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一次备课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共10课时.docx

    • 资源ID:15867898       资源大小:48.98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次备课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共10课时.docx

    1、一次备课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共10课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0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 宋巧芝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第98页。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家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2、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学习目标:1、会写本单元21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4、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学情分析:关于外国的文学作品,学生有可能涉猎的不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从本组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

    3、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外国名篇名著,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学方法措施:1、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难点上加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3、课后进行“小练笔”,意在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合理想象,进一步体会文章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这既是写话练习,也为学生交流与表达对文章人物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平台。4、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或组织“

    4、故事会”等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2、教师将搜集到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汇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3、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课时安排10课时。14卖火柴的小女孩 2课时15凡卡 2课时16*鲁滨孙漂流记 1课时17*汤姆索亚历险记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四 3课时回顾拓展四 1课时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第72页。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作者开

    5、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教学时,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可以结合课后思考2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在朗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读悟,重点读好擦火柴的部分,可以通过幻象和现实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小女孩内心渴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严酷,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深深的同情,从而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朗读时要

    6、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幻象描述的情景。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学情分析: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1913年周作人先生最早把安徒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7、。课前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悟,学习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品读课文,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第一课时 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齐读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介绍作者。学生或教师相机介绍:安徒生是丹麦着名童话作家,也是世界着名童话作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我们阅读过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都出自于他的笔下。这么有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可要好好学习他的作品呀,同学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习兴趣。】 3、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

    8、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三、品读课文,学习开头描写现实的部分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3、交流汇报。(1)教师相机出示语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9、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教师启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 赤着脚走 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教师板书:冷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教师预设:(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将“天冷极了” 换成“天很冷”可以吗?)(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里用了一个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呢?)(补充说明)教师板书:饿(4)教师启发: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的寒冷,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学生联系文

    10、中语句进行理解: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从这里切入文本,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容易螺旋上升,确立了课文的基调。】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板书设计:又冷又饿 温暖 卖火柴 食物 不敢回家 疼爱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火柴 被冻死随堂测试:根据课文

    11、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幻想渴望现实美丽的圣诞树温暖冻死慈爱的奶奶幸福痛苦喷香的烤鹅食物寒冷美好的地方爱抚孤独温暖的大火炉欢乐饥饿第二课时 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设计意图: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

    12、的悲惨。】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设计意图:为什么不按着顺序学习小女孩的幻想部分呢,一:文章结尾告诉每一个人,小女孩在现实中被冻死了,在文章的学习上有一气呵成之感;二:让学生们知道,在那样的现实天条件下,小女孩被冻死是不足为奇的,符合

    13、孩子们的心理认知特点。】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

    14、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

    15、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设计意图:重点品读课文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加深理解,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出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取教-扶-放这一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擦燃火柴时的场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16、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板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随堂测试:练习续写你别问,这是为什么15.凡卡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第78页。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

    17、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二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教学中要突出凡卡写信的内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而信中最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教学中要把这三个自然段作为理解、体会的重点,尤其要把第8自然段作为重中之重,使内容

    18、和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结合文中回忆的内容与信相关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深入体会思想感情。要以读为主,加强朗读指导。对于本文来说,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既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写法的重要手段。学习目标: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

    19、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学情分析: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另外,本文的表达方法也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课前准备教师:1、PPT课件(音乐 图片 段落)。2、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段。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理清文章脉络。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数:3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2、介绍本文的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

    2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者和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使得学生明

    21、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分小组讨论思考题。(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

    22、,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4、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5、学生汇报分段情况。(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时(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设计意图: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所以理清文章的脉络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四、学习写信前1、自由读课文。2、找出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语

    23、句,体会他的内心活动。(害怕 担心)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板书设计:15、凡卡俄国 契诃夫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课堂测试:用“望”这个字组七个词,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小凡卡( )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 )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了。第二课时 课时数: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

    24、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学徒生活苦)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

    25、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设计意图:阅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抓住关键词句,“读进去,想开来”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潜心会文,读出感悟。】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自由

    26、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再指名朗读。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设计意图: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5、

    27、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感受凡卡的痛苦。6、快速浏览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四

    28、、探究结果深化主题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五、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学生讨论

    29、。2、交流汇报。(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写人物外貌的,有描写景物的,也有抒发思想感情的。这些精彩的语句、段落都有积累的价值。】六、课外延伸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

    30、,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塑造了“凡卡”这个难忘的形象,还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课下阅读他的作品。板书设计:15、凡卡写信前(担心) 思念爷爷 挨打倾诉 受尽折磨 挨冻 生活悲惨写信时(伤心) 挨饿 社会黑暗 受不住了,死路一条 没有指望,连狗不如写信后(希望)随堂测试: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这篇课文通过_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_。文章内容分为_、_、_三部分。其中凡卡在写信过程中主要回忆了_和_这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_。1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第85页。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鲁滨孙漂流记叙述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


    注意事项

    本文(一次备课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共10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