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docx

    • 资源ID:15851112       资源大小:31.2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docx

    1、部编版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走进成功,我们听到季羡林说: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言简意赅(),明白之至。读了幻想是美丽的,我们懂得了现实总是枯躁的、严酷的、冰冷的,而幻想总是能鼓舞、激励、指引着我们。品味学问和智慧,我们发现罗家伦的见解是何等的x()锐深刻,读死书与死读书是多么的可怕。培根的论美让我们体会到心灵之美才是真正的美,那种一味追求外表美的行为让人感到是那么的滑j()可笑。与大师的亲密交流让我们获益非浅,他们睿()智的思想使我们深受启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言

    2、简意赅(_) x锐(_)滑j(_) 睿智(_)(2)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错别字(_)(_)改正(_)(_)【答案】 (1). .(1)gi (2). 犀 (3). 稽 (4). ru (5). (2)躁 (6). 燥 (7). 非 (8). 匪【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赅”不能拼成“hi”;注意“犀”与“稽”的字形。(2)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

    3、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燥”与“躁”的区别:“燥”部首是火,与气候有关,如“干燥”;“躁”是“足”字旁,主要是情绪、心理方面,如“急躁”。据此可知应将“枯躁”改为“枯燥”。“获益非浅”应改为“获益匪浅”。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B. 老师每次对我的批评总是那么鞭辟入里,让我受益匪浅。C. 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D. 许多学问家的博学是靠寸积铢累而来的,“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

    4、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B项有误,“鞭辟入里”指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不能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如春,你心中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_,从枯黄读出_,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_。读的最高境

    5、界是读出_,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A. 霞云 翠绿 意境 灵魂 B. 光明 翠绿 意义 生命C. 霞云 丰润 意义 灵魂 D. 光明 丰润 意境 生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理解运用,要求学生解答时要注意题目的句子中“阴雨”与“晴日”相对,后面的词语也是相对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句意来理解。本题要结合句意来分析,“阴雨”与“晴日”相对,后面的词语也是相对的关系,与“暗夜”相对的是霞云,与“枯黄”相对的是翠绿,再根据句意理解后面两个词语应填“意境”和“灵魂”。【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面语段有四处语病,请按提示进行修改。汉字书体

    6、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观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这就是因为汉字神奇之处。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1)第句搭配不当,应将_改为_。(2)第句语序不当,应将_和_调换。(3)第句成分赘余,应删去_。(4)第句成分残缺,应在_后增补_【答案】 (1). (1)“观察” (2). “领略”(“体会

    7、”) (3). (2)“如步履匆匆的商贾” (4). “如健步行走的军人” (5). (3)“因为” (6). (4)“世界” (7). “的方式”【解析】【详解】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1)“观察”与“神韵”搭配不当,应将“观察”改为“领略”。(2)“行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语序不当,“行书”应与“健步行走”搭配,“草书”应与“步履匆匆”搭配。所以应将“如步履匆匆的商贾”与“如健步行走的军人”交换位置。(3)“这就是因

    8、为汉字神奇之处”中的“因为”成分多余,应删去。(4)“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方式”。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季羡林的成功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还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B. 埃切加赖的幻想是美丽的提出了“要使想法变成现实,必须甘心努力工作”的观点,阐述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C. 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提出了“我们不但需要智慧,而且更需要学问需要以学问去笼罩智慧、透视智慧、运用智慧”的观点。D. 论美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

    9、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C.学问和智慧提出了“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观点。6.名句默写。(1)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两句诗是:_,_。【答案】 (1). (1)老骥伏枥 (2). 志在千里 (3). 烈士暮年 (4). 壮心不已 (5

    10、). (2)忽如一夜春风来 (6). 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析】【详解】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骥、枥、暮、已”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7.名著阅读。(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A保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手稿在寄回的途中被邮局遗失了,但是他并没有沮丧,而是在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之下开始重新创作,甚至写得不成功的段落就亲自动手重写。B在渣滓洞监狱里,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女牢传出来,划破夜的寂静。牢房里的人满怀喜悦、激动不已。许

    11、云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监狱之花”。C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时坠马身亡。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2)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出于对生命的一种本能的爱,我因此打心眼里感觉到几分欢乐,我开始产生一种希望,觉得这件奇迹无论怎样似乎总能够把我从这个荒凉的地方以及我目前这种困境中解救出来。然而,与此同时,读者也很难想象出我当时多么吃惊,居然看到空中会有一座岛,上面还住满了人,而且看来这些人可以随

    12、意地使这岛或升或降,或者向前运行。上面的语段出自名著_。这座岛的名字是_,语段中“我”目前的“困境”指_?【答案】 (1). (1)C (2). (2)格列佛游记 (3). 勒皮他 (4). 格列佛第三次航海为海盗所劫,被困在一座小岛上。【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1)C项中晁盖是中毒箭身亡的。(2)此语段选自小说格列佛游记。格列佛第三次出游到了飞岛国,又叫勒皮他岛。那是在一七六年八月五日

    13、,他乘坐大商船“好望号”到印度支那和马来亚一带航海。因受到海盗袭击,他被海盗放逐到一条独木舟上,幸好海浪把他送上了陆地。登崖岸后,他了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空中飞来了一座住满了人的岛屿,把太阳遮蔽了六、七分钟。然后,那飞岛降落到地面,格列佛便乘机爬了上去。飞岛上的人面貌和服饰都很奇特。据此作答即可。8.综合性学习。学完第三单元后,班级准备组织开展一次读书专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要求。(1)请你给这次活动拟一个名字,以体现活动主题。_(2)请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两点建议。_(3)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_。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

    14、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材料三西汉时期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书,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

    15、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五经”的主旨。(4)请依照下面的读书名言,仿写一个句子。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一本书像_, _。【答案】 (1). (1)示例:书香满校园、以书为伴、与经典同行(意对即可) (2). (2)示例: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读课外书的情况;请书店到学校搞一次书展;请作家做一场“走进名著”的报告会;在学校举办“读书交流会”;举办“名著走向舞台”的话剧表演活动。(写出两点即可) (3). (3)材料三 (4). 材料五 (5). (4)示例:一盏灯 (6). 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拟名

    16、的能力。为某个活动拟名,所拟名称一定要与这个活动的主题相关,名称一定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由题意可知,本次活动是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所以可拟名为:书香进校园。(2)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据此可提出建议: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举行一次读书比赛活动。(3)分析给出的材料可知,材料三和材料五表现的是读书的勤奋刻苦,未体现读书方法。(4)解答仿写题,要细读被仿写句,从语意上,句式表达上,修辞运用上把握特点,然后仿写。例句以书作喻,讲了读书的好处,据此可仿写为:一本书像一盏灯,

    17、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二、阅读探究(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

    18、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注释】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犯禁:触犯禁令。9.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1)委而去之(_)(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3)是以善为国者(_)(4)必先富民(_)1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C. 然后治之 无丝竹之乱耳D. 民富则安乡重家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奚以知其然也?12.

    19、【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分别列举了什么例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15个字)13. 理解填空。【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_,【甲】文从_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_的角度来论述。【答案】9. (1). 放弃 (2). 限制 (3). 治理 (4). 使富裕 10. B 11. (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都背叛他。 (2)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12.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例:(1)围攻一座小城却不能取胜;(2)防御条件优良却弃城逃跑。 13. (1). 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 (2). 施仁政 (3). 富民

    20、【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作辅助判断。注意“为”用在名词的前面,词性应为动词,所以翻译为:治理;“富”本来为形容词,这里放在名词“民”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使富裕。【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重在将每句中相关的词的意思解释出来,并指出用法,然后进行比较,选出合乎要求的答案。A名词,护城河/名词,池塘;B都是名词,“仁政”的意思;C句末语气助词,不译/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表承接关系,就/如果。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21、,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寡”,少;“之”,到;“至”,极点;“畔”,通“叛”,背叛;“奚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12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22、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分析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下来用围攻一座小城却不能取胜的事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又用防御条件优良却弃城逃跑的事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据此作答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区分两篇文言文主旨的差异。这两段选文既有相同点,都强调“以民为本”,但又各有侧重,甲文重在施行仁政,乙文重在富民。据此作答即可。甲文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时期乙文选自管子 作者:管仲 年代:春秋时期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

    23、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24、,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乙)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

    25、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

    26、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14. 语段中作者认为“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著书的智慧”是指_“读书的智慧”是指_15.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6. 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14. (1). 所著的书不但有知识,而且思想敏锐,能启发人的心灵,能开辟人的思想。 (2). 善于选择,能融会贯通,不但获得知识,更能有所发现。 15.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作用: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

    27、证,形象而突出地论证了“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的论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6. 不矛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博览群书,领悟其中精髓,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与作者强调的“有智慧的书”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的意思是一致的。而作者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看法则是强调不深入理解领悟所读内容的“阅读”是无益的。这两者并不矛盾。【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文中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

    28、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可归纳出“著书的智慧”应是指“有思想,能启发读者的心灵”;根据文中的“却不可以从它得启示”“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等语句可归纳出“读书的智慧”指的是“善于选择,能得到启示”。【15题详解】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也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与“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形象而突出地论证了“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的论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点睛:议

    29、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对比论证有突出论点的作用,比喻论证是为了通俗形象地论证论点的。这是老师们必讲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1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若是像讽高头讲章的读法”指的是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与文中的“有智慧的书”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的意思是一致的。据此作答即可。(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有一种辉映叫相信陌

    30、生人都可以信任吗?肯定的回答,挪威65%,巴西5%,相差甚远。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高,管理程序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多年前一个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给在那个镇打工的哥哥带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当时我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从此爱上西藏。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BOOKANEW”二手书店的特色。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收获是,书友们一般都多塞钱支持他,书店办得越来越好。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