2060字节,其中固定部分为20字节 B.端口号字段依次表示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C.报头长度总是4的倍数个字节 D.TCP校验和伪首部中IP分组头的协议字段为17A.B.C.D.TCP伪首部与UDP伪首部一样,包括了IP分组首部的一部分。IP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用于指明上层协议是TCP还是UDP。17代表UDP,6代表TCP,所以D错误。对于A选项,由于数据偏移字段的单位是4B,也就是说当偏移取最大时TCP首部长度为154=60B。由于使用填充,所以长度总是4B的倍数

    20、,C正确。30.在采用TCP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值由1000变为2000,那么发送端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_。 A.2000个TCP报文段 B.2000字节 C.1000字节 D.1000个TCP报文段A.B.C.D.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在ACK应答信息中,TCP在接收端用ACK加上接收方允许接收数据范围的最大值回送给发送方,发送方就把这个最大值当做发送窗口值,表明发送端在未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最大字节数,即为2000字节。31.A和B建立了TCP连接,当A收到确认号为100的确认报文段时,表示_。 A.报文段99已收到 B.报文段100已收到 C.

    21、末字节序号为99的报文段已收到 D.末字节序号为100的报文段已收到A.B.C.D.由于TCP的确认号是指明接收方下一次希望收到的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编号。可以看出,前一个己收到的报文段的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为99,所以C选项正确。报文段的序号是其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编号。选项A、B不正确,因为有可能已收到的这个报文的数据部分不止一个字节,那么报文段的编号就不为99,但可以说编号为99的字节已收到。32.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TCP采用了对_确认的机制。 A.报文段 B.分组 C.字节 D.比特A.B.C.D.TCP是面向字节的。TCP将所要传送的报文看成是字节组成的数据流,并使每一个

    22、字节对应于一个序号。在连接建立时,双方要商定初始序号。每个TCP报文的序列号值表示该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TCP的确认是对接收到的报文段的最高序号表示确认,接收端返回的确认号是已收到的最高序号加1,因此确认号表示接收端期望下次收到的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33.在TCP协议中,发送方的窗口大小取决于_。 A.仅接收方允许的窗口 B.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发送方允许的窗口 C.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 D.发送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A.B.C.D.TCP让每个发送方仅发送正确数量的数据,保持网络资源被利用但又不会被过载。为了避免网络拥塞和接收方缓冲区溢出,TCP发送方在任一

    23、时间可以发送的最大数据流是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中的最小值。34.滑动窗口的作用是_。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 C.路由控制 D.差错控制A.B.C.D.TCP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35.以下关于TCP工作原理与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 A.TCP连接建立过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 B.当TCP传输连接建立之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应用进程进行全双工的字节流传输 C.TCP传输连接的释放过程很复杂,只有客户端可以主动提出释放连接的请求 D.TCP连接的释放需要经过“四次挥手”的过程A.B.C.D.参与TCP连接的两个进程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提出释放连接的请求。36.TCP

    24、的滑动窗口协议中规定重传分组的数量最多可以_。 A.是任意的 B.1个 C.大于滑动窗口的大小 D.等于滑动窗口的大小A.B.C.D.TCP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方滑动窗口的大小规定了发送方最多能够传送的分组数目,只有窗口滑动了,才能往后继续发送。分组重传的最大值也是发送方能发送数据的最大值,因而重传分组的数量最多也不能超过滑动窗口的大小。37.TCP中滑动窗口的值设置太大,对主机的影响是_。 A.由于传送的数据过多而使路由器变得拥挤,主机可能丢失分组 B.产生过多的ACK C.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加快 D.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变慢A.B.C.D.TCP使用滑动窗口

    25、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其窗口尺寸的设置很重要,如果滑动窗口值设置太小,会产生过多的ACK(因为窗口大可以累积确认,这样就会有更少的ACK);如果设置太大,又会由于传送的数据过多而使路由器变得拥挤,导致主机可能丢失分组。38.以下关于TCP窗口与拥塞控制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 A.接收端窗口(rwnd)通过TCP首部中的窗口字段通知数据的发送方 B.发送窗口确定的依据是:发送窗口=Min接收端窗口,拥塞窗口 C.拥塞窗口是接收端根据网络拥塞情况确定的窗口值 D.拥塞窗口大小在开始时可以按指数规律增长A.B.C.D.拥塞窗口是发送端根据网络拥塞情况确定的窗口值。39.TCP使用三次握手协议来建立

    26、连接,设A、B双方发送报文的初始序列号分别为X和Y,A发送SYN=1,序号=X的报文给B,B接收到报文后发送_的报文给A,然后A发送一个确认报文给B使建立了连接。(注:ACK的下标为捎带的序号) A.SYN=1,序号=X+1 B.SYN=1,序号=X+1,ACKX=1 C.SYN=1,序号=Y,ACKX+1=1 D.SYN=1,序号=Y,ACKY+1=1A.B.C.D.TCP使用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第一次握手A发给B的TCP报文中应置其首部SYN位为1,并选择序号seq=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在第二次握手中,也就是B接收到报文后,发给A的确认报文段中应使SYN=1,使A

    27、CK=1,且确认号ACK=X+1,即ACKX+1=1(注:ACK的下标为捎带的序号)。同时告诉自己选择的序号seq=Y。40.TCP“三次握手”过程中,第二次“握手”时,发送的报文段中_标志位被置为1。 A.SYN B.ACK C.ACK和RST D.SYN和ACKA.B.C.D.在TCP的“三次握手”中,第二次握手时,SYN和ACK均被置为1。41.A和B之间建立了TCP连接,A向B发送了一个报文段,其中序号字段seq=200,确认号字段ACK=201,数据部分有2个字节,那么在B对该报文的确认报文段中_。 A.seq=202,ack=200 B.seq=201,ack=201 C.seq=201,ack=202 D.seq=202,ack=201A.B.C.D.在A发向B的报文中,seq表示发送的报文段中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在A的发送缓存区中的编号,ACK表示A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在B的发送缓存区中的编号。因此,同一个TCP报文中的seq和ACK的值是没有联系的。在B发给A的报文(捎带确认)中,seq值应和A发向B的报文中的ACK值相同,即201;ACK值表示B期望下次收到A发出的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应是200+2=202。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