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新部编本.docx

    • 资源ID:15865278       资源大小:95.7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新部编本.docx

    1、六上第八单元教案新部编本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教材分析单元专题:艺术的魅力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月光曲 、 蒙娜丽莎 、 我的舞台、回顾拓展八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目的: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

    2、,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课时安排: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4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25伯牙绝弦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

    3、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我们听一听,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听出了什么?相传这首曲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所弹的一首曲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引导学生质疑:“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绝弦,作为音乐家,琴

    4、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而伯牙却把它摔碎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课文会给大家解开疑惑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述了一个怎样

    5、的故事呢?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4.你是从哪里知道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引导学生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思考: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怎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别人对他的赞美都是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只有钟子期。即兴提问:若你是伯牙,听到子期的赞美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一旦听不到这种赞美,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

    6、、欣慰/失望、寂寞、忧虑、渴望5.默读课文,感受知音的含义。四、课文小结,援引质疑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的相关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1.课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2.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二、朗读课文,感悟知音1.全班齐读课文。2.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找出钟子期赞叹的语句。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伯牙正在鼓琴,子期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怎样赞叹?有感情地朗读2-4句。4.无奈世事

    7、难料,子期不幸去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伯牙怎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呢?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表达了什么?(2)结合注释想象伯牙当时的心情,朗读这句话。5.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个同样动听的乐曲,就是前面我们听的高山流水。三、回味诵读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3.师生齐读

    8、课文。四、布置作业:1.搜集体现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2.背诵课文。 26 月光曲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

    9、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难点。教学准备:1.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归纳: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

    10、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课本上的第28课月光曲。3.板书课题。学习课文就可以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教师重点提醒:(1)字音方面:茵读“yn”,没有后鼻音。霎读“sh”不念“ch”。(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写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无、没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没有目就是瞎子、盲人,这正是“盲”的意思。4.学生朗读

    11、课文后,交流讨论。(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3)课文什么地方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到哪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10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三、学习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教师及时正音。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处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为不能直接听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遗憾。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

    12、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 ,贝多芬也

    13、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6.小组分段朗读课文。四、作业设计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新字词掌握情况。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1-7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二、学习贝多芬弹奏月光曲部分1.指名读课文8-10自然段,师生评议。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到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

    14、,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当中。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感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三、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在文中的作用1.引言: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中记叙中展

    15、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2.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运用了联想的地方?如: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27* 蒙娜丽莎之约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

    16、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

    17、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

    18、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课件补充资料: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

    19、。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导读句子“那微笑几分矜持”。 小结并过渡: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3)引入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资料。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5)达芬

    20、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学生准备后做讲解员介绍)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

    21、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句子“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导激情朗读。 4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

    22、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28* 我的舞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 个生字。2、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3、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导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

    23、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二、简介作者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 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阅读课文,注意字词。2、找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3、教师带有感情的范读课文。四、深入分析课文,整体感知1、“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与舞台结下了怎样的不解之缘?2、“我”刚会走路时,是怎么表演的?都有哪些观众?3、“我”的舞台都在哪里?4、“舞台”对我有什么影响?五、小结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

    24、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舞台艺术也是一样的。作者的舞台逐渐转移到人生的大舞台,“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六、作业 写一写对你有所影响的艺术形式。 回顾.拓展八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回单元学习内容,巩固识字背诵词句积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 能力目标:简述学习本单元之后的收获,交流课外语文实践活动(观察,搜集,积累,创作)的方法途径,积极参加展示活动。3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尝试发现身边的艺术。教学重点:学会课外学语文的方法和经验。积累成语。学习成语故事“响遏行云”,懂得“学无止境。 教学难点:会课外学语文的方法和经验。教学准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 2、读读回顾拓展八 课时安排

    25、:1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交流平台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3全班交流。(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

    26、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

    27、好习惯。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日积月累一、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二、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三、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成语故事一、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二、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三、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四、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注意事项

    本文(六上第八单元教案新部编本.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